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合集下载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附答案)

酶工程思考题汇总第一章P251.何谓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专一性强(绝对专一性——钥匙学说、相对专一性——诱导契合学说)、催化效率高、作用条件温和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第二章P635.酶的生物合成有哪几种模式?生长偶联型(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非生长偶联型(滞后合成型)7.提高酶产量的措施主要有哪些?a.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酶的催化反应物、作用底物的类似物)b.控制阻遏物的浓度c.添加表面活性剂d.添加产酶促进剂11.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酶率2.可以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较长时间3.基因工程菌的质粒稳定,不易丢失4.发酵稳定性好5.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6.产品容易分离纯化7.适用于胞外酶等细胞产物的生产第三章P843.植物细胞培养产酶有何特点?1.提高产率2.缩短周期3.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4.提高产品质量5.其他4.简述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过程。

外植体细胞的获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产物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哪些工艺条件?1.培养基的组成成分2.培养基的配制3.温度的控制4.ph的控制5.渗透压的控制6.溶解氧的控制第四章P1351.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力,使组织、细胞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物理破碎法:通过物理因素的作用(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化学破碎法:通过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添加有机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自溶法,外加酶制剂法)2.试述酶提取的主要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名词解释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指酶在有机介质中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有机介质是指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在有机介质中,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与在水中不同,因此需要对酶的反应条件进行调整。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具有以下优点:
1. 扩大了酶反应的适用范围,使得一些水溶性的酶可以应用于有机反应中。

2. 由于有机介质具有较小的极性,因此可避免水分子的竞争,使得酶催化反应的效率更高。

3. 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物的纯度。

但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如:
1. 有机介质的溶解度和毒性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和评估。

2. 酶的选择和修饰需要考虑有机介质的特性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催化效率和选
择性。

综上所述,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催化技术,可以扩大酶催化反应的适用范围和提高反应效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第一课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

另外,这部分内容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1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等,都是以“酶与代谢”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所以,只有真正理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酶促反应,也才能为选修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问题诊断在教材中,“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究历程中,大段的文字有时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将这一部分内容编排成一则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酶的作用”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的,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的设置往往顾此失彼。

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恰当的“诱”(如:事先制作好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的表格,清晰明了,就不容易出错了。

),学生积极地“思”,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技能,通过合作、交流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建构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经历与科学家研究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4.2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探究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设置实验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对照设置方法等。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5 教学重点与难点5.1教学重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作用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2.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反应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反应
第六章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
概念:
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
反应的过程。
是目前非水相酶催化溶剂反应体系
1、微水介质(含微量水) 2、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 3、水与有机溶剂的双液相体系
4、(正)胶束体系
5、反胶束体系
二、水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
1、水与酶的柔性有关
2、结合水又称必需水,对酶的催化活性至关重 要。 3、水活度反映酶活性与水含量的关系,每种酶 的最大催化活力都在相同的最佳水活度下。
三、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活性
1、底物选择性 2、对映体选择性 3、区域选择性 4、热稳定性好 5、分子印记 6、pH印记
四、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
1、合成反应(水解反应的逆反应) 2、转移反应(酯与有机酸) 3、醇解反应 4、氨解反应 5、异构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 7、裂合反应
五、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应用
1、手性药物的拆分 2、手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 3、酚树脂的合成 4、导电有机聚合物的合成 5、发光有机聚合物的合成 6、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7、生物柴油的生产

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作用
29
正由于以上原因,正确选择有机溶剂显得 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 1 )溶剂与反应的相容性。例如,酶催化糖 修饰反应,必须在亲水性的有机溶剂(加二 甲基甲酰胺等)中进行。若使用疏水性有机 溶剂,底物不溶解,酶促反应不能发生。 (2)溶剂对主要的反应应该是惰性的。 ( 3 )溶剂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毒性、 废物的处理和成本等。 但是普遍认为最佳溶剂因底物而异。 即一种溶剂在辛醇/水两相间分配系数 的常用对数值 (lgP)。 P大,酶活性大,所需 要的水量少。
7
必需水:是维系酶构象稳定和酶催化活性所必需 的那部分最少量的水分子, 有时也叫结合水,或者束缚水。 只要那部分必需水不丢失, 其他的大部分水可 以由有机溶剂代替.
所以,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微观上看是 水的酶反应,但是在宏观上看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反 应。如有的酶反应即使水只占0.015%, 酶仍然有 活性,可以进行酶反应, 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
22
五、 溶剂的选择
1.水溶性有机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甘油、正丁醇等 2.水不溶性有机溶剂 石油醚、三氯乙烷、乙酸乙酯、苯、己烷等 在这些酶反应溶剂的选择中,介质的组成一般 可有四种:
1)单相共溶剂系统(水与能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 2)双相溶剂系统(水与跟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 3)低水有机系统 4)反向微团系统
36
二、 活性
a)单相共溶剂系统中 对酶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如下: 1) 有机溶剂直接作用于酶,破坏维持酶活性构象 的氢键、疏水键、水化层,酶变性失活。 一般有随着有机溶剂浓度上升,活性下降的一般规 律。 2)但有些酶,有机溶剂的浓度上升,酶活性反而上 升,到一定浓度, 酶活性达最高,如再提高浓度, 酶活性反而下降。 如胰蛋白酶在1,4-丁二醇中最适浓度80%猪心线 粒体ATPase,在乙醇中最适浓度10% EcoRI内切 酶在甘油中最适浓度为20% 37

