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ppt课件1

《桃花源记》ppt课件1
大家好
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便舍船 shě 屋舍俨然 yǎn 黄发垂髫 tiáo 间隔 jiàn 诣太守 yì
豁然开朗huò 阡陌 qiānmò 便要还家 yāo huán 及郡下 jùn 刘子骥 jì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 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 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 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舍:放弃,离开。 阡陌(qiān ):田间小路。
豁:开阔。
交通:交错相通。
开朗:开阔,明亮。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 平旷:平坦宽阔。 和小孩。
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 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22
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23
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 向路”,又“处处志之”,而 后 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 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 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桃花源记全文拼音版及翻译注音版

桃花源记全文拼音版及翻译注音版

桃táo 花huā 源yuán 记j ì东dōng 晋jìn ·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g晋jìn 太tài 元yuán 中zhōng, 武wǔ 陵líng 人rén 捕bǔ 鱼yú 为wéi 业yè。

缘yuán 溪xī 行háng, 忘wàng 路lù 之zhī 远yuǎn 近jìn 。

忽hū 逢féng 桃táo 花huā 林lín, 夹jiá 岸àn 数shù 百bǎi 步bù , 中zhōng 无wú 杂zá 树shù , 芳fāng 草cǎo 鲜xiān 美měi , 落luò 英yīng 缤bīn 纷fēn。

渔yú 人rén 甚shèn 异yì 之zhī , 复fù 前qián 行háng , 欲yù 穷qióng 其qí 林lín。

林lín 尽jìn 水shuǐ 源yuán, 便biàn 得dé 一yī 山shān , 山shān 有yǒu 小xiǎo 口kǒu, 仿fǎng 佛fó 若ruò 有yǒu 光guāng 。

便biàn 舍shě 船chuán , 从cóng 口kǒu 入rù 。

初chū 极jí 狭xiá , 才cái 通tōng 人rén。

复fù 行háng 数shù 十shí 步bù, 豁huō 然rán 开kāi 朗lǎng 。

桃花源记深度解析

桃花源记深度解析

桃花源记深度解析《桃花源记》这篇文章,那可是相当有意思!估计好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只把它当成一篇普通的文言文来应付考试,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先来说说这篇文章的背景。

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他心里就盼着能有那么一个地方,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人们都能过上平静快乐的生活。

于是,就有了这篇《桃花源记》。

咱们再看文章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个靠捕鱼为生的武陵人,沿着小溪划船,居然能忘了走了多远。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专注于做一件事儿,比如玩手机,一抬头发现天都黑了,时间过得飞快,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这个渔人也是,一心捕鱼,结果迷失了方向。

接着,“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哇,几百步都是桃花林,没有别的杂树,地上的草鲜嫩得很,花瓣纷纷飘落。

想象一下,那场景得多美啊!就好像咱们有一天走进了一个从没去过的花园,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渔人估计也是这样,眼睛都看直了。

然后渔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他顺着桃花林走到头,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口,里面好像有光。

这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像不像咱们看到一个神秘的山洞,心里想着里面到底有啥。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他下了船,走进那个小口。

一开始特别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

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种感觉就像咱们在黑暗的楼道里走了好久,突然眼前一亮,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子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听到。

这不就是咱们梦想中的田园生活吗?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宁静和祥和。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里劳作,男女的穿着和外面的人一样。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

初读感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 )/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背景链接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写作年代大约是 421年,当时陶渊明57岁,已经归隐田园16年了。他拒绝同刘裕 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因此作者借文抒怀,塑造了 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 和美好情趣。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短 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 降。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 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1.找出本段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的美景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渔人在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了哪些
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景色奇丽 幽深隐蔽
溪流 桃林 芳草 落花 高山
看到这样一片美丽而又奇特的桃花林,渔人 又有什么感受呢?从哪里能体现出来?
作者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因宅边曾 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谥号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人(今江西九江),东晋伟大的诗人、 辞赋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文 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 乐,开创了“田园诗派”,后世称他为 “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桃花源记》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一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

