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模板(三种折旧自带公式)
折旧方法计算公式

折旧方法计算公式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老化、过时等原因所减少的价值。
在企业会计中,折旧是一项重要的成本,正确计算折旧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而折旧方法计算公式是计算折旧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折旧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一、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折旧方法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残值) / 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指购入资产时的成本,残值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残值,使用年限指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以一台机器设备为例,其原值为10,000元,残值为1,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则按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费用为:(10,000 1,000) / 5 = 1,800元。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产量法,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来计算折旧费用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残值) × (本年度产量 / 预计总产量)。
以一辆货车为例,其原值为50,000元,残值为5,000元,预计总产量为100,000公里,本年度产量为20,000公里,则按工作量法计算的年折旧费用为:(50,000 5,000) × (20,000 / 100,000) = 9,000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前几年的折旧费用较大,后几年的折旧费用较小。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 折旧率。
其中,折旧率为双倍余额递减率,通常为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以一台办公设备为例,其原值为8,000元,折旧率为20%,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8,000 0) × 20% = 1,600元。
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8,000 1,600) × 20% = 1,280元。
依此类推,直至资产的净值等于其残值。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折旧方法及其计算公式,不同的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根据资产的特点、使用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以及公式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以及公式说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嘛,这个话题可不是那么枯燥的数字游戏哦,咱们今天就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来聊聊这事儿。
折旧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你买了个贵重的东西,比如机器、设备或者车,刚买回来是新的、亮闪闪的,过了一年,哎,它就慢慢地老了,值钱也没那么多了。
人都老,物件也老,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那既然有这个变化,怎么记录它的价值减少呢?这就是折旧的方法。
咱们先聊聊最常见的几种折旧方法。
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听说过,那就是“直线法”。
哎,你别小看这个名字,听起来简单,真是又省事又方便!直线法就是把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分摊到它的使用年限里,每年都折旧同样的数额。
比如你花了10万块买了一台机器,假设它能用10年,按这个方法,你每年就折旧1万块,直到它“退休”了。
就像你把一块大蛋糕切成10块,每块都一样大,吃得都很均匀。
这个方法呢,简单、明了,适合那些不太会变动的资产,像房子、设备啥的,折旧速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方法有点太“死板”了。
某些设备的使用价值一开始特别高,后面可能用得少了,折旧得慢一些。
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加速折旧法”就登场了。
加速折旧法可不是什么“高级”技巧,它其实就是先“重击”一下资产的价值,前几年折旧多一点,后几年折旧少一点。
为啥要这么干呢?主要是考虑到有些资产用的第一年比较“拼命”,可能第一年就用得很厉害,第二年后面反而没那么多负担了。
所以,它的折旧就得先大一点,再慢慢减小。
像“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种方式,都是加速折旧法中的一部分。
打个比方,你拿到一瓶陈年老酒,第一年你豪爽地喝了好多,到了第二年,酒少了,你就慢慢喝,折旧也就慢了。
但,要说最“皮”的折旧方法,那得数“产出法”了。
说白了,产出法就是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来折旧。
就是那种看谁更拼谁就折旧更多的玩法。
比如你买了一台印刷机,它的价值就是随着它印的页面数量来减少。
印得多,折旧就快;印得少,折旧就慢。
固定资产拆旧公式

固定资产拆旧公式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和财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比如说,一家公司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生产设备,这台设备能用好些年,但它不会一直保持刚买来时的价值呀,随着使用和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变旧、磨损,价值也会逐渐降低。
那这个价值降低的过程,咱们就得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公式来计算,这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那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公式有哪些呢?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咱先讲讲直线法,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
它的公式是: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举个例子啊,一家工厂买了一台价值 10 万元的机器,预计能用 5 年,最后能卖 1 万块钱的废品。
那每年的折旧额就是(10 万 - 1 万)÷ 5 = 1.8 万元。
每年就这么稳定地折旧 1.8 万元。
再来说说工作量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那些使用程度不均衡的固定资产,比如说运输车辆。
公式是: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1 - 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假如一辆卡车原值 20 万,预计能跑 50 万公里,最后能卖 2 万,那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就是 20 万×(1 - 10%)÷ 50 万 = 0.36 元/公里。
如果今年跑了 5 万公里,那折旧额就是5 万×0.36 = 1.8 万元。
接下来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这种方法前期折旧得多,后期折旧得少。
公式有点复杂,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年折旧率。
比如一台设备原值 10 万,预计用 5 年,第一年的折旧率就是 2÷5×100% = 40% ,第一年折旧额就是 10 万×40% =4 万。
最后是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范本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范本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具体内容。
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 =(原值-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12。
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总工作量,年折旧额=当年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 预计使用年限× 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年折旧额=期初净值×年折旧率=(原值-累计折旧)×年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 100%。
在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企业在资产账面价值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折旧率、折旧期限等规定,计算并分配每年度的折旧费用。
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其中,直线折旧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费用 = (原值 - 估计残值)÷ 折旧期限
示例说明:设某企业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元,估计残值为2万元,折旧期限为10年,则该机器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万元 - 2万元)÷ 10年 = 0.8万元
即每年需要计提0.8万元的折旧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估计残值是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能实现的净残值,应根据资产特性和市场情况进行估计;折旧期限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一般根据资产实际使用情况、技术状况、法律法规等因素确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固定资产折旧是指由于使用、使用权和经营管理等原因,使资产在一定期限内价值递减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折旧率和折旧方法,逐年将固定资产原值转化为费用,以反映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一、直线法。
直线法是一种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折旧方法,它是指在资产使用寿命内,每年按照相同的金额来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指的是购置资产时的成本,残值指的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使用年限是指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直线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对企业的财务稳定性有利。
但是,直线法忽略了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变化,可能导致折旧费用与资产实际价值变化不一致。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或产出量来计提折旧费用的方法。
它适用于那些资产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使用量或产出量的情况,如机器设备、车辆等。
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本年度使用量/总使用量。
工作量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对于那些使用量或产出量波动较大的资产有着更好的适应性。
但是,工作量法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准确掌握资产的使用量和产出量数据。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逐年递减的折旧方法,它是指每年按照资产净值的固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费用=资产净值折旧率。
其中,折旧率是指每年折旧费用占资产净值的比例,通常是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双倍余额递减法能够更快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对于那些前期价值减少较快的资产有着更好的适应性。
但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资产后期的折旧费用较高,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一种按照资产使用年限总和计提折旧费用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及年限折旧表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1、平均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按照适用的固定资产范围分,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综合折旧率。
分类和综合折旧率的计算均以个别折旧率为基础。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之和÷该类固定资产原值之和╳100%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之和÷该类固定资产原值之和╳100%月综合折旧率=全部固定资产月折旧额之和÷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之和╳100%2、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残值)÷总工作量该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例子:某企业载货车一辆原值190000元,规定行驶100万公里,报废后预计残值10000元,本月行驶10000公里,计算本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90000-10000)÷1000000=0.18元/公里本月应提折旧额=0.18*100000=18000元3、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原值减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的分数计算年折旧额,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
如使用年限10年,则分母为:10+9+8+7+6+5+4+3+2+1=55,第一年分子为10,第二年分子为9以此类推。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残值)╳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的序数之和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月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帐面净值÷1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
固定资产折旧测算表(含公式)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3
平均年限法
#DIV/0!
被审计 单 项位目: : 固 审定计资 截 止日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资产编号
资产编码
资产名称
资产类别
资产原值 1,000,000.0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