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电气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电气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电气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行业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项目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用。

“电气时代”向着全面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建设转变,电气设备的应用是电子信息及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与组成部分。

在电气设备中,尤其是绝缘电气设备中多采用气体绝缘的方式为基本原理进行构造,对设备的气密性、气体水分等要求较高,也对电气设备的现场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就电气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气设别;检测检验;技术应用引言为提高电能传输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控力度,开展设备检测活动,进行合理控制。

当下针对电气设备检测异常情况,需要分析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合理控制。

1高压电气试验对电网运行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电气试验,可以在电力工程运行过程中,发挥如下作用:进行电气试验来确认变电站设备是否存在各种隐患故障,对变电站运行的各种设备进行正确的测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排除,避免出现故障隐患扩大化的现象,减少由于故障发生给变电站运行带来损失,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开展电气试验,可以让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很好的践行,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变电站运行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后续运行检修、保障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电气设备检验检测的主要技术2.1设备密闭性检测技术部分电气设备需要在密闭环境甚至是真空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如SF6绝缘体、真空断路器、离子管等。

需要对这些设备的密闭性进行检测,进而对其运行的稳定状态加以评估。

如果气密性较好则可认为其内部的特殊灌充气体或真空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电气设备完好,可以继续使用。

如果出现密闭泄漏则需要对其进行更换。

除了肉眼可见的泄漏之外,如离子管内真空环境发生变化,内部会出现明显的“灰痕”。

就需要采用红外光谱吸收检测的方式对其进行检验。

不同气体对于红外线吸收的情况存在极大差异,在标定的前提下可以了解电气设备的红外吸收标准曲线,针对不同设备利用红外成像仪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曲线发生了明显偏移,则可认为其发生了气体泄漏问题。

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技术研究

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技术研究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气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大型的工厂生产线到家庭中的电器设备,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电气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

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故障,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对于减少设备损坏、避免生产中断以及保障人员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短路、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等。

这些故障可能由设备老化、过载运行、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

不同类型的故障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检测技术来进行诊断。

直观检查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故障检测方法。

维修人员通过观察设备的外观、闻气味、听声音等方式,初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例如,烧焦的气味可能意味着设备内部有过热或短路的情况;异常的噪声可能提示机械部件磨损或松动。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明显的故障迹象能够快速发现。

电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电气设备不同部位的电压值,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正常情况下,电路中各点的电压应该在规定的范围内。

如果测量到的电压值偏离了正常范围,就可能存在故障。

例如,电源电压过低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某个电路节点的电压为零可能表示该部分电路存在断路。

电流测量法与电压测量法类似,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来诊断故障。

过载时电流会增大,断路时电流为零。

通过对电流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运行情况。

电阻测量法是利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

正常情况下,电阻值应该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

如果测量到的电阻值过大或过小,可能表示存在接触不良、短路或断路等故障。

示波器检测法能够直观地显示电信号的波形。

通过观察波形的形状、幅度、频率等参数,可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例如,波形失真可能表示电路中存在干扰或元件损坏。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当设备存在故障时,发热情况会发生异常。

《电气检测技术》课件

《电气检测技术》课件

05 电气检测技术的安全与防 护
电气检测操作的安全规范
操作前检查
在进行电气检测前,应 先检查检测现场及设备 是否安全,确保没有潜
在危险。
断电操作
在进行电气检测时,应 先将相关设备断电,并 确保电源已经完全切断

使用防护用品
在进行电气检测时,应 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 品,如绝缘手套、绝缘
鞋等。
遵循安全规程
工作原理
传感器将电参量转换为可测信号,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数据采集卡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 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电气检测的误差与精度分析
误差来源
电气检测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等各 环节的误差,以及环境因素和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电气检测时,应 遵循相关的安全规程,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电磁屏蔽
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将电磁辐 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 对人体和其他设备造成影响。
距离防护
尽量远离电磁辐射源,增大与 电磁辐射源的距离,以减少电 磁辐射的影响。
时间防护
尽量减少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 停留时间,减少电磁辐射的累 积效应。
功能描述
逻辑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观察数字 信号的仪器,能够将数字信号转 换为可视化的波形图,以便于分
析和调试。
应用场景
逻辑分析仪在电气检测中常用于 测试数字电路和系统,以检查电
路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排除等。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逻辑分析仪时应确保正确连 接测试点,避免对被测电路造成
影响或损坏。
04 电气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安全 ,避免测量高电压或大电 流时发生触电事故。

