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师案例

合集下载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以“大数的认识”为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以“大数的认识”为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以“大数的认识”为例摘要:小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极响应全国教育会议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中。

本文结合人民教育版的“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内容,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当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养成就如同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激励成长,还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生教育的主渠道。

那么,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使其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呢?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捕捉生活素材,在情境中进行教育。

大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对大数的接触还是非常少的,因此缺少了真实感知大数的机会,理解起来就比较抽象。

于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节选的“中国桥”片段,记录下来影片中出现的万以上的数字,例如:二十五万吨,一万二千吨,十四万根等等,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后的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的高尚情操,在短短时间内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学生们无不惊叹,为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大数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发掘教材信息,在合作中进行教育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信任,而且通过合作过程还能有效解决思想上的矛盾,分享思想,交流想法,共同探索,互帮互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共同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年级数学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年级数学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年级数学教案溪口中学王永刚【板书设计】课题:简单随机抽样一、定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二、基本方法n 个个体作为样(一)抽签法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N)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放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1)编号制签(2)搅拌均匀(3)逐个不放回取n次(二)随机数表法(1)编号(2)在随机数表上确定起始位置及读数方向(3)取数确定样本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1、抽签法的定义。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

思考?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2、随机数法的定义: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

怎样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纳定小学马吉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新时代下的精神旗帜,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

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多思考、善总结,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学对学生进行知识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成长为可用之材。

基于此,我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具体谈一谈我的理解。

根据资料显示,习近平主席在针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曾说:“我们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更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让社会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一定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大自然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由此可见,在课堂中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更要通过教学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下面我将充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

一、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在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课堂。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我看来,我们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自身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们一个信息:我长大以后也要成为像教师这样的人。

唯有如此,才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自身的教学态度、培育方式进行优化。

当我们教师运用亲切得体的语言时,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积极的影响。

根据研究显示,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不管这份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如果留意生活细节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回到家以后会和家长说今天自己的教师怎么样,明天又会说另一个教师怎么做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兴国之魂,价值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进取态势,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价值取向。

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在认识复杂的世事人情,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他们来说都在易变易动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使初中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义无反顾的担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融入学生的灵魂。

下面,我结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点,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切入点和方法;发掘教材德育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准备过程中,通过精心备课,不仅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教育因素,从而确定出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滴水的量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增强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材料、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意识,逐步增强环保意识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能力培养及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学校常抓不懈的教育内容。

数学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模板

数学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模板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1/2+2/5+3/10 3/4+1/3+3/8 1/3+5/9+1/9
2、交流成果阶段:
(1)这一阶段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学生要把自己通过查找、总结、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出示课件)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并板书:
①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个月有30天。我们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指名另一位同学检查黑板上同学的答案。
160÷8=20(次)
答:需要运20次。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35页1、3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在此老师想通过一首古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活动三:总结
介绍少年高斯的故事
新店小学( 数学 )课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班级
四(2)
任课教师
时间
2018年12月




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课中的体现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课中的体现教案

§2.1.1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 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体会简单随机抽样中,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平等、公正的体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抽样实验的平等公正的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教学难点: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实施步骤, 简单随机抽样中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教材分析:教材是以探究一批小包装饼干的卫生是否达标为问题导向, 逐步引入简单随机抽样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两种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简单随机抽样的经验, 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例如, 用抽签法决定班里参加某项活动的代表人选, 用随机数法从全年级同学中抽取样本计算平均身高等等。

学情分析: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因此, 我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 让学生自由讨论探究, 并对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由于本节课内容实例多, 信息容量大, 文字多,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节省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采用这种形式也可强化学生感观刺激, 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探究新知】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一般地, 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平等性的体现), 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这样抽取的样本, 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学生自由谈论, 探究得到以下结论)(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一年级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一年级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一年级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加减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增强自信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团结合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加减法(1)学习加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学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第二课时: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实践,观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价值观树立: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教具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加减法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并用实物教具进行演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师案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师案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学科教学案例2012年11月党十八大首次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也是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确,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蓝本。

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商品,却标着不同打折方法,甲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乙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同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交流氛围,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体现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精神。

加上教师适当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喜悦。

生活中大量图形有是几何图形本身,有是依据数学中重要理论产生,也有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创新兴趣。

例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学学科教学案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主渠道,学生是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

的确,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

因此,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有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甲超
市标着九折优惠,而乙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同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体现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

加上教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例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美。

利用新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名人趣事,新教材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可以介绍“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讲平面图形时引入中国国旗的五角星,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
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

培养学生懂得团结一致,互帮互助。

还可以介绍一些少年英雄事迹,为学生从小树立榜样,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爱国精神。

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

鲁迅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精神。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爱学生我们就要在思想政治上引导;在学科知识上教导;在心理人格上疏导;在行为上率先垂范。

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帮助他们进步。

通过爱岗敬业教育活动,使我校教师深刻体会到: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大环境增砖添瓦,用敬业来表达我们热爱国家、诚信做事、友善做待人的处世态度。

现阶段的初中生,他们开始追求个性和自我张扬,开始崇拜明星,那么面对这种不同以往的形式,教师工作就应该适当作调整,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

既要及时了解当代中学生的新特点,又要研究适合学生接收模式,教师要进一步有规律,有针对的进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媒介,让班级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主要阵地。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使之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才能使这种主流价值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学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字体真工整很好!”“讲解很详细!”“你的想法很好!”“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之外,理想、动机、兴趣、态度、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信、好胜心、独立性、毅力、自制力、协作精神等心理健康因素也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学习成绩以及最终能否成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还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心理健康因素不在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动力、导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

好奇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势头,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千万不能讽刺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
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教学楼的方法。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创新是是一个民族永远繁荣的一个必备素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中富强两个字的潜在要求。

充分利用教学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主要是学科课程教学,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价值观主要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的。

因此,深入分析探讨学科价值、学习价值,有利于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是价值观教育的最主要渠道。

我们可以在各学科中充分挖掘和认定其本身的教学价值,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价值观的传递与授受。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形成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我要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学中,让班级教育、课堂教育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