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能量
1.各种形式的能量
形式: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机械能: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作用:(机械能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形式:家庭里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弊端: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3.电和磁
关系:电可以转化为(磁)。

发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4.电能和磁能
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实验:改变电流 (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关系: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电磁铁
磁性强弱: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

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磁性(强),线圈匝数少磁性(弱);
电流大磁性(强),电流小磁性(弱)。

6.神奇的小电动机
性质:(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

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7.能量从哪里来
太阳:(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

电能:(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来的。

特点:能量有多种形式,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也能相互(转换)。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能量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

2.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声、光、电、热、磁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像我们组装过的电路一样,电池提供的电能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

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相等的。

4.车的行驶需要能量,汽油为大多数汽车提供了能量。

电动车会消耗电能,太阳能车会消耗太阳能。

5.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物体发生的变化转动的电风扇电叶片的转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镜片上的细小污物脱落运动的太阳能车光车轮的转动水烧开了热壶盖被顶起来磁铁吸引铁钉磁铁钉的运动太阳能热水器光水变热炒菜热菜烧熟了6.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2.交通工具的能量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2)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3)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

对地球的环境造成污染。

3.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XXX不可再生使用节能灯平板电脑电池不可再生不使用时关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可再生——燃气灶天然气不可再生利用节能燃气灶4.用电器的功率和耗电量1)功率是指用电器工作时单位工夫内耗电量的大小。

2)功率的单位是XXX,简称瓦,符号是W。

3)耗电量的常用单位是度,功率为1000瓦的电器,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度。

计算公式:功率(瓦)x时间(小时)=耗电量(度)。

4)下图为电热水壶的铭牌,观察铭牌可以知道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1800W”表示电热水壶工作1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8度。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能量》单元教材解读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能量》单元教材解读

科学领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石,而能量则是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能量》,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索能量世界奥秘的大门。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体系,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能量的本质、形式以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等重要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能量的多种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磁能等。

-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磁能等。

- 理解能量的传递方式,包括热传递、电流传递等。

-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规律。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能够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材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现象,如汽车的运动、电灯发光、电磁铁吸铁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机械能、热能、电能、磁能等是常见的能量形式,并能够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量的转化与传递- 这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如滚摆实验、电磁铁实验、小电动机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能量的转化过程。

-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可以转化为磁能等能量转化的规律,并能够分析能量转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设计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设计

2020出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设计在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中,学生将研究各种形式的能量,包括声、光、电、热、磁等表现形式,以及机械能如何使物体运动起来。

通过观察和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学生将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并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将通过PPT课件和能量转化视频来导入课程。

学生将看到汽车加油和充电的图片,并回答问题:汽油为燃油汽车提供了什么?充电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什么?教师将引导学生认识到汽油和电能都是能量,只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

同时,教师将板书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将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如电能、太阳能、水能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共同回忆生活中诸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以及能量带来的变化。

教师将出示表格,加深学生印象。

在第三节课中,教师将通过PPT出示几种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包含哪种能量形式,如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能达到除污的目的;磁悬浮列车利用磁能使列车悬浮达到减少阻力的效果;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带动扇叶达到发电的目的等。

学生将探索其它的能量形式。

最后,在第四节课中,学生将研究能量的作用,包括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教师将通过实验和案例来让学生理解能量的作用。

通过这一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并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认识到家庭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意义。

2.培养对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中使用的不同能量形式。

2.学会估算家庭中电器的耗电量和电费支出。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家庭中常见的电器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电器都需要哪些能量才能工作,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能量的来源和消耗。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能量的概念、形式和转换。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能量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

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尝试,但有时缺乏耐心和细致观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能量的概念、形式和转换,学会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和各种形式。

2.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3.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量现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存在于各种形式。

呈现(10分钟)1.讲解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形式。

2.展示实验: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操练(15分钟)1.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量的转化。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巩固(10分钟)1.讨论:能量转换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注意安全、节能环保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4.1各种各样的能量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生活经验、资料和实验来认识能量,了解周围存在的能量和形式;经历光、热、声是否是能量的探究过程;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能量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从事有关能量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研究能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认识食物. 燃料中的能量。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大烧杯、圆底烧瓶、橡皮塞、开水、塑料杯、线、一小截火柴棍等;图片资料或课件等;事先也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能量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会想到些什么?(由于学生们先前已经接触到能量的一些知识,因此对能量的概念会有自己的解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地板书几个关键词。

其中学生们可能会想到:能量会使物体动起来。

教师暗示将“能使物体动起来”作为能量存在的标准,但不必强调)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具有太阳能,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能量,看来对能量的认识还不少,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能量。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深入地研究能量。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二)认识哪里有能量1、谈话:刚才同学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就想到了那些有“力量”的东西,它们能使物体动起来。

那么风、流水、电、汽油能使什么动起来呢?教师出示书本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物体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教师小结:风、流水、电、汽油等都能使物体动起来,它们都具有能量(简称“能”)。

风和流水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汽油具有的能量叫化学能,它燃烧时即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它的能量。

