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
美学与人生 【 1145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一、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照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照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
\
二、艺术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的。艺术无处不在,每一行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笔的艺术家。而任何事物,无论战争、科学、爱情、文艺、生产制造等等都可以发展到艺术的层面。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当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绎至艺术的层面,将几近于完美。人类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美学与人生的关系
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审美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个人、社会都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审美,人们通常说的“审美”,是一种体验,是把天地万物看成自我一部分时,产生的精神享受,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愉悦。
审美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获得一种存在的喜悦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促进人性的完善且提升个人修养,从而去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审美还可以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完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美是让我们感到舒服的事物,因为舒服,所以我们会去不遗余力地追求。
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
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美学课的重点是介绍人类审美活动的最基本情形,切实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学美育中的基础理论课程,面向全校文理科各专业学生开放。
只要你爱美,它就与你有关蒙那丽莎的微笑。
课件:美学与人生

三、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
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的贯通 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 美学与诸多相邻学科的渗透 理论美学与应用美学的并进
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的贯通
当代美学所呈现的前所未 有的多元性、专门性、游移性 和相互包容性,并不意味着当 代美学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美 学。实际上,传统的形式并没 有也不可能被彻底废除,传统 的研究对象并没有也不可能被 彻底抛弃,传统的思想进程并 没有也不可能被彻底割断。
美学与人生
中山大学哲学系 罗筠筠
目录
几
现
现
美
美
个
代
代
学
学
具
美
美
研
学
体
学
学
究
科
的
体
体
的
名
审
系
系
对
称
美
的
的
象
的
问
理
建
来
题
论
立
历
构
架
一、美学学科名称的来历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美学学科的名称 aesthetica(德)、aesthetics(英), 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鲍姆嘉通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1762)在1750年首次提出的。他在 《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这个概念, 他从拉丁文中选择了aestheticus一词 (该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自由艺术,是 指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 学、天文学和音乐等七种“艺术”),作 为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名称,并初步 界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他的 定义是“aesthetica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 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绮 绣。不能乐也: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 穿隙穴,见雨零,则快然而叹之,况开 户发牖.从冥冥见炤炤乎?从冥冥见炤 炤,犹尚肆然而喜。又况出室坐堂,见 日月光乎?见日月光,旷然而乐,又况 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 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 其为乐岂不大哉?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50分)答:那么,什么是形象性呢?“形”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更多的指地上的可见的事物之外貌,而象则更多地指天象或者象征之意。
例如《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而韩康伯注曰:“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
”同样在《系辞上》里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这些都指出了“形象”的直接观感性,只不过有“天上地下”“形上形下”的区分。
《周易》里说:“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象也者象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天垂象,见吉凶。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这些“象”都有以痕迹征兆象征的意思。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韩非子》对此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这里的“象”则多了想象的意思了。
总的来看,形象,都包含有可以眼见的直观的甚至可以触觉的物象的意思。
因此,美的形象性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可感可触的。
康德曾经指出“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不是理性逻辑之下的清晰概念,但它却象概念一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不知不觉的自然显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
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
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
美学与人生

一、概念题。
1、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2、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3、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4、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5、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
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6、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
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
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7、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8、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人类情感D. 社会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美学的基本范畴?A. 形式美B. 内容美C. 功能美D. 色彩美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4. 根据康德的美学理论,美是一种:A. 实用性B. 目的性C.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D. 客观性5. 审美经验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情感体验B. 认知判断C. 道德评价D. 直觉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区别。
2. 解释“美是生活”这一观点的内涵。
3. 描述一下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审美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探讨艺术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其在美学与人生领域的启示。
案例:一位艺术家在城市中心创作了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由多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碎片组成,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这件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赏,有人觉得它很美,有人则认为它破坏了城市景观。
