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无线电的起源,概念及特点,并对无线电的基本组成模块:宽带/多频段天线与RF模块、模数转换部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等进行了简明的叙述,并对无线电技术未来发前景进行概括。

一、软件无线电概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重要价值在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通信设备只是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许多的通信功能则是由软件来实现,打破了有史以来设备的通信功能的实现仅仅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是通信领域继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摸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之后第三次革命。

二、软件无线电的起源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最初起源于军事通信。

军用电台一般是根据某种特定用途设计的,功能单一。

虽然有些电台基本结构相似,但其信号特点差异很大,例如工作频段、调制方式、波形结构、通信协议、编码方式或加密方式不同。

这些差异极大地限制了不同电台之间的互通性,给协同作战带来困难。

同样,民用通信也存在互通性问题,如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制式、频率各不相同,不能互通和兼容,给人们从事跨国经商、旅游等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为解决无线通信的互通性问题,各国军方进行了积极探索。

1992年5月,在美国电信系统会议。

IEEENational Telesystems Conference)上,MITRE公司的JoeMitola首次明确提出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三、软件无线电特点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是将宽带A/D、D/A尽可能靠近天线,用软件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电功能;其中心思想是在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上,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一种具有多通路、多层次和多模式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一个移动终端可以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畅通无阻地使用。

软件无线电的主要优点是它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加软件模块,方便地增加新功能。

在软件无线电中,诸如信道带宽、调制及编码等都可以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网络标准和环境、网络通信负荷及用户需求的变化。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无线电设备的控制、信号处理和通讯操作。

它的出现对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无线电通讯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1983年,美国开发了第一套软件无线电系统——软件电台(Software Radio),该系统通过DSP芯片实现了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

这套系统的出现标志着软件无线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编程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点使得软件无线电可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不同的传输速率进行定制,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自适应调整。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卫星通信、飞行控制、导航等方面,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国防军事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通信、雷达和电子战等方面,提高了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的精度;在广播电视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等方面,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和体验;在移动通信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3G、4G、5G等无线通信标准,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网络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是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不断提高;网络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不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起基于IP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智能化是指软件无线电技术逐步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更智能的调制方式、自适应调整和故障预测等功能。

当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如信号干扰、频谱管理问题、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无线电设备使用硬件实现,每个设备通常只能支持特定的频率和协议,并且需要独立的硬件运营和维护,这使得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变得极为困难。

改变这种情况的,是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出现。

本文将对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浅析。

一、软件无线电的定义软件无线电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软件实现无线电设备的调制/解调、滤波、解码、编码等功能,使用一个软件无线电设备就可以实现多种频率和协议的通信。

相比于传统硬件无线电设备,软件无线电设备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升级协议和功能,而不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硬件。

二、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波浪计划”启动了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是研究能够在线路上实时调整信号处理参数,对信号进行加解密处理的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开始使用现代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实现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

当时这种技术还很新颖,但却有很多优点。

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一个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可以模拟多个传统无线电设备,并且这些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信号处理器,模拟出不同的无线电标准和协议。

由于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具有这种通用性,它已被广泛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通信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成熟,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现在,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能够模拟多种模式和协议,并且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三、关键技术1、无线电频率合成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电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数字频率合成器是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计算出精确的频率。

当然,为了得到准确无误的结果,算法需要准确地采样数据并运用数学公式进行处理。

此外,还需要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C)等专用硬件。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通信电子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电子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其中,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发展史以及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利用软件实现的、可重构的、数字化的无线电技术。

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替代传统的电路结构,实现信号的处理和调制。

软件无线电技术将无线电系统中的硬件功能转化为软件程序,因此可以实现快速重构和灵活的信号处理,具有极高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SDR是一种基于软件的无线电技术,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无线电信号的生成、处理和解析,具有灵活性强、部署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二、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由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突破,全数字式信号处理开始应用于军用通信中。

在90年代初期,SDR技术在美国国防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不断完善,SDR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商业领域。

21世纪初期,随着数字电视广播和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SDR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新的通信波段的开放也促进了SDR技术的发展。

目前,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领域1、军事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由于SDR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快速重构调制方式,因此可以实现快速的通信和高精度的雷达探测。

同时,在战争环境中,信息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SDR技术提供了更好的加密和解密方式,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2、卫星通信SDR技术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控制、信号处理、带宽分配等方面。