电气设备检测规范

电气设备检测规范

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引言:电气设备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电气设备的特殊性和运行环境的差异,其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因此,制定和执行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对于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制定、执行以及相关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节: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制订1.制订背景电气设备检测规范是为了解决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人身安全。

2.参与主体电气设备制造商、运营商、检验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用户应当共同参与制定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形成多方共识。

3.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制订应当参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检测规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4.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制定电气设备检测规范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研究和实际调研,以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小节一: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内容1.安全要求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应当明确设备的安全要求,包括阻燃性能、绝缘性能、耐电压试验等。

2.技术指标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应当规定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电气参数、电磁辐射、功耗等。

3.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应当明确设备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的启动、停机、运行等操作步骤。

4.维护和保养电气设备检测规范应当明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

小节二: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执行1.监管责任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电气设备检测规范的监管工作,确保规范的执行情况。

2.检测机构电气设备的检测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周期电气设备的检测周期应当根据设备的类别、使用环境和相关要求进行制定,并在规定周期内进行定期检测。

小节三:电气设备检测的技术要求1.设备检测方法和工艺根据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工艺,确保电气设备的状态能够被准确评估。

2.检测指标和限值制定电气设备的检测指标和限值,确保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在当今高度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各个领域的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

从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变压器、开关柜,到工业生产中的电动机、变频器,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安全。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分析软件,实时获取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隐患或异常情况。

与传统的定期检修方式相比,在线监测技术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准确性和预防性等优点,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早期故障,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在线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和分析。

例如,通过测量电气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工况;通过检测设备的局部放电、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等信号,可以评估设备的绝缘性能;通过监测设备的振动、噪声等信号,可以判断设备的机械部件是否正常。

传感器是在线监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测量到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设备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卡、前置放大器、滤波器等,其作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调理、放大、滤波和数字化,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设备的采样频率、分辨率和精度等参数对于监测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二、在线监测技术的关键技术1、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线监测系统采集到的信号往往包含大量的噪声和干扰,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降噪、时频分析、特征提取等。

例如,通过小波变换可以对非平稳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有效地提取局部放电信号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对多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主要的特征信息。

电气设备绝缘检测的新技术有哪些

电气设备绝缘检测的新技术有哪些

电气设备绝缘检测的新技术有哪些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而绝缘性能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当前较为先进的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新技术。

一、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局部放电是电气设备绝缘劣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通过检测局部放电现象,可以及时发现绝缘潜在的问题。

1、超高频检测法超高频检测法利用传感器接收局部放电产生的超高频电磁波信号。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局部放电信号,并且可以实现对放电位置的定位。

2、超声波检测法当局部放电发生时,会产生超声波信号。

超声波检测法通过安装在设备外壳上的传感器来接收这些信号。

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的局部放电,但其检测范围相对较小。

3、特高频与超声波联合检测法将特高频检测法和超声波检测法相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能够对局部放电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更精确的评估。

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通过会产生热量。

如果绝缘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局部过热。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来判断是否存在绝缘故障。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直观等优点。

可以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检测,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小面积的发热点可能不够敏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三、介电响应检测技术介电响应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气设备绝缘介质的电学特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1、频域介电谱法通过在不同频率下测量设备绝缘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来评估绝缘的状态。

该方法能够反映绝缘的整体性能,但测试时间相对较长。

2、时域介电谱法时域介电谱法通过施加阶跃电压或脉冲电压,测量绝缘介质的极化和去极化电流,从而分析绝缘的状况。

这种方法测试速度较快,但对测试设备的要求较高。

国内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分析(开题报告)

国内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分析(开题报告)

国内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分析开题报告1.课题主要研究内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因此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力系统的改革也促使各个电力运营商在满足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追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终的目标,而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采取科学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手段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从而能够提早发现设备隐患,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运行和维修的成本。

设备的检修体制大致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性定期检修、状态检修的方式,而我国电力系统当前对电气设备所采取的维修方式为事后维修和预防性定期检修的方式。

早期所采用的事后维修方式,是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才进行的维修,此时事故已经造成,所承受的经济损失也是最大的。

在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下,事后维修仅用于对生产影响极小的非重点设备、有冗余配置的设备或采用其他检修方式不经济的设备。

预防性定期检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检修方式,在电厂通常分为大修、小修,这种检修方式不管被检修的电气设备状态如何,一律到期必修。

