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国际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愈发突显。
国际贸易政策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贸事务的方针和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国际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国际贸易政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开放的国际贸易政策能够加速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扩大出口市场,增加销售额,进一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带来外商直接投资和尖端技术的引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经济竞争力,推动国家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然而,国际贸易政策的过度开放也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依赖过度,进口替代能力不足,对全球市场波动过于敏感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需要平衡开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经济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持续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政策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市场开放、竞争加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国际贸易政策的开放能够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贸易政策开放也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传统行业可能受到冲击,失业问题或底层收入分配不均的局面可能加剧。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行国际贸易政策时应重视利益平衡,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解决社会问题。
另外,国际贸易政策还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并通过采取贸易壁垒等手段,间接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环境规制。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产品时面临环境标准的限制,加大生产成本。
同时,一些具有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行业,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政策对环境的冲击,促进可持续发展。
外贸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外贸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外贸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活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由于国际贸易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外贸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贸易自由化、关税与配额、汇率政策以及贸易壁垒四个方面分析外贸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式来鼓励自由贸易的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实施对国际贸易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跨国企业间的合作与互惠发展,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其次,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提高商品竞争力,加强国际贸易的有效性与效率。
最后,贸易自由化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际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关税与配额关税是国家对进口或出口的产品征收的税款,而配额则是国家对特定商品进口数量进行限制的措施。
外贸政策中的关税与配额政策对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
关税的高低和征收方式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从而影响贸易的规模和竞争力。
配额的设立能够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地位。
合理的关税与配额政策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但若政策不当可能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三、汇率政策国家的汇率政策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与出口收入。
外贸政策中的汇率政策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提高该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量;而一国货币升值则使该国商品的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量减少。
因此,适当的汇率政策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若政策调整不当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以及国际支付问题。
四、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为限制或阻碍国际贸易而采取的各种贸易限制性政策措施,如出口补贴、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的限制。
贸易壁垒的设立可能导致贸易摩擦的增加,限制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使得国际贸易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因此,降低贸易壁垒、打破贸易壁垒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国际贸易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探究

摘要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
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
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ABSTRACT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一)对外贸易的意义 (1)(二)国际贸易政策 (2)(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3)(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3)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环境与现状 (4)(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基本状况 (4)(二)现状与特征 (6)1.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6)2.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 (8)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与效果 (9)(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 (9)1.单纯保护转变为“奖出限入”保护 (9)2.隐形保护转变为规范性显性保护 (9)3.政策调整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延伸 (9)4.政策目标由“调剂余缺”转变为“推动经济增长” (10)5.以“扩大出口”为基本方针 (10)6.从最初无意识到最终有意识地实现贸易自由化 (10)(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效果 (11)(1)提高了国内资源配置效率 (11)(2)减少了国内价格扭曲 (11)(3)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11)(4)推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一、前言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近年来,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中国多元化出口业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如何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加强合作以及如何提升技术和手段几个方面,讨论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如何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面对愈加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进行调整和适应。
一方面,中国加强国内产业创新和技术研发,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防止技术泄露和侵权行为。
另一方面,中国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来开拓市场。
在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过程中,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比如加入“亚太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贸易体系,从而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中国出口提供更大的市场和平台。
如何加强合作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也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在二十国集团(G20)等多边机构中,中国积极参与讨论全球贸易政策和规则,并呼吁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的挑战。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比如中国和澳大利亚、中欧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中国出口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提高中国的贸易地位。
如何提升技术和手段在应对全球贸易环境的过程中,中国需要提升自己的技术和手段,以更好的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
首先,中国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认证体系,加强产品检测和认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中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信息化建设,以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海外市场。
同时,中国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加强对高端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此外,中国需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结语明确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和政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商品贸易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国际商品贸易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首先,国际商品贸易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消费力,使得我国成为了全球商品贸易的重要市场之一、通过开展国际贸易,我国可以扩大出口,并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舞台。