问题:1. 请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件艺术作品为何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2. 讨论不同人对这件作品的不同看法可能反映出的美学问题。
3. 从人生的角度出发,这件艺术作品对市民生活可能产生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注意:请在答题时保持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美学与人生

绪论美是人生杰克逊认为美好人生是:——美德、希望、执着、勇敢和爱一、美、审美与人生美学真让人感到踏实;善让人感到安慰;美让人感到愉悦。
美:是在主客体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关系。
柏拉图:“美是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狄德罗:“美在关系”马克思:“劳动创造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海德格尔:“美是人生在世的生活世界”、“诗意的栖居”叶朗:“美在意象”审美:是审美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
人生美学: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二、人生美学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审美的自我?什么是美的情操?什么是美的性格?什么是美的人格?什么是美的生命?什么是优美的人性?什么是美好的爱情?什么是美的德性?什么是美的情操?什么是美的性格?什么是美的人格?什么是美的生命?凡是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纳入人生美学的研究视野。
三、人生美学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人是美的,人生亦是美的;实践意义:“人有了物质才能够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雨果对真、善、美理想的建构与追求四、研究方法把人生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探寻审美的人生。
思考题:1.什么是美?2.什么是人生美学?第一章审美的自我一、自我与审美的自我1.自我的诞生“自我”从伴随着第二性征萌发的青年期时候起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并有一种渴求自立,渴望得到成人待遇的尊重,渴望开始自己独立人生的愿望和冲动。
标志:——青年期开始的自主意识的萌发青年期自我意识的萌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自我”在这里必然会伴随着极强烈的阵痛:莫名的焦躁、烦恼、郁闷、惆怅、苦涩,突然的惊喜、悲伤、迷惘、不安、懊丧等等。
自我诞生中的矛盾体验:(1)成人意识和稚气未脱的矛盾;(2)求理解和封闭性的矛盾;(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性成熟与性道德的矛盾。
2.审美的自我“自我意识”对自我的存在、展开与实现是至关重要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审美意识审美的自我:对自我有一个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与人生一、单选题1、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 物质实在层 )2、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B. 他律性)3、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 意象)4、艺术意象是一种(C. 精神的存在 )5、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B. 心理平衡功能 )6、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D. 梅里美)7、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 王国维)8白华 )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B. 理解)10、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 精神关系)1112、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B. “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 )13、、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D. 社会历史层 )。
14、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 伊安篇 )15、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D. 1750年 )16、相当于“优美”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D. 阴柔之美)。
17、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康德)。
18、第一次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人是( A. 朗吉弩斯)。
19、提出文艺创作“模仿说”的人是( C. 柏拉图)。
20、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人是( C. 庄子)。
21、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 A. 夏夫兹博里)。
22、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D. 黑格尔)。
23、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先秦诸子是( D. 孔子)。
24、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B. 秩序、匀称与明确)。
25、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C. 《判断力批判》)。
26、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A. 巫术仪式说)。
27、下列人物属于文艺模仿说代表人物的是(D. 亚里士多德)28、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A. 杜甫)。
29、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的是(A. 诗言志)。
30、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A. 马克思)。
31、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D. 符号说)。
32、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C. 柏拉图)。
33、强调“尽善尽美”的是(B. 孔子)34、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C. 《尚书》》。
35、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D. 羊大为美)36、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 康德)37、庄子的美学观是(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38、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A. 亚里士多德)。
39、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D. 柏拉图)。
40、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B. 马克思)。
41、黑格尔的美学观是(A. 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
42、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D. 博克)43、“美学之父”是( C. 鲍姆嘉通)。
4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45、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46、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 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48、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的生产劳动 )。
49、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 《审美教育书简》 )。
50、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表现说 )。
51、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艺术批评 )。
52、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是( B. 感性的 )。
5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 )。
54、54、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出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D. 情感性 )。
55、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C. 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 )。
二、论述题56、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主要形态有哪些?探讨美的主要形态: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