2、讨论:热、光和声音是能量吗?(1) “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先让学生再一次明确能量的判断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小组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植物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 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副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 大家庭。
实验小学校园生物分布图
风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
大 门
传达室 行政楼
阶梯 教室
法桐树 三叶草 白蜡树
物种的生存。
荷 花 玉 兰
适宜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木本常绿植物 。开花,陆生。
牛 筋 草
一年生 草本
植物, 开花, 陆生。
凤 仙 花
草本植物,开花, 落叶 ,陆生。
落叶灌木, 木本, 开花 , 陆生。
小叶女贞
苦 苣 菜
生于山坡路边荒野处 , 草本、陆生,开花。
小 叶 黄 杨
常绿木本植物 ,开花,陆生
2.小组内完成《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 并由一位同学交给老师。
3.利用《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在班级中 寻找与你相貌性状相似的同学。
5个性状将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32类。 6个性状将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64类。
32×2=64
5个性状将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32类。 6个性状将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64类。 7个性状将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128类。
32×2×2×2×2×2=1024 20个性状将我们分成了104万类。 40个性状就将我们分成超过一万亿类。
那我们还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
人的相貌在很大程度受 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后天 的生长变异,生活环境等,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 的相貌,比如伤口、痘痘等。
有趣的遗传现象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 生凤”。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父母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子 女,使子女表现出同父母相似的性状,比如体态、相貌、气质、
朱鹮: 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 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 头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 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
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金丝猴: 亦称仰鼻猴。哺乳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 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 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
教学楼 操场
教学楼 微机室
厕所
西瓜虫 蚂蚁 苍蝇 蚊子等
四川,陕西, 甘肃等少数
地方
青藏高原
贵州、四川、 云南
安徽,江苏,浙 江,江西等
藏羚羊
大熊猫
珙桐
长江中下 游,洞庭 湖,钱塘

扬子鳄 白鳍豚
中国稀有动植物的分布
藏羚羊 西藏、青海
扬子鳄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
大熊猫 四川、陕西、甘肃
白鳍豚
长江中下游、洞庭湖、 钱塘江等水域
危物种之一。
金花茶:
山茶科小乔木,是世界珍贵、稀有的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为 我国最珍贵的观赏植物之一。金花茶是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
之一,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价值。
珙桐 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 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 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 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
中国稀有植物的分布
银杏:江苏省沭阳县、泰兴市、 邳州市铁富镇、港上镇和山东
省郯城县
人参:吉林、辽宁、 黑龙江、河北、山西、
湖北等地
金花茶:广西防城港 市十万大山的兰山支
脉一带
珙桐:湖北利川、神农架、四 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 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
的分布
百山祖冷杉: 现仅存3株 松科常绿乔木,濒危种,国家1级保护植物,中国 特有种。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也是我国东 南沿海唯一残存至今的冷杉属植物。1987年,国际物种生存 保护委员会将百山祖冷杉公布为世界上最受严重威胁的12个濒
• 答:蕨类植物不会开花,一般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开花植物 会开花结果,各种环境下都有生长。
运动方式
分类方法:
野生
生存方式
家养 水中游 空中飞 地上走(爬)
身体特征
鸟类 鱼类 哺乳动物 昆虫 软体动物
食性
植食 肉食 杂食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骨骼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 石”。
连线:我国部分珍稀动物分布
藏羚羊 大熊猫 白鳍豚 扬子鳄 亚洲象
安徽、江苏、江西等地 云南等地
西藏、青海等地 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
连线:我国部分珍稀植物和美称
人参 水杉 珙桐 银杏 金花茶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 校园生物大搜索 2. 校园生物分布图 3. 多种多样的植物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5. 相貌各异的我们 6.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 谁选择了它们 8.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生物?
到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准确答案!
风雨操场
大 门
传达室 行政楼
阶梯 教室
法桐树 三叶草 白蜡树
教学楼 操场
教学楼 微机室
厕所
西瓜虫 蚂蚁 苍蝇 蚊子等
青藏高原
四川,陕西, 甘肃等少数 地方
贵州、四川、 云南
安徽,江苏,浙 江,江西等
藏羚羊
大熊猫
珙桐
长江中下 游,洞庭 湖,钱塘 江
扬子鳄 白鳍豚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乔木 灌木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植物 植物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落叶植物 常绿植物
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
举出一些自己认识的开花植物,它们的身 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组成:
•根 •茎 •叶 •花 • 果实 • 种子
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藏羚羊:
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 原草原等环境中。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寿 命最长8年左右。 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
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
联合国环境署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地球上估计有870万种 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
870万种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假如我们能活100岁,假如我们 从一出生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参观各种生物,那么每天需要参 观200多种生物。
到目前为止,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了200万种。估 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万—450万种。其中已发现的植 物有30多万种,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动物种类有150多万 种,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白鳍豚: 又称白暨豚。哺乳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 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 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
护动物。
扬子鳄: 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 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 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穴居池塘、沼泽 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分布于安
被誉为“东北三宝”之一 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被誉为“茶花皇后”
连线: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
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 黑冠长臂猿
海南坡鹿 大熊猫
保护珍稀生物 人人有责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 坏,比如森林砍伐、 植被破坏、滥捕乱猎、 滥采乱伐等,目前世 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 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 消失。而物种一旦消 失,就不会再生。消 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 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 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 连锁反应,影响其他
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白头叶猴: 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 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 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
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羚牛: 亦称扭角羚。哺乳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 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 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 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
珙桐 贵州、四川、云南
大熊猫: 亦称猫熊。哺乳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 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 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 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 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 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
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 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的小动物是哺乳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鱼类
昆虫
科学是永恒之谜。
《相貌各异的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