与此同时,中国也能从其他国家进口所需的商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得以互惠共赢,促进了全球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国际商品贸易也为我国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可以学习和吸收来自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我国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升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国际商品贸易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如加征关税和限制进口等措施,我国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国际商品贸易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给我国带来了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汇率波动等,都可能对我国外贸造成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国应坚持开放战略,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快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政策。
其次,我国应加强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变化和需求。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伙伴,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品贸易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转移。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我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开放合作和经济结构升级,我国才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商品贸易带来的机遇,实现外贸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增长。
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国际贸易成为各大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强大出口实力的大国,也经常受到其他国家及其贸易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一、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任何一国所制定的关税政策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尤其是一些对中国出口比较敏感的产品,比如钢铁、化工等实体产品。
钢铁这类产业的关税更是影响到中国出口的重点,因为这类产业的生产销售基本上都倚仗出口创汇,一旦其他国家政策紧缩或上调关税,不仅直接影响到钢铁等产业的生存,同时也会对中国整个出口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给离岸人民币汇率、进一步疲软的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风险。
二、贸易救济政策贸易救济政策是各国在面临市场困难、掌握市场优势、应对未来的国际竞争威胁等方面的一种制定措施。
贸易救济政策对于中国出口而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008年美国经济主管部门对于中国输美产品进行了多起反倾销行动,对于我国多家出口企业制造中等产品的创新和提升带来严重影响,进而遏制了其产业升级的发展,导致出口市场存量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竞争优势。
三、非关税壁垒除了上述提到的关税政策与贸易救济政策外,非关税壁垒也是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非关税壁垒指的是各国在进口货物或服务方面设置的除关税之外的其他限制或规定,包括各种技术标准、验货等。
这些限制和规定一般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和特殊需要制定的,但因此对于我国出口企业来说,可能限制了他们的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与风险。
四、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与上述皆为贸易政策相关政策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同样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其中主要表现为短期高需求与中长期低需求两个方面。
当国际市场处于高需求期时,中国的出口企业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停止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向创造性、批量生产的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以及新能源汽车等。
国际贸易问题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问题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益繁荣。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国际贸易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策略。
一、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问题的主要体现之一,主要表现为一国对另一国的商品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这种贸易争端通常涉及商品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补贴等问题。
贸易摩擦给中国的出口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如钢铁、电子产品和纺织品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这些贸易摩擦,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缩减生产规模和减少员工,导致失业率增加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贸易摩擦还使中国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巨大压力。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
然而,这种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支持,而贸易摩擦使得这一创新和合作过程受到影响。
二、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一种贸易限制措施,是通过技术标准和认证来阻止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品。
这种技术壁垒给中国的出口业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在某些领域,国际标准和认证要求非常苛刻,中国产品很难获得认证。
这就阻碍了中国的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值和国际竞争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外,技术壁垒也带来了一些技术创新的挑战。
由于技术要求的提高,中国企业需要依靠独特的技术创新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然而,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资源,这也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问题的另一个焦点。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差异,一些商品市场的准入受到了限制。
在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过去几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然而,一些国际企业仍然抱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这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动荡和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还涉及到技术转让和共享问题。
许多国际企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保护起来,不愿与中国企业共享或转让。
国际商品贸易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国际商品贸易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商品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际商品贸易是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对于我国外贸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国际商品贸易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外贸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外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了我国出口业务的扩大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外贸的出口业务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促进了出口产品的扩大。
同时,国际贸易的竞争也驱使我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水平、提升服务品质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出口业务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逼迫我国的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市场多元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并且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体系也在日趋发展,国际商品贸易也越来越多元化,给我国外贸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市场。
通过不同贸易体系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可以拓宽自己的市场,拓展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实现了对外贸市场的多元化,让我国企业的贸易合作更加稳定,同时降低市场风险。
3. 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国际化随着国际商品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企业也随之变得更加国际化。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我国企业不断学习不同文化和商业惯例。
企业也会逐渐适应并运用外商交流中的各种经验和技巧,改善外贸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氛围,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二、国际商品贸易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除了对我国外贸产生积极的影响,国际商品贸易对我国外贸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竞争性较大,我国企业也在不断面临贸易壁垒的难题。
