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日本的贸易规模一直处于相当大的水平。

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到了逾3000亿美元。

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也从日本进口了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中日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这也是双方贸易规模能够持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贸易结构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双方的贸易主要涉及制成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然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两国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上,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也是中日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争端。

这些争端通常涉及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问题是中日贸易争端最为突出的方面。

例如,日本对中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设置了一些技术壁垒和进口限制,导致中国在该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中国也对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设置了一些限制措施。

这些贸易争端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需要通过双方的对话和合作来解决。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也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产品贸易出口影响研究——基于RCEP东盟外成员发布的机电类WTO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产品贸易出口影响研究——基于RCEP东盟外成员发布的机电类WTO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产品贸易出口影响研究——基于RCEP东盟外成员发布的机电类WTO/TBT通报■ 彭 莉1* 杨 松2 范晓譞2(1. 上海海关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2. 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摘 要: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

为便利成员之间的货物贸易,RCEP加强了对WTO/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履行。

机械、电子及运输设备等机电类产品是中国在RCEP域内贸易最具有竞争力、贸易量最大的产品。

了解并应对RCEP成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促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和贸易便利化有着积极影响。

本文梳理了除东盟外的RCEP成员近三年有关机电类WTO/TBT通报情况,并选取重点通报案例,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产业贸易保护仍将存在,建议倡导推进成员之间合作与互认、推进我国产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升级。

关键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机电产品出口,促进贸易便利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1.030Research on Impact of 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 on the Export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Based on the WTO/TBT Notifications 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ssued by RCEP members other than ASEANPENG Li1* YANG Song2 FAN Xiao-xuan2(1. Technical Center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Shanghai Customs District;2. Research Center of GACC for International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marks the offic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the largest economic and trade scale and the greates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trade among the members, RCEP has strengthened the performance of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f WTO/TBT.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other electronically products are the most competitive Chinese products with the largest trade volume within RCEP region.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the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f RCEP members positively infl uence the export and trade facilitation of Chines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This paper sorts out WTO/TBT notifi cations o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of RCEP members other than ASEAN in recent three year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ey notifi cation cases.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advocate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and mutual recognition among the members and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Keywords: RCEP, 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 expor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promotion of trade facilitation彭莉,杨松,范晓譞: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产品贸易出口影响研究0 引 言RCEP是中国在谈的13个自由贸易区中参与度最大、经济规模最大、地缘政治影响最大的自贸区,是中国自贸区战略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加工贸易为主导,以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29.2%;纺织品出口额为12.3%;服装出口额为6.6%;机械设备出口额为9.6%;交通运输设备出口额为7.9%。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到 2.1万亿美元,其中原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占比较大;高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这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对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较多,这对于国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由于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首先,对资源产品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有助于增加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进口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更多优质产品的进口,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

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现状及建议

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现状及建议

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现状及建议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农业机械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现状1.出口总量逐年增长中国农业机械出口总量逐年增长,2019年出口总量达到了约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5%。

2.主要出口国家中国农业机械主要出口国家为美国、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3.主要出口产品中国农业机械主要出口产品为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灌溉设备等。

二、中国农业机械出口存在的问题1.产品质量不稳定中国农业机械出口产品质量不稳定,有些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含量低中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3.品牌影响力不足中国农业机械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难以与国际品牌竞争。

4.售后服务不完善中国农业机械出口产品的售后服务不完善,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建议1.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关键。

要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2.提高技术含量提高技术含量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3.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4.完善售后服务完善售后服务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5.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重要手段。

2024年我国木工机械进出口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2024年我国木工机械进出口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2024年,中国木工机械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新高,同时各地区的木工机械进出口情况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以下将对2024年我国木工机械进出口区域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整体趋势2024年,中国木工机械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约60亿美元,较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口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略有增长,但增速相对较小。

整体上,我国木工机械的进出口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进口情况从区域分布来看,2024年中国木工机械进口金额最大的地区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进口需求。

