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如何计算宽带的网速

如何计算宽带的网速时间内传输数据的平均比特数,其单位是比特每秒(bps),或千比特每秒(kbps),或兆比特每秒(Mbps),其换算关系为,1Kbps=1000bps,1 Mbps=1000*1000bps=1000000bps.数据传输速率反映了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处理能力,它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b是bit的缩写,即“位”,是信息技术中的最小存储单位,一位代表一个“1”或者“0”。
B 是Byte的缩写,即“字节”,是信息技术中一种较小的存储单位,一个英文字符占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则占两个字节。
它们之间换算的是1byte=8bit,它们的进率为8。
1Mb=1024kb=1048576b(b即字节,byte)所以1Mbps(1兆比特)=0.125M byte/s(0.125兆字节每秒)即125KB/s(125千字节每秒)即每兆比特=1/8Mb/s(八分之一兆字节每秒)特别提示:(1)关于bit(比特)/second(秒)与Byte(字节)/s(秒)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字节)/s(秒),注意是大写字母B。
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 包头、HTTP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
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
切记注意单位!!!(2)用户申请的宽带业务速率指技术上所能达到的最大理论速率值,用户上网时还受到用户电脑软硬件的配置、所浏览网站的位置、对端网站带宽等情况的影响,故用户上网时的速率通常低于理论速率值。
(3)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103--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网络传输速率计算(网速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建议能记住以下换算公式:
1B=8b 1B/s=8b/s(或1Bps=8bps)
3.计算ADSL的真实速度,ADSL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上网方式,那么电信和网通声称的“512K”ADSL下载速度是多少呢?
换算方法为512Kbit/s=(512/8)KByte/s=64KByte/s,考虑线路等损耗实际的下载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 那么“1MB”那?大家算算吧答案是125KByte/s。
这里理论计算最高值为625KB/S。在实际的应用中,那么还要排除网络损耗以及线路衰减等因素,因此真正的下载速度可能还不到600KB/S,不过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计算内网的传输速度
经常有人抱怨内网的传输的速度慢,那么真实情况下的10/100MBPS网卡的速度应该有多块呢?
网卡的100Mbps同样是以bit/s来定义的,所以100Mb/S=100 000KByte/s=(100 000/8)KByte/s=12 500KByte/s,因此在理论上1秒钟可以传输12.5MB的速率,考虑到干扰的因素每秒传输只要超过10MB就是正常了,现在出现了1000Mbps的网卡那么速度就在100MB/S左右。
特别提示:
(1)关于bit(比特)/second(秒)与Byte(字节)/s(秒)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字节)/s(秒),注意是大写字母B。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包头、HTTP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记注意单位!!!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视频监控⾏业常⽤标准带宽计算1、⾸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的数据量每像素⽤24⽐特表⽰,则:720P图像照⽚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副真实的图像照⽚。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般较⼩。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H.264最⼤的优势是具有很⾼的数据压缩⽐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原始⽂件为88GB,采⽤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为25∶1,⽽采⽤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达到惊⼈的80∶1。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许多人对 kbps、kb、mbps 等速度单位有所误解,以下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 1.5m、3m、6m 如何计算。
所谓 1.5m 宽带,其实是指 1.5mbps (bits per second),亦即 1.5x 1024 / 8 = 192kb/sec,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 12% 的 ethernet header, ip header, tcp header, atm header 等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 169kb/sec 左右。
在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 和 b 分别代表 bytes 和 bits,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钱万不要混淆。
1 byte = 8 bits1 kb = 1024 bytes1 mb = 1024 kb1 mb = 1024 kb宽带下载理论值基本上这样都算正常了1.5 m =169 kb/s3 m =338 kb/s6 m =676 kb/s10 m =1126 kb/s100 m =11260kb/s以上谈到的是理论值,对于实际的连接速度可以通过下载文件的方法来测试,看看离理论值有多远,另外有一些网速测试网站,也可以测试家中正在使用的宽带服务质量1Byte=8bit(位)1KB=1024Byte(字节)1MB=1024KB1GB=1024MBTB、Tera byte : 1TB=1024GB1比特=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1字节=8比特1K字节=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1M字节=1024字节带宽与速率不一样。
带宽表示传输能力,而速率是实际数据流通的速度。
带宽的单位是bit/s(bps)而速度单位是Byte/s(Bps)例如:2Mbps=256KB/s也就是说2M的带宽在理论值上下速度能到256KB每秒。
----------------------------------------------------------------------------1MBPS=0.125M/SMBPS/8=M/S即: 带宽除于8 就等于传输速率了人家说的100M带宽他最高的传输速率就是:12.5M--------------------------------------------------网速换算小贴士:通常使用IE浏览器在网站下载时所看到的速度单位为byte/秒 (以字节为单位,而此为电脑技术专业术语)。
传输带宽计算

