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6.2 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第2节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九年级物理第6章第2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特征,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②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

③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上课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必死海这个名词大家都有所耳闻,传说在两千多年前,罗马的一支远征军来到死海附近,击溃了当地的土著人,并捉了一批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入死海里面,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俘虏们并没有往海里面沉,而是个个都浮在海水上面,统帅便以为有神灵给他们保护,于是就把俘虏给释放了。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会游泳的话,海水会把你无情地给淹没,可是为什么这个死海不会淹没俘虏们呢,我们都明白,在科学的角度上讲,所谓的神灵是根本不存的,既然没有神灵,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那么感兴趣却又不知道原因的话,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那是因为死海的海水密度比人体的密度大,所以人在海水

中能够浮在水面上不会往下沉,因此死海不死。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充当了神灵力量的神秘词语―――密度,故事中谈到海水密度,人体密度,顾名思义,密度是用于描述物体的一个性质的,而这里说到海水密度大过人体密度,那我们是如何定义密度的大小的呢,密度的大小又跟什么有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

2、新课教学

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两个大小不同的木块和石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录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实验过程要把数据计下来,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由此得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体积(mv),再由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3kgm或3gcm,用水的密度进行单位换算。接着解释水的密度含义:13

m水的质量是3

110kg。重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一根蜡烛和半根蜡烛的密度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水的密度及含义,三是通过选择题的设计,让学生能选择出哪种物质的密度没有发生变化。

4.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概念换算题目以外,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写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m

v 单位:3kgm或3gcm

单位换算:13gcm =10003kgm =31103kgm

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物理意义:水3

1103kgm,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3m水的质量是3

110kg。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第三节密度 从容说课 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三、德育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 [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 [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 (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 [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 [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 [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 6.2 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说课设计第2节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密度是九年级物理第6章第2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特征,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②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 ③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训练分析概念等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引入 上课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必死海这个名词大家都有所耳闻,传说在两千多年前,罗马的一支远征军来到死海附近,击溃了当地的土著人,并捉了一批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入死海里面,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俘虏们并没有往海里面沉,而是个个都浮在海水上面,统帅便以为有神灵给他们保护,于是就把俘虏给释放了。我们都知道,如果你不会游泳的话,海水会把你无情地给淹没,可是为什么这个死海不会淹没俘虏们呢,我们都明白,在科学的角度上讲,所谓的神灵是根本不存的,既然没有神灵,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既然大家都对这个故事那么感兴趣却又不知道原因的话,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那是因为死海的海水密度比人体的密度大,所以人在海水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法思想,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针对我校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

密度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 对于公式V m = 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ρ一定时, 2 1 21V V m m =.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 2 1 21ρρ=m m .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1 2 21ρρ=V V . 3.密度的单位 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应使学生懂得密度单位的意义和读法. 二、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新人教版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2012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本节是第六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深 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为学生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密度的问题做铺垫,并且为今 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基于此新课程标准也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 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 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块、铝块、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识为主, 因此学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到 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⑴加强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它是抽象思维的材料和基础; ⑵注重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 ⑶渗透密度概念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6.2密度 说课稿

《密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密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为后续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作图能力都比较欠缺。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形成初步分析、归纳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炼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难点: 受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本节课一个难点内容。 【教法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的境界,我将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到一起,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引入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实验,将体积相同的小木块和小铁块放入水中,铁块下沉,木块漂浮,让学生讨论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讲授新课)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板书:探究),在这里,让学生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用天平测出体积相同的木块,蜡块,铁块的质量,学生能根据所测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__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们大家好, 我是11级物理学班的谢亚楠。 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密度 首先进入我的说课环节。我将从这四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教材分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它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为下节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含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本节课主要利用科学探究法得出密度的概念,因此我将“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和体现,下面走进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环节 首先我将让同学们分辨这三组按照不同特征分组的液体,并交流其分辨方法,从而让学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根据物质的气味、颜色、味道等特性区分物质的。 接着我将依次取出两组这样的用纸包裹着的木块和铁块,请学生分辨,同学们将会根据生活经验选用比较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将再取出一组纸套包裹的质量体积均不相同的木块和铁块,让同学们进行思考讨论分辨出木块的方法。 根据讨论,学生们将会意识到,这里可能隐藏着一种我们不容易觉察的物质特性。这种特性既不是质量,也不是体积,又好像隐藏在对质量和体积的比较之中。 (二)在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这一环节

那么这时候我就会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可能有什么关系?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想并引导大家选择出可能性较大的猜想。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们根据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在这里,我将强调“研究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从而提示让大家需要分组进行实验。 待大家按照这样的原则分组设计实验完毕,我将让同学们开始进行实验探究,并将数据填入表格。实验过程中我将巡视指导,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实验结束后,我将带领同学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般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从而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区分不同质量不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并且引入物理学中我们正是用密度来表示这一特性的。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同学们推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以及物理意义。在这里,我将会让同学们注意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在思考练习,巩固新知这一环节中 我将给同学们出这样的几道基础性题目,以此来巩固同学们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个环节 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总结。然后给同学们布置以下作业,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为了便于我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我将设计如下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册物理6.2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中的第2节《密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定义建构的过程 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

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学法: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 五、教学准备:土豆块1cm3 8cm3 27cm3、木块1cm3 8cm3 27cm3 大约各5套 圆柱体组大约10套 六、教学流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用天平测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铜块的质量。然后指两名学生代表说出结果。此时教师总结说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再引导学生观察有这个情景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指多名学生说出。此处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探究的问题: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怎样?指学生说出。接着教师引导: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同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呢?从而确定这节课探究的课题。这样引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顺利的探究问题打下了基础。 2、新授 有了确定出的课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探究的一般思维程序,这个一般思维程序学生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能掌握了,故此处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初中物理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 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 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 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密度也可以引申为一个量与一个范围的比值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简称例如人口密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教具、学具 (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2)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木块、铝块、铁块。 (3)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 (4)刻度尺1只。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2.新课教学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2)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密度的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 “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通过查密度表来鉴别是什么物质。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学会用实验数据列表和绘制图像,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同种物质的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悟密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2.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国王令人用秤去称,结果王冠的质量与国王交给金匠的黄金的质量是相同的。 那么,问题来了:质量相同能不能说明这顶王冠就一定是纯金做的呢?我们该如何鉴别这顶王冠是否是纯金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思维风暴 A、一斤的铁和一斤的棉花,哪个质量大?你是怎么判断的? B、铁和棉花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吗? C、由此来看,前面故事中用来鉴别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靠谱不? D、想一想,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体积是否相等?哪个的体积更大一些? E、由此,请同学们猜想,鉴别一个物体的物质构成,除了要称量它的质量,还要测量什么? (二)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1)实验目的:研究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大小不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托盘天平、尺子 (3)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每块铁块的质量,记作:…… ②用尺子测量每块铁块的棱长,然后计算它们的体积…… ③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指令m为纵坐标,在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看看它们是否大致为一条直线。 1.以相同的方法用铝块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相同吗? 2.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结论: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通常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个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一般不同。 数据分析:运用图象寻找规律(补充m=0,V=0的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6.2 密度说课稿

6.2 密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影片片段,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实验探究(一)(4分钟) 我继续提问“关于泡沫砖和泥土砖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的问题有: 问题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吗?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第一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密度》说课稿示范(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密度》说课稿示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密度》说课稿示范篇1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 模板教学重难点 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