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法探索
基于功能矩阵空间和变换法的产品设计需求功能获取

Ab t a t s r c :Ac iii n prn i l r me r fd sgn r q r m e u to nd mo lo u t qu sto i c p e f a wo k o e i e uie ntf nc i n a de fc s ome r kn owldg pa e a e e t b i h d f cng t us ome e u r me f c i n c nc p sgn. By e e s c r s a ls e a i o c t r r q ie nt un ton i o e t de i
t k n h i e b sc f n to e s a l to a i g t e f a i u c i n s t ,n me y mo i n,p we ,c n r l o n c i n a d s n h ss s v o r o to ,c n e to n y t e i ,a c n t u t n u is a d t e c s o r r q ie n u c i n ma r n l d n h m s e p e so o s r c i n t n h u t me e u r me t f n to t i i c u i g t e a x r s i n o x
Ac uiii n o s g e i e e n pr d c s g a e n q sto f de i n r qu r m nt i o u tde i n b s d o f c i n m a r x s c nd t a f r a i n un t o t i pa e a r ns o m to
维普资讯
第1 4卷第 3期
2 0 年 6月 07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_function_deployment)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1. 引言1.1 概述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是一种系统化的产品设计和质量管理方法,旨在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品质以及确保产品能够达到客户期望。
它通过将用户需求与设计要素相匹配,确保产品具备竞争力和满意度。
1.2 质量功能展开简介质量功能展开最初由日本学者石井光次郎于1966年提出,并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理念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特性,并通过各个阶段的变更来优化产品特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质量功能展开的原理与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分析质量功能展开与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最后,总结回顾本文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敬请期待本文后续部分对质量功能展开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 质量功能展开的原理与方法2.1 了解质量功能展开概念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是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方法,旨在将客户需求转化为符合其期望的产品或服务的具体特性。
它基于客户需求和市场要求,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功能对于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性,从而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
2.2 原理分析质量功能展开基于两个核心原理:品质屋和模糊数学。
首先是品质屋原理,它通过图形化地表示出顾客期望、技术特性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
将客户需求作为最高级目标,逐层向下展开至设计参数,并定义各层之间的关联。
这种嵌套结构有助于识别并跟踪实现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各个要素。
其次是模糊数学原理,在质量功能展开中用于对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处理。
由于这些要素通常无法精确测量或描述,模糊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表示和处理这样的模糊性。
通过使用模糊数学技术,可以评估不同功能对满足客户需求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2.3 方法与步骤质量功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顾客需求: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获取客户需求信息。
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Ab t a t:By me nsoft or tc la a tc ls u sr c a he e i a nd pr c ia t dy , hi p r i o d v l e mo fo i na t spa e st e e op a n w de o rgi l de i onc pt lpr duc s b s d o he t o y o sgn ofc e ua o t a e n t he r f TRI nd t e t r s a e hno o a r x, Z a he f a u e nd t c l gy m t i W ih a l bo a i n oft c t n e a r to e hnia m p e e a i he p pe i o r du e t ompl x t nd u e — c li l m nt ton t a r a ms t e c he c e iy a nc r t i y o o e t lp od tde i n, nd i p ov hes c e sr t n he de i n q lt ant f c nc p ua r uc s g a m r e t u c s a e a d t s g ua iy.A a e s ud c s t y o fwhe l h i e i s c e c a r d sgn wa ond t d t e uc e o d mon t a e t e v ld t f t r o e e i e ho s r t h a i iy o he p op s d d sgn m t d.
YAN G Ta o。V, 【U Ti ng ( . j n Unv riyo c n lg 1 Fui iest fTe h oo y,Fu h u 3 0 1 a z o 5 0 1,Chn ; ia
4.1产品概念设计

燃油驱动概念手机
概念设计的目的:
是在产品开发的前期对将要进入市场的新产品、新技 术、新设计进行全方位的验证,提出新的功能和创意,探 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为将来新产品的设计、生产、广告 宣传和上市销售做好充分准备。
产品功能的概念化
在产品概念设计的前期,将产品的功能划分、市场定位、 目标客户、价格区间等概念,用草图的形式确定下来。产品 功能的概念化是设计师在概念设计中最艰巨的任务。
3、等红灯是一件相当枯燥乏味的事,如果有 人把原来呆板的红灯设计成欢快、优雅、搞怪 的“跳舞小红人”,你是否愿意耐心等待呢?
