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后果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后果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后果分析一、引言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补贴政策、进出口配额等。

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后果是国家实施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

二、国际贸易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关税政策关税是国家对进口货物的征收一种税收。

关税政策可以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方面,关税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激发国内企业创新,从而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关税会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降低国内消费者购买力,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张。

2.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国家对国内企业提供一定补贴以鼓励生产和出口。

补贴政策对国内经济也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补贴政策会导致国内企业的过度依赖政府支持,削弱企业自身创新和市场竞争意识。

3.进出口配额进出口配额是指国家对进口和出口商品数量进行限制的措施。

进出口配额的实施对国内经济也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进出口配额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部竞争的冲击,减少国内失业压力;另一方面,进出口配额也可能导致国内消费者无法获得更多的品种和更具竞争力的进口商品,削弱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活力。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摩擦国际贸易政策的不同实施可能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发展。

例如,对进口商品加征高关税或限制进口数量可能引起外国贸易伙伴的反制,形成贸易摩擦。

2.国际分工变化不同国家对贸易政策的实施和调整也可能导致国际分工的变化。

例如,一个国家过多地保护本国产业,可能导致本国产业效率低下,失去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引起国际分工的变化。

3.改变国际汇率国际贸易政策的不同实施也可能改变各国货币的相对价值,进而引起国际汇率的变化。

例如,一个国家对本国货币采取过多的贬值政策,可能导致其贸易伙伴国家对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从而使国际汇率发生变化。

中国近两年来对对外贸易情况

中国近两年来对对外贸易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面临了许多变数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两年来对外贸易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表现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总额为2.0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

虽然增速比较低,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压力。

第二,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下降。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近两年来,贸易顺差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政府在外贸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以促进贸易平衡。

第三,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型态转变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为主的型态。

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分别为58.1%和29.6%,同比增长5.9%和9.1%。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服务出口额达到891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

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性贸易政策,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制造业转移也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推动贸易平衡。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分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分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变化,需要各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不断调整。

本文将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随着国际贸易战的不断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当前的普遍趋势。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9%,这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各国的经济增长普遍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态势不容乐观。

2.多边主义遭遇挑战在国际贸易战的背景下,多边主义遭遇挑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从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伊朗核协议到加入塔吉克斯坦电缆等国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多边主义的危机正在愈发明显。

3.技术进步带来新的经济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经济领域正在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5G技术、虚拟现实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1.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政府要提供适当的税收和金融支持,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充分的创新和技术升级。

2.适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政策需要不断适应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对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3.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重要实施者,中国需要继续深化这个倡议的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能、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推进。

三、如何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维护多边主义在不断恶化的国际贸易形势下,维护多边主义已经成为各国应对的重要课题。

各国应该加强多边贸易体系,通过调整政策和加强合作来应对挑战。

2.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各国需要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目录。
下一张
外资政策大力调整,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升级
出台的一系列监管外资并购措施和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1)使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 (2)一系列外资并购新规出台,旨在对外资加强筛选, 规 范外资并购。 使得从前对外资的放任自流有了监管的尺码, 只要涉及“重点行业、国家经济安全、驰名商标、中华 老字号”这四个方面的并购,均需要商务部的审批。
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
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监管对于那些合规合理的并购又是一种促进。今后我国 还是要积极引进外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旨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对促 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降低持续 增长的贸易顺差,减少国际贸易 摩擦,减轻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 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意义:这些贸易自由化措施,强化了中国市场尤其是进口 市场的竞争。
返回
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降低进口关税率,调整出口退税率。 (1)中国已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各种非关税措施, 为国外的优秀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的渠道。 进口主要会集中在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橡胶、石油、铁矿石等
意 义
返回
提 问 时 间
Made By
第一组成员:龚红娟、张倩倩、周亚、何冬琴、聂志尊、朱丽燕、卢丹续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2005年调整的出口退 税率,一方面提高了我国拥有较多知识产权的IT等产品的出口退 税率,另一方面降低或取消了“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 资源性)出口产品退税率。2006年,继续对“两高一资”的产品 及纺织业产品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
返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中国的外贸政策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中国的外贸政策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

中国的外贸政策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崛起,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外贸政策对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外贸政策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并分析其影响。

一、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中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为全球贸易自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主张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环境,并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中国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和立场,推动了多边贸易谈判的进展,也提高了其他国家的贸易自由度。

二、大规模市场对外开放中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

例如,中国于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加强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这一倡议的推动,为参与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

三、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中国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贸易流程,简化了清关手续,降低了贸易成本。

例如,中国的单一窗口系统和电子口岸等平台的建设,有效减少了物流时效,提高了贸易的便利性。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畅通,也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四、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推动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加强了贸易合作和投资便利化。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贸谈判,逐步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体制。

这些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先行示范,激励了其他国家也加入到这一进程中。

五、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中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贸易争端,并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积极推动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也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积极的示范。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在积极推动自身的对外贸易,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别为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以及贸易保护主义。

一、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中国一直秉持着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原则,不断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2019年,中国签署了多项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与巴基斯坦、新西兰、毛里求斯的自由贸易协定等,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中外贸易、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外贸易关系,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倡议,加强了中外贸易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二、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双边经济合作,推动地区内贸易发展。

