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慢性泄泻(结肠炎、肠炎)用一个好一个!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腹泻、结肠炎秘方慢性腹泻——仙桔汤(朱良春方)【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白槿花、炒白术、炒白芍各9g,乌梅炭、广木香各4.5g,炒槟榔1.2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救阴,清化湿热。

用治慢性痢疾、泄泻。

【方解】方中主药仙鹤草为止血之要药,但其止中有行,兼擅长活血、治痢,则鲜为人知。

朱师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辛则能行,是以止涩中寓宣通之意。

考诸文献,《百草镜》言仙鹤草“下血活血”、治“跌仆吐血”,《生药性备要》谓其“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滇南本草》有“治赤白痢”之记载,足可证本品不得以收涩止血视之,是为止血而不留瘀、活血治痢之佳药。

朱师取仙鹤草治痢,还因本品又名脱力草,江浙民问用以治疗脱力劳伤有效,足证其具强壮之功,用之不仅能促进肠之吸收功能的恢复,还能减轻乏力之感,对慢性泄泻尤为有益。

桔梗,《名医别录》曰“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本草》曰“养血排脓”,《本草备要》曰治“下痢腹痛”。

朱师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用其排脓治痢,凡泄痢大便溏薄、夹有黏冻者用之效著。

白术、木香,健脾调气。

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善治泄痢而缓腹痛。

白槿花清热利湿凉血,《冷庐医话》谓其“治赤痢甚效”。

朱师认为,白槿花之所以能治痢,是因为其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入血分活血排脓,其性滑利还能缓解下痢之后重,用于热毒痢及湿热泄泻效佳。

对于慢性泄泻,因脾气已虚、肠间湿热又未清,故在补脾扶正方中参用白槿花以泄化湿热。

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药,朱师认为,用少量则善于行气消胀,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

综观全方,健脾运中、渗化湿热、标本兼顾,不失为治疗慢性痢泻之妙方。

【加减】凡泄泻日久,偏于脾虚气弱者,去槟榔,加炙黄芪15g,党参12g;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g,生地榆12g。

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善治下焦血分湿热,将其扩用于治疗下焦气分湿热之泄痢,实为发挥。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秘方验方处方,
音达拉﹣15:药物组成:连翘10g、麦冬15g、草河车10g、木通7.5g、牛黄4g、石膏7.5g、红花15g、草乌叶10g、五灵脂7.5g、黑冰片10g、麝香2g、黑云香10g、木鳖子5g、革拨10g、光明盐5g。

制法:除牛黄、麝香外其余各味研成细粉,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以上各味配研,加蜜打丸,每丸重5g。

功能:消炎、解毒、消食、止泻。

主治:慢性肠炎。

孕妇慎服。

17、涩肠止泻汤:组成:白头翁30g、秦皮15g、黄柏10g、苍术12g、肉桂2.5g、玉片15g、苡仁30g、沉香、附片各6g,焦楂、厚朴、无花果各12g,煨诃子9g,白糖炒焦30g。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温补脾阳,止泻涩肠。

主治:伏邪久泻(慢性结肠炎)。

用量:水煎,取药液300ml,一日分二次服用。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展开全文
民间偏方治慢性结肠炎
1.治慢性结肠炎:乌梅15克,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食糖适量,每日一剂当茶饮,25天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可愈。

黑龙江老年报199
2.4.10 鲁达献方
2、阿胶治结肠炎:将阿胶块隔水软化,切成1.5-2克的小段,再在沸水中软化,制成栓剂,用肛门管塞入肛门,每天大便后上药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4天。

3、外敷治结肠炎:取白胡椒、肉桂、丁香、木香各50克,混合研成细末,加入冰片30克调匀,装瓶密封。

用时以30克装入纱布袋敷脐部。

胶布固定,再用布袋子绕脐束一周,两天换一次。

4、藕节炭治结肠炎:150克,分成8份,每日一份,分早晚两次水煎服。

8日为一疗程。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固...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固...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固...
慢性结肠炎,腹泻不止,这个中成药很神奇
固肠止泻丸,是一种止泻力量很强的中成药。