关于这个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小红人跳舞欢快、优雅、搞怪,实现了人机 关系的高效目标 B小红人跳舞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考虑特殊人群 的需求 提高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
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 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舵机,是指在自动驾驶仪中操纵飞机舵面(操纵面)转动的一种执行部件。分有:①电动舵机,
2、传说,鲁班上山的时候,偶尔捋了一把野 草,手一下子就被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他把 草折下来细心观察,发现草的两边都长有许多 小细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由
此,鲁班发明了锯。鲁班的发明来源于( C)
A 异想天开 B 由别人给出,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找解决 方案 C 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D 技术试验
概念自行车
青蛙启发了这款概念自行车的设计,青 蛙的颜色、流线型的设计,整车非常轻便。 但是看来看去好像没有设计刹车。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设计过程的建模与优化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设计过程的建模与优化
苏旭彬;杨永强;吴伟辉
【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良好的过程模型是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ethod,DSM)以任务信息依赖为中心,突出任务执行次序,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过程建模方法.文章在讨论设计结构矩阵的构建原理、过程重组的基础上,以用于口腔正畸的个性化托槽的设计为例,分析了任务分解、设计结构矩阵的构建和优化等过程.采用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与优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苏旭彬;杨永强;吴伟辉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TG65
【相关文献】
1.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和着色Petri网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与仿真 [J], 李海涛;杨波;尹晓玲;王兴祖;姚孔
2.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和SysML的复杂产品研制流程建模与优化方法 [J], 杨国辉;
刘继红
3.基于模糊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设计过程模块化分解 [J], 马飞;同淑荣;李博;侯世旺
4.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理论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仿真优化 [J], 陈冬宇;邱菀华;杨敏;张汉鹏
5.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产品设计过程管理 [J], 冯国奇;王成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计矩阵分析知识点归纳

设计矩阵分析知识点归纳设计矩阵分析是一种用于系统化归纳和组织设计知识的方法。
通过将设计要素和知识点以矩阵的形式进行组织和表示,可以清晰地展现设计中的关联和依赖关系。
本文将从设计矩阵分析的基本概念、优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矩阵分析的基本概念设计矩阵分析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通过将设计要素和知识点以矩阵的形式进行组织,来揭示设计中的内在关系。
设计矩阵通常由行和列组成,行代表设计要素,列代表知识点。
每个单元格中填写的内容表示该设计要素是否包含了相应的知识点。
通过对设计要素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归纳和梳理,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二、设计矩阵分析的优点1. 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矩阵分析能够将设计要素和知识点进行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设计框架。
这有助于设计师全面地把握设计任务,并更好地进行设计决策。
2. 显现设计的关联和依赖关系:设计要素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多变。
通过设计矩阵可以将这些关系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设计过程。
3. 指导设计决策和知识组织:设计矩阵分析为设计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设计矩阵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哪些知识点是必须的,哪些是可选的,从而在设计实践中作出明智的决策。
4. 促进设计的创新与改进:设计矩阵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设计要素和知识点之间的缺口和关联,从而激发设计的创新灵感和改进思路。
三、设计矩阵分析的应用设计矩阵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例如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图形设计等。
以下是一些设计矩阵分析的具体应用场景。
1. 产品设计:- 根据产品的不同要素(如功能、性能、美观等)创建设计矩阵,以评估每个要素所需的知识点。
- 分析不同产品设计的矩阵,进行比较和优化。
2. 建筑设计:- 使用设计矩阵分析不同建筑要素(如结构、功能、材料等)之间的关系,为建筑师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 建立建筑师与其他专业人员(如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等)之间的协作基础。
产品创新设计

