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不懂类型及波段组合的选取

合集下载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遥感影像处理具体操作步骤

目录01下载影像02波段组合03影像拼接04影像裁切05对裁切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06矢量化07修改图斑08注意*说明:按住Ctrl键点击以上超链接可以直接到达该步骤一、下载影像通过与全国矢量边界叠加检验影像是否下载完整,该操作在arcGIS中完成。

如下图:若想去掉背景值(影像周围黑色区域),只需选中对应影像——右键——properties在弹出对话框里选择去除按钮如图所示点击应用即可消除背景值。

二、波段组合打开ENVI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如下图:单击RGB Color(红线框)先后单击该影像的4、3、4、波段单击load RGB,在弹出窗口中选择File——Save image As——image File选择路径保存即可。

三、影像的拼接用ENVI将要拼接的影像全部打开操作步骤: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所有要拼接的影像。

(我们是分省拼接的)选择Map→Mosaicking→Georeferenced打开拼接窗口在弹出窗口选择Import→ImportFiles选中要拼接的影像如图所示:单击OK如下图,该操作并没有去掉背景值,有很多黑色的三角,要去掉背景值需选中要去除背景值的影像右键——Edit Entry弹出对话框如下图,在红色框位置输入0,即可消除背景值,因为遥感影像中背景值的对应数值就是0;另外Lower Image to bottom和Lower Image to position可调整影像层次关系,将云多或质量较差的影像放在底层。

点击File菜单下的Apply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单击choose选择输出路径完成镶嵌。

四、影像的裁切1、单击file——Open Image File打开拼接好的影像,与镶嵌相同。

2、单击file——Open Vector File 打开裁切影像的矢量边界,因为我们用的矢量边界是shape 文件,所以打开时注意选择显示的文件为*.sap3、在弹出窗口中选择Memory 再选择OK4、选中边界文件,File——Export layer to ROI;此处可以选择多个矢量边界一起转为ROI(右图),ENVI裁切的直接工具是ROI文件,选择多个矢量边界裁切出来的区域是边界之和裁切出的对应区域。

遥感应该的波段有哪些?遥感数据,高分一号,遥感解译

遥感应该的波段有哪些?遥感数据,高分一号,遥感解译

遥感应用的波段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散射很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的传感器接收地面电磁波信息的波段必须在大气窗口范围内。

利用扫描方式记录的多波段遥感图象,通道多、信息丰富,并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图象处理,达到增强或提取地质信息的目的,因而应用比较广泛。

微波遥感有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

被动式遥感是用微波辐射计或扫描仪接收地面的微波辐射。

主动式微波遥感主要是利用侧视雷达,发射一定波长的微波,同时接收并记录该波段的地面反射波。

微波遥感常用的波段为8毫米、3厘米、21厘米。

ETM和tm的介绍,波段组合介绍

ETM和tm的介绍,波段组合介绍

区别TM是一种遥感器,搭载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上。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

有7个波段,其波谱范围:TM-1为0.45~0.52微米,TM-2为0.52~0.60微米,TM-3为0.63~0.69微米,以上为可见光波段;TM-4为0.76~0.90微米,为近红外波段;TM-5为1.55~1.75微米,TM-7为2.08~2.35微米,为中红外波段;TM-6为10.40~12.50微米,为热红外波段。

影像空间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为120米外,其余均为30米,像幅185×185公里2。

每波段像元数达61662个(TM-6为15422个)。

一景TM影像总信息量为230兆字节),约相当于MSS影像的7倍。

因TM影像具较高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和较高定位精度,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源。

能满足有关农、林、水、土、地质、地理、测绘、区域规划、环境监测等专题分析和编制1∶10万或更大比例尺专题图,修测中小比例尺地图的要求。

Landsat-7,星上携带专题制图仪ETM,ETM具有8个波段,其中1-5波段和7波段是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是30米,第六波段是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是120米,第8波段为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米。

