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

合集下载

工业地域的形成(最新)课件

工业地域的形成(最新)课件

未来工业地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未来工业地域的形成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地域的核心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WORK SUMMARY
REPORTING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更具有工业发展的优势。
PART
03
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工业地域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力和石油的广泛应用,工业地域逐渐扩大和深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崛起,工业地域呈现网络化、集群化趋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工业地域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资源高效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和谐发展
经济稳定增长
强化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PART
04工业地域的案例分析02特点具有明确的工业指向性、区域空间有限性、产业部门结构相似性和经济联系的相对紧密性。
一些工业企业由于集聚效应而在一定地区集中,进而形成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
政府根据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建设工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入驻,形成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
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最新)课件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工业地域形成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域形成知识点总结

工业地域形成知识点总结一、地域形成的概念地域形成是指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特定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工业地域形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下,由于工业生产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二、地域形成的要素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地域形成的重要基础,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和分布。

比如,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基建设施的布局有重要影响,气候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文条件人文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口、民族、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要素。

人文条件对工业地域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人口的多少和素质对工业劳动力的供给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工业地域形成中,技术条件主要表现为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地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的影响。

市场条件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的多少和市场稳定性的程度。

市场条件决定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生产利润,对地域的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工业地域形成的类型1.集聚型工业地域集聚型工业地域主要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同一或相近类型的工业企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这种类型的工业地域通常形成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等。

集聚型工业地域具有一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能够有效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分散型工业地域分散型工业地域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分散分布的地区。

这种类型的工业地域通常形成于一些环境条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下,例如政府对地方工业的支持力度,对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开放政策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课件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课件
05
总结
VS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生产活动逐渐集中于某些地区,形成了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地域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市场条件,成为工业发展的有利地区。
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工业区是指集中了大量工业企业的地区。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工业区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区经历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新型工业区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结构单一和创新能力不足
03
一些工业地域和工业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同时,这些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
区域协同发展
未来工业地域和工业区将更加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绿色发展
面对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未来工业地域和工业区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未来工业地域和工业区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升级和转型
传统工业地域和工业区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特点
鲁尔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该地区依靠密集的铁路和公路网,方便煤炭和钢铁产品的运输。
转型
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结构转变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鲁尔工业区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环境污染问题。为重振区域经济,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形成背景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有关图中②③④⑤旳说法正确旳是 C
A.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旳过程②只能自发形成, 不能规划建设 B.某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络简朴,经过过程③常会 形成主要旳工业城市,如鞍山钢城 C.某些相互联络旳工厂经过过程④发挥不同地方旳 区位优势,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 D.经过当代化旳交通运送方式,增进了过程⑤,形 成了工业城市
示。该钢铁厂所用旳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
可通航。
冶炼1吨钢所需煤和铁矿石量 单位:T年份 煤 铁矿石源自18 23年 42
19 23年
1985年
2
0.75
1.8
1.3
试题演练
巴西旳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
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旳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
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运送果酱旳专用轮船
学以致用
若在下图所示区域内布局一
种水泥厂,应选择旳位置为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B
某城市准备建商场、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泥厂
读2023年西宁市工业产值构造图 ,2023年西宁市工业构造旳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 哪些问题?(8分)
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耗 能产业比重大。(2分)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 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每点2分,满分6分)
90年代后,为了缩小内地与 大力推动内地工业发展
沿海经济发展旳差距
个人偏好
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
工业惯性
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 响
二.工业区位选择旳变化
3.从环境原因考虑工业旳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2)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2)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工业发展的地域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特点。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城市化1.1 工业发展的需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因此会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

1.2 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工业地域的核心,提供了交通、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工业投资和人材。

1.3 城市规模的影响:城市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工业地域的形成,大城市通常会形成多元化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资源禀赋2.1 资源的优势:资源禀赋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丰富会吸引工业企业的集中。

2.2 资源的利用:工业地域的形成还与资源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资源开辟能够促进工业地域的发展。

2.3 资源的可持续性:工业地域的形成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与政策扶持3.1 政策的导向: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税收优惠、用地政策等能够吸引企业投资。

3.2 政策的调控:政府还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控来引导工业地域的合理发展,避免产业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

3.3 政策的协调:政府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统一的政策导向,促进工业地域的协调发展。

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国际竞争4.1 国际市场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国际竞争力强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

4.2 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竞争的压力促使工业地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4.3 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竞争促使工业地域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工业地域的形成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积聚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工业人口,并以该范围内的工业产值和工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较高,具有一定的区域集成能力和竞争力的地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政府政策等。

