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诗演变过程

中国古诗演变过程
中国古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风雅文化,那时的古诗以民歌和祭祀歌曲为基础,形式简单直接,表达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中国古诗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
1. 唐宋时期的发展:唐代被誉为古诗的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以壮丽的形象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代动乱和社会冲突的关注。
宋代则强调写实与抒情相结合,发展了婉约诗派,以苏轼、杨万里等为代表。
2. 元明清时期的转变: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诗歌形式开始多样化,戏曲艺术也对古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继承了元代的特点,加上文人的新颖思想和对时代的关注,出现了王阳明等思想家的诗歌作品。
清代以词为主流,明清两代的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更丰富多样的特点。
3. 近现代的发展:自19世纪以来,受西方启蒙思想和文艺运
动的影响,中国古诗开始融入了新的思潮和风格。
近现代的诗人,如鲁迅、徐志摩、胡适等,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到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开创了新的创作方向。
同时,近现代的古诗也开始使用白话文和现代诗形式,使中国古诗具有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诗的演变过程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从简单直接的风雅诗到复杂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了古诗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到唐宋诗歌的鼎盛,再到元明清诗歌的变革和现代诗歌的嬗变,全面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古代,民间歌谣和祭祀歌曲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它们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包括:早期诗歌、汉赋、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等。
早期诗歌:早期诗歌是指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和祭祀歌曲,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爱情、人生哲学等方面,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范本。
汉赋:汉赋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形式,以《乐府诗集》为代表。
汉赋是以音乐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既有诗歌的形式美,又有音乐的节奏美,内容多为赞颂功德、咏史抒情、祝福吉祥等。
魏晋南北朝诗:魏晋南北朝诗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的诗歌,以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等人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咏物抒情、抒发人生哲理为主要特点,强调诗歌的真实性和感性表达。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为代表。
唐诗以形式美和意境美为主要特点,形式上注重韵律、格律、意象和意境的表现,内容上则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哲理等方面。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为代表。
宋词以咏史抒情、抒发人生哲理为主要特点,形式上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内容上则涉及到爱情、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方面。
二、元明清诗歌的变革和发展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和特点。
元代诗歌以新意识的表达和思想启蒙为主要特点,明代诗歌则以文化自觉和个性化表达为主要特点,清代诗歌则以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特点。
古典诗歌的演变历程

古典诗歌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漫长而精彩的演变历程,就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华丽舞蹈。
一、先秦——诗歌的起源与萌芽。
二、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与转型。
东晋时期,田园诗开始兴起,陶渊明就是田园诗的大家。
他的诗就像田园里的一股清风,淡雅宁静。
他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句简直把田园生活的闲适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像他就站在我们面前,手持菊花,望着南山,心中没有一丝烦恼。
三、唐代——诗歌的繁荣鼎盛。
除了李白和杜甫,还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出了塞外壮丽的景色。
孟浩然的诗则清新自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给人一种春天早晨的清新感觉。
四、宋代——诗歌的创新与转变。
宋代的诗歌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转变。
宋代诗歌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期,诗坛上流行西昆体,这种诗体模仿李商隐,辞藻华丽,但内容比较空洞。
不过很快就有诗人开始变革,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诗人开始倡导诗歌的革新。
五、元明清——诗歌的延续与多元发展。
明清时期,诗歌继续发展。
明代的诗歌流派众多,前后七子主张复古,而公安派则反对复古,提倡性灵说。
清代的诗歌在总结前代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
龚自珍是清代比较有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批判封建制度,充满了革新的思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古代中国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
多次变迁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
先秦时期,诗歌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
这段时期的诗
歌主题广泛,包含了政治、爱情、自然等各种内容。
诗歌的表达方
式简洁明了,注重意境和节奏感。
汉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汉朝,诗歌开始正式被记
录下来,并且有了更加系统化的创作规范。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木兰辞》等,这些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豪情壮志的氛围。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诗以其雄浑壮丽、意境深
远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白居易的婉约细腻,
都是唐诗的代表。
在这段时期,许多文人墨客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诗人的盛世”。
宋代是诗词创作技巧达到高峰并有了更加细致的探索的时期。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意境深远的特点被后人广为传诵,代表作品包
括《青玉案·元夕》等。
在宋代,诗歌开始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清时期,诗歌的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诗人们通过创作表现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感受。
这段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杨万里、于谦等。
古代中国诗歌的变迁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无论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是主题内容的不同,每个时期的诗歌都有其独特之处。
它们在表达情感、承载思想、记录历史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发展历程

古诗词发展历程古诗词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诗歌是先秦文学的伟大成就之一。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演唱到文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从音乐角度上分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文人创作的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的新诗,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秦朝时间短,思想统治极其严酷,所以只有民歌流传。
到了汉代,西汉文人诗坛,颇为寂寞。
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
值得一提的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歌诗《大风歌》、韦孟的四言《讽谏诗》等。
但是到了东汉,情况就有转变,张衡的《四愁诗》虽没有脱尽骚体影响,但已具有新的气象。
在班固和张衡的倡导下,东汉士人重视学习乐府民歌。
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乐府诗》,其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东汉早期作家班固写的《咏史》诗,采用的是五言形式。
后来张衡作《同声歌》、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使五言诗的技巧上更有进步。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
建安时代,由于三曹七子的提倡,终于形成了"五言腾踊"的局面。
七言诗的创作也在尝试中。
古典诗歌发展历程

五、隋唐五代
盛唐(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 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 派,各呈异彩。
五、隋唐五代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五、隋唐五代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楼》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
《白马篇》
(节选)
……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四、魏晋南北朝
2.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或沉郁艰深,或风 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 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3.两晋文学: 西晋: 左思(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
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四、魏晋南北朝
4.南北朝时期 (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 文学特征: 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西洲曲》
-----南朝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诗歌的发展历程