景宽185公里,景面积为34225平方公里。

此星一直在正常运转,2000年遥感卫星地面站开始接收数据。

TM、ETM+数据介绍2010-01-13 11:29资料备忘:TM、ETM+数据介绍各个波段的特征B1 为蓝色波段,该波段位于水体衰减系数最小的部位,对水体的穿透力最大,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进行水系及浅海水域制图;B2 为绿色波段,该波段位于绿色植物的反射峰附近,对健康茂盛植物反射敏感,可以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对水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可反映水下地形、沙洲、沿岸沙坝等特征;B3 为红波段,该波段位于叶绿素的主要吸收带,可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B4 为近红外波段,该波段位于植物的高反射区,反映了大量的植物信息,多用于植物的识别、分类,同时它也位于水体的强吸收区,用于勾绘水体边界,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等;B5 为短波红外波段,该波段位于两个水体吸收带之间,对植物和土壤水分含量敏感,从而提高了区分作物的能力,此外,在该波段上雪比云的反射率低,两者易于区分,B5 的信息量大,应用率较高;B6 为热红外波段,该波段对地物热量辐射敏感,根据辐射热差异可用于作物与森林区分、水体、岩石等地表特征识别;B7 为短波外波段,波长比B5 大,是专为地质调查追加的波段,该波段对岩石、特定矿物反应敏感,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岩石水热蚀变,探测与交代岩石有关的粘土矿物等;B8 为全色波段(Pan),该波段为Landsat-7 新增波段,它覆盖的光谱范围较广,空间分辨率较其他波段高,因而多用于获取地面的几何特征。

实验一遥感图像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视窗操作

实验一遥感图像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视窗操作

实验一遥感图像输入/输出、波段组合及视窗操作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的基本视窗操作及各个图标面板的功能;·学习将不同格式的遥感图像转换为ERDAS img格式,以及将ERDAS img格式转换为多种指定的图像格式;·学习如何输入单波段数据以及如何将多波段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掌握在ERDAS系统中显示单波段和多波段遥感图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ERDAS IMAGINE 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功能,允许输入多种格式的数据供IMAGINE使用,同时允许将IMAGINE的文件转换成多种数据格式。

从遥感卫星地面站购得的TM图像数据或其它图像数据,往往是经过转换以后的单波段普通二进制数据文件,外加一个说明头文件,对于这种数据必须按照普通二进制文件来输入,而不能按照TM图像或SPOT图像输入,另外一般情况下对遥感图像处理都是针对多波段图像进行的,所以需要将单波段图像文件组合成一个多波段的文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包括五部分:视窗操作;数据输入输出操作;单波段数据的输入;组合多波段数据;数据显示;1、简单的视窗操作:表1.1 图标面板介绍图标命令功能Start IMAGINE Viewer 打开IMAGINE视窗Import/Export 启动数据输入输出模块Data preparation 启动数据预处理模块Map Composer 启动专题制图模块Image Interpreter 启动图像解译模块Image Catalog 启动图像库管理模块Image Classification 启动图像分类模块Spatial Modeler 启动空间建模工具Radar 启动雷达图像处理模块Vector 启动矢量功能模块Virtual GIS 启动虚拟GIS模块表1.2 ERDASIMAGINE图标面板菜单条表1.3 综合菜单命令及其功能表1.4 主菜单命令及其功能表1.5 工具菜单命令及其功能表1.6 实用菜单命令及其功能Convert Annotation toRaster将IMAGINE的多边形注记数据转换成栅格图像文件Create/Update Image Chips 产生或更新栅格图像分块尺寸,以便于显示管理Create Font Tables 以特定的字体生成一幅专题地图Compare Images 打开图像比较对话框,比较两幅图像之间的某种属性Reconfigure Raster Formats 重新配置系统中的栅格图像数据格式Reconfigure Vector Formats 重新配置系统中的矢量图形数据格式表1.7窗口工具功能Open 打开文件Close 关闭上层文件Info 显示文件信息Erase 关闭窗口所有文件Reset Zoom 恢复窗口到Zoom操作前Zoom In 放大两倍显示Zoom Out 缩小两倍显示Measure 量测Inquire Cursor 启动光标查询功能Tools 显示对应上层的工具菜单Profile 启动剖面线工具Select Tool 选择工具Zoom In 放大两倍显示Zoom Out 缩小两倍显示Roam 拖动图像漫游GPS Tool 使图像窗口与GPS接收机同步表1.8 窗口中Utility菜单命令与功能命令功能Inquire Cursor 启动光标查询功能Inquire Box 设置光标查询大小Inquire Color 设置查询光标颜色Inquire Shape 设置查询光标形状Inquire Home 查询光标复位与窗口中心Measure 启动系统量测功能Selector Properties 改变当前查询光标特性Pick Properties 数字化操作中显示坐标数据Blend 混合显示上下两层图像Swipe 卷帘显示上下两层图像Flicker 闪烁显示上下两层图像Enable Hyperlinks允许操作与图像超链接的文件Layer Info 显示窗口上层文件文件信息HFA Info 显示层次数据结构Image Drape 启动三维图像功能VirtualGIS 启动虚拟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表1.9 View 菜单命令与功能命令功能Arrange Layer 文件显示顺序操作表2.0 AOI 菜单命令与功能表2.1 Raster 菜单命令与功能表2.2 Vector 菜单命令与功能。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提取的技巧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提取的技巧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提取的技巧遥感影像是一种重要的地球观测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全方位的地表信息。