1、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各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比例的逐渐增大,给老年人用品市场带来很大的潜力;据了解,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行动不便的问题,大部分老人家常常需要靠拐杖辅助行走,需要椅子可以随时坐下休息;然而,同时携带这两样工具非常麻烦,影响老人家出行,因此,市场亟需一种同时具有拐杖和椅子功能的便携式的产品;从上述现状出发,本项目着力于研究拐杖与椅子的有效结合,以拐杖为原型,结合雨伞的工作原理,通过简单的变形可实现拐杖和椅子的功能,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人性化程度高,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其产品必将受到普遍欢迎;本项目采用TRIZ理论创新方法进行研究;2、 TRIZ理论与方法概述、TRIZ理论简介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 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着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TRIZ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TRIZ的体系结构任何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包括两部分: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成功的创新经验表明,问题分析和系统转换对于解决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TRIZ包含用于问题分析的分析工具、用于系统转换的基本知识的工具和理论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或定律是TRIZ的基础;这些模式包含用于工程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TRIZ分析工具包含ARIZ算法、物质—场分析、冲突分析和功能分析,这些工具用于问题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转换;它们并不是要利用存在问题的产品的每一条信息,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如冲突、物质—场模型或功能模型来表示一个问题;1物质—场分析:G. S. Altshuller对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了功能的物质—场substance-field描述方法与模型;其原理为所有功能都可以分解为两种物质及一种场,即一种功能由两种物质及一种场三个元件组成;产品的功能是一种实现,因此可用物质—场分析产品的功能;2ARIZ算法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problem solving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它是TRZI的一种主要工具,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化问题程序化;该算法特别强调冲突与理想解的程序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着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冲突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一个发明问题;应用ARIZ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前,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细化,一直到确定了物理冲突;该过程及物理冲突的求解已有软件支持;3功能分析功能分析的目的是从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系统、子系统和部件;该过程包括裁剪,即研究每一个功能是否必需,如果必须;系统中的其他元件是否可完成其功能;设计中的重要突破、成本或复杂程度的显着降低往往是功能分析及裁剪的结果;TRIZ包含基于知识的工具:40条发明原理、76个标准解和效应数据库;这些工具是在积累人类创新经验和大量专利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额,基于知识的工具与分析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知识的工具指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转换的方式,而分析工具用于改变问题的描述;140条发明原理用于指导TRIZ使用者找出用于创新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是一个建议,应用该建议可以使系统产生特定的变化以消除技术冲突;在解决大约1250项已知冲突时,冲突矩阵会推荐应当考虑的原理;276个标准解用于解决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模式的标准问题;按照目标,这些标准解被分为五累,分类中解的顺序反映出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要使用这些工具必须先确定问题的类别基于物质—场模型,然后再选定一系列标准解;这些标准解会建议采用哪一种系统变换来消除存在的问题;3效应知识库该知识库是TRIZ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工具;在对其进行研究的早期阶段,G. S. Altshuller就已验证:对于一个给定的难题,运用各种物理、化学和几何效应可以使解决方案更理想和简单地实现,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开发出一份大型的知识库;要使用效应知识库,必须先选定一项系统要实现的适当功能,然后知识库会提供一些可选择方案来转化功能;、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冲突是其进化的推动力;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冲突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冲突;. Altshuller依据世界上着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冲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冲突的发明原理,建立了消除冲突的基于知识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发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标准解TRIZ Standard Techniques;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普适解或称模拟解Analogous