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酶催化是生物体内许多反应的基本过程。

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溶剂组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合物的合成和制备,更加深入地探究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

下面将对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大多数酶催化反应都是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并且这些反应的速率和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溶剂组成,这直接影响了酶与底物之间的互作用和反应速率。

溶剂不仅可以影响酶的构象和稳定性,还可以调节底物与酶分子之间的亲和性,从而影响反应的速率与效率。

实验证明,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常见的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1.水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之一,也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溶剂。

酶催化的反应中,水的作用是增加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相比其他溶剂,在水中进行的反应通常是高效、高选择性的。

2.有机溶剂除了水之外,有机溶剂是广泛应用于溶剂组成研究的一类溶剂。

相较于水,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较高的极性和较小的分子体积,这意味着它们具有更小的功率。

有机溶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酶蛋白质及其活性的影响;2)对底物分子的亲和性和反应效率的影响;3)对产物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

3. 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是最近才被人们广泛研究的一种有机溶剂,这种溶剂的主要特点是可调节的分子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

离子液体不但可以稳定蛋白质构象,还可以通过改变离子液体成分调节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产率。

三、总结与展望虽然已经证明了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但是这个领域仍然有很多待探索的问题。

例如,如何通过溶剂组合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如何在非生物体系中应用溶剂组成调节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更系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来深入探索。

相信未来,随着化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探究溶剂组成对酶催化反应影响的过程中,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现象和规律。

有机溶剂中酶多功能性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有机溶剂中酶多功能性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醇的加成位置 , 当反应介质 为 N, N一二 甲基 甲酰胺 时 ,
在 正己烷 中 D一氨基酰化 酶催化 1 , 2, 4一三唑 与醋 酸
乙烯 酯的加成反应产率最高 , 达9 3 % 。
2 有机溶剂 中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K a z nd a j i a n 等【 驯研究 了蘑菇多 酚氧化酶 ( m u s h .
N\ \ / 入
cN
G N H OH
图1 . 2 脂肪酶催化 Mi c h a e l 加成
F i g 1 . 2 Mi c h a e l a d d i t i o n r e a c t i o n c a t ly a z e d b y l i p a s e
1 有机溶剂中水解 酶的催化有机反应
性, 也就是使用不同的反应介质来提高酶的活性, 应用
比较广泛 的反应介质包括 : 有机溶剂 L o J 、 离 子液体 和
L i 等 首次报道 了脂肪 酶催化 不对称 A l d o l 反应 ( 图1 . 1 ) 。他们选用 了 7种 不同的脂 肪酶催化 醛与丙 酮的 A l d o l缩 合 反 应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P P L( P o r c i n e
超临界流体 J 。
过去几 十年来 , 非水 介质 中的酶催 化研 究得 到 了 长足的 发展 。虽然酶催化需要 一定量 的水 以保 持其 活 性, 但是在水相 中 , 很多 反应底 物 不能够 溶解 , 酶的稳
P a n c r e a s L i p a s e ) 的催 化效 果 最 好 , 产率 可 以达 到 9 6 .