而地物提取是利用遥感影像来识别和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对象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提取的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

一、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不同类型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因此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是进行地物提取的关键。

在选择遥感影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辨率:影像分辨率决定了影像中每个像素所代表的地表面积的大小。

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物信息,但也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

因此,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分辨率。

2.光谱波段: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反映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

常见的波段包括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

根据地物类型和研究目标,选择包含适当波段组合的影像。

3.时间序列: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在不同时间拍摄的结果有所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序列的影像,可以获得地物的变化信息。

因此,在进行地物提取时,可以考虑采集不同时间的影像。

二、有效利用图像预处理技术图像预处理是进行地物提取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提高影像质量和减少干扰来提高地物提取的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技术:1.辐射定标:辐射定标是将原始遥感影像转换为具有物理单位的辐射亮度值。

通过辐射定标,可以消除不同影像之间的辐射差异,提高影像的可比性。

2.大气校正:大气校正是在辐射定标的基础上,根据大气传输模型进行影像修正,消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对影像的影响。

大气校正可以减少云层、雾霾等因素对地物提取的影响。

3.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将原始影像与地理参考系统(如地面坐标系)对齐,消除影像的几何畸变。

几何校正有助于提高地物提取的精度和准确性。

4.影像融合: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将多个波段或多个分辨率的影像结合起来,获得更详细和全面的地物信息。