可以调和肝脾,涩肠止痛,对慢性结肠炎效果很好。

也可以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腹泻,腹痛,便血。

组成:乌梅、黄连、木香、干姜、罂粟壳、延胡索。

方解:乌梅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罂粟壳涩肠,干姜温中,木香行气,延胡索活血。

其实此方来源于乌梅丸和香连丸的简化版。

#王阳生解男题##湖南医聊超能团##非常病例#关注男性养生,提倡中医思维。

请关注——@男科中医王医生如有疑问,还可私信❤️❤️❤️。

慢性结肠炎偏方

慢性结肠炎偏方

慢性结肠炎偏方方一吴连汤药物组成吴茱萸5g 党参15g 焦白术15g 赤、白芍各10g 防风10g 陈皮6g 黄连6g 广香10g 薏仁30g 红豆蔻8g 干姜5g 大枣10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

适应病证慢性结肠炎。

病案举隅金某,男,43岁,1994年9月25日初诊。

近5年经常腹泻,晨起即感腹痛,且有定处,泻下粘液样血便,里急后重,四肢乏力,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畏寒身困。

近20天腹胀肠鸣、腹痛泄泻等加剧,大便日行4~5次,为色暗粘液血便,面色萎黄,神疲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

证属肝旺脾虚、湿热内滞。

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行气化湿。

处方:吴茱萸5g、黄连6g、党参15g,苍术、防风、赤白芍、广木香、枳棋子、佛手各10g,红豆蔻、炮姜、柴胡、甘草各5g,薏仁30g,地锦草15g。

服药20天后,大便每日1次能成形,无粘液样血便,腹痛等均无,食纳渐增。

原方加香砂养胃丸10g包煎,续服10剂而康复,追踪一年未见复发。

资料来源陈亚军.北京中医,1997,(1):19评按本方是依宗《伤寒论》的吴茱萸汤和《景岳全书》的痛泻要方化裁而成。

适宜肝旺脾虚、湿热内滞者。

方中吴茱萸、干姜温胃散寒、开郁化滞、下气降浊;党参、焦术、薏仁补气健脾运湿;白芍养血泻肝;陈皮、广香行气导滞;红豆蔻行气化湿;防风散肝舒脾;黄连清热燥湿;赤芍解毒化瘀;大枣健脾和胃。

全方共具调理肝脾、和调寒热、行气化浊。

另请注意:肝旺脾虚较甚者加柴胡10g、鸡内金10g;腹痛拒按、舌有瘀点者加川芎9g、延胡索10g;湿热蕴结者加白头翁10g、秦皮10g;寒湿积聚者加小茴香5g;脾胃虚甚者加山药30g、炒扁豆10g;脾肾阳虚者加巴戟天8g、补骨脂1280方二清化安中汤药物组成炒黄连4g 炒吴萸3g 生白术15g 炒防风10g 生白芍10g 生山药15g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

适应病证慢性结肠炎。

资料来源陶殿生.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5评按本方是由左金丸和痛泻要方化裁而成。

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我有一个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此方是六七年前一个邻居大娘告诉我的
那时我老公整天肚子疼
拉肚子一天要拉四五次
去医院检查说是结肠炎
拿了不少药
吃了不到半年又犯了,
后来用这方子治好了我老公的病
现在想分享给大家
主要材料
白酒
鸡蛋
偏方用法
白酒一两、鸡蛋一个
鸡蛋打散与白酒搅拌一起不放油和任何调料
不能炒糊
一天吃一个
验方效果
我老公吃了三天就好了老公吃完再没犯过病
我哥哥吃过挺好的
治好后不要经常喝酒吃辣防止复发。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民间治肠炎腹泻偏方秘方大全

民间治肠炎腹泻偏方秘方大全

民间治肠炎腹泻偏方秘方大全1. 腹泻(包括小儿.婴儿拉黄、绿便):大蒜头一只,火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一日三次,一天显效,连用三天,无不痊愈,并可治细菌性痢疾。

2. 玉米棒治腹泻:玉米棒500克,新石榴皮(老皮用量加倍)120克,用砂锅焙黄,研末,过箩,装入瓶内备用。

每次服9克,日服3次。

对消化不良所致腹泻疗效显著。

3. 马齿苋治痢疾、泄泻:每次用干马齿苋*半两(鲜者一两),煎一碗水空服汤,一日二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别有效.。

4. 生姜茶叶治腹泻:取100克生姜或30克干舰5克茶叶,加入800克清水煮,水沸后改用文火,将水熬至500克左右,然后加入15克醋,1日内分3次服用,可治腹泻、腹痛。

5. 红白痢疾:(上海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6. 洋葱糖浆止泻:将洋葱100克捣烂,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取汁加糖制成洋葱浆。

