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十韵部 诗经的韵部
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 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
“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1.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
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
诗经的用韵

3相关韵书简介
⑴《广韵》
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 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 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 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
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 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 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古韵三十部
阴声韵入声韵 阳声韵
(收辅音韵尾)收鼻音韵尾)
1之?
2职?k
3蒸?N
4幽u
5觉uk
6冬uN
7宵au
8药auk
9侯o
10屋ok
11东oN
12鱼A
13铎Ak
14阳AN
15支e
16锡ek
17耕eN
18脂ei
19质et
20真en
21微?i
22物?n
23文?t
24歌ai
25月at
26元an
27缉?p
有所了解。
(2)《切韵》
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兀年(601年)。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 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
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20年以
七、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诗经》常见的韵例,韵脚,如韵、韵脚、韵部、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韵转、叶韵等等,《诗经》三十韵部的排列原则及各韵部之间的关系,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
【重点及难点】:韵和韵母、先秦古韵的三十部表、韵转汉语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
《诗经》属于古风,[1[1]]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诗经》305篇,除了《周颂》有8篇诗无韵以外,[2[2]]其余297篇篇篇有韵。
要想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要了解它是怎样用韵的。
[3[3]]本节主要探讨《诗经》的韵例及其韵部。
一、基本概念谈到韵例和韵部,首先就必须把韵和韵母分别开来。
因为韵例和韵部都是韵的问题,而不是韵母的问题。
(一)韵母:指一个音节中声母以外的部分,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韵头:指韵腹之前的高元音或半元音,因常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故又称介音或介母。
现代汉语的韵头有[i][u][y]三个,中古汉语的韵头只有[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韵腹:指韵母的主要元音。
中古汉语的韵腹比现代汉语复杂,有些韵腹的差别很小,例如[a]与[ɑ]等。
中古汉语的韵母比现代汉语多得多,韵腹复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韵尾:韵腹后面的收尾音叫做韵尾,包括母音韵尾和辅音韵尾(鼻辅音或口辅音)两类。
中古汉语的韵尾也比现代汉语复杂,主要表现在辅音韵尾上。
除了[n][?]外,还有[m][p][t][k]四个。
如liang中之iang为韵母,i为韵头,a为韵腹,ng为韵尾。
(二)韵:即韵母中的韵腹和韵尾。
押韵时,有无韵头或韵头是否相同不论。
如《氓》的“怨、岸、宴”等字,韵母分别为üan、an、ian,并不一样,但韵是相同的。
又如《伐檀》中的檀tán、干gān、涟lián、廛chán、貆huán、餐cān,韵头不同,也是可以互相押韵的。
互相押韵的字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这就构成了诗韵。
韵脚:汉语诗韵一般是放在句尾的,所以习惯上叫做韵脚。
诗经为例研究上古韵部

概述研究上古韵的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主要方法是系联法。
1。
系联《诗经》入韵字。
把诗经各章里互相押韵的韵脚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韵单位。
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那么就把这两个押韵单位合在一起,如此可把整个诗经的入韵字串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从而得出若干个韵部。
2。
系联上古其他韵文中的入韵字。
3。
系联谐声系统。
谐声字的谐声偏旁是表音的,一般来说,如果谐声偏旁相同,上古韵部就相同。
[2]操作示例1。
《诗经》用韵的归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305篇。
其形成的时代跨度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约五百余年。
因为诗歌在古代是歌唱的,每一篇都要押韵以求其和谐上口,所以只要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韵部的状况。
其系联方法如下: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邶风·绿衣》四章)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只搅我心。
(《诗·小雅·何人斯》四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邶风·燕燕》三章)翩彼飞鴞,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诗·鲁颂·泮水》八章)《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风、心”在上古同部。
《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证“风”与“心”押韵并非偶然。
又说明“南”与“心、风”在上古同部。
《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
《泮水》的韵脚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说明“林、音、琛、金、南、心、风”等字上古同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做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
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
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易经》等其它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诗经》韵例和上古韵部(2013-4-24)

凡是用同一符号作为声旁的汉字必定属于同
一谐声系统。 工、江、红、功、攻、贡、虹、空、巩、鸿 。 空:从穴工声。 凡是从空得声者必定属于同一谐声系统。如: 控、箜、崆、鞚、悾、硿、椌
汉字80%都是形声字,其造字时代的读音相
同或相近。 段玉裁据此提出“同谐声者必同部” 的原则。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燕燕于飞》(按:沈重注:南, 乃林反) 明·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 有更革,音有转移。
归纳韵部的方法
系联法:
所谓系联法就是系联《诗经》中押韵的 韵脚,对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诗经》 韵部的一种方法。
押同韵的字归纳到一起,然后选取
《关雎》
鸠、洲、逑,幽部
流、求,幽部 得、服,侧,职部
采、友,之部
芼(宵)、乐(药)宵药合韵
《诗经》韵部
归纳韵部资料
先秦韵文《诗经》
《说文解字》中谐声字
先秦两汉其他韵文
通假、声训资料。
上古韵部归纳是从《诗经》用韵开始的。
协句说(沈重) 合韵说(颜师古) 协韵说(陆德明) 叶音说(朱熹)
《诗经》韵例和上古韵部
《诗经》韵例
上古韵部
韵母
韵母:音节中声母以外的其他部分,包
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an ian uan üan a ia ua ang iang uang
韵
音节中的韵腹和韵尾,(无尾的仅指韵腹)
an ian uan üan a
ia ua ang iang uang a ia ua
即同一谐声偏旁的汉字属于同一韵部。
据此为没有用作韵脚以及押韵频率比较低的
上古三十韵部与普通话十九部对照表