solution;最后设计者在把该解转化为领域的解或特解;、TRIZ的研究现状TRIZ近60年默默无闻的发展及近十几年来的迅速爆发性的普及与应用,越来越显示出在市场及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TRIZ作为创造性地解决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TRIZ在创新概念设计过程中的强大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研究TRIZ的热潮,TRIZ的研究与实践得以迅速的普及和发展;俄罗斯、瑞典、日本、以色列、美国等都成立了TRIZ研究中心,TRIZ方法也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并在多个跨国公司迅速得以推广并为其带来巨大收益;如今,它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TRIZ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帮助众多知名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在美国,许多公司都致力于以TRIZ为核心原理开发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如美国Inventionmachine公司的GoldfireInnovator软件及IdeationInternational公司的IWB软件,另外还有Trisolver2.1、Improver等等;一些着名的公司如Ford、Motorola、GM、GE、HP等都已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收益;计算机辅助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已经成为国外企业、尖端科技领域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创新的有用工具;软件用户遍及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国防军工、铁路、石油化工、水电能源、电子、土木建筑、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和家电等领域;、TRIZ的发展方向TRIZ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其理论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理论体系;TRIZ目前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TRIZ基础理论研究如物质—场模型的新型符号系统、多冲突问题及解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标准工程参数的增加,冲突矩阵的改进,可用资源的挖掘及ARIZ算法的改进等;2TRIZ与其他创新技法的集成研究TRIZ方法以其他的设计理论集成,为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广泛的可能性,使技术创新过程由以往凭借经验和灵感,发展到按照技术演变规律进行;例如,TRIZ与QFD、稳健设计的集成,TRIZ与CPC的组合等;3TRIZ与技术创新管理过程集成研究提供宏观过程模型,增加已有技术创新管理过程的微观可操作性;4开发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是基于知识的创新工具,它以TRIZ方法作为基础,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技术、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分析解决产品及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冲突为出发点,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而实现创新,并可为工程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指明探索方向;将TRIZ方法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结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仅为产品研发提供实时指导,而且还能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断扩充和丰富;3、基于TRIZ理论分析求解过程、项目描述1技术系统:多功能拐杖作用:在老人需要憩息之时随时可以转换拐杖的形态,变拐杖为椅子,供老人歇息;功能:保留拐杖原有的功能;接收折叠椅子的功能;改善传统拐杖所带来的问题;2初始情景存在的问题高龄者由于年龄、身体等等的原因,一般在日常生活中行走都会觉得吃力,大多数这类的老者都会有一把拐杖在身边,所谓拐杖,就是老人们的行动辅助工具,是他们的“第三只脚”;虽然是靠着拐杖行走,但随着许多高龄者伴随体质的下降、骨质疏松与关节退化等等的原因,平时长时间地站立和行走是比较困难的;3主要问题在高龄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外出散步的时候,一般靠的是拐杖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平衡得以行走,走的时间一长,很容易就会感觉到疲惫,肯定需要就地歇息,却常常苦于无椅子可坐,身边就只有拐杖这一工具而已;这是他们感到比较懊恼的问题;4发生上述问题的条件问题普遍性:上述的主要问题是广大高龄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常常苦恼的事情;问题广泛性:对于大多数高龄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都需要外出活动,一般都不喜欢宅在家里;对象针对性:对于高龄者、老人们,身边都有一把贴身拐杖;儿女们忙于工作无法相陪,这时候拐杖确是他们行动的时候的唯一依靠;5初步思路讨论解决方案方案一:老人们在外出的时候可以随身携带一椅子;缺点:实用性低,对于老人而言,外出时候再带一凳子会加重他们的负担;方案二:社区可在路边建设更多的凳子椅子供路人歇息;缺点:这些公共椅子的事后维护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此举操作起来的范围可想而知;6 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普遍性和操作便捷性之间的关系;如何确立产品的可靠性,结构的稳定性;7对新技术系统的要求符合力学性能,稳定性强;对大多数高龄者或者行动不便的人都适用,普遍性高;操作起来方便,简单;、本项目TRIZ方法应用过程与求解发明过程在将问题转化成TRIZ标准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寻找冲突,然后根据冲突的特点,分别采用冲突矩阵及发明原理、分离原理、效应及效应库、标准解、进化模式及路线进行解决;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止物体长度等;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而冲突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工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产品参数的技术冲突分析拐杖在老龄人群体当中颇受欢迎,它能帮助行动不便的高龄者外出行走,现有的传统拐杖的形态,最简单的就是仅一木棍,使之成为老龄人行走的“第三只脚”;但是传统的拐杖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设计上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