用法:每天服3-4次,每次10-15毫升。

此方有杀菌止痢功效,适用于肠炎、腹泻、菌痢诸症。

7. 治水泻验方: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水煎后服用。

一剂可止,不必再服。

8.盐醋水治腹泻:吃东西不慎或着凉导致腹泻时可取食醋20毫升加食盐少许.时针轻轻搅拌待食盐充分溶解后服下,饭前饭后均可,每天三次。

9. 绿茶治久泻:取绿茶3-5克,大枣5个,红糖适量,水煎,分4次温热饮用,每6小时一次,对久泻难愈者有良效。

急性菌痢初期不宜使用。

10.三红治腹泻:红糖30克,红果(山楂)30克,红茶(亦可用花茶代)10克,共煮饮汤,分2-3次服完。

11. 急性肠炎:大蒜瓣2~4个,加白糖适量,捣烂,用开水冲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一、两天即愈。

大蒜治痢疾肠炎效果好:用紫皮蒜3至4瓣捣成蒜泥,敷在肚脐眼上,外面贴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好,见效快。

皮肤过敏者,垫一块沙布。

12.胡椒红糖治腹泻:夏季因饮食、受凉而引起的腹泻,可用热红糖水送服4粒胡椒,每日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方】慢性泄泻(结肠炎、肠炎)用一个好一个!
慢性泄泻可见于过敏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炎等,病情轻重不一,以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或挟有脓血便、粘液便为其主要症状。

方一糯米藤散
【主治】:小儿泄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和量较平时明显增多,或夹奶块、不消化物,或呈蛋花汤样,稀溏或糊状,或夹少量黏液,大便臭,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或指纹滞。

【方药】:糯米藤15g,木鳖子10g,丁香15g。

【制用法】:上药研成极细粉,置瓷瓶中盖紧,防漏气受潮。

治疗时每次取药粉3g,用月桂氮酮和姜汁调成糊状,敷填于纱布中,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

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编按】:糯米藤又称捆仙绳,为荨麻科植物糯米团的带根全草;性甘、苦凉,具有化食导滞、清热解毒、健脾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胃肠、疗疮、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女性白带、脾虚腹泻、小儿疳积、吐血、跌打损伤等,为君药,木鳖子、丁香为臣药组成糯米藤散。

木鳖子微苦甘温,丁香辛温。

3味药组方,共同作用于脐部,脐是人体要穴神阙之处,是胚胎发育、输布精气、营养胎体之重要部位,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系元气所在之处。

因其位居人体中央,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纽,所以能分阴阳而别清浊,激发脏腑经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50例患儿治愈41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

方二朱良春经验方仙桔汤
【主治】:慢性泄泻,症见每日腹泻3次以上,均为反复发作性状相同的粘液血便,多次大便常规培养无病源体发现,排除菌痢、阿米巴痢、血吸虫、肠结核等肠道感染、纤维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透检查显示结肠炎性病变或伴有溃疡形成。

【方药】:仙鹤草30g,桔梗6g,乌梅5g,白槿花、炒白术各10g,广
木香6g,生白芍10g,炒槟榔2g,甘草5g。

【加减】:若舌干红苔少或花剥加石斛、山药、葛根;舌质紫或有瘀斑加赤芍、乌药;久泻虚寒加高良姜、淡吴萸;脾虚挟湿加苍术、蔻仁;肝郁乘脾加防风、陈皮;积食甚加保和丸;泻下滑脱不固加诃子肉、石榴皮,收敛止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日为1疗程,服药1~2个疗程,如病程超过15年以上,将原方研极细末,水调服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复查大便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

停药2~6月不复发者,可判断疗效。

【编按】:方名仙桔,则以仙鹤草、桔梗二味为主药,仙鹤草又名脱力草, 味辛而涩,本方用之取其止血、活血、止泻、强壮作用;桔梗一味,仲景以其与甘草相伍治肺痈,足证其有升提肺气和排脓之功,移治滞下后重,是此药之活用;白槿花擅治痢疾,《冷庐医话》赞其效著,此方取其能泄化肠间湿热;久泻脾虚,取白术补脾助运;湿热逗留则气滞,木香、槟榔调之,槟榔用量宜轻,轻则行气,重则破气;湿热伤营,白芍和之;久泻则下焦气化不固,少少用乌梅炭固之;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观之,桔梗伍槟榔升清降浊;槟榔伍乌梅炭,通塞互用,木香伍白芍气营兼调。