类蒸əŋ耕eŋ阳aŋ东oŋ冬uŋ
乙微əi脂ei歌a
物ət质et月at
类文ən真en元an
丙缉əp叶ap
类侵əm谈am
上古三十韵部与普通话十九部对照表
普通话十九韵部
上古三十韵部
多数字
少数字
个别字
aiaua
鱼歌月叶
缉铎
支锡质物
e
歌铎月职
鱼锡缉叶
药物
ouo
歌铎月
药屋物职
微鱼
ieüe
月叶质
铎药锡鱼
歌支脂屋
—i(前)
之支脂
锡质
歌职
—i(后)
之职质支脂
缉歌铎锡月
微
er
之脂
支
i
脂质锡支之歌
缉月微职物铎
药觉文
u
鱼屋侯觉物
铎幽职之
质药
ü
鱼侯物
觉职质物
幽锡
aiuai
之月微
支锡物铎职
脂歌
eiuei
微物月歌之
支职脂质
幽
aoiao
宵幽药
觉铎
屋
ouiou
幽侯
之屋觉
鱼
anianuanüan
元谈
侵真文
耕
en inuenün
文真侵
元耕蒸
阳
angianguang
阳
东
冬
enging
耕蒸阳
东冬
真侵
ongiong部表
甲之ə支e鱼a侯o宵au幽u
诗经古韵30部

诗经古韵30部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约305篇的诗歌作品,被分为15个部分。
其中有30篇诗歌作品被誉为诗经古韵30部。
这些作品以其古朴的风格、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诗经古韵30部的精髓。
1.《关雎》这是一首描述爱情和失落的诗歌,引发了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
它以流畅的句子和优美的韵律展现出古代的爱情观。
2.《七月》这首诗歌描绘了夏季的美景和人们对丰收的欢庆。
它以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3.《卷耳》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天灾的恐惧与祈祷。
它表达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对希望的追求。
4.《国风·郑风》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它以质朴的语言传达了人们对家庭和乡土的深情。
5.《国风·唐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友谊的珍视和追求。
它以深沉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友谊的真挚和美好。
6.《国风·秦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力量和尊严的追求。
它以饱满的热情和雄浑的气势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7.《国风·魏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的痛苦和反思。
它以悲壮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醒。
8.《国风·赵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它以明快的语言和坚定的态度展示了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坚守和追求。
9.《国风·齐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憧憬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安宁的渴望。
10.《国风·楚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自由和个人尊严的追求。
它以激情四溢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人们对权力和压迫的反抗。
11.《国风·豳风》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人们对信仰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它以神秘的语言和奇特的意象展现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12.《国风·邶风》这首诗歌描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诗经》和上古音

上古音的應用:古音通假
(8)《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爲輪, 其曲中規。” (9)《詩·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 爾瞻。” (10)《詩·大雅·公劉》:“何以舟之?” (11)《詩·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 穀。” (12)《詩·大雅·公劉》:“于時處處,于時廬 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13)《楚辭·哀郢》:“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 鼂吾以行。”
上古音的應用:雙聲疊韻
•二、雙聲疊韻的運用: (1)主要出現在連綿字中: ①要求記憶教材中歸納的雙聲疊韻連綿字。
②通過查閱這些連綿字的上古音,理解其雙聲疊 韻關係。 (2)出現在一些非聯綿的同義詞組中。 (3)一些詩篇也常常利用雙聲疊韻。如《月出》 一詩是典型的雙聲疊韻詩。
雙聲疊韻詩:月出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 •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 勞心慅兮。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一)上古韵部· 研究历史· 朱熹叶音例证
• 教材542页例证解读: • 《诗经· 周南· 关雎》:“参差荇菜,左右 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朱熹: “采,叶此礼反(qǐ);友,叶羽已反 (yǐ)。” • 《诗经· 邶风· 瓠有苦叶》:“招招舟子, 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朱 熹:“友,叶羽轨反(wěi)。”
葉(盍) 談
二、上古声母· 研究概况
• 上古声母的研究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 后来章炳麟、黄侃、曾运乾、钱玄同、 周祖谟、王力等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问题尚不少,各 家意见有分歧。此外还有个上古有没有 复辅音的问题,看法也不尽一致。
二、上古聲母· 主要理論
(1)古無輕唇音。清代錢大昕提出。 (2)古無舌上音。清代錢大昕提出。 (3)娘日歸泥。近代章炳麟提出。 (4)喻三歸匣。近代曾運乾提出。 (5)喻四歸定。近代曾運乾提出。 (6)照二歸精。黃侃提出。 問题:請同學們參照《廣韻》聲母表和三十六字 母表說明上述理論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