卫星通信系统需要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SDR技术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信号处理方案。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在通讯、军事、电子侦察、卫星通讯等领域。

SDR 技术是指通过使用软件,将原本固定在硬件中的无线电频率(如载波频率、调制频率)等参数通过编程实现动态控制的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通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大大提高了无线电通信的可靠性与适用性。

本文将从SDR技术的历史发展、技术原理、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SDR技术的历史发展SDR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使用的是模拟电路来实现无线电收发功能,但是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材料成本等因素,通信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其抗干扰能力差、调制方式单一等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SDR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

SDR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熟。

在当时,电子设备采用固定的硬件设计,所以在实现不同功能的时候,需要大量采用不同的设备,这就导致了电子设备的维护成本极高。

随着SDR技术的应用,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

SDR技术的出现,使得单个设备可以实现多种信号处理,减少了通讯系统组成和发展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维护成本。

二、SDR技术的原理SDR技术是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实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是通过内存、运算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上的硬件实现的。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存在,使得SDR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灵活性更高: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以重编程电路,SDR技术中的处理器可以动态修改信号编码、调制方式、解码器、调制器等参数,在没有修改硬件的情况下,实现通信系统的更改。

而这种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其它部分。

2. 操作便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操作接口,SDR技术的使用者可以利用键盘、鼠标和小小的屏幕等更加简洁的设备进行交互与操作,降低了人员使用和培训的难度。

3. 工作效率提高:SDR技术中的自动调整和信息反馈系统,实现信号传输的时延优化,并减小了收发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异,使得通讯的收发更加灵活高效。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与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就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

软件无线电(SWR)技术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

文章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历史、软件无线电的应用与软件无线电在国际与国内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软件无线电(SDR)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

由于软件无线电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在无线通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软件无线电的民用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民用研究已经成为软件无线电研究的主战场,尤其就是在移动通信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比喻为第三代、第四代全球通信的基石。

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各大通信公司总裁都宣布要从数字无线电向软件无线电转变,并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无论就是GSM还就是CDMA技术,解决不同公司、不同标准之间互通的最佳办法就就是采用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

二、软件无线电简介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原因与海湾战争有关,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使用了多种不同制式的通讯设备,因而造成了互相通讯的困难。

在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Jeseph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S DR)的概念。

1995年IEEE通信杂志(Communication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

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1996年3月发起“模块化多功能信息变换系统”(MMITS)论坛,1999年6月改名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论坛。

1996年至1998年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究组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过讨论,SDR也将成为3G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姓名(单位xxxx)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

软件无线电(SWR)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

文章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历史、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和软件无线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SDR),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一、引言软件无线电(SDR)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

由于软件无线电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在无线通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软件无线电的民用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民用研究已经成为软件无线电研究的主战场,尤其是在移动通信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比喻为第三代、第四代全球通信的基石。

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各大通信公司总裁都宣布要从数字无线电向软件无线电转变,并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无论是GSM还是CDMA技术,解决不同公司、不同标准之间互通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

二、软件无线电简介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原因与海湾战争有关,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使用了多种不同制式的通讯设备,因而造成了互相通讯的困难。

在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 Jeseph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SDR)的概念。

1995年IEEE通信杂志(Communication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

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1996年3月发起“模块化多功能信息变换系统”(MMITS)论坛,1999年6月改名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论坛。

1996年至1998年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究组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过讨论,SDR也将成为3G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软件无线电的现在和未来

