计算机网络实验 报告 交大

合集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一、任务1:网络配置及网络资源共享1、学会ipconfig和ping的一些参数使用方法,并简要解释屏幕反馈信息。

如下图所示,第一个为本机信息,键入ipconfig/all,即可获得本机的编号,IP地址,物理地址等信息。

第二个为ping主机得到的截图,其中TTL指的是数据包的生存时间,经过一个路由器,它的值就会减一,当它的值为0后,路由器就会丢弃这个数据包。

在ping 命令执行完之后,可以知道网络物理连接的通断和延时长短,还可以检测本机的域名解析有没有问题。

这是检查网络的一种方法。

(1)ipconfig在控制台窗口使用以下命令:ipconfig,显示本机网卡的详细配置信息(可用-all参数可以查看MAC地址),主机号dq10,如下图所示:MAC地址为44-87-FC-DB-E2-E3,ipconfig /all——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能为DNS和WINS服务器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

如果IP地址是从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2)ping测试网络的连通性,ping后为目标IP地址,或主机名。

与dq03的链接:主机为dq10时,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如下图所示:dq10连接,与dq03未连接时,如果在MS-DOS方式下执行此命令显示内容为:Request timed out,则表明网卡安装或配置有问题。

将网线断开再次执行此命令,如果显示正常,则说明本机使用的IP地址可能与另一台正在使用的机器IP地址重复了。

如果仍然不正常,则表明本机网卡安装或配置有问题,需继续检查相关网络配置。

ping只是一个通信协议,是IP协议的一部分,TCP/IP 协议的一部分,Ping 在Windows系下是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

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目录第二章.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 (1)第三章.网络交换机实验 (5)第四章.路由器基本应用实验 (10)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试验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第二章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与调试实验实验一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一、实验感想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超级终端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熟悉代码的意义和连线的操作,并为接下来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整体不难,只要照着书上的步骤做下来就可以完成,再登陆Telent配置路由的时候和用ping检测计算机的连通性的时候考察我们的耐心,需要再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要查看代码输入时候正确,检查物理地址等等。

二、遇到的问题在超级终端界面有的时候代码输入之后报错,检查后发现< >和[ ]分别代表用户视图和系统视图,需要不断切换才可以。

在Telnet配置路由之前我们需要将之前的配置文件保存,否则第四步保存之后只能保存空白文档,不包含之前三部分配置文件的信息,我们忽略保存之后发现问题。

需要从从第四部分再来一遍,浪费了不少时间。

三、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的Console接口、网络连接对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为后续对这些设备的配置管理打下基础。

四、实验内容1.在计算机上实现对网络设备的Console口登录管理。

2.在计算机上使用Telnet终端登录相关设备。

3.掌握网络设备上操作系统及文件操作的基本操作命令使用。

4.使用TFTP服务实现网络设备上文件的上传下载。

五、实验设备H3C MSR20/30系列路由器一台PC机一台Console 串口线一根第5类UTP以太网连接线一根六、实验原理将PC的串口通过标准Console电缆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将PC的网线与路由器的以太网口连接。

七、实验过程1.实验任务任务一:通过Console登录任务二:使用路由器系统操作及文件操作的基本命令任务三:通过Telnet登录任务四:通过TFTP服务器对路由器数据备份2.实验步骤(1)将实验网络按照规定进行连接(2)打开PC的超级终端并运行,完成一些基本的操作指令,如两种不同操作模式的切换,更换名字,显示当前配置等。

【网络】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网络】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Close:终止当前已经建立的联接或正在进行的联接;
Display:显示系统当前的操作参数;
Mode:进入逐行方式;
Open:与指定的主机建立Telnet联接;
Quit:退出Telnet应用进程;
Logout:强制关闭登录的用户帐号;
Send:发送一些信息到远程系统上;
Set:设置所有可以用display命令显示的操作参数;
(Windows 7默认不开启Telnet工具,需要在“控制面板”->“程序”->“打开(OPEN)或关掉windows功能”里,开启“telnet服务器”和“telnet客户端”。)
1.启动cmd控制台;
2.打开连接:输入telnet 80回车;
3.打开回显方便查看正在做什么:
输入Ctrl+],输入set lIP网络中网络测试和网络诊断命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Telnet、FTP、WEB服务等网络服务的配置方法;
2.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学生对预习要求的回答)(10分)
得分:
简要说明Telnet的主要命令与作用
-w timeout等待每次回复的超时时间(毫秒)。
-R同样使用路由标头测试反向路由(仅适用于IPv6)。
-S srcaddr要使用的源地址。
-4强制使用IPv4。
-6强制使用IPv6。
命令3:ARP
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使用的“IP到物理”地址转换表。
ARP -s inet_addr eth_addr [if_addr]
-v TOS服务类型(仅适用于IPv4。该设置已不赞成使用,且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配备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计算机若干台,安装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和相关网络工具软件。

2、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3、网络线缆、跳线等连接设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捕获与分析1、打开网络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