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陶渊明集》之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选自《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译文

《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译文

《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译文1、《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译文《桃花源诗》原文和翻译这篇《桃花源记》文末还有一首《桃花源诗》。

“记”是“诗”的序言,“诗”是“记”的补充,并集中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颂。

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

《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

《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

现将《桃花源诗》转录如下: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高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曰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茶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

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

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桐山桃花源记
上周,有百合MM发帖,朔溪梧桐山桃花源。

俺登顶梧桐山多次,也许还是新人,孤陋寡闻,未曾听说梧桐山有桃花源。

难道在深圳后花园也有陶渊明笔下的与世隔绝的幽静之处?也许从小就被《桃花源》感动,至今仍记得“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抱着几分好奇与期待,欣然报名前往。

周日九点半,七个MM和六个GG共十三名(另外四名蹭队的,中途下撤,在此不表)有着和俺同样好“奇”,当然也有好“山”、好“水”的,更有抱着来粘点桃花,期盼时来运转者,各人心思不同,但向往桃花源是一致的。

沿梧桐山水库坝肩左岸向上游方向前行,杂草和绿树中夹着一条小路,小路下边是湛蓝的水库水。

约行5分钟,便见到了一条山间小溪,名曰桃花源溪,宽约5-10米,两岸芦苇杂草,水流淙淙,溪石祥和。

逆流而上约1小时,两岸灌木成荫,溪水开始变得湍急与平缓相间,基岩与溪石相间,高低错落,抬头可见蓝蓝天空白云飘,水中鱼儿怡然自乐,似乎正在享受着流水凑出的交响乐,全不知有客来访。

溪中局部有陡坎突出,朔溪开始变得有些困难,个别地方需要绕路岸边小道攀爬而上。

两岸绿树挺拔,杂草野花点缀
其间,滕条环绕树干顺势而上,各种植被和谐相处。

偶有旅人留下脚印的痕迹,也算是一道人文景观。

继续向上游前行约1小时,溪谷突然变陡,溪水变得更加清澈冰冷,水流或成小股,或成水花,沿着山涧跳跃,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小。

溪床基岩裸露,只有零星碎石散落在谷底。

周围是没有惊动过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欢笑、嬉闹,或许是在迎接不速之客的到来,或许是在请求我们不要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或许她们本来就是这么快乐地生活着,或许…。

再往上,有一处形成了坡长约100米,坡度达30-40度的石斜坡,谷底全是大片的坚硬花岗岩,表面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碎石。

由于是冬季,表面见不到一滴水。

要是雨季,可以想象一定会形成非常壮观的瀑布。

我们沿着斜坡左侧陡崖下边,每个人相隔10-20米,小心翼翼地向上爬去,也许是上帝已经预想到我们的到来,坡上零星地生长着几棵小树,我们借助这些小树平安地攀上这个斜坡。

攀上这个斜坡,已是十二点多了。

一缕太阳光穿过森林停留在两棵枫叶树上,好漂亮好惹眼的枫叶,鲜红鲜红的。

我正出神地凝视着,正好一张枫叶飘落到我身边,她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纯洁,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自然美。

我迅速拿出相机,连拍了几张,但是照片是无法与实际相媲美的。

再环顾四周,全是绿色海洋,惟有这两棵枫树犹如一对情侣相互依偎着,全不顾世俗的眼光,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

突然一连串惊叫声打破了寂静,
“滚石下来啦”“注意”“注意”,只见几个滚石不顾一切地向下冲来,后面的人纷纷避让,幸好没有打到人。

原来这一带地表松散的滚石特别多,走在前面的人一不小心,踩动了碎石,就会发生滚动。

此地已经没有路可言了,我们渐渐地偏离山谷沿右侧山坡向上攀顶,穿出树林后,经过一小段芦苇等杂草地带,到达了靠近山顶的森林防火带,我们桃花源朔溪安全登顶了,全程朔溪时间3.5小时。

回首整条朔溪线路,并无一朵桃花,更未见夹岸数百步桃花林,但其风景也是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