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
从主客观的关系来研究美。
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
从社会生活来研究美答: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众说纷纭,但从哲学的出发点看,基本上不外两种:一种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此外,还有游移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各种折衷、含混的说法。
(1)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像,整体的每一部分都和整体成比例。
在他看来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东西。
狄德罗把美分为实在美和相对美,属于客观事物本身形式方面的秩序、对称、安排的关系称为实在美。
属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比较的联系,称为相对美。
他们是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2)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理式(理念、美)—-现实(影子)—艺术(影子的影子)。
康德人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美感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严格地说只有艺术才能算是真正的美,因此他研究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
”所以黑格尔把美学也称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
他们是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美包含一种可爱的、宝贵的东西。
美是活生生的事物,是多样的对象。
这是一种折中、含混的说法。
57、简述美学史上4种关于喜剧性的理论。
喜剧性理论:无害的丑。
突然的荣耀。
预期失望。
生命的机械化。
58、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审美活动产生的前提:审美需要。
审美态度。
审美能力。
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环境。
59、怎样理解崇高的内涵?崇高:外在形式是“大”。
内容与形式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的一种间接的和谐愉悦。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感,由痛到快的转变是标志。
是人对无限性的一种希求。
60、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的基本特征: 1、)客观社会性2)个别形象性3)感染性。
(4)社会功利性形象性。
非功利性。
情感性。
一共四次作业全部在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美学与人生》第一次作业题目:1、"美学之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莱辛题目:2、康德的主要美学著作是()。
A:《纯粹理性批判》B:《判断力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反思批判》题目:3、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将其作为两个主要审美范畴进行论述的是()。
A:哈奇生B:夏夫兹博里C:休谟D:博克题目:4、黑格尔的美学观是()。
A: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B美是和谐C美是鲜明的颜色D美是数的和谐题目:5、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是()。
A:别林斯基B:车尔尼雪夫斯基C:马克思D:列宁6、最早区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的人是()。
A:毕达哥拉斯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柏拉图题目:7、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伊壁鸠鲁C:巴门尼德D:朗吉弩斯题目:8、庄子的美学观是()。
A君子成人之美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C:充实之谓美D:美在虚实题目:9、认为崇高在于"无形式”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希特D:叔本华题目:10、汉代《说文解字》里"美”字的意思是()A羊人为美B羊综合感觉为美C:羊生殖崇拜为美D:羊大为美题目:11、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
A:《诗经》B:《尚书》C:《庄子》D:《论语》题目:12、强调"尽善尽美”的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荀子题目:13、认为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人是()。
A:苏格拉底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题目:14、苏珊・朗格提出的文艺本质说是()。
A:表现说B:神授说C:无意识说D:符号说题目:15、提出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的人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第二次作业题目:17、下列作家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是()。
A:杜甫B:李白C:汤显祖D:屈原题目:29、相当于"优美”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A:阳刚之美B:雄浑C:大D:阴柔之美题目:23、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现象”的人是()。
A:费希特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狄德罗题目:24、提出审美的"第六感官”这一概念的人是()。
A:夏夫兹博里B:柏克C:培根D:洛克26、提出文艺创作"模仿说”的人是()。
A:黑格尔B:康德C:柏拉图D:贝尔题目:30、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题目:16、被称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的是()。
A:诗言志B:文载道C:诗缘情D:诗赋欲丽题目:25、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人是()。
A:荀子B:孔子C:庄子D:孟子题目:27、第一次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人是()。
A:朗吉弩斯B:毕达歌拉斯C:苏格拉底D:泰勒斯题目:19、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同的文艺起源说是()。
A:巫术仪式说B:符号说C:表现说D:表现更高实体说题目:2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康德的是()。
A:《美学》B:《汉堡剧评》C:《判断力批判》D:《拉奥孔》题目:21、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
A:美本身B:秩序、匀称与明确C:数的和谐D:和谐、整一题目:22、提出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先秦诸子是()。
A:庄子B:孟子C:荀子D:孔子题目:28、文艺"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贺拉斯C:布瓦洛D:雪莱题目:18、下列人物属于文艺模仿说代表人物的是()。
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达尔文D:亚里士多德第三次作业题目:3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题目:45、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题目:37、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题目:38、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宗白华题目:40、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A:雨果B:马拉美C:庞德D:梅里美题目:41、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A:社会干预功能B:心理平衡功能C:道德教育功能D:娱乐消遣功能题目:35、以下不属于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A:康德B:王国维C:蔡元培D:柏拉图题目:3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A:精神关系B:认识关系C:信仰关系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题目:39、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王国维B:吕荧C:严羽D:蔡元培题目:32、"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A:钟嵘B:陆机C:司空图D:刘勰题目:33、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B:心理意识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题目:42、艺术意象是一种( )A:虚拟的存在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D:物质—精神存在题目:43、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意象B:意境C:表象D:内容题目:44、以下不属于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自律性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D:开放性题目:34、以下陈述不属于席勒所作出的是(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