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希尔伯特的两个小故事
数学经典故事

数学经典故事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不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趣味的数学问题。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几个数学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数学的魅力。
故事一,费马大定理。
费马大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马在17世纪提出,直到1994年才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费马大定理的内容是,对于大于2的整数n,不存在三个正整数x、y、z,使得x^n + y^n = z^n成立。
这个问题被数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问题”,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最终由怀尔斯给出了精妙的证明,成为数学史上的一大壮举。
故事二,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数学问题,它源自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黄金分割点是指一条线段,将其分为两部分,使得整条线段与较短部分的比值等于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的比值。
这个比值约等于1.618,被称为“黄金分割率”,在艺术、建筑、音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金分割点的神秘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理想的几何比例,又是一个无理数,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数学价值。
故事三,希尔伯特问题。
希尔伯特问题是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未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几乎所有数学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数论、分析等。
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激发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热情和探索欲望,许多问题在后来的发展中被一一解决,成为数学领域的经典成果。
希尔伯特问题的提出,不仅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也展现了数学的深厚内涵和无限魅力。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讲的几个数学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数学的伟大和美丽,也启发了我们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
数学是一座永远不会被探尽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家故事】希尔伯特的故事

希尔伯特的故事希尔伯特David,1862~1943)德国数学家,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前苏联加里宁格勒)附近的韦劳。
中学时代,希尔伯特就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对于科学特别是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灵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应用老师讲课的内容。
1880年,他不顾父亲让他学法律的意愿,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数学。
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又在这所大学里取得讲师资格和升任副教授。
1893年被任命为正教授,1895年,转入格廷根大学任教授,此后一直在格廷根生活和工作,于是1930年退休。
在此期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并曾获得施泰讷奖、罗巴切夫斯基奖和波约伊奖。
1930年获得瑞典科学院的米塔格-莱福勒奖,1942年成为柏林科学院荣誉院士。
希尔伯特是一位正直的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拒绝在德国政府为进行欺骗宣传而发表的《告文明世界书》上签字。
战争期间,他敢于公开发表文章悼念“敌人的数学家”达布。
希特勒上台后,他抵制并上书反对纳粹政府排斥和迫害犹太科学家的政策。
由于纳粹政府的反动政策日益加剧,许多科学家被迫移居外国,曾经盛极一时的格廷根学派衰落了,希尔伯特也于1943年在孤独中逝世。
希尔伯特是对二十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他领导了著名的格廷根学派,使格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
希尔伯特的数学工作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他几乎都集中精力研究一类问题。
按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变式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物理学、一般数学基础,其间穿插的研究课题有:狄利克雷原理和变分法、华林问题、特征值问题、“希尔伯特空间”等。
在这些领域中,他都做出了重大的或开创性的贡献。
希尔伯特认为,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他指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终止。
希尔伯特旅馆的故事

希尔伯特旅馆的故事希尔伯特旅馆是一家位于小镇中心的历史悠久的旅馆。
这个旅馆以其独特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而闻名。
故事始于上个世纪初,在那个时代,旅客们经常被拒之门外,因为当地的其他旅馆常常住满了。
于是乎,约翰·希尔伯特,这位智慧而心地善良的旅馆主人,决定创造出一种解决方案。
他首先思考了住客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意识到,整个镇上的人们都具有住下来的需求,但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住宿。
于是他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旅馆排号系统。
这个系统是这样工作的:每间房间都被标记为正整数,例如,房间1,房间2,房间3,以此类推。
当一个新的旅客来到旅馆,如果发现所有房间都已经住满了,希尔伯特会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希尔伯特会要求住在房间1的客人搬到房间2,然后将新住客安排在房间1。
同样地,住在房间2的客人会搬到房间3,新住客则入住房间2。
希尔伯特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客人都有房间可住。
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能有效地解决住宿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旅客聚集在希尔伯特旅馆。
大家纷纷向别人描述着这个奇特的旅馆经历,使得希尔伯特旅馆声名远扬。
旅客们纷纷来到这个旅馆,希望体验一下这奇妙的排号系统。
旅客们在此相互结识,分享着彼此旅途的见闻,成为了生活中特别的一部分。
希尔伯特旅馆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解决住宿问题。
它也通过让人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经历,加深了人际关系和理解。
每个入住希尔伯特旅馆的人都有机会结识新朋友,扩展自己的人脉。
如今,希尔伯特旅馆已经成为了这个小镇的象征,它继续为旅客们提供舒适的住宿,同时也是一个聚集各种文化和背景的地方。
它的故事也成为了这个小镇的传说,每个人都希望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个独特的旅馆。
希尔伯特旅馆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善意,它不仅仅是一个旅馆,更是一种通过简单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象征。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思维和乐于助人的态度,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中外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小故事(一)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妇女叫爱米·诺德(A.E.Noether 1882—1935),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解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着,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数学小故事(二)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数学小故事三分钟演讲