中国与多个地区组织和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ACFTA)等协议。

这些协议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推动地区内贸易发展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和健康发展。

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全球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抗。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反制,包括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比研究与趋势分析

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比研究与趋势分析

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比研究与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密切。

为了维护各自国家的贸易利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执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就不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和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贸易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具有丰富的贸易经验和成熟的政策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惠贸易政策。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澳新、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区,并深化了与欧盟、俄罗斯、中东等地区的经贸关系。

同时,中国实施了多项贸易促进政策,如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2.双边贸易政策。

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与世界各国签署了200多项经贸协定,其中包括100多个国家的自贸协定和经济合作协定。

这些协议覆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科技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发展机遇和市场准入条件。

3.反倾销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不仅保护自身企业的利益,也重视维护全球贸易秩序和稳定性。

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洗钱等工作,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法律规范性,推动了贸易公平性和透明度的提升。

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特点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强劲的企业实力。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等价贸易政策。

美国主张实现贸易平衡和公平性,注重对等、相对和磋商的贸易模式,不断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渠道。

特别是在国内经济受到冲击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更加强调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外部竞争、防范技术泄露等安全性要求。

2.多边贸易政策。

美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规则化,参与多项国际贸易协议和谈判,如北美自贸协定、大西洋贸易关系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并秉承与全球经济合作和发展的贡献和领导责任。

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化,中国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从一个汇聚全球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加工厂,逐步转向以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型与调整”、“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调整与发展”和“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开放”展开阐述。

一、中国外贸政策的转型与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政策一直都是以进口出口为导向的。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和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外贸政策也开始发生转型和调整。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正在转向以质量为核心的贸易模式。

虽然中国已是全球制造业制造大国,在出口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在市场竞争方面,中国的一些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远不如其它发达国家,这也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正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技术和品牌竞争力,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质量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等措施,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中国正在推行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中国也开始着力推行绿色经济,加强环保法制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外贸方面,中国也加强了环境标准的立法和执行,运用环境负面清单等措施,限制出口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有效提高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正在加强与海外市场的合作。

以前中国的外贸主要依赖进出口产品为主,但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部分海外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拓展的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加强了与海外市场的经济和贸易合作,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投资协定等多种形式,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调整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加码,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措施日益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
财务管理133
小组成员:
赵雪瑞20130913086
高玉玉20130913087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一、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2)重农学派(3)绝对优势理论(4)
比较优势理论(5)保护贸易理论(6)相互需求理论。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2)里昂惕夫悖论
3.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1)新生产要素理论(2)偏好相似
理论(3)动态贸易理论(4)产业内贸易理论(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第二阶段(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
第三阶段(1992年-2001):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良好的,中国进出口形势总体是好的。

但是自从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就面临严峻的形式,为了逆转这种形式,于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还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这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
同比正增长。

据海关统计,11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8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8%,环比增长5.4%;其中出口值1136.5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9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

海关统计显示,1至11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

其中出口10709.8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2亿美元,下降15.8%。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779.6亿美元,减少30.6%。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1至11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262.7亿美元,下降17%。

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665.4亿美元,下降13.4%。

日本为第三大贸易伙伴,1至11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033.3亿美元,下降17.4%。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由上表可知,经季节调整后,2009年12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5%;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增长55.4%。

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6.7%;其中出口增
长5%,进口增长8.7%。

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继续提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迈出新步伐。

2014年1月份国进出口增长分析
1月出口进口
1.27万亿元 1.07万亿元
增长7.60% 7%
2014年1月我国进口能源增长分析
能源进口增长
铁矿砂8683.5万吨33%
煤3590.9万吨17.50%
原油2815.5万吨11.90%
三、对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建议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理论界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向来占主流地位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我们称之为传统贸易理论。

另一种是随着国际贸易的空前繁荣和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迪克西特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

以上两种理论归结到国家外贸政策上就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

对这两种政策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传统贸易理论更适合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不切实际另一种则恰恰相反。

我国现阶段不具备战略性贸易政策赖以实施的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不乐观,所以传统的贸易理论更适合我国
1、我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发达国家。

有资料显示,与我国贸易的伙伴国多为与我国资本劳动比率差别大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如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
欧盟是我国的四大贸易伙伴。

以2007年出口为例,至2007年11月底,我国出口额为11036亿美元,对上面四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就占我国出口总额的62.9%。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理应并且必须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2、我国出口商品更多地面临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控制
能力差。

我国目前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绝大部分是粗加工的轻纺产品和一般机电产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且不具备生产资料的独占性、规模收益和专利技术等形成垄断的因素。

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3、当前世界经济正趋步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各国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日
益融为一体,特别是WTO的加入各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正逐步取消,顺应这股国际潮流,才会有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各国的生产、贸易和投资日益融为一体。

只有用比较优势理论来指导各国的对外贸易实践,才能顺应这股国际潮流。

简言之,无论是从经济理论的逻辑推演还是从贸易实践看,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现阶段贸易战略的理性选择。

因此,我们不能妄加断言地说哪种理论好,哪种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切合我国自身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来组合。

专业术语
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mercantile system
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保护贸易理论Protection trade theory
相互需求理论Mutual demand theory
自由贸易free trade
战略性贸易strategic trade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Theory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The class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图表来源:/view/bf10d9768e9951e79b892761.html /stat/stats/2637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