软件无线电的现在和未来
软件无线电的现在和未来
一。软件无线电的来由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通信的新的体系结构。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通信的新的体系结构。在1 992年 992年5月美国的电信系统会议上 ,JeoMito la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la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之后即迅速引起了 并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人们的关注 ,并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体 软件无线电是将模块化、 的说 ,软件无线电是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单元以总 线方式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基本平台 ,并通过软件加载来 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它使得通 信系统摆脱了面向用途的设计思想 ,被认为是无线通信 从固定到移动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从模拟到数字 ,从固定到移动之后的又一次突破。软件 无线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1)软件无线电具有完全的可编程性 ,可通过软件编程来 包括对无线波段、信道调制、 实现无线电台的功能 ,包括对无线波段、信道调制、接 入方式、 入方式、数据速率的编程等 ,因此通过程序进行控制和 这是软件无线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操作 ,这是软件无线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但是软件无 线电不是不要硬件 ,而是把硬件作为一个基本平台来架 构。
二、组成框图
图一 所示为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的方框图。 通信载频信号由天线接收后, 经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即进行A/D转换, 经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即进行A/D转换, 以后的所有信号处理都是数字式的,由软件处理。
图一。理想的软件无线电
图二所示为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整个系统为模拟式的。
图二。 传统的无线通信机。
图三。过度型的软件无线电
四。实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一、天线技术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天线部分应该能覆盖全部无线通信频 段,要能在很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实现无障碍通信。目前采用的是 多频段组合式天线,即在全频段甚至每个频段使用几付天线组合起 来形成宽带天线。 宽带天线被视为是实现理想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最佳天线方案, 也被认为在目前技术条件水平下是不能实现的。近年来发展的RF RMEMS微机电系统是一种高度小型化的器件,可作为小型 RMEMS微机电系统是一种高度小型化的器件,可作为小型 开关取代天线中的高成本、大体积的PIN二级管、超宽带场效应 晶体管FET和真空继电器VTR,是实现宽带可重构天 晶体管FET和真空继电器VTR,是实现宽带可重构天 线设计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技术。采用MEMS,可以电子的方式 改变一方环形开槽天线(一种开槽天线,主要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上,包括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无线电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姓名(单位xxxx)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

软件无线电(SWR)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

文章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历史、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和软件无线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SDR),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一、引言软件无线电(SDR)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世界无线电领域的广泛关注。

由于软件无线电所具有的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其在无线通信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软件无线电的民用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民用研究已经成为软件无线电研究的主战场,尤其是在移动通信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比喻为第三代、第四代全球通信的基石。

东芝、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各大通信公司总裁都宣布要从数字无线电向软件无线电转变,并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无论是GSM还是CDMA技术,解决不同公司、不同标准之间互通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软件无线电解决方案。

二、软件无线电简介软件无线电的产生原因与海湾战争有关,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使用了多种不同制式的通讯设备,因而造成了互相通讯的困难。

在1992年5月在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JesephMitola(约瑟夫·米托拉)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Radio,SDR)的概念。

1995年IEEE通信杂志(CommunicationMagazine)出版了软件无线电专集。

当时,涉及软件无线电的计划有军用的SPEAKEASY(易通话),以及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开发基于软件的空中接口计划,即灵活可互操作无线电系统与技术(FIRST)。

1996年3月发起“模块化多功能信息变换系统”(MMITS)论坛,1999年6月改名为“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DR)论坛。

1996年至1998年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订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研究组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过讨论,SDR也将成为3G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从1999年开始,由理想的SWR转向与当前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软件无线电,即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DefinedRadio,SDR)。

1999年4月IEEEJSAC杂志出版一期关于软件无线电的选集。

同年,无线电科学家国际联合会在日本举行软件无线电会议。

同年还成立亚洲SDR论坛。

1999年以后,集中关注使SDR的3G成为可能的问题。

软件无线电技术,顾名思义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重要价值在于:传统的硬件无线电通信设备只是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许多的通信功能则是由软件来实现,打破了有史以来设备的通信功能的实现仅仅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是通信领域继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摸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之后第三次革命。

三、软件无线电的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领域。

具体如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移动终端采用软件无线电结构,硬件简单,功能由软件定义。

射频频段、信道访问模式及信道调制都可编程。

在此系统中,软件无线电的发射与其它系统不同,它先划分可用的传输信道,探测传播路径,进行适合信道的调制,电子控制发射波束指向正确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功率,然后再发射。

接收也同样如此,它能划分当前信道和相邻信道的能量分布,识别输入传输信号的模式,自适应抵消干扰,估计所需信号多径的动态特征,对多径的所需信号进行相干合并和自适应均衡,对信道调制进行栅格译码,然后通过FEC译码纠正剩余错误,尽可能降低误比特率。

此外,软件无线电能通过许多软件工具增加增值业务。

这些软件工具能帮助分析无线电环境,定义所需的增加内容,在无线环境下,测试由软件开发增值业务的样板,最后再通过软件或硬件开放该增值业务。

2、智能天线智能天线最初用于雷达、声纳及军事通信领域,由于价格等因素,一直未能普及到其它通信领域。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芯片价格已可接受。

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取代了模拟电路,提高了天线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程度。