常见的影像融合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等。

三、选择合适的地物提取算法地物提取算法是根据遥感影像和地物特征进行地物识别和分类的方法。

遥感数据提取波段的判别

遥感数据提取波段的判别

此外,TM4、TM3、TM2组台,也是标准假彩色组合方案,其图像上地貌轮廓很清楚,植被里现鲜红色,比较容易判读。

沟谷水流为浅蓝或绿条;小水库为深蓝色,较易辨认。

其缺点是,在盛夏季节取得的图像,各种植被生长茂盛。

所以林、灌、草难以区分,从表可知,这是由于TM2和TM3高度相关,提供信息重叠较多的缘故。

TM4、TM 5、TM 7组合也表现出比较好的结果。

这个方案中包含了两个对地物水分敏感的波段。

黄土地区的梁、峁、坡地土壤水分较低,相当干燥,而植被水分含量较高,因此,在这一方案组合的图像上,呈现红色的植被与其它地物相比表现得比较突出。

而且与TM4、TM 3、TM2组合得到的图像比较,可以从大面红色植被中,区分出林地和草地。

TM4、TM6、TM5的组合,加进了热红外波段,虽然TM 6空间分辨率低,在所研究的图像中灰度动态范围较窄,但它提供了地表热辐射的特征。

植被少的沟坡地,具有较高的地表温度为白色,植被在该类图像上呈淡红色,水体为蓝色。

在TM图像假彩色合成处理中,除了考虑到TM各波段数据的相关性外,还应考虑TM图像不同时相和季相对各种地物的判读效果来选择最佳的合成波段。

根据实验区三个时相的光谱待性,不同季节的TM图像对区分森林、耕地、草地、城镇用地的判读效果是不相同的。

对实验区的上述几种
地物,夏季以TM4波段,秋季以TM5、7波段判读识别比较有效。

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组合的用途

遥感影像不同波段组合的用途
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
最佳。
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人眼最敏感的
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
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
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
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
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TM图像的光谱信息特征与最佳波段组合》-戴昌达,环境遥感,1989.12
M1)以及航空、航天多种遥感资料的解译分析进行的,在初步解译查明调查区第四系地貌

543
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
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543
波段选取及主成份分析 我们的研究采用1995年8月2日的TM数据。对于屏幕显示和屏幕图
742
1992年,完成了桂东南金银矿成矿区遥感地质综合解译,利用1:10万TM7、4、2假彩色合
成片进行解译,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615条,环形影像481处, 并在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石
英脉型、火山岩型典型矿床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成 矿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进厅成矿预测,
圈定金银A类成矿远景区2处,B类 4处,C类5处。为该区优选找矿靶区提供遥感依据。
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

遥感制图波段选择

遥感制图波段选择

实验五遥感制图波段的优化组合
一、实验目
掌握遥感专题制图波段选择的原理,熟悉erdas进行波段选择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运用波段选择的原理通过ERDAS软件对TM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分析不同波段组合(4种)对制图精度的影响,提交精度最高的制图成果,并附注对应的波段选择及其理由。

三、实验原理
1、波段选择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1)、波段信息含量的多少
2)、波段间的相关性
3)、地物的光谱响应特点
2、选择原则
信息含量大;波段间相关性小;地物光谱差异大、可分性好的波段。

3、最佳指数法
S i:波段i的标准差,
S ij:波段i与波段j的相关系数
OIF越大,则相应波段组合的信息含量越大,波段间的相关性越小。

四、实验步骤
1、计算TM影像各波段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TM影像各波段的标准差
函数: GLOBAL SD ( <arg1> )
3、计算波段组合的最佳指数
excel
4、分析地物光谱的可分性
选择多种地物的样本,利用ERDAS的分类模板建立地物的亮度均值曲线,分析各类地物在各个波段的可分性。

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View——mean plots
5、综合上述分析,确定4组波段组合进行监督分类
分类时保持各个波段组合的分类参数一致(保存分类模板),避免人为因素对分类结果的影响。

6、精度评价,比较各个波段组合的分类精度(以表的方式在实验报告中给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试论波段选择对遥感解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的TM遥感图象波段取舍问题的参考建议:
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的选择根据自己对具体影像解译的要求进行波段的选择,以提高解译的速度和精度。

若要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可以选择TM(7、4、1)波段的组合,TM(7、4、1)波段组合后的影像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
若要获得监测火灾前后变化分析的影像,可以选择TM(7、4、3)波段的组合,它们组合后的影像接近自然彩色,所以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掌握林火蔓延与控制及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若要获得砂石矿遥感调查情况,可以选择TM(5、4、1)波段组合;用TM影像编制洲地芦苇资源图时,宜用TM(3、4、5)波段组合的影像,分辨率最高,信息最丰富;用MSS图像编制土地利用地图,通常采用MSS(4、5、7)波段的合成影像;
若要再区分林、灌、草,则需要选用MSS(5、6、7)波段的组合影像。