反应介质 、 水含量 、 温度 、 反应 物摩尔 比等条件 的研究 。 发现 该 反 应 在 脂 肪 酶 T L I M ( i m m o b i l i z e d H p a s e f r o m 达9 o %, 对映体选 择性 最高达 8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下面是一个胰脂肪酶的反应速度---水含量的关系 图。
9
一般认为,一个酶结合水的过程分4步: 1.首先与酶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结合一部
分水(0- 0.07g/g(水/酶))。 2.再与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一部分
水(0.07-0.25g/g(水/酶))。 3.再聚集到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
(0.25-0.38g/g(水/酶))。 4.最后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合化,水分子覆
第五章 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反应
1
第一节 非水介质中酶学基础
• 用于酶催化的非水介质包括:
– 含微量水的有机溶剂 – 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和水形成的均一体系 – 水与有机溶剂形成的两相或多相体系 – 胶束与反胶束体系 – 超临界流体 – 气相
2
3
非水介质中酶的结构
4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的优越性
原先的认识: 1)我们以前的酶学理论知道,酶溶解在水溶液中, 而且酶一定是在水溶液中才能反应,又知道水是 个极性分子,酶只能在极性溶剂中反应。 2)我们又知道有机溶剂是酶的变性剂,用了以后, 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除有机溶剂,再把酶 溶解于水中,以防止酶的变性和失活。
6
第二节 反应条件: 一句话,条件要适宜,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进行,。
一、 保证必需水含量 水是保证酶催化反应的必需条件,活性构象
是水分子直接或间接由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来 维持。
因此与酶分子紧密结合的一单层水分子对催 化作用非常重要。而其他的水则相对不那么重要 (即由有机介质替代的那部分水不那么重要了)。
可能理由:
被认为在水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酶少到一个合适的浓度,
可以使酶聚合体变小,反而增大了酶-底物接触的面,减
少了底物扩散的限制,酶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14
3)酶化学修饰的问题
化学修饰可以改变酶的一些理化性质, 有利于酶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原先不稳 定的酶经过修饰变得稳定,主要是因为改变 了酶的一些理化性质。
在进行了不同化学修饰酶在有机介质中 的反应的研究以后,发现化学修饰(采用脱糖 基化、PEG修饰等)能够增加酶的表面疏水 性,而疏水性的增加正是提高酶在有机介质中 的溶解性和活力的重要原因。
PEG修饰酶在甲苯中的活性比未修饰酶 高16倍。通过酶蛋白甲基化作用或疏水分子 对酶蛋白的修饰,均可提高酶在有机介质中的 溶解性、稳定性和活性。
一般认为大多数酶可以在有机介质中 反应。但是,操作稳定性差。化学修饰 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酶的稳定性。
15
化学修饰方法很多,聚乙二醇(PEG)修 饰较常见。
如PEG修饰过氧化氢酶,然后在有机介质 中活性显著提高。
还研制了磁性脂肪酶(磁性颗粒外包
PEG修饰的脂肪酶),它在有Fra bibliotek介质中较稳定, 活力也较高,且可在磁场中回收。
7
必需水:是维系酶构象稳定和酶催化活性所必需 的那部分最少量的水分子, 有时也叫结合水,或者束缚水。
只要那部分必需水不丢失, 其他的大部分水可 以由有机溶剂代替.
所以,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微观上看是 水的酶反应,但是在宏观上看是有机介质中的酶反 应。如有的酶反应即使水只占0.015%, 酶仍然有 活性,可以进行酶反应, 而且反应速度非常快。
还有用谷氨酸、十二醇、葡萄糖酸内酯
合成了糖脂后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所得的这种SOD糖脂复合物变成脂溶性的酶,
而不是水不溶性的。SOD糖脂复合物在有机介
质中活性高大大高于在水中的活性,并且它对
温度、pH、蛋白酶水解等的稳定性均高于天
然SOD。
16
还有用聚磷酸酯、脂肪酸等修饰SOD,
同样得到了适合于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的 化学修饰酶--SOD。
现在酶工程技术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酶 反应可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已经成为酶工程、酶 化工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 方向。
5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优越性被认为至少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反应 2)提高酶反应T,加速反应V,提高酶反应稳定性。 3)可以催化一些在水相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4)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方向。 5)控制底物的专一性。 6)防止由水引起的付反应。 7)扩大反应的pH范围. 8)有利于酶的固定化。 9)酶、产物容易回收。 10)消除底物、产物的抑制作用。 11)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到。而有些酶在有机介质中可以进行,在水中却不 能反应,如脂肪酶、蛋白酶、次黄嘌呤氧化酶、过 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醛缩酶、多酚氧化酶、醇 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ATP酶,胆固醇氧化酶 等。这些酶有些属膜酶,在水溶液中反而不稳定。
12
酶是否适于在有机介质中反应,除 与酶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酶-底物、产 物-溶剂间的关系问题。 这完全需要用实验来决定。
13
四、 酶形式的差别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溶解特性、稳定性、活性等,对酶 的选择很重要。
1)酶00000000粉
将酶做成冻干粉,然后在有机介质中充分搅拌,超声波 处理,使得颗粒变小,悬浮于介质中。
2)控制酶量的问题
需要适量。如α-凝乳蛋白酶在乙醇中的转脂反应,随着加 酶量的下降,活性反而上升,速度快。
一般酶要发挥它的催化活性,必须与有机溶剂系统获 得水分以维持酶必要的水合状态。
11
三、 酶种类的选择
酶选择原则: 在有机介质中酶有不变性的潜在能力,即能保持
酶催化活性的构象和催化能力。 由于酶的组成、结构、构象多样化,所以不能认
为所有的酶都可以在有机介质中反应。 但是,一般现在的资料显示认为大多数酶可以做
17
4) 固定化酶
第二章已经讲到固定化酶和细胞的问题, 固定化有许多好处。在有机溶剂中进行酶反 应,如果进行酶的固定化,必定可以充分显 示其优越性。
酶被吸附或者固定在固相载体(水不溶 性)上,就可以对抗有机介质对酶的变性能 力,提高反应的速度和对热的敏感性。
一般象用硅胶、硅藻土、玻璃珠等制成 固定化酶,载体通过分配效应剧烈地改变酶 所处的微环境中底物和产物的局部浓度。
盖酶分子表面。
10
二、必需水含量问题:
一般因酶分子本身, 或溶剂系统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脂肪酶有几个水分子, 胰凝乳蛋白酶几十个水分子, 乙醇脱氢酶、多酚氧化酶有几百个水分子。
另外同一个酶在不同溶剂系统中含水也不同。 如胰凝乳蛋白酶,在甲苯中,含水0.5%;
氯仿等系统中,含水1.0%,酶活性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