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贸易政策严格,如开展贸易活动时需要遵循严格的监管标准,这使得我国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来应对或解决这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为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本国收入公平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或者是鼓励自由贸易的策略。
国际贸易理论中,自由化国际贸易政策一直以来是占主导地位的,针对世界上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及相应的保护政策,中国必须结合国际环境及制度,选择符合本国国情、遵守国际准则、加强本国经济实力的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和一国对外贸易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政策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环境、中国国际贸易政策改变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果。
同时本文搜录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并结合图文来分析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关键词: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环境ABSTRACTForeign trade " foreign trade " or "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refers to the a country’s activities with another country between the goods, services and technical exchange .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s the strateg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restrict or encourage free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has always been dominant. According to world trade restri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policy, China must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nteg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 and with nativ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is closely linked,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the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foreign trade face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trade and achievements made by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paper, there i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combining graphic analysis to show you.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and foreign trade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前言 (1)(一)对外贸易的意义 (1)(二)国际贸易政策 (2)(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3)(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3)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环境与现状 (4)(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基本状况 (4)(二)现状与特征 (6)1.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6)2.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 (8)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与效果 (9)(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 (9)1.单纯保护转变为“奖出限入”保护 (9)2.隐形保护转变为规范性显性保护 (9)3.政策调整从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延伸 (9)4.政策目标由“调剂余缺”转变为“推动经济增长” (10)5.以“扩大出口”为基本方针 (10)6.从最初无意识到最终有意识地实现贸易自由化 (10)(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效果 (11)(1)提高了国内资源配置效率 (11)(2)减少了国内价格扭曲 (11)(3)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11)(4)推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一、前言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
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同样取决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理念。
(一)对外贸易的意义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很高的国家互相联系起来,而且通过对外贸易使生产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交换领域中来,使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使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劳动产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换价值的性质,价值规律逐渐支配了他们的生产。
随着各国的商品流通发展成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职能增长了。
黄金和白银除去具有货币一般购买手段之外,还被用来作为国际支付、国际结算与国际信用的手段。
随着黄金、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产生了形成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
世界价格的形成,表示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世界市场,为各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进行比较建立了基础,促进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不但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自然资源总量讲,我国许多种自然资源的总量都在世界前列,称得上是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
但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是很少的。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资源方面的基本国情。
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可以弥补自身的资源缺陷,同时将本国过剩的资源及时输出,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对外贸易交流的增加,国际交流平台的建立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外资的引进在带来国外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的无国籍性可以有力的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4.发展的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发展对外贸易,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国内企业在面临本国企业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
竞争的增大促使本国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项目,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弱势项目或淘汰或改进实现企业行业改良和优化。
上世纪80年代前后,由于多年闭关淤积的进口饥渴得以释放,导致进口大增,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有8年都是贸易逆差,个别时候外汇储备下降到仅有20多亿美元,这使得当年为适应形势需要而提出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取向逐步得到固定化。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除了1993年是贸易逆差外,1990-2001年累计贸易顺差2030.7亿美元,其中1996-2001年累计顺差1719.9亿美元。
2002年1-10月,顺差247.4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已经持续了9年之久。
一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二)国际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它大体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不同国家或不同国家或不同类别国家所实行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对不同商品或不同类别商品所实行的进出口商品政策。
各国政府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是,代表本国统治阶级,为本国统治阶级利益及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其出发点主要是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积累资金并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各国政府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往往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的经济发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思想和外贸理论而随时调整和改变。
但不论如何变化,总不外乎是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消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的进出口商和进出口商品的一切特权和优待,让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军用制定并实施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津贴来鼓励商品出口。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学者主要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一、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主张自由贸易政策。
二、以赫克歇尔—俄林代表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李斯特提出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等贸易保护理论。
国内学者对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与对策。
2010年李小萌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对外贸易在政策的影响与对策》一文中通过引入环境变量分析贸易政策战略可持续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