(二)遥感影像时相的选择:
遥感影像的成像季节直接影响专题内容的解译质量。

对其时相的选择,既要根据地物本身的属性特征,又要考虑同一地物不同地域间的差异。

例如解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好选在8、9月份,因为这时作物成熟了,但还没有收割,方便各种作物的区别;解译海滨地区的芦苇地及其面积宜用5、6月份的影像;解译黄淮海地区盐碱土分布图宜用3、4月份的影像。

(三)高分辨率影像的选择:
分辨率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分辨率高对解译速度和精度都有很大帮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15~30m分辨率的ETM/TM影像、2.5~5.0m分辨率的SPORT影像、2m分辨率的福卫二号、lm分辨率的ORBVIEW 一3/IKONOS、0.6m分辨率的QUICK BIRD等。

法国SPOT-5卫星影像分辨率可达到2.5m,并可获得立体像对,进行立体观测。

SPOT一5卫星上的主要遥感设备是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VIR),其工作谱段有4个,主要任务是监测自然资源分布,特别是监测农业、林业和矿产资源,观测植被生长状态与农田含水量等项,对农作物进行估产,了解城市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等。

卫星遥感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一些传感器的立体观测,各类遥感数据分辨率的提高,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遥感影像信息模型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快速和精确地进行解译提供了便利。

ETM+各波段组合的不同用途
741
741波段组合图像具有兼容中红外、近红外及可见光波段信息的优势,图面色彩丰富,层次感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质信息和地表环境信息;而且清晰度高,干扰信息少,地质可解译程度高,各种构造形迹(褶皱及断裂)显示清楚,不同类型的岩石区边界清晰,岩石地层单元的边界、特殊岩性的展布以及火山机构也显示清楚。

1992年,完成了桂东南金银矿成矿区遥感地质综合解译,利用1:10万TM7、4、2假彩色合成片进行解译,共解译出线性构造1615条,环形影像481处,并在总结了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典型矿床的遥感影像特征及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对全区进厅成矿预测,圈定金银A类成矿远景区2处,B类4处,C 类5处。

为该区优选找矿靶区提供遥感依据。

743
我国利用美国的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图象成功地监测了大兴安岭林火及灾后变化。

这是因为TM7波段(2.08-2.35微米)对温度变化敏感;TM4、TM3波段则分别属于红外光、红光区,能反映植被的最佳波段,并有减少烟雾影响的功能;同时TM7、TM4、TM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的彩色合成图的色调接近自然彩色,故可通过TM743彩色合成图的分析来指挥林火蔓延与控制和灾后林木的恢复状况。

754
对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波段,如用陆地卫星MSS7,MSS5,MSS4合成的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的蓝色、深蓝色等不同层次的颜色得以区别。

从而可用作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的地理规律
754
陆地卫星图像的标准假彩色指采用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所成的同一图幅的第四波段MSS4图像、第五波段MSS5图像和第七波段MSS7图像,分别配以兰、绿、红色的彩色合成图像上的彩色。

并称此种合成的图像为陆地卫星标准假彩色图像。

在此图像上植被分布显红色,城镇为兰灰色,水体为兰色、浅兰色(浅水),冰雪为白色等。

541
XX开发区砂石矿遥感调查是通过对陆地卫星TM最佳波段组fefee7合的选择(TM5、TM4、TM1)以及航空、航天多种遥感资料的解译分析进行的,在初步解译查明调查区第四系地貌。

543
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543
波段选取及主成份分析。

我们的研究采用1995年8月2日的TM数据。

对于屏幕显示和屏幕图象分析,选用信息量最为丰富的5、4、3波段组合配以红、绿、兰三种颜色生成假彩色合成图象,这个组合的合成图象不仅类似于自然色,较为符号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信息量丰富,能充分显示各种地物影像特征的差别,便于训练场地的选取,可以保证训练场地的准确性;对于计算机自动识别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K-L变换)进行数据压缩,形成三个组分的图象数据,用于自动识别分类。

