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完整课件【免费】
部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 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按特征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件完整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课件完整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2. 玩具乐园玩具的选择玩具的科学原理3. 声音的世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4. 动物王国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特征5. 水的奥秘水的形态水的性质6.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呼吸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来临的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习玩具的科学原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认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5. 探索水的奥秘,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6. 了解空气的组成,认识呼吸对人体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动物分类、水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生长、玩具科学原理、空气与呼吸。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玩具、声音实验器材、动物模型、水实验器材、空气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画笔、纸张、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植物生长: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记录生长过程。
玩具科学原理:展示不同类型的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
声音实验:用不同材料制作声音,观察声音传播现象。
动物分类:参观动物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水的性质: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空气与呼吸:开展呼吸实验,了解空气对人体的作用。
2. 例题讲解:春天植物生长:讲解种子发芽过程,分析生长条件。
玩具科学原理:以陀螺为例,讲解旋转原理。
声音传播:以敲击音叉为例,讲解声音传播过程。
动物分类:以昆虫为例,讲解分类依据。
水的性质:以冰融化为例,讲解水的三态变化。
空气与呼吸:讲解呼吸作用,分析空气成分。
3. 随堂练习:观察植物生长,绘制生长过程图。
分析玩具原理,设计简单玩具。
制作声音,观察声音传播现象。
进行水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开展呼吸实验,讨论空气成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植物生长:种子发芽过程、生长条件。
2. 玩具科学原理:陀螺旋转原理。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优质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详细内容包括:1. 第1章《春天来了》:介绍春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活动等。
1.1 春天的自然现象1.2 植物的生长1.3 动物的活动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探索物体的性质,如轻重、形状、颜色等。
2.1 物体的轻重2.2 物体的形状2.3 物体的颜色3. 第3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1 空气的存在3.2 水的形态变化4. 第4章《声音和光》:探索声音和光的产生,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1 声音的产生4.2 光的传播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来了的自然现象,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活动。
2. 掌握物体的性质,如轻重、形状、颜色等,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认识空气和水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掌握声音和光的基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及其描述空气和水的基本性质声音和光的传播原理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及动植物的变化物体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声音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各种轻重、形状、颜色的物体空气和水实验装置声音和光实验器材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以春天的故事、歌曲或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实践活动步骤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文并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1章:观察春天的植物变化,记录在观察表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变化2. 植物的生长3. 动物的家园4. 空气的力量5. 水的奥秘6. 声音的世界7. 光的神奇8. 常见材料的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 动物的分类和习性3. 空气、水、声音、光等自然科学现象的理解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为例,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并进行汇报。
4. 教学环节:(2)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开展科学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以“植物的生长”为例: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生长特点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2. 答案:(1)植物生长图(2)植物生长过程的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
(2)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认识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1.2《物体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培养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物体特征,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颜色、质地的物体,如球、方块、圆柱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如何观察、描述物体特征。
教师示范如何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描述物体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分类成果,讨论其他可能的分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物体与分类》2. 内容: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质地等分类方法:按照形状、颜色、质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体,描述其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拍照记录,写下观察过程和分类结果。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高观察、分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描述物体,尝试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研究,深入了解物体的其他特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思考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习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水和油的奇妙世界感知水和油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水和油的混合现象。
3. 空气的秘密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探究风的形成原因。
4. 声音的奥秘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5. 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观察常见的动植物,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和油的混合现象、空气的性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长发育、动植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春天的校园景色,引出春天的主题。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生长变化、动物生长发育。
2. 水和油的奇妙世界:混合现象、应用实例。
3. 空气的秘密:性质、作用、风的形成。
4. 声音的奥秘:产生、传播、接收、响度、音调。
5. 动物和植物:特征、相互关系、分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制作成手抄报。
调查生活中水和油的应用,列举实例。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植物的生长。
1.1 春天的自然现象1.2 植物在春天的生长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1 物体的颜色2.2 物体的形状2.3 物体的质地3. 第3章《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1 动物的特点3.2 植物的特点3.3 动植物的分类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索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1 空气的性质4.2 水的性质4.3 空气和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观察春天的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性质的概念,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生物多样性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体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描述,动植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生长的观察,空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关注。
1.1 请学生描述春天校园里的变化。
1.2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
2.1 介绍春天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
2.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性质的概念。
2.3 以实物展示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1 观察物体并描述其颜色、形状、质地。
3.2 举例说明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生长、气温上升、动物活动等。
2. 物体的基本性质:颜色、形状、质地。
3. 动植物特点和分类:动物会动、植物能生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一、聚焦
二、探索
三、操作
按你喜欢的方式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
思考:
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下更多的物体吗?