传统的拐杖功能单一,唯辅助老龄人行走,当老人们长时间行走之后,需要停下来休息,而考虑到无地方可以歇息,此时,普通的拐杖就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了;而在普通拐杖上加上多项不同的功能,这样拐杖的结构就会显得很复杂,拐杖的形状和重量就会大大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热膨胀;变换不同的功能;使用冲突分离原理:将冲突的双方在不同的时间分离,在某一时间内冲突的双方只出现一方;拐杖在平时辅佐使用者走路的时候,只呈现传统拐杖的基本单一的功能;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变换拐杖的形态,改变拐杖原有的功能,使之成为椅子,以发挥椅子的基本功能,达到时间分离的效果;而这种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功能增多的拐杖在结构稳定性上难以把握,结构不再简单,技术系统中的某一些构件不稳定,例如椅子面的支撑杆在工作的时候受力方向不同,使之难以确定它实质的位置;这样,就产生了另一对技术冲突;抛弃与修复、 参数变化;对此,整体与局部的分离,使冲突双方在不同的层次分离;支撑杆和主轴的连接部件可选用强度和硬度高的材料,在确定支撑杆展开的位置的同时,也提高了各部分支架的承受压力的强度;、产品参数的物理冲突分析根据上述问题的描述,老龄人在平时行走的时候会用到传统拐杖的基本功能,就是能辅助行走,这个功能要求拐杖必须越简单越好,以减轻老龄人行走的负重,并且操作方便;而在另一个条件下---老龄人长时间走动需要停下来休息的条件下,则希望拐杖的功能越多越好,以便达到停下来用以歇息、有地方可以歇息的要求;这样就产生了矛盾:拐杖的结构应避免过于简单而功能单一;解决原理:分离原理为物理冲突提供解决方法;通常,分离原理有四种形式: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局部的分离;每个分离原理都对应多种不同的发明原理;、物质—场模型分析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用体S2、场 F三者缺少其中一个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而当系统中某一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生问题;为了控制这一物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质;由此产生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产生、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用物质和场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建立物质——场模型其中F为机械场,S1为拐杖,S2为人手存在问题:有用功能:辅助老龄人行走;缺少功能:用以歇息的地方在原有的系统上,我发现缺少了可以满足需要——用以歇息的功能,在建立系统的物质——场模型之后,我对此进行了改良;根据约束条件,我从标准化表中体出改进方案;使用标准解法3,向外部复杂物质——场跃迁,在S2或者S1的外部引入一种永久的或者临时的外部添加物S3;由此得出,若在S2的外部引入的话,可以在原有的系统——拐杖S2上加入椅子S3,以补足拐杖所缺少的功能;如下模型:椅子的种类很多,倘若加入的是定型椅子,所组成的系统的体积必定很大,根据标准化表中的标准解法17,向带有工具分散物质—场跃迁,提高完成工具功能的物质分散度;把定型椅拆成小零件或者小部件再与拐杖结合,这时,我可以用折叠椅来代替原有的定型椅,利用折叠椅的灵活性和伸缩性改变原有系统的形态,减小它的体积;为了解决新系统中两个小系统之间连接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问题,根据标准化表中的标准解法38,改变双系统或者多系统之间的连接;由此得出,把拐杖S2和椅子S3合二为一,即椅子的中心支撑杆为拐杖,拐杖的外部和顶部为椅子,两个小系统的构件互相应用,组合成一个新的系统S4;如下模型:、由TRIZ分析得到的部分通解基于以上应用TRIZ方法的分析,我得到了一下几个通解:1、老人外出可以携带一张比较轻便的椅子,累的时候可以就地休息2、政府在更多的活动场所建设更多的公共椅子,让老人随时随地可以歇息3、制作一张可折叠的适合老人的椅子,便于老人出门携带;4、老人携带一张垫子,可以随时随地坐;5、我通过制作一支多功能拐杖,一举两得;在多功能拐杖这个问题上,我结合以上的TRIZ分析得到以下几种方案:1、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将椅子和拐杖合并,即在拐杖的主体部分与椅子的椅面配合,然后通过设计一个三角形结构来作为椅子的脚;2、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拐杖由多截可以通过铰链连接的棍体组成,我通过拆卸拐杖来重新组合成一张椅子,当要作为拐杖的时候,可以通过拆卸椅子来重新拼回拐杖;3、基于这个通解,我发现很难将一支拐杖拼出一张椅子,我考虑使用两条拐杖来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张椅子;4、我从舒适度考虑,同样是采用拐杖拼接成椅子的方法,但是材料改为使用面积比较大的塑料板;5、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将拐杖通过伸缩切换为椅子;基于以上分析,同时结合现有的物品雨伞的工作原理,我得到以下的一个通解:图1.折叠状态图 2.展开为椅子的状态以下为各个组成部件所谓分析:1、手握端效果图如下图所示图3.手握端手握端是可以拆卸的一部分,当作为拐杖时,把它安装在拐杖的主轴上,可以当手握扶手使用;当把拐杖作为椅子的时候,可以简单地拆卸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一张平整的椅子;手握端与主轴的结合原理很简单,我是仿照电灯泡和灯座配合的原理来实现,即在主轴安装弹簧和预留一个槽,当用力将手握端顶进去时,通过逐走的弹簧和槽之间的作用使得手握端能稳固地固定在主轴上;这样的结构拆卸非常方便而且不费劲,非常适合老人操作使用;2、滑块图4.滑块本项目使用了两个滑块来固定八组摇杆结构;滑块设计成八边形棱柱是因为我有八组摇杆结构,这样达到空间对称,使得受力均匀;棱柱的一个断面切割了八个中心对称分布的槽,目的是把限定摇杆机构左右移动的螺柱杆件,当八个螺柱放下槽中后,上面要堵住图中没有标出;棱柱的八个侧面挖了八个中心对称分布的槽,这些槽是预留空间给八组摇杆运动的;我的项目效仿了雨伞的部分原理,用两个滑块就可以实现椅子的收缩和展开了;图5.一对摇杆结构与两个滑块的结合3、主轴图6.主轴主轴主要起支撑的作用的,上端有一个与手握段结合的弹簧卡座,由于时间问题没有画出来下面有一条螺钉伸出来,目的是让拐杖具有伸缩功能,而且当椅子的时候可以适当调节椅子的高度;4、底座图7.完整底座效果图图8.局部放大图底座是一个三脚架支座,现在很多拐杖都采用这种设计,原因是这样更加稳定;而我这样设计,既可以让拐杖更加稳定,又可以在转换为椅子的时候作为椅子的脚,一举两得当然这个底座和主轴配合还实现了可收缩功能,主轴的螺柱可以通过卡在底座的不同位置来获得不同的高度,当然这个卡的方式还不是很好,以后可以改进5、软皮革图9.软皮革软皮革是包裹在八组摇杆结构的上端,类似于雨伞的布的作用;当拐杖折叠起来作为拐杖使用的时候,皮革也收缩起来,当展开拐杖当做椅子的时候,皮革便会张开,此时起提高舒适度和加固椅子的表面的作用;6、摇杆结构摇杆结构由上杆和下杆组成图10. 上杆图11.