首先,地理条件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理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具备了海运条件和国际贸易便利,因此往往聚集了大量的港口、船厂等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而内陆地区的地理条件则决定了其发展重点会放在其他方面,如资源开发利用、交通枢纽等。

地形地貌也会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山区地形多,往往适合发展矿业、水利等行业;平原地区则便于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因此更容易发展工业。

其次,历史背景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背景包括经济历史、人文历史等。

例如,在中国的经济历史上,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曾经是早期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和贸易经验,因此在开放之后能够更快速地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工业。

而重工业的发展则可能与中国的初期工业化进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等历史背景有关。

再次,政府政策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政策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来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工业。

例如,中国的沿海经济特区政策就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则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也对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业地域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来支撑其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的充足性是一个必要条件。

市场需求也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只有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工业地域才能够有充分的市场供应和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规划合理的工业地域布局和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市场的需求
政府的政策支持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还需要有广阔的市场需 求,以保证生产的规模效益。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传统工业区形成的重 要条件,如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
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之一,以煤炭和 钢铁产业为主导,曾是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然而,随 着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鲁尔工业区逐渐走向衰落。
产的重要保障。
市场需求
包括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 需求,是推动工业地域形成的
重要动力。
政策支持
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是 促进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力保障

工业地域的类型
资源型工业地域
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如煤 炭、钢铁、石油化工等。
交通枢纽型工业地域
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如港口城市、航 空港等。
生态环境优美
新工业区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为企 业提供绿色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和企 业入驻。
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硅谷
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创新区域之 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拥有众 多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是全球新工 业区的代表之一。
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 代表区域之一,以电子信息、生物医 药、新材料等领域为主导产业,拥有 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政策支持
政府对新工业区的发展给予政策扶持, 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支持等
方面。
基础设施完善
新工业区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 如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污等,
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人才聚集
新工业区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包括 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等,以 支撑产业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例2]
(2010·山东高考)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
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 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 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
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表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
( B )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C )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三、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代 表 德国 鲁尔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 意大利 东北部和中部 地 新工业区
性 业区、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 、中 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
(3)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运输网。 (4)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 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 美化环境。
[特别提醒]
不合理的工业生产活动不仅造成严重的工业
污染,破坏环境,而且造成工业对原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
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还会造成城市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城市环境问题。
同 劳动力技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 点 术条件 的知识和技能
政府政策 军事订货
[例3]
(2012·北京西城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据统计, 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06~2007年度印度
信息产业产值达478亿美元,其中软件及其服务出口额达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 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 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②空间利用上的关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
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课堂练习
1、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集聚效应”,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因素
D、技术因素
2、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C、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3、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D、增大能源消耗
4、体现工业形成逻辑关系顺序的是()
①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③工业集聚④工业联系⑤工业地带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⑤③②
C、④③①②⑤
D、⑤①③④②
5、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
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
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
D、工艺日益简单化
6、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7、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棉纺织 B 毛纺织厂 C 合成纤维厂 D 麻纺织厂
8、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是()
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②促进了全球政治一体化
③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④明显缩小了世界南北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9-13题。

9、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10、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11、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本地化
B、全球化
C、城市化
D、工业化
12、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13、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布局工厂,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
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14.图4-2-3表示某国工业公司在异国发展的过程。

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I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在Ⅱ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3)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主要的优势是()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4)该公司经过合资、新建、收购、兼并等手段,完成了生产布局的本土化向化转变。

答案
1、C
2、B
3、A
4、C
5、A
6、A
7、 B 8 、B9、B 10、B 11、A 12、AB 13、BD
9、解答该组选择题的切入点是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企业生产的是什么产品。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运到欧洲”这一句话说明该产品的生产速度较快,同时该产品应具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快速运输的特点。

因此可以排除化工产品和建筑陶瓷等两类产品,“生物药品”有一定迷惑性,生物制品可以快速生产和发货,但生物药品不需要材料提示的所谓“零部件”,所以可以确定该产品为电子产品。

10、从其运抵欧洲所需时间仅为一个晚上来看,应利用航空运输方式,这也是电子工业产品的常用运输方式之一。

11、该企业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是为了提高其企业自身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不属全球化范畴,是本地化的一种表现。

12、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并可节省交通费用。

13、电子产品所需原料少,且从题意可知市场在欧洲,据此排除A、C;欧洲企业选择我国建厂,目的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因此也需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研究开发新产品。

14(1)A (2)C (3)A (4)全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