长期以来,对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互联网发展,以及用电部门要求的提高,这种传统的方法己越来越不适用,主要表现在需要停电进行试验,而很多重要电力设备轻易不能退出运行停电后设备状态如工作电压,温度等和运行中不一致,影响判断准确性受检修周期的限制,检修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对在两次检修期间发生的事故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第一章电气设备现状调研1.1短路故障1.2放电故障1.3绝缘故障第二章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内容2.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方法2.2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2.3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步骤2.3.1故障判断的步骤2.3.2有无异常的判断2.3.3故障严重性判断2.3.4故障类型的判断第三章电气设备检修措施3.1加强继电保护3.2降低设备缺陷率3.3完成绝缘改造3.4减少短路几率总结2.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本文在分析现代电力系统设备检修体制的基础上,论述了电气设备实行状态监测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高压断路器为研究对象。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试题及答案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1、国标GB 7252-2010规定3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乙炔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B)ppm。

1.A. 0.52.B. 13.C. 24.D. 52、国标GB 7252-2010规定200kV及以下变压器、电抗器油中乙炔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D)ppm。

1. A. 0.52.B. 13.C. 24.D. 53、根据GB/T17623-1998和IEC60599-1999,20℃时,CO在矿物绝缘油中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为(C)。

1.A. 0.092.B. 0.173.C. 0.124.D. 0.054、根据6kV-XLPE电缆的交流击穿电压与在线监测得到的正切间的关系可知,当正切占大于(B)时,绝缘可判为不良。

1.A. 0.5%2.B. 1.0%3.C. 2.0%4.D. 5.0%5、下列干扰信号中不属于脉冲型干扰信号的是(A)1.A. 高频保护信号、高次偕波2.B. 雷电、开关、继电器的断合3.C. 高压输电线的电晕放电4.D. 相邻电气设备的内部放电6、频率为20kHz以下的振动信号选用(A)监测。

1.A. 加速度传感器2.B. 超声传感器3.C. 声发射传感器4.D. 速度传感器7、电机绝缘内部放电放电电压最低的是(D)。

1.A. 绝缘层中间2.B. 绝缘与线棒导体间3.C. 绝缘与防晕层间的气隙或气泡里4.D. 绕组线棒导体的棱角部位8、根据GB/T17623-1998和IEC60599-1999,20℃时,H2在矿物绝缘油中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为(D)。

1.A. 0.092.B. 0.173.C. 0.124.D. 0.059、不属于油浸式电气设备绝缘油的主要作用是( C )。

1.A. 绝缘作用2.B. 防锈蚀作用3.C. 支撑作用4.D. 散热作用10、对额定电压为10kV的电力电缆,若直流泄漏电流( B )是是坏电缆。

1.A. Id>90nA2.B. Id>100nA3.C. Id>110nA4.D. Id>120nA11、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流过氧化锌避雷器阀片的主要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78]《电气设备检测技术》1、国标GB 7252-2010规定3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乙炔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B)ppm。

1.A. 0.52.B. 13.C. 24.D. 52、国标GB 7252-2010规定200kV及以下变压器、电抗器油中乙炔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D)ppm。

1. A. 0.52.B. 13.C. 24.D. 53、根据GB/T17623-1998和IEC60599-1999,20℃时,CO在矿物绝缘油中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为(C)。

1.A. 0.092.B. 0.173.C. 0.124.D. 0.054、根据6kV-XLPE电缆的交流击穿电压与在线监测得到的正切间的关系可知,当正切占大于(B)时,绝缘可判为不良。

1.A. 0.5%2.B. 1.0%3.C. 2.0%4.D. 5.0%5、下列干扰信号中不属于脉冲型干扰信号的是(A)1.A. 高频保护信号、高次偕波2.B. 雷电、开关、继电器的断合3.C. 高压输电线的电晕放电4.D. 相邻电气设备的内部放电6、频率为20kHz以下的振动信号选用(A)监测。

1.A. 加速度传感器2.B. 超声传感器3.C. 声发射传感器4.D. 速度传感器7、电机绝缘内部放电放电电压最低的是(D)。

1.A. 绝缘层中间2.B. 绝缘与线棒导体间3.C. 绝缘与防晕层间的气隙或气泡里4.D. 绕组线棒导体的棱角部位8、根据GB/T17623-1998和IEC60599-1999,20℃时,H2在矿物绝缘油中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为(D)。