数学小故事三分钟演讲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
或许你会觉得数学很枯燥,但是通过这些小故事,我希望能让大家发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费马大定理的故事。
费马大定理是数论中的一
个经典问题,它声称当n大于2时,不可能找到三个正整数a、b、c,使得a的n
次方加上b的n次方等于c的n次方。
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家们整整358年,直到1995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终于证明了这个定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数学问题可能困难,但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努力,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接下来,我想讲述一个有关黄金分割的故事。
黄金分割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数
学现象,它被广泛运用在艺术和建筑中。
据说古希腊的建筑师菲迪亚斯在设计帕特农神庙时,采用了黄金分割比例,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和谐美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中,它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无穷的故事。
无穷是数学中一个充满哲学意味
的概念,它让人感到无限的神秘和美妙。
有一天,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需要经历无穷次的步骤,那么他能否走到另一个房间呢?这个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无穷概念的深入思考,也启发了人们对数学的新探索。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深刻。
数学不仅是一门
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和哲学。
它蕴含着无限的智慧和魅力,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和探索。
谢谢大家!。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5个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10岁时就解决了“100个数的和等于1000”的问题。
高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小的技巧,就是先将这100个数进行分组,每组分别是1+2+3+4+5+6+7+8+9+10=55,然后再加上55,得到110,再除以2,得到55。
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55。
2、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能够快速地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欧拉和他的父亲在一条船上散步,他的父亲出了一个难题:“一个80岁的老人从船头走到船尾需要多长时间?”欧拉立刻回答:“只需要1秒钟!”他的父亲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
欧拉解释道:“因为船是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老人可以在一秒钟内走完整个船身长度,也就是从船头走到船尾的时间。
”3、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他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有一次,他和他的学生们在野外散步时,看到了一片草地上的铁匠铺。
毕达哥拉斯问他的学生们:“你们知道铁匠铺里的铁砧和铁锤是怎么放的吗?”学生们回答:“当然是放在地上啊。
”毕达哥拉斯微笑着说:“不对哦,它们应该是挂在火炉上的。
”学生们都不相信,但毕达哥拉斯解释道:“铁砧代表直角,铁锤代表锐角和钝角。
只有将它们挂在火炉上,才能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
”4、希尔伯特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一个难题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忘在了办公室里。
他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我必须回去拿我的鞋子,但在我回来之前,你们可以自由思考这个问题。
”当他回到教室时,他发现学生们还在思考他留下的问题。
希尔伯特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领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里看书时,发现了一本非常难的数学著作。
他开始阅读这本书,但很快就遇到了困难。
不过,陈景润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思考和研究这本书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希尔伯特力挺爱米诺德:大学评议会不是洗澡堂

希尔伯特力挺爱米·诺德:大学评议会不是洗澡堂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已获得博士学位,但无开课“资格”,因为她需要另写论文后,教授才会讨论是否授予她讲师资格。
当时,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十分欣赏爱米的才能,他到处奔走,要求批准她为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名女讲师,但在教授会上还是出现了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让她当讲师,以后她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
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说:“当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呢?”
希尔伯特站起来,坚定地批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
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1。
希尔伯特