在TD-CDMA方案中,基站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识别用户信号到达方向,形成天线主波束。

引入空分多址(SDMA)方式后,根据用户信号不同的空间传播方向,提供不同的空间信道。

采用数字方法对阵元接收信号加权处理,形成无线波束,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方向,干扰信号方向形成天线方向零缺陷或较低的功率增益,达到抑制干扰目的。

使用智能无线的优势在于:(1)无线波束赋形的结果等效于提高天线的增益;(2)天线波束赋形后,可大大减少多径干扰;(3)信号到达方向(DOA)提供了用户终端的方位信息,用于实现用户定位;(4)用多个小功率放大器代替大功率放大器,降低了基站成本,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3、多频多模手机在欧洲的ACTSFIRST项目中,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设计多频/多模(可兼容GSM、DCS1800、WCDMA及现有的大多数模拟体制)可编程手机。

它可自动检测接收信号,接入不同的网络,而且能满足不同接续时间的要求。

软件无线电技术可用不同软件实现不同无线电设备的各种功能,可任意改变信道接入方式或调制方式,利用不同软件即可适应不同标准,构成多模手机和多功能基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它的出现,使通信的发展经历了由固定到移动,由模拟到数字,由硬件到软件的三次变革。

软件无线电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过程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4、卫星通信在当今通信领域中,卫星通信是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种类繁多,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复杂,使得卫星通信系统更新换代周期长,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步伐。

而软件无线电以其软件定义功能和开放式模块化结构的技术思想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具有软件无线电特征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很有意义的。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系统功能主要指多址方式、网络结构、组网协议和通信业务等;而设备功能指接口标准、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方式、信源编码方式、信息速率、复用方式等。

软件无线电技术思想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上述功能可以用软件来定义。

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人们可以在不改变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实时地改变通信系统的功能,从而使该系统能适应各种应用环境,因而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四、软件无线电现状和发展趋势软件无线电(SDR)作为当今无线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正在起起内外越求越多的关注,在通信领域是继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之后的新的无线电通信体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兼容各种不同制式类型的设备已经日益显露出其需求性,与传统的无线电系统相比,软件无线电系统具有结构通用、功能软件化、互操作性妤等一系列优点。

目前以美国和西欧为主导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地致力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系统的开发利用。

美国在其国防技术领域计划中,将软件无线电视为战场无缝通信的基石和首要的技术挑战,认为是用来解决多售主、多网络、联合/多兵种合成部队和商业环境中通信设备互操作性问题的有效手段。

其最终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利用商业标准和协议,达到战术系统之间以及战术系统与全球通信系统之间的自动化无缝接口,实现数据/语音一体化传输和数字战场通信,确保战区内分散在各处的阵地,直到最低梯队步兵和每艘舰艇和每架飞机之间能够进行可靠、透明、安全的连通。

在美国防部计划的推动下,其它一些国防电子公司也展开了多频段多模式电台研制工作。

据报道,美国哈里斯公司已研制成功一种AN/VRC-94(E)的多频段车载收发信机,可与其它电台(如AN/PRC-117A和AN/VRC-94A)互通。

美国马格纳斯克公司也研制出AN/GRC-206(V)多频段多模式电台,该系列产品是为美国三军实施前方地域控制、空中交通管制和空中补给支持行动而设计的,它是一种HF/VHF/UHF综合通信系统。

美陆军正在研制新一代三频段的超高频战术卫星通信终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互通能力。

在中国,软件无线电技术受到相当重视,在“九五”和“十五”预研项目和“863”计划中都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九五”期间立项的“多频段多功能电台技术”突破了软件无线电的部分关键技术,开发出4信道多波形样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TD-SCDMA,就是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完成设计。

软件无线电需要将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中长期的研究项目,需要很强的综合实力。

五、结束语本文介绍了SDR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各种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研制成功,证明软件无线电不但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还代表着未来无线通信体制的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航空航天,多频段、多用户、多模兼容以及互联系统,它不仅在军事领域,而且在民用领域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唐秀玲无线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期刊论文] 20022邬正义.范瑜.徐惠刚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徐永胜国外军用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 [期刊论文] -电讯技术2001(03)4查光明.倪成凯.孙科维软件无线电的兴起、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期刊论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5吴启晖.莫永成.王金龙.陈朝晖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期刊论文] -移动通信20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