742
该项工作是采用以遥感图像解译为主结合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研究的综合方法。

解译为目视解译,解译的遥感图像有:以1984年3月成像经处理放大为1:5万卫星TM假彩色片(5、4、3波段合成)和1979年7月拍摄的1:1.6万黑白航片为主要工作片种;采用1986年11月的1:10万TM假彩色片(7、4、2波段合成》为参考片种。

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

蓝藻暴发时绿色的藻类生物体拌随着白色的泡沫状污染物聚集于水体表面,蓝藻覆盖区的光谱特征与周围湖面有明显差异。

由于所含高叶绿素A的作用,蓝藻区在LandsatTM2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在TM3波段反射率略降但仍比湖水高,在TM4波段反射率达到最大。

因此,在TM4(红)、3(绿)、2(蓝)假彩色合成图像上,蓝藻区呈绯红色,与周围深蓝色、蓝黑色湖水有明显区别。

此外,蓝藻暴发聚集受湖流、风向的影响,呈条带延伸,在TM图像上呈条带状结构和絮状纹理,与周围的湖水面也有明显不同。

453
本研究遥感信息源是中国科学院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于1995年10月接收美国MSS卫星遥感TM波段4(红)、波段5(绿)、波段3(蓝)CCT磁带数据制作的1∶10万和1∶5万假彩色合成卫星影像图。

图上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各类用地影像特征分异清晰。

成像时期晚稻接近收获,且稻田中不存积水,因此耕地类型中的水田色调呈粉红色;旱地由于作物大多收获,且土壤水分少而呈灰白色;菜地则由于蔬菜长势好,色调鲜亮并呈猩红色。

园地色调呈浅褐色,且地块规则整齐、轮廓清晰。

林地中乔木林色调呈深褐色,而分布于喀斯特山地丘陵等地区的灌丛则呈黄到黄褐色。

牧草地大多呈黄绿色调。

建设用地中的城镇呈蓝色;公路呈线状,色调灰白;铁路呈线条状,色调为浅蓝;机场跑道为蓝色直线,背景草地呈蓝绿色;在建新机场建设场地为白色长方形;备用旧机场为白色色调,外形轮廓清晰、较规则。

水库和河流则都呈深蓝色调。

453
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

TM图像的光波信息具有3~4维结构,其物理含义相当于亮度、绿度、热度和湿度。

在TM7个波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富。

3个可见光波段(即第1、2、3波段)之间,两个中红外波段(即第4、7波段)之间相关性很高,表明这些波段的信息中有相当大的重复性或者冗余性。

第4、6波段较特殊,尤其是第4波段与其他波段的相关性得很低,表明这个波段信息有很大的独立性。

计算0种组合的熵值的结果表明,由一个可见光波段、一个中红外波段及第4波段组合而成的彩色合成图像一般具有最丰富的地物信息,其中又常以4,5,3或4,5,1波段的组合为最佳。

第7波段只是在探测森林火灾、岩矿蚀变带及土壤粘土矿物类型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最佳波段组合选出后,要想得到最佳彩色合成图像,还必须考虑赋色问题。

人眼最敏感的颜色是绿色,其次是红色、蓝色。

因此,应将绿色赋予方差最大的波段。

按此原则,采取4、5、3波段分别赋红、绿、蓝色合成的图像,色彩反差明显,层次丰富,而且各类地物的色彩显示规律与常规合成片相似,符合过去常规片的目视判读习惯。

例如把4、5两波段的赋色对调一下,即5、4、3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近似自然彩色合成图像,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472
在采用TM4、7、2波段假彩色合成和1:4计算机插值放大技术方面,在制作1:5万TM影像图并成1:5万工程地质图、塌岸发展速率的定量监测以及在单张航片
上测算岩(断)层产状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