希尔伯特(1862-1943)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横跨两个世纪的六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几乎走遍了现代数学所有前沿阵地,从而把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进了整个现代数学。
希尔伯特是哥廷根数学学派的核心人物,他以其勤奋的工作和真诚的个人品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青学者,使哥廷根的传统在世界产生影响。
希尔伯特去世时,德国《自然》杂志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在世界上难得有一位数学家的工作不是以某种途径导源于希尔伯特的工作。
他像是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在整个数学版图上,留下了他那显赫的名字。
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问题供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去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
1975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数学家们回顾了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希尔伯特23个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当时统计,约有一半问题已经解决了,其余一半的大多数也都有重大进展。
1976年,在美国数学家评选的自1940年以来美国数学的十大成就中,有三项就是希尔伯特第1、第5、第10问题的解决。
由此可见,能解决希尔伯特问题,是当代数学家的无上光荣。
下面摘录的是1987年出版的《数学家小辞典》以及其它一些文献中收集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及其解决情况。
1、连续统假设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列集基数和实数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这就是著名的连续统假设。
1938年,哥德尔证明了连续统假设和世界公认的策梅洛——弗伦克尔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亨证明连续假设和策梅洛——弗伦克尔集合论公理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连续假设不能在策梅洛——弗伦克尔公理体系内证明其正确性与否。
希尔伯特第1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已获解决。
2、算术公理的相容性欧几里得几何的相容性可归结为算术公理的相容性。
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
1931年,哥德尔发表的不完备性定理否定了这种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希尔伯特的两个小故事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1862~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对数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研究领域涉及代数不变式,代数数域,几何基础,变分法,积分方程,无穷维空间,物理学和数学基础等.他在1899年出版的《几何基础》成为近代公理化方法的代表作,且由此推动形成了“数学公理化学派”,可以说希尔伯特是近代形式公理学派的创始人.1900年希尔伯特38岁时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在讲演中,他根据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卓越的远见和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新世纪所面临的23个问题.这23个问题涉及现代数学的大部分重要领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第8个问题中的一部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
本文介绍关于希尔伯特青年时代的两个小故事.
一、老师在课堂上现想现推
1880年秋天,18岁的希尔伯特进人家乡的哥尼斯堡大学,他不顾当法官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的愿望,毫不犹豫地进了哲学系学习数学(当时的大学,数学还设在哲学系内).希尔伯特发现当时的大学生活要多自由有多自由.意想不到的自由,使许多年轻人把大学第一年的宝贵时光都花费在学生互助会的传统活动饮酒和斗剑上,然而对希尔伯特来说,大学生活的更加迷人之处却在于他终于能自由地把全部精力给予数学了.
大学的第一学期,希尔伯特选学了积分学,矩阵论和曲面的曲率论三门课.根据规定。
第二学期可以转到另一所大学听课,希尔伯特选择了海德尔堡大学,这是当时德国所有大学中最讨人喜欢和最富浪漫色彩的学校.希尔伯特在海德尔堡大学选听拉撒路·富克斯的课.富克斯是微分方程方面的名家,他的名字和线性微分方程几乎成了同义语.他讲课确实与众不同,给人的印象很深.课前他不大做准备,对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现想现推.于是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某个问题在黑板上
推不下去了,这时他就再想另外一种方法,有时一连要换好几种方法,但他最后总能推导出结果来.他就是这样,习惯于在课堂上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这样的课学生们如何看呢?他的一位学生后来回忆时写道:这样的课,使学生们“得到一个机会,瞧一瞧最高超的数学思维的实际过程.”我们可以想象,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希尔伯特肯定会从中领悟到一个数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这种包括几经碰壁终于找到解法的探索过程在教科书上无论如何是看不到的.把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我国著名的数学方法论专家徐利治教授认为这一点对希尔伯特的成长肯定起过很好的作用.我想这一点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即学会思考.
二、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希尔伯特在海德尔堡上了一学期以后,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本来可以允许他再转到柏林去听课,但他深深地依恋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又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再下一个学期——1882年春天,希尔伯特仍决定留在哥尼斯堡.
这时赫尔曼·阅可夫斯基从柏林学习了三个学期后也回到了哥尼斯堡大学.闽可夫斯基从小就数学才能出众,据说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因把问题理解错了而“挂了黑板”,同学们异口同声叫道:“闭可夫斯基去帮帮忙!”在柏林上学时,他因为出色的数学工作曾得到过一笔奖金.这时,年仅17岁的阅可夫斯基正沉浸在一项很深奥的研究之中——解巴黎科学院出榜征解的一个问题:把一个数表成五个平方数的和.一年后,1883年春天,18岁的阅可夫斯基和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史密斯共享巴黎科学院的这项大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哥尼斯堡.希尔伯特的父亲因此曾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冒冒失失地去和“这样知名的人”交朋友.但由于对数学的热爱和共同的信念,希尔伯特和比他小两岁的闽可夫斯基很快成了好朋友.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
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正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的,良师益友间的互相切磋讨论对希尔伯特的成长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那段时间是希尔伯特才、学、识获得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假如没有这段经历,那么希尔伯特在1900年竟能在许多重要领域中一次提出那么多著名难题,倒是不易想象的了.有关希尔伯特散步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活动以外,师生在课外的交流以及同学间的课外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数学学习非常有益。
而且,在散步中交流因为没有书本,也不用纸和笔,因此没有繁琐的推导和计算,只能交谈那些能用话“说出来”的东西,即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总是中的思想和方法,挖掘统帅形式推导的灵魂,......而这些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同学们不妨经常邀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交谈,肯定会其乐无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