诗歌的发展历程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的文学形式。
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诗歌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展示出诗歌在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特点和风格。
一、古代诗歌的发展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最早的诗歌形式是口头传承的民间歌谣,它们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
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早的诗歌作品。
古代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诗歌的起源:古代诗歌起源于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经》就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周朝时期的歌谣和赋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2. 古代诗歌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古代诗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例如,中国的汉赋、唐诗,以及古希腊的史诗等,都是古代诗歌的杰作。
这些诗歌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脱颖而出,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
3. 古代诗歌的传播:古代诗歌的传播主要依靠文人墨客的口耳相传和手抄手写。
在中国,诗歌的传播得到了皇帝和贵族的赏识和支持,他们经常邀请文人来宴会上吟诗作对,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诗歌则通过剧场演出和公共场合的朗诵来传播。
二、现代诗歌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现代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兴起,诗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激情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他们以个人情感和幻想为主题,反对传统的规范和束缚。
例如,英国的济慈和德国的歌德等诗人,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2.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崛起,诗人们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语言上的突破。
他们以破碎的叙事结构、意象的碎片化和语言的重构为特点,挑战传统的诗歌形式和规范。
例如,美国的艾略特和法国的布列松等诗人,都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李商隐 杜牧、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柳永 ( 北宋 ) 李清照 ( 南宋 ) 姜夔 南宋) (南宋)
文天祥、 文天祥、陆游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曲:散曲
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
诗歌起源
早在有文字之前, 早在有文字之前, 就有歌谣在口头流传。 就有歌谣在口头流传。 这也是诗歌产生的最早 情况。 情况。
离
……
骚
(屈原)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 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 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 两家求合葬 ,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 ,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 ,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 多谢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 歌谣到文人写作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文人写作, 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 成熟阶段的标志是《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 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 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 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 多叙离别、 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 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 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 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 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 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 的基础上, 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 长短不一、形式灵活、 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 字的新诗体, “兮”字的新诗体,这种新 诗体就叫“楚辞” 又称“ 诗体就叫“楚辞”,又称“ 骚体” 它打破了《诗经》 骚体”。它打破了《诗经》 的四言形式,从三、 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 展到五、七言。 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 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 主义精神, 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 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的创作道路。 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 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克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死,壮士十年归。 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弛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弛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第闻姊 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拖我战时袍,著 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拖我战时袍,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歌创作渐变形式主 内容空洞。 义,内容空洞。直到东晋 末期的陶渊明,开创了一 末期的陶渊明, 个新的诗歌境界。 个新的诗歌境界。
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 自然的田园一体, 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 新的境界。 新的境界。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 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 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 排偶不够自然。 典、排偶不够自然。
乐府、文人诗) 两汉(乐府、文人诗)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纷争,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纷争,文学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 诗经》 楚辞》之后, 的阶段。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乐 府诗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 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 府诗成为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景观,呈现旺 盛的生命力。它有独到的立意, 盛的生命力。它有独到的立意,高超的叙事技 且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比重较大。 巧,且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比重较大。 汉代文学呈多元文化发展趋势。 汉代文学呈多元文化发展趋势。东汉末年 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古诗十九首》 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古诗十九首》有很大成 它叙离别,人生哲理, 就,它叙离别,人生哲理,自身痛苦的体验及 独特感受。 独特感受。
诗歌知识之一
古典诗歌的发展演变
一、古诗流变过程 诗体流派等 朝代 先秦 两汉
《诗经》现实主义 诗经》 楚辞》 《楚辞》浪漫主义
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六义: 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 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孔雀东南飞》《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 张衡《四愁诗》 张衡《四愁诗》
登池上楼诗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羣难处心。 索居易永久,离羣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建安七子”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建安七子”的诗 ”“建安七子 歌特色是: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歌特色是:①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 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②抒发 为国家统一而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进取精神 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进取精神; 为国家统一而建功立业的抱负和进取精神;③ 情辞悲凉慷慨,格调刚健遒劲。 情辞悲凉慷慨,格调刚健遒劲。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曹” 曹操、曹丕、 三曹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 阮瑀、应玚、 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时代之后“竹林七贤” 嵇康、 建安时代之后“竹林七贤”:嵇康、阮 山涛、向秀、刘伶、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曹操《 曹操 《 蒿里行 》《 步出夏门 行 》/ 陶渊明《 饮酒》《 归园 陶渊明《 饮酒》 里居》 谢灵运《登池上楼》 里居》/谢灵运《登池上楼》
汉乐府民歌 文人诗 文人诗 建 安风骨 田园 诗 山水诗 南北朝乐府 民歌
魏、晋、 南北朝
北朝《木兰诗》 北朝《木兰诗》 南朝《西洲曲》 南朝《西洲曲》
《相鼠》 相鼠》 采薇》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 诗经 小雅采薇 小雅
昔我往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后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折柳赠远行之 人的风习, 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 人的风习 , 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 , 因为此诗最早将杨柳与远行组合到了一 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 起,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
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 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 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婉转缠绵的情调 。 西洲曲》 例《西洲曲》 北朝乐府数量不多,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 北朝乐府数量不多,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 风格之刚健。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 风格之刚健。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 战歌” 在体裁上, 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 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 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 木兰诗》 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例《木兰诗》 敕勒歌》 《敕勒歌》
汉乐府民歌最重 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 事性, 孔雀东南飞》 事性,《孔雀东南飞》 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 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 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 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 象生动,感情真挚。 象生动,感情真挚。汉 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 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 现实主义的描绘, 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 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 的浪漫主义色彩 。
七步诗
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