理论计算公式:(TBS *(N子帧数 + P特殊子帧))* N流数 / 5msTBS:传输块大小,根据3GPP TS 36.213协议查表取值,与调制编码方式、占用物理资源块数目等有关; N子帧数:根据上下行子帧配比取值;P特殊子帧: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时,下行传输时,特殊子帧中Dwpts传送的数据块大小约为正常子帧 N流数:下行双流,取值为2,上行单流,取值为1;例如:(75376 *(2 + 0.75))* 2 / 0.005 = 82.9136 Mbps64QAM(Mbps),特殊子帧10:2:2,下行DL:UL1:32:22x2 DL52.763282.91361x2 UL(64QAM)42.667228.4448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时,dwpts采用特殊的TBS计算得到的精确峰速64QAM(Mbps),特殊子帧10:2:2,下行DL:UL1:32:22x2 DL52.172882.32321x2 UL42.667228.4448根据3GPP TS 36.213的表7.1.7.2.1MCS1.43615QPSK 99936234416QAM 15161800458464QAM2628439211064QPSK 10101032266416QAM192026006456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16QAM 2364QAM2628439211064用该值仅适用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仅适用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上下行对应的TBS不同,且上行最多调度96PRB:按每站计算,非每小区:按每站计算,非每小区PDSCHPUSCH带宽(MHz)N PRB :2:2,3D1U,10:2:2,选择0.75;9:2,选择0TBSI占用物理资源块数目等有关;送的数据块大小约为正常子帧的0.75倍,取值0.75;特殊子帧配置为3:9:2时,dwpts不传输数据,等效下行子帧取值,下行双流SDM64QAM(Mbps),特殊子帧3:9:2,dwpts不传数据,下行双流SDM3:11:32:23:1113.06490.451214.222414.2224,下行双流SDM3:1112.473614.2224PP TS 36.213的表7.1.7.2.1-1摘录5101520255075DL100/UL96400879921183215840773615264229203057618336366965505675376439287601296016992106802138432856405764893618336366965505671112传输数据,等效下行子帧取值0;上行传输时,特殊子帧不传输数据,取值0;。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许多人对kbps、kb、mbps 等速度单位有所误解,以下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3m、6m 如何计算。
所谓宽带,其实是指(bits per second),亦即x 1024 / 8 = 192kb/sec,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12% 的ethernet header, ip header, tcp header, atm header 等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169kb/sec 左右。
在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和 b 分别代表bytes 和bits,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千万不要混淆。
1 byte = 8 bits1 kb = 1024 bits1 kb = 1024 bytes1 mb = 1024 kb1 mb = 1024 kb宽带下载理论值基本上这样都算正常了m =169 kb/s3 m =338 kb/s6 m =676 kb/s10 m =1126 kb/s100 m =11260kb/s以上谈到的是理论值,对于实际的连接速度可以通过下载文件的方法来测试,看看离理论值有多远,另外有一些网速测试网站,也可以测试家中正在使用的宽带服务质量1Byte=8bit(位)1KB=1024Byte(字节)1MB=1024KB1GB=1024MBTB、Tera byte : 1TB=1024GB1字节=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1字节=8比特1K字节=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1M字节=1024字节带宽与速率不一样。
带宽表示传输能力,而速率是实际数据流通的速度。
带宽的单位是bit/s(bps)而速度单位是Byte/s(Bps)例如:2Mbps=256KB/s也就是说2M的带宽在理论值上下速度能到256KB每秒。
-------------------------------------------------- --------------------1MBPS=SMBPS/8=M/S即: 带宽除于8 就等于传输速率了人家说的100M带宽他最高的传输速率就是:--------------------------------------------------网速换算小贴士:通常使用IE浏览器在网站下载时所看到的速度单位为byte/秒(以字节为单位,而此为电脑技术专业术语)。
大数据带宽需求计算公式

大数据带宽需求计算公式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常态。
然而,要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和传输,需要具备足够的带宽来支撑。
那么,如何计算大数据的带宽需求呢?
大数据带宽需求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量。
我们来看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兆字节/秒(Mbps)来表示。
计算数据传输速率的公式如下:
数据传输速率 = 数据大小 / 传输时间
其中,数据大小是指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可以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来表示;传输时间是指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可以以秒(s)为单位。
我们来看数据量。
数据量是指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总量,通常以千兆字节(GB)或太字节(TB)来表示。
计算数据量的公式如下:
数据量 = 数据大小 × 数据个数
其中,数据大小是指单个数据的大小,可以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来表示;数据个数是指需要传输的数据个数。
大数据带宽需求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带宽需求 = 数据量 × 数据传输速率
通过计算带宽需求,可以为大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提供参考,以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处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计算公式,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网络的稳定性、传输的延迟等因素。
大数据带宽需求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传输和处理大数据所需的带宽,从而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高效的大数据传输和处理。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传输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bit/s(比特每秒)
或者bps(bits per second)表示。
计算传输带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数据量、传输时间和传输率。
1. 确定数据量:首先需要确定要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bit)
或字节(byte)为单位。
如果以字节为单位,需要将其转换为比特。
一个
字节等于8比特,所以数据量(比特)= 数据量(字节) * 8
2.确定传输时间:传输时间是指从开始传输数据到完成传输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可以通过测量传输时间或根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量计
算传输时间。
3. 确定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常见的
传输速率单位有千位每秒(Kbps)、兆位每秒(Mbps)和吉位每秒(Gbps)。
传输速率取决于网络带宽和传输介质的性能。
- 网络带宽:网络带宽是指网络连接的最大传输速率,常见的网络带
宽有10 Mbps、100 Mbps、1 Gbps等。
需要确保传输速率不超过网络带宽,否则可能出现传输速率受限的情况。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性能也会影响传输速率。
例如,使用光纤传
输的速率一般比使用铜缆传输的速率高。
传输带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传输带宽(比特每秒)=数据量(比特)/传输时间(秒)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传输带宽可能会受到网络拥塞、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计算出的带宽只是理论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达到较高的传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
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
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
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7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1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
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2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
200Mbps
存储空间计算:
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 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64×3600×24×30×50÷0.9=8789.1GB≈9TB
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
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
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