下杆上杆和下杆通过销钉连接便可以组成摇杆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 摇杆结构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摇杆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上下两个滑块之中,使得拐杖伸缩自如,实现了折叠功能;7、固结结构图13.固结结构如图13所示的是固结结构,原理和雨伞的固结原理一样;通过在主轴上加一个可收缩的机械按钮,实现固定摇杆结构的作用;由于人的体重比较大,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分析一下受力情况,最终确定是否可行;、方案评估与选优1方案评估A.可行性通解1-5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通解1、通解3、通解4原理相似,均由老人家携带“椅子”方便随时休息,虽然可行,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不符合人性化设计,通解1、通解3的椅子携带不方便,通解4的垫子虽然轻便,但不符合老年人使用要求;通解2灵活性低,投入大,后期维护麻烦,难以大规模推广;通解5既满足功能上的要求,也具有便携,灵活等优点,其中,通解结构简单,但椅子和拐杖结合程度较低,携带相对不方便,通解、通解使用较麻烦,可靠性低,通解外形较庞大,携带相对不方便,则同时具有基本避开其他方案的缺陷,具有体积小,便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成本较低等优点;B.创新性通解1、3、4基本不具备创新性,通过简单的拼盘式的方法来实现多功能,通解2与市政规划相关,和传统的设计和规划无异,不具创新性;通解5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拐杖”和“椅子”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市场上已经有类似于通解的产品,不具创新性;通解巧妙的结合了雨伞的工作原理,通过合理的变形实现多功能,具有较高创新性;2选优结合以上考虑,显然,通解既有效解决了本项目提出的问题,又避免了其他方案所产生的不足之处,是本项目的最优解;4.结束语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 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本项目通过实践使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真切感受到TRIZ理论是非常有用的,对于产品创新设计有指导意义,能引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创新,使得很多问题得到比较轻松地解决;参考文献1 檀润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高常青.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科学出版社 .20113 陈广胜.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基础教程.黑龙江科学出版社 .20084 张忠将、李敏等.SolidWorks 2010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基于矩阵的多功能产品概念方案求解方法

基于矩阵的多功能产品概念方案求解方法康与云;唐敦兵【摘要】为将两个单功能产品集成为一个多功能产品,研究了一种基于矩阵的概念方案求解方法.将产品的总功能分解至元功能,元功能用功能基表示,并分为基础功能、应用功能、附加功能三类;分析了产品功能模型,量化了功能相似性,构建了输入流相似矩阵、输出流相似矩阵和功能相似矩阵,定义了矩阵运算规则和过滤规则,从而计算并简化了功能相似总矩阵;构建了功能-元件矩阵,然后使之与功能相似总矩阵计算,得出两个单功能产品的元件关联矩阵;分析了关联矩阵中的元件关系,通过丢弃、保留或修改部分元件,获得了多功能新产品的设计方案.分析了便携式吸尘器和剃须刀的功能相似性和元件关联性,通过所提出的方法获得了一种新型剃须刀的概念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年(卷),期】2014(020)012【总页数】11页(P2915-2925)【关键词】概念设计;方案求解;功能基;矩阵;产品设计【作者】康与云;唐敦兵【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TP3910 引言多功能产品可实现多个单功能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因此,研究用于多功能产品设计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1-2]。
本文将多功能产品细分为如下四类:①可同时完成多个功能的产品,例如小麦联合收获机,可同时完成割麦、输送、脱粒、筛选和存储等多个功能;②切换不同状态实现不同功能的产品,例如微波炉,可实现热菜、烧烤和爆米花等多个功能;③允许消费者通过改变产品部件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不同功能的可重构产品,例如沙发床,通过改变靠背和底座的组合方式,可实现沙发和床两个功能;④基于一个公用部件,更换不同的执行元件以实现不同功能的产品,例如料理机,通过更换刀片和罩杯,可实现做豆浆、绞肉、研磨和榨汁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法探索作者:吴婷杨涛来源:《海峡科学》2012年第12期[摘要] 针对目前概念产品创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功能技术矩阵、TRIZ创新理论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阐述具体的实现技术,以期降低概念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高设计成功率和设计品质。
[关键词] 概念产品功能技术矩阵创新设计方法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司发展战略,更早地预判市场需求趋势,使设计更具超前性、更具竞争力,概念设计应运而生。
“概念设计”最早于1984年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提出,他们认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1]。
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于生物的基因,从质的层面决定产品的品质[2]。