另外,也有一些中西部地区如重庆、四川等地的木工机械进口量有所增加,但规模相对较小。

从进口产品类型来看,高端木工机械设备依然以进口为主,我国仍需加大技术力量,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水平。

三、出口情况2024年,中国木工机械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出口额较高。

这些地区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优势和出口基础,木工机械产品质量较高,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另外,近年来中国木工机械出口市场逐渐向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拓展,出口国家和地区数量逐渐增加,主要产品有木工机床、锯床、刨床等。

四、影响因素2024年,中国木工机械进出口总额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包括家具制造、建筑装饰等领域对木工机械的需求增加;二是国际市场对中国木工机械产品的认可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东部地区的贸易优势和市场基础较强,对木工机械进出口起到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木工机械进出口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的进出口额较高。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提高,我国木工机械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同时也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共3篇

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共3篇

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共3篇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1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及政策支持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逐年提高,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这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现状从我国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大型成套装备出口额达到了1687.6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2%。

其中,机组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成为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主力产品。

基于我国卓越的工业技术和市场优势,我们拥有了大量的成套设备出口订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我国成套设备进一步全球化。

二、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发展前景我国拥有优秀的制造工业,加之像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等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大力支持高端制造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实现我国成套设备的提升以及技术创新。

在二季度的国内市场复苏开启后,尤其是我国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领先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政策支持研究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实现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如工业升级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等,以进一步支持大型成套设备行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积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推动国外客户采购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如税收减免、政策贷款、境外投资保险等,在政策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将进一步获得开放政策和多种方面的支持。

总的来说,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推动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综上所述,我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中国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贸易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中国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贸易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中国刀具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贸易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一、分类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称切削工具。

绝大多数的刀具是机用的,但也有手用的。

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切削木材用的刀具则称为木工刀具。

还有特别应用的一类刀具,用于地质勘探、打井、矿山钻探,称为矿山刀具。

按照刀具材料不同,目前工业切削刀具可以主要分为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以及超硬材料四类产品。

二、市场规模在制造业强劲需求的带动下,中国工具市场获得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切削刀具市场。

2018年中国刀具市场规模达到421亿元,2019年中国刀具产品市场规模出现负增长,市场规模约为408亿元。

《2020-2026年中国刀具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高速钢刀具市场规模占刀具市场规模的49%,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占刀具总市场规模的42%。

三、进出口贸易2019年中国出口金额明显大于进口金额,2019年中国刀具进口金额为111亿元,出口金额为184亿元。

2019年中国钻头出口金额占刀具总出口金额的40.22%,圆锯片出口金额占刀具总出口金额的28.26%,互换工具、铣刀及刀片出口金额占刀具总出口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1.96%、7.61%、8.15%。

2019年中国刀片进口金额占刀具总进口金额比重最大,占比达43.24%,钻头进口金额占刀具总进口金额的16.76%,铣刀及攻丝工具进口金额占刀具总进口金额比重分别为12.25%、8.11%。

四、企业经营情况中国刀具行业起步较晚,具有散而小的特点,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中国刀具行业涌现出了诸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上海工具厂、鲍斯股份、恒锋工具、沃尔德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上述企业成为高端刀具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力量。

2018年沃尔德、鲍斯股份及恒锋工具营业收入分别为2.62亿元、15.05亿元、3.63亿元;2019年沃尔德、鲍斯股份及恒锋工具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元、15.60亿元、3.52亿元。

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分析

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分析

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分析作者:暂无来源:《农机市场》 2016年第4期于东科2015 年,世界宏观经济持续疲软,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进出口总额为414.54 亿美元,同比下滑8.9%。

其中,农业机械出口总额284.01亿美元,同比下滑4.3%,单月出口额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下行态势,仅有两个月出口出现了增长,而在过去的8 年中,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滑外,其余均为增长,说明海外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下降。

进口总额为130.53 亿美元,同比下滑辐度为17.5%。

贸易顺差153.48 亿美元,同比增长10.78%。

结构不均衡依然严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长期内我国农村的作业方式为小块田作业,结构性经营方式造成我国农机产品偏小型的产品特点,大型农机具市场较小。

