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学论⽂范⽂3篇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文学类论文范文

文学类论文范文

文学类论文范文【篇一】文学类论文范文:如何看待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和美洲产生的文学思潮。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的叙述方式,摒弃现实主义思想,追求个人主义、自由性和自我表现,以及自由的形式和结构。

尤其在诗歌中,它体现了极致的独立和自我表达,为后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作为文学思潮,现代主义存在着不少争议。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其语言和形式的复杂性。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主义作品的语言丰富、抽象、常常充满了意象和意识流。

这对于一些读者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和消化;而在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也经常使用拆散、破碎、乱序等手法,对读者的审美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正因为如此,现代主义文学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更为深度和多面,它在表现人性、文化和时代方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实验性。

现代主义文学也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多元化、唯美主义思想的发展,给未来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启示和创造力量。

因此,个人认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

尤其是当代文学,虽然已经远离了现代主义的创作语言和形式,但依旧受到了其启发和影响。

因此,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代文学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篇二】文学类论文范文:文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文学作为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从古至今一直面临着诸多争议。

其中之一就是文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即文学是否必须符合某种伦理思想或价值观念才能被接受。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支持文学自由创作的观点,认为作家应该有自选主题的权利,更加体现他们的创造性和思想独立性,并且文学作品可以或应该超越道德和伦理的限制,反应和表现更为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则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考虑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不仅仅满足审美的需要,更要体现积极的社会价值,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它充满了复杂性。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

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

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应该要怎么开展呢?相关的研究内容又是什么呢?文学院毕业论文范本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摘要]供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种类丰富,但整个编写成就与汉语教材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状况和整个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总体上有一致性。

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应该借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成熟经验,探索出一条新路。

为此提出以下编写原则供同行讨论,第一,点面结合,以作家作品为主;第二,中外结合,注重交流比较;第三,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第四,讲练结合,语言文学并重。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编写;原则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在居住地很方便地完成汉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而且由于教师、教材等各方面因素的保障较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使得近年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中华文化知识需求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中国文学方面的课程不仅是很多学校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入系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选修的课程之一。

但是我们也发现,这类课程的相关教材不仅种类少,而且内容与形式上也都与教学对象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与目前语言类教材的所取得的成绩相比反差比较大,其中尤以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状况为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用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进行讨论。

一、现有来华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分析供留学生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选用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谈不上针对性,一般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内容有所选择,讲解深度上也有所调整。

教师选用这类教材大都是权宜之计,本文也不作讨论。

另一类是专为留学生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

和前一类教材不同,这类教材的编写者大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目的明确,有语言水平意识,这些因素无疑使这类教材在适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

我们可以从以下比较有代表性的4类教材看到在适用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关于文学类毕业论文

关于文学类毕业论文

关于文学类毕业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现代文学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一: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摘要:作品中正文本之旁的副文本,是用以辅助理解内容的相关文本。

这类文本既是正文本的映衬文本,也是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

我国现代文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本文对现代文学作品副文本当中蕴含的史料内容进行解析,继而探究副文本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一、现代文学副文本由来在我国文学史上,纯文学作品历来备受瞩目,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但从史料内容看,文学史料的来源非常广泛,除纯文本以外还涉及到文学作品中的副文本,例如,日记文本、书信文字及年鉴或年谱等[1]。

此外,现代文学有别于古典文学,二者史料内容也不相同。

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多加入了新元素,包括扉页引言、文本封面、广告文本等,此类元素出现后,文学文本逐步被划分成正、副文本,其中,正文本表明作品的本质特征,而副文本用以表明辅助信息,带有历史特征。

鉴于此,副文本能够用于探究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其史料内蕴相当丰富。

二、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内含史料1.序跋一般而言,正文本附近位置穿插或环绕着副文本,这类副文本的用途是向读者交代、阐明相关信息,因此,借助副文本能够获取当中的史料。

不过,多数副文本并不具备信息凸显性,人们需要参照正文本及相关资料才可辨析出史料内容。

副文本中的“序跋”囊括了大量的史料内容。

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品中包含了序跋,其中通常阐述文学史、作品、作家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为后世提供有关的史料内容。

例如,《<呐喊>自序》叙述了鲁迅本人所经历的转折事件,《无妻之累》序跋交代了当时沪杭凶杀案件的相关情况。

此外,序跋是作品和序跋撰写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例如,周作人为所教学生的作品撰写序跋;鲁迅常给左翼派作家书写序跋。

从序跋中可看出作品构思、作家思想等内容,借助序跋表达这些内容,可以映射出创作背景、出版过程、传播情况等信息。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8篇

语文论文 语文论文8篇

语文论文语文论文8篇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

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找到的语文论文8篇,仅供参考。

语文论文篇一1.创设生活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语文教学应注意从学生角度,创设与文本相宜的生活情境。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创设文本描绘的生活情境,再现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身临文境地与文本互动和交融。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就某个难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分别采访合作成功的和不理想的,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各自的合作体会,从中自然地过渡到文中论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样,先将文本主要内容转化为学生的亲身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体验读、思、议、写等,促使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表达,进而充实学生的课堂生活。

2.链接生活经验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鲜活的文章。

学习任何文章都应尊重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

而理解这个背景的基础是学生生活,不是作者生活、教师生活以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为此,语文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蹲下身子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揣摩学生拥有哪些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考量其中的哪些可以转化为学习本文的资源,借此激活学生相似的经验储备和情感积淀,促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文本。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时,如果一味地讲解春联的相关知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从过年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回想除夕贴春联、大年初一话春联等生活场景,学生定会兴趣大增。

为此,可以激发学生联想过年的生活场景,描述文中春联所表达的画面,感悟春联蕴含的意境,进而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春联,为不同身份的人选择合适的春联,等等。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正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正文

学科代码:0101学号: ************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4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教授)完成时间:2008年4月5日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XXX摘要:陶渊明的一生,几次为官,但他最终坚定地选择躬耕田园并终老一生,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纵观他的生命历程,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这一强烈愿望。

而这样的追求不仅源于他内心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是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陶渊明;自由精神;田园生活Abstract: Tao Yuanming's life, several times is the official, but he chooses firmly finally tills the fields personally the countryside and spends one's last years the life, all these stem from him to the free-living pursue. Looks over his life course, constantly does not display this strong aspiration. But such pursue not only stems from his innermost feelings to the idyllic life affection, is also it the reasonable choice which makes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 condition.Key words: Tao Yuanming;free spirit ;idyllic life学者叶嘉莹说:“世界上有几种不同的人。

有关文学类毕业论文

有关文学类毕业论文

有关文学类毕业论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文学逐渐摆脱了政治上的束缚,走向了自由、开放的发展道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文学类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一:文学研究中语言问题研究摘要:在文学翻译、文学理论和文学中,语言都是一个关键因素。

传统的语言观对我国的文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桎梏,只能从语言形式方面来对文学进行研究,从而难以深入文学的根本。

本文对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文学研究中文学语言问题的突破,以及当前文学研究中仍然存在的语言问题。

关键词:语言问题;文学研究;文学翻译从语言的角度来对文学进行研究是最为主要的文学研究内容,也是文学研究的本质。

语言关系到文学理论中的风格、抒情、叙述、意境、典型、文体、文学性、审美、形象、意识形态、形式、思想等等。

语言也是翻译的本质问题,只有从语言的角度来对我文学及其研究才能对其本真性进行深刻的认识。

因此对文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文学研究中语言问题的表现语言是翻译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发展的重要表象和标志,但是语言也对