各大知名厂商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苹果、宝马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设计实验,并定期推出概念产品展示活动,以求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与动向,在产品竞争中立于引领地位,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对概念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为高校,主要有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的理论基础有TRIZ、AD、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理论,国家863 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资助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的冯培恩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陈泳基于仿生学对概念产品设计方法学进行了探索,为建立基于遗传和重组的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做了探索性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的檀润华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王永山基于QFD及TRIZ理论对概念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将QFD与TRIZ有机的结合,应用QFD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What),应用TRIZ解决设计中如何做的问题(How),提升产品创新性。
以上对概念设计开发设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和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未来概念仅仅从技术进化规律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元、动态变化的,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需要从文化、能源、环境等综合大环境角度进行研究;TRIZ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很有效,但对建立丰富的、多元化的概念路线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外现代产品的需求分析分为显性需求分析和隐性需求分析两个层面,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所创造的极富想象力的新产品显现出对隐性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如何在概念产品研发中进行隐性需求分析。
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TRIZ预测技术与未来预测理论相结合,针对隐性需求分析进行相应研究。
功能技术矩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格,它将产品所有分功能及其对应的所有可能实现途径罗列其中,设计者可以借助于功能技术矩阵进行各种组合,从中形成实现产品总功能的原理方案。
功能技术矩阵为丰富产品开发方案、开拓设计思路、进行方案评价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式。
TRIZ起源于前苏联,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所领导的研究机构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的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TRIZ理论体系(见图1)[3]。
此外,阿奇舒勒发现,技术从结构上可以进行进化,并总结出进化的趋势,该进化趋势概括出:技术系统是按照刚体→单铰链→多铰链→柔性体→液体/气体→场的趋势进化,我们可以据此总结现在的产品技术处于技术进化中的何种阶段,并预测出该技术进化的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例如,海尔集团等就在积极研发替代机械洗衣的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新型洗衣机,这种新型洗衣机符合TRIZ技术进化趋势,能够实现省水、省电、省洗衣剂的要求。
* 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GB-K-11-05)。
TRIZ有三种工具:①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②物质—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③效应原理解[4]。
图1 TRIZ 理论体系关系2 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在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是成功的起点,准确的设计定位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利用现有的科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了,苹果、Google等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的产品研发必需具有超前意识,产品开发的模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如何将未来的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形式进行展现也是概念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另一关键。
隐性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而表现为显性需求从而被企业和用户认知。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大企业甚至提出引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设计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挖掘隐性需求成为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在研究概念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引入需求预测概念——即通过TRIZ预测理论及未来环境预测、归纳,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性。
TRIZ技术进化理论中包含10条定律(或模式)与多条进化路线。
这里的10条定律是指技术进化的10个方向。
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某种技术进化的状态序列,实质是技术如何从一种状态移动到另一种新的状态,新旧状态所完成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性能极限提高,或成本降低,即产品沿进化路线进化的过程是新旧技术更替的过程。
基于当前的产品技术所处的状态,按照进化路线,通过设计,可使其移动到新的状态。
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的预测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机遇。
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预期的环境变化、用户使用变化、审美、价值观变化等。