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使我国农机产业结构开始转型,农机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短期内尚无法改变现状。

2015 年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结构不均衡的局面依然严重。

我国农业机械出口统计范围包含农机具、拖拉机、粮食加工机械、乳品加工机械、禽畜饲养机械、农业用内燃机、发电机组、风电设备和用于上述设备的零配件。

2015 年,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出口额为284.01 亿美元,而代表农业装备制造水平的主机产品仅81.28 亿美元(共58种产品,内燃机、发电机组除外),仅占出口总额的28.62%,同比略有下降。

58 种主机产品中,出口产品分布也很不均衡,泵类产品19 种,占主机产品出口种类的32.76%,出口额达到39.09 亿美元,占主机产品总额的48.09%,和2014 年持平。

但是泵类进口同样具有明显特点,泵类进口总额为26.22 亿美元,占主机进口总额的75.26%,较2014 年下降5 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说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泵类产品产业水平仍然处于转型阶段,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泵类产品仍然没有明显突破,同时也说明除泵类产品外,其他农机主机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率相对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机械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优势
(2)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劣势
(3)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机遇
(4)关于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的挑战及应对策略3、简要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中国机械产品出口现状
(一)中国机械产品出口情况
(二)中国机械产品出口地区分布情况
(三)中国各行业机械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三、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机械产品加工贸易带来负面影响
(二)中国机械产品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三)中国机械产品仍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四、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问题应对对策
(一)政府应调整机械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二)政府、企业应加强国际谈判能力(三)中国机械产品应向“高端”看齐
五、结束语
工程机械在中国是一个算不上古老传统、亦不属于年轻的行业。

如果从1954年抚顺挖掘机厂独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挖掘机算起,也才有53年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它经历了25年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缓慢发展;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1978年以后,它又经历了市场经济时期29年的快速发展。

正是这29年的快速发展,才奠定了它在中国机械工业中和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它仅次于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农机而列第5位)。

由于
走出中国——给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实施出口战略的建议
大卫·菲利普斯
【摘要】:走出中国,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讲,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也许是国内的市场太大、太火爆,已经让制造商们忙不过来,因此无暇顾及国外市场,问题虽然没这么简单,但绝对有这方面的因素。

如今前期积累的大量产能怎么释放,已成为许多制造商的心病。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冷热一直与大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有人说这正是不成熟的表现。

产品单一,企业的盈利点有限;市场单一,国内的市场一旦冷清,企业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经济指标恶
化。

如何能实现两条或多条腿走路,以便在下一轮宏观调控中不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国外开疆拓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出路,只可惜我们前期的积累太少,除了一些惨痛的教训、不好的名声,就是我们的缺陷,产品技术水平问题、资金实力问题、人才问题以及理念问题等等。

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出口问题,本刊就此话题请英国工程机械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大卫·菲利普斯先生以铲土运输机械为例,为中国的制造商提一些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

【作者单位】:英国工程机械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机械制造商出口战略中国制造轮式装载机价格竞争工程机械行业工程机械市场推土机投资价值平地机
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对策分析
∙分页下载
∙分章下载
∙整本下载
∙在线阅读
∙CAJViewer下载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

免费订阅
【作者】陈绰;
【导师】郎立君;
【作者基本信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2006,硕士
【摘要】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生产企业的必争之地。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工程机械的行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进行了行业吸引力分析及SWOT分析,得出了行业吸引力适中,业内竞争作用较强,外资公司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对中国企业产生很大威胁的结论。

为帮助国内企业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本文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提出了发展及竞争对策。

首先从政策的制定、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之后就出口、租赁、产品研发方向、配套件产业的发展、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间合作等几个重要问题分别讨论了具体的对策。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应该通过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其发展战略应集中于: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扩大产品系列、提高制造水平、创造品牌、开展租赁业务、扩大出口、把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推向国际化发展轨道。

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集中力
量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

这些对策对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 更多
【关键词】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战略;竞争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