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

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

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

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

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

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

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World Bank,1

July2011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化的发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西方大国感受到竞争压力,推动全球化意愿有所下降。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关税削减、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之一,因谈判受阻,加之金融危机

的影响,从而导致全球化进程受到影响,但从长远看,全球化的大趋势仍不会逆转。

(三)世界经济再平衡未见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话题。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于2009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大力倡导实现世

界经济再平衡的理念,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再平衡的认识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认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剧增,而国内消费不足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认为,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的过度泛滥、金融市场发展的失控、商品市场的不平衡是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的失衡状态仍未见改善,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体制机制仍未形成,解决失衡的方法难

以达成共识。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需

要解决金融运行机制和金融监管的矛盾;二是取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能否迅速启动并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三是要看能否形成新的有

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情况看,这三个关键点还难以得到突破,且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金融结构的重塑、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等仍难以改观。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是国际社会

努力的方向,但世界经济的失衡现象将长期存在。

(四)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贸易争端不

断增多,贸易摩擦从产品延伸到产业,从贸易政策发展到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是造成贸易摩擦激增的根本原因,当发达国家经济不景

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目前发达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推出

了一系列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如放任本币贬值,逼迫顺差国汇率升值、企图征收碳关税等。一些国家还进一步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致使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2009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已明确提出反对贸

易保护,但根据《全球贸易预警》第九次报告显示,从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以来,已有194项保护主义措施被实施,其中,二

十国集团国家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155项,约占80%。危机后美欧等国发展战略有所改变,开始更加注重通过增加出口来提振本国经济,

其出口振兴计划在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将加大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限制。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五)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仍处于磨合之中

金融危机后,新的全球治理机制发生变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调能力有所下降。二十国集团作为对全球治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其作用为国际社会所期待。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二十国集团国家共同协调经济政策,对推动经济复

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好转及各国复苏程度的不同,二十国集团经济协调的难度加大,各国参与二十国集团的意愿也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平衡及治理方面的矛盾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经济组织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