2、将计算机连接到以太网中,启动捕获功能。

3、在网络中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4、停止捕获,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进行分析,包括帧的格式、源地址、目的地址、类型字段等。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进行配置。

2、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管理密码。

3、划分 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4、测试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情况。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和计算机,通过控制台端口或Telnet 方式进行配置。

2、设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子网掩码。

3、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

4、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2、利用 Tracert 命令跟踪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3、使用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带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捕获到的以太网帧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帧的结构,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西安交大网络原理实验

西安交大网络原理实验

3.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在配置完成 3 个路由器和 2 台 PC 后,可以利用路由器 Router3 来
ping 路由器 Router1 的 Serial 0 接口和 Ethernet 0 接口,检测是否可以 ping 通。
Router3#ping 192.168.2.1 可以看到,5 个圆点表示不能 ping 通,路由器 Router3 到路由器 Router1 的 Serial 0 接口和 Ethernet 0 接口都是不通的。之所以不通,是因为路由器 Router3 没有到达网络 192.168.1.0 和 192.168.2.0 的路由。 4.查看路由表信息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
C
192.168.2.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
图 3-4 Router1 路由公告信息 5)可以使用 show running-config 命令来查看路由器配置信息 6)测试 PC1 和 PC2 之间的连通性,如图 3-5,图 3-6.
图 3-5 pc1 ping pc2
图 3-6 pc2 ping pc1 可以看到,pc1 和 pc2 之间已经可以 ping 通。RIP 协议已经生效。
图 3-1-1 capture interfaces 窗口 可以看到本机 IP 为 115.154.85.230. 点击 capture,进行捕获。展开如下图 3-2 窗 口
图 3-1-2 同时打开交大主页(/),并刷新几次。点击 stop 按键。 软件自动最小化,再次打开软件,既可以看到截获的报文。 3.2 分析 HTTP 报文 3.2.1HTTP 请求报文 选择序号为 34 的 HTTP 请求报文如图 3-2-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研究分析报告2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研究分析报告2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Socket通信编程附件:系统概述:运行环境、编译、使用方法、实现环境、程序文件列表等;运行环境:Windows7系统下地编译:C#使用方法:为一般窗口程序,双击即可实现环境:Microsoft Visio Studio程序文件列表:主要数据结构;TCP服务端:publicpartialclass TcpServerForm : Form{private Socket _server;private Socket _client;privatebyte[] _receiveData = newbyte[1024];privatestring _username;privatestring _password;privatebool _needPasswordl;privatebool _passwordWrong;public TcpServerForm()privatevoid TcpReceive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b5E2Rprivatevoid btn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1Eanprivate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DXDiT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void txtUserName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RTCrp。

privatevoid txtPassword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5PCz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jtu(学习靠自己!)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1029114指导教师:**实验地点: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任务1:网络配置及网络资源共享【实验目的】了解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务和基本参数;掌握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网络组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掌握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共享目录的设置和使用方法【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共享目录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用户不同访问权限的设置。

【实验日期与主机号】实验日期:2012年12月09日主机号:dq10【实验内容】一、参看所在机器的主机名称(Host Name)和网络参数,了解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务和基本参数。

◆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单击“属性”。

在“系统属性”的“计算机名”选项中,可以查看计算机名,选用工作组(Work Group)方式。

计算机名称:dq10工作组:WORKGROUP◆在“系统属性”的“设备管理器”选项中,可以查看此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右键单击“网络邻居”,选择“属性”,打开“网络连接”窗口。

右键单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然后再双击“Internet 协议(TCP/IP)”,可以查看IPv4协议的配置信息。

在“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安装”按钮,可以安装“客户”、“服务”及“协议”三种类型的网络组件。

IPV4配置信息:IP地址:192.168.0.10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192.168.0.254首选DNS服务器:202.112.144.65备用DNS服务器:202.112.144.30二、网络组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在系统面板中选择“添加或删除序”,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可以选择相应的组件(比如实验二中需要用到的IIS),并点击详细信息,选择需要的组件,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三、设置和停止共享目录1、设置共享目录。

(对E:\share目录设置共享权限)首先检查计算机“工具”栏下的“文件夹选项”设置中,“查看”选项卡的“高级设置”中,“使用简单文件夹共享(推荐)”一项不被选中。

选中E:\share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共享和安全”。

1) 选中“共享此文件夹”一项,并在“共享名”后输入一个供网络中其他用户访问该资源时使用的名称。

(提示:如果共享名后面加$符号,别人就看不到该共享文件夹了,但是仍然可以在地址栏输入“\\你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 共享文件夹名$”进行访问。