这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咨询、了解相关专家的科研预测成果,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后续的概念产品方案评价阶段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于新产品中的提案进行中立环境下分析。
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如何将需求转换为结构随之成为概念产品开发的关键,此过程也称为求解过程,并且解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对解进行评价、取舍。
在系统论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产品开发中的单项技术、理论,并融入相关的预测技术,将功能技术矩阵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相结合,以得到新型创新设计解决模式,对概念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指导一般性概念产品设计。
应用于具体的概念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理论的操作流程为:获取需求信息→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方案评价。
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功能技术矩阵模型进行产品开发,运用TRIZ理论进行开发定位技术性预测、方案具体求解、方案评价。
2.1 需求设计获取需求信息:为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需求信息,产品研发团队应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进行必要的访谈与产品使用观察实验;同时,设计师进行产品试用、专家访谈,以寻求产品缺陷及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获取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需求。
这种需求通常是设计师本人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训练有素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头脑产生出的需求信息。
隐性需求是概念产品赢得未来市场的基础,是概念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
获取隐性需求的关键是进行未来预测,这要求我们要洞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习惯、科技的动向、人们的审美等等, 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为我们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未来预测的可能。
2.2 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按功能论设计方法进行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形成功能技术矩阵。
与传统建立功能技术矩阵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模式融合了TRIZ创新理论原理(见图2),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的设计方案,正确反映设计提案的成本与设计品质,为设计师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清晰的选择提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商业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
图2 TRIZ创新原理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过程中,先将前期的需求设计结果表述为具体的总体功能和分功能(与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不同,本研发模式为先确定理想的结果,不考虑具体的实现技术),运用TRIZ创新理论原理生成框架式的广义上的解,再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商业运作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广度范围内的创新设计方案,建立反映成本、设计品质、实现途径技术先进性等选项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见图3),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公式参照式(1)),评分最高的选定为设计方案,进行产品量产、推广。
Si=ΣkjCiI (i=1,2,…n;j=1,2,…m)式(1)其中:Si——第i 项方案的综合评分;j——表示产品研发评价特性的指标个数;kj——评价指标为j 时所对应的权重值;i——产品分功能项;I——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CiI——多维矩阵模型中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I的分值。
图3 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在利用“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过程中,进行功能转换时,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TRIZ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融合本多维矩阵模型的方案评价体系,按如下步骤进行:(1)进行问题分析;(2)确定理想状态产品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总功能及各个分功能;(3)查找效应库,解决各功能需求;(4)对所得出的各个方案选取成本、技术先进性、品质、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前文提到的方案权重综合评价公式进行评分,优选分值最高的方案。
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原则:当我们已知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而不知该做些什么的时候,运用创新原则来解决;知道要做什么而不知如何做时,科学效应与现象能为你提供帮助。
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可以解决整个系统的改善问题。
在分析创新原则阶段适当运用类比思考,组织小团队开展头脑风暴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确定方案(下转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