1.A. 0.092.B. 0.173.C. 0.124.D. 0.059、不属于油浸式电气设备绝缘油的主要作用是( C )。

1.A. 绝缘作用2.B. 防锈蚀作用3.C. 支撑作用4.D. 散热作用10、对额定电压为10kV的电力电缆,若直流泄漏电流( B )是是坏电缆。

1.A. Id>90nA2.B. Id>100nA3.C. Id>110nA4.D. Id>120nA11、在正常工作电压下流过氧化锌避雷器阀片的主要是( C )。

1.A. 阻性电流2.B. 感性电流3.C. 容性电流4.D. 交流电流12、下列干扰信号中属于连续的周期性干扰信号有( D )。

1.A. 旋转电机电刷和滑环间的电弧2.B. 可控硅整流设备在可控硅开闭时产生的干扰信号3.C. 高压输电线的电晕放电4.D. 广播、电力系统中的载波通信13、频率为20Hz~60kHz的振动信号选用( B )监测。

1.A. 加速度传感器2.B. 超声传感器3.C. 声发射传感器4.D. 速度传感器14、不适合于作热释电探测器的热电晶体是( D )。

1.A. 硫酸三甘钛TGS2.B. 锆钛酸铅PZT3.C. 钛酸锂LITaO34.D. 碲镉汞CdHgTe15、监测系统按( C )可分为单参数监测系统和多参数综合性诊断系统。

1.A. 传输方式2.B. 诊断方式3.C. 监测功能4.D. 使用场所16、根据GB/T17623-1998和IEC60599-1999,20℃时O2在矿物绝缘油中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为( A )。

1.A. 0.172.B. 0.093.C. 0.124.D. 0.0517、电机绝缘内部放电放电电压最低的是( D )。

1.A. 绝缘层中间2.B. 绝缘与线棒导体间3.C. 绝缘与防晕层间的气隙或气泡里4.D. 绕组线棒导体的棱角部位18、对额定电压为6.6kV的电力电缆,若直流泄漏电流( C )是好电缆1.A. Id<0.25Na2.B. Id<1nA3.C. Id<0.5nA4.D. Id<0.75nA19、氧化锌阀片的介电常数er为(B)。

1.A. 500~10002.B. 1000~20003.C. 2000~30004.D. 3000~400020、下列干扰信号中属于脉冲型周期性干扰信号有( A )。

1.A. 旋转电机电刷和滑环间的电弧2.B. 高压输电线的电晕放电3.C. 广播、电力系统中的载波通信4.D. 雷电、开关、继电器的断合21、频率为60kHz~100MHz的振动信号选用( A )监测。

1.A. 声发射传感器2.B. 速度传感器3.C. 加速度传感器4.D. 超声传感器22、单晶型光电导探测器常用材料为( D )。

1.A. 硫酸三甘钛TGS2.B. 锆钛酸铅PZT3.C. 钛酸锂LITaO34.D. 碲镉汞CdHgTe23、监测系统按( B )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

1.A. 传输方式2.B. 使用场所3.C. 诊断方式4.D. 监测功能24、变压器发生局部放电时,绝缘油分解的气体主要是氢气、少量甲烷和乙炔,发生火花放电时,则有较多的乙炔。

(A)1.A.√2.B.×25、变压器的套管绝缘、绕组绝缘、引线及分接开关绝缘属于内绝缘。

(A)1.A.√2.B.×26、电机振动监测按监测量可分为外壳振动的监测和扭振的监测。

(B1.A.√2.B.×27、可以通过测量电缆的介质损耗角正切、直流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来诊断电缆绝缘劣化程度。

(A1. A.√2. B.×28、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

干式又可分为接触燃烧式、半导体式、固体电解质式、红外线吸收式、导热率变化式和比色法传感器。

(B1. A.√2. B.×29、热电偶型探测器是利用热电偶的温差电效应来测量红外辐射。

(A1. A.√2. B.×30、监测系统按监测功能可分为人工诊断和自动诊断。

(B1. A.√2. B.×31、绝缘电阻测量、泄露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测量、油中气体含量检测均属于破坏性试验。

(B1. A.√2. B.×32、预防性试验可分为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两类。