)2) 在“用户数限制”下方可以选择是否要对该资源进行访问用户数的限制,选择要限制的用户数。

3) 单击“权限”按钮。

可以在“权限”下方列表中设置该资源的共享权限,可以分别对“完全控制”、“更改”和“读取”设置是“允许”还是“拒绝”。

4)单击“确定”,设置结束。

2、访问共享目录和建立逻辑驱动器映射。

1) 在“网上邻居”中找到本机所在的工作组。

显示如下:2) 找到需要访问的共享目录后,可以将其复制到本机访问。

2) 打开“我的电脑”,可以看到该映射驱动器和本地驱动器排列在一起。

双击该驱动器即可访问目标文件夹。

3、删除映射逻辑驱动器:找到映射的网络驱动器,右击,点击断开,确定即可。

4、取消所建共享目录的共享属性5、共享文件夹的查看和管理四、IP地址的配置和网络连通性测试1.配置本机IP协议地址,测试本机IP协议配置情况。

按照“实验内容一”的方法,找到本机IP地址,并在DOS提示符下用PING命令测试本机IP地址是否有正确反映;也可以利用环回地址127.0.0.1或者localhost 进行测试。

主机号Dq102.三组以上同学进行协商后,自行配置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利用实验室的局域网络,用PING命令测试与组与组之间计算机的连通情况,做好记录并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改为Dq03后五、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1)ipconfig显示本机网卡的详细配置信息(可用-all参数可以查看MAC地址),要求在报告中记录MAC地址,并区分厂家ID和网卡ID。

主机号dq10如下图所示:MAC地址为44-87-FC-DB-E2-E3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Interface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bit长(6字节/byte,1byte=8bits),16进制的数字组成。

其中,0-23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24-47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

其中第40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

所以:厂家ID:44-87-FC网卡ID:DB-E2-E3IPConfig实用程序和它的等价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 95/98中的WinIPCfg 可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

ipconfig /all——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能为DNS和WINS服务器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

如果IP地址是从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Windows IP ConfigurationHost Name . . . . . . . . . . . . : dq10 域中计算机名、计算机名称Primary Dns Suffix . . . . . . . : ·服务器地址Node Type . . . . . . . . . . . . : UnknownIP Routing Enabled. . . . . . . . : NoWINS Proxy Enabled. . . . . . . . : NoEthernet adapter 本地连接: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Description . . . . . . . . . . . : Realtek PCIe GBE FamilyController ·网卡型号Physical Address. . . . . . . . . : 00-1D-7D-71-A8-D6 ·MAC地址网卡MAC地址Dhcp Enabled. . . . . . . . . . . : No ·DHCP 路由IP Address. . . . . . . . . . . . : 192.168.90.114 ·IP地址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55.0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192.168.90.254 默认网关DHCP Server. . . . . . . . . : 192.168.90.88DNS Servers . . . . . . . . . . . : 221.5.88.88 DNS服务器地址2)ping(测试网络的连通性,ping后为目标IP地址,或主机名)与Dq03的链接主机dq10时,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参数为IP地址,或主机名,注意显示信息内容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Dq10连接,与dq03未连结时如果在MS-DOS方式下执行此命令显示内容为:Request timed out,则表明网卡安装或配置有问题。

将网线断开再次执行此命令,如果显示正常,则说明本机使用的IP地址可能与另一台正在使用的机器IP地址重复了。

如果仍然不正常,则表明本机网卡安装或配置有问题,需继续检查相关网络配置ping只是一个通信协议,是IP协议的一部分,TCP/IP协议的一部分,Ping 在Windows系下是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

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

一般情况下,通过ping目标地址,可让对方返回TTL值的大小,通过TTL值可以粗略判断目标主机的系统类型是Windows还是UNIX/Linux,一般情况下Windows系统返回的TTL值在100-130之间,但TTL的值是可以修改的。

故此种方法可作为参考.后面的time<1ms 是响应时间,这个时间越小,说明连接这个地址速度越快。

Ping 命令可以用来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后才能使用) 【参数说明】:-t :一直Ping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从键盘按下Ctrl+C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NetBios名。

-n :发送count指定的ECHO数据包数,通过这个命令可以自己定义发送的个数,对衡量网络速度很有帮助。

能够测试发送数据包的返回平均时间,及时间的快慢程度。

默认值为4。

-l :发送指定数据量的ECHO数据包。

默认为32 字节;最大值是65500byt。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通常你所发送的数据包都会通过路由分段再发送给对方,加上此参数以后路由就不会再分段处理。

-i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指定TTL值在对方的系统里停留的时间。

同时检查网络运转情况的。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tos 指定的值。

-r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通常情况下,发送的数据包是通过一系列路由才到达目标地址的,通过此参数可以设定,想探测经过路由的个数。

限定能跟踪到9个路由。

-s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与参数-r 差不多,但此参数不记录数据包返回所经过的路由,最多只记录4个。

-j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k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w: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指定要ping 的远程计算机。

【实验报告要求和思考】1. 请同学们在报告上标明实验时间,以及显示器标签上的计算机编号(dq-10)。

答:IP地址有5类,A类到E类,各用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

地址分类反映了网络的大小以及数据包是单播还是组播的。

A类到C类地址用于单点编址方法,但每一类代表着不同的网络大小。

A类地址(1.0.0.0-126.255.255.255)用于最大型的网络,该网络的节点数可达16,777,216个。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用于中型网络,节点数可达65,53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