四、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 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像乒乓球和正方体那样的形状, 无论怎样平铺,都不会影响其数量; 如果像螺母和橡皮(长方体)那样 的形状,采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放 满盒子的数量不同。
新知讲解 交流汇报(1—4越来越重)
物 体
预测 5
2
3
4
1
掂一掂 5
1
2
3
4
称一 5
1
3
2
4
称
新知讲解 思考: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新知讲解
称一称
下面的两个碗形状像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40个曲别针
重
=80个曲别针
新知讲解
按特征分类
重
轻
球形
方形
按不同特征分类,会产 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有颜色 无色
大
小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谢谢!
的?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观察一瓶水
水
说一说:水有什么特征?
活动1:比较水和洗发液 你会怎么观察?
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
水和洗发液 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活动手册
第1面
轻重
活动2:洗发液、水和木块比较
1.预测 2.掂一掂 3.称一称
新知讲解
yù cè
预测
diān diān
掂一掂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理解词语
预先推测或测量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记录测量人人参与
新知讲解 想一想,利用这些器材怎样称量呢?
新知讲解
一边盘里放被测物 体,另一边放曲别 针,当两边平衡时 曲别针的数量就代 表了物体的重量, 最后比较曲别针的 数量。
科学教科版 一年级下
导入新知 你知道他们谁轻谁重吗?
新知讲解 这些物体谁轻谁重呢?
pīng pāng qiú mù kuài
乒 乓 球 木块
sù liào kuài
塑料 块
xiǎo xiàng pí 小橡 皮
dà xiàng pí
大橡皮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照轻重排序。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简易的天平来测量物体轻重。
认 识 物 体 的 形 状
3
4
5
6
7
8
9
物体的特 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按特征分类
重
轻
球形 方形
有颜
无
色
色
大
小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类
1
2
3
4
5
6
较重 16
7
78 5
9
按照轻重 分类
较轻 423
8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3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把它们放入水中
怎样做实验?
水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描述并记录现象。
放入前,先 观察。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描述并记录现象。
放入后,静 静观察。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1
2
3
4
5
6
7
Product
8
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我们怎样给它们分类?
可把具有 相同特征 的物体分 成一组
1
2
3
4
5
6
7
Product
8
9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类
1
2
洗发液 水 木块
怎么观察? 有何发现?
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
颜色—— 气味—— 是否透明—— 是否流动——
“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
怎样做到比赛公平?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
它们去哪了
ess idea
Product
聚焦问题
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食
红
小石子
盐
糖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1、知道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 教学难点: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 式不同
认 识 物 体 的 形 状
一、聚焦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 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物体的特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给物体分类
Business idea
Product
聚焦问题
超市里的蔬菜都是分类摆放的。
生活中,你 们知道如何 把物体分类 的吗?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给前面用过的所有物体分类。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木块
塑料块 Product
螺母
橡皮
塑料杯
纸片
探探索索::描给述物物体体分的类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教科版
一年级
(下册)
[精品]
一发现周围的 物体
探索
• 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吧!
1、和其他物体比一比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
科学词汇:
• 轻 光滑 粗糙 重
颜色 大小 形状
2、描述并记录这个物体的特征
• 完成《活动手册》
研讨:
• 1、怎样观察物体的? • 2、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
特征?
第二课谁轻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