朱师所创仙桔汤无参芪之峻补,,无芩连之苦降,无硝黄之猛攻,盖肠道屈曲盘旋,久泻正虚邪伏,湿热逗留,一时不易廓清,进补则碍邪,攻下则损正,宜消补兼行,寓通于补,始于病机吻合。

对病久厌服煎剂者,可用此方洗净烘干,焙研极细末,以水调服,其效尤增。

103例患者停药2~6月以上无复发者73例;显效19例(症状消失,但稍有外因刺激则易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检大便常规正常);好转9例(症状明显好转,脓血便、腹痛已基本消失,但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5%。

乃笔者随师多年临症运用仙桔汤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体会。

方三
【主治】:小儿泄泻
【方药】:焦山楂15g,煨乌梅6g,苍术6g,砂仁2g,炮干姜3g,茯苓10g,诃子2g。

【加减】:脾气虚,见有精神差,乏力者,加党参、白术;脾胃虚寒,见有肠鸣,四肢凉者,加制附片、肉桂;偏热,大便带粘液,苔黄腻者加黄连、木香;泻下水样便配伍车前子;久泻配煨肉豆蔻、石斛;伴呕吐者配半夏、藿香;兼表证,鼻塞,流清涕者加藿香、葛根、防风等。

【用法】:水煎服,日3次或随时灌服。

忌食生冷,瓜菜,油腻食物。

宜食用清淡,温热,易消化之流质饮食。

【编按】:笔者重用山楂、乌梅,并配以运脾化湿之药,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肯定。

方中山楂消食去滞助运,乌梅涩肠止泻二药为君;臣以苍术、砂仁芳香醒脾燥湿,炮姜温中散寒而止泻;茯苓健脾利湿以为佐;诃子入大肠经为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和乌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山楂有增加胃液消化酶作用。

综观全方,以运脾化湿,去滞止泻为特点,临床效果良好。

另外,本方所煎汤剂味甘酸,较适合小儿口味,克服了小儿服用中药汤剂怕苦、难以接受的缺点,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60例患儿中,治愈4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治愈率78.3%,总有效率为96.6%。

方四参苓白术散
【主治】:泄泻,症见便稀或先干后溏,伴见胸腺痞闷,纳差,四肢乏力,或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虚缓等。

【方药】:党参12g,炙甘草3g,茯苓10g,白术10g,白扁豆12g,陈皮12g,山药15g,五味子3g,砂仁6g,桔梗10g,薏苡仁12g。

【加减】:若胸脘痞闷甚者,加木香;若腹痛肠鸣泄泻,得温痛减者,加炮姜、白芍、防风、肉豆蔻;若四肢酸软无力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若泄泻日久,伴腹部坠胀感者,加柴胡、黄芪、升麻。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停4天,连续3个疗程。

【编按】: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主,配山药助党参以健脾益气兼止泻;扁豆、生薏苡仁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佐以砂仁健脾和胃,行气化滞;桔梗宣肺利气以通调水道;五味子涩肠止泻;炙甘草补中缓急且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45例患者中治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

方五民间验方
此方乃百岁老人,余之祖母生前所传之清末民间验方。

笔者多年来常以此方治疗小儿湿热泄泻,鲜有不效者。

【方药】:用鲜凤尾草50g (其中25g置明火上烤焦)﹐鲜车前草50g(其中25g置明火上烤焦),炒米6g,酒饼(酿酒用之发酵料)3g。

【制用法】:上药加水同煎成1小碗,视小儿大小,或一次,或分数次服完。

【病案举例】:卢某,女性,2岁。

1995年10月20日初诊。

患儿泄泻2天,经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

刻诊:体温38°℃,大便呈蛋花样稀水便,日5~6次,尿短赤,口干欲饮,皮肤弹性减弱,眼窝轻度凹陷,神疲纳减,肛周红赤,舌红,苔薄黄腻。

证属湿热泄泻。

予上方2剂。

服药1剂大便减为2~3次/日,质转稠,2剂泻止而愈。

【编按】:此案乃湿热内蕴,脾失健运,清浊并走大肠,而生泄泻之疾。

方中以凤尾草清热利湿;车前草清利小便;酒饼、炒米健脾养胃,更取部分凤尾草、车前草烤焦同煎,使湿热去、泄泻止而无伤脾胃。

盖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泄泻之疾常为虚实寒热挟杂而至,所别者为何邪偏盛而已。

此方熔清热利湿健脾养胃于一炉,配伍精当,紧扣病机,标本同治,实为简验便廉,实用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