(A1. A.√2. B.×33、极度老化以致寿命终止的绝缘纸的聚合度n约为150~200。

(A1. A.√2. B.×34、CH4、CO2、C2H2、C2H4、C2H6等溶解度高的气体,其奥斯特瓦尔德系数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B1. A.√2. B.×35、变压器绝缘油暴露于电弧中时,分解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如甲烷、乙烷和低分子烯烃如乙烯和丙烯,也含有氢气。

(B1. A.√2. B.×36、用于监测电容性设备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和氧化锌避雷器阻性电流的传感器,属高频电流。

(B1. A.√2. B.×37、传感器的迟滞特性是指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不一致的程度。

(A1. A.√2. B.×38、在线监测系统的信号预处理和数据采集子系统一般在主控室内。

(B1. A.√2. B.×39、H2,CO,N2等溶解度低的气体的奥斯特瓦尔德系数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

(A1. A.√2. B.×40、变压器油在300℃~800℃时,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氢气和乙炔,并有一定量的甲烷和乙烯。

(B1. A.√2. B.×41、当水树增加时,直流叠加电流迅速降低。

(B1. A.√2. B.×42、比色法传感器属于湿式气体传感器。

(A1. A.√2. B.×43、根据振动的频率来确定所测量的量,随频率的减低可分别选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B1. A.√2. B.×44、线性度是传感器输出量和输入量间的实际关系与它们的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之比。

(A1. A.√2. B.×45、在线监测系统的信号处理和诊断子系统一般在主控室内。

(A1. A.√2. B.×46、一般新纸的聚合度n等于1300 左右。

47、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

48、局部放电信号的监测方法可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两种。

49、变压器放电量的在线标定通常采用套管末屏注入法。

50、抽真空取气方法的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根据产生真空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波纹管法和真空泵脱气法。

51、传统的避雷器是由放电间隙和碳化硅阀片电阻构成。

52、抑制干扰信号的软件措施有数字滤波器、平均技术、逻辑判断和开窗。

53、抑制干扰信号的软件措施有数字滤波器、平均技术、逻辑判断和开窗。

54、气相色谱分析的气体分离功能由色谱柱完成。

55、光电信号的调制方式主要有调幅式调制、调频式调制和脉码调制-光强调制三种。

56、色谱分析常用的鉴定器有热导池鉴定器TCD 和氢火焰离子化鉴定器FID两种。

57、抑制干扰信号的硬件措施有硬件滤波器、光电耦合器隔离和电子鉴别系统。

58、电气设备油纸绝缘结构的优点与缺点?答:优点:由于油的绝缘强度和介电系数低于纤维质,油承受较大的电场强度,因此,用纸把油分成一定数量的小油隙,既可以消除油中纤维杂质的积累而不易形成“小桥”,又可以使电场均匀,提高绝缘的电气强度。

(5分)缺点:油和纸两者均易被污染,只要含百分之几的杂质,影响就相当严重。

因此,在工艺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获得较纯净的油和纸,并据此选择合适的工作场强,才能保证变压器绝缘结构的可靠性。

(5分)59、变压器局部放电监测干扰信号进入监测系统的主要途径及其抑制措施?答:(1)从监测系统的工频电源进入,故监测系统电源宜由隔离变压器加上低通滤波器供电,以抑制这类干扰。

(3分)(2)通过电磁耦合进入监测系统,故监测系统包括连线应很好地屏蔽,或利用光电隔离和光纤传输信号,以减少干扰。

(3分)(3)通过传感器(即监测组件)进入的干扰信号,它和局部放电的信号混叠在一起,上述方法不能抑制这个干扰通道,需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4分)60、局部放电信号的监测方法有哪些?其优缺点是什么?答:局部放电信号的监测仍是以伴随放电产生的电、声、光、温度和气体等各种理儿现象为依据,通过能代表局部放电的这些物理量来测定。

测量方法大体分为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电测法利用局部放电所产生的脉冲信号,即测量因放电时电荷变化所引起的脉冲电流,称脉冲电流法。

脉冲电流法是离线条件下测量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基本方法,也是目前在线监测局部放电的主要手段。

脉冲电流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

如果监测系统频率小于1000kHz(一般为500kHz以下),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放电量的标定后,可以得到变压器的放电量指标。

其缺点是由于现场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将大大降低监测灵敏度和信噪比。

非电测法有油中气体分析、红外监测、光测法和声测法。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声测法,它利用变压器发生局部放电时发出的声波来进行测量。

其优点是基本不受现场电磁干扰的影响,信噪比高,可以确定放电源的位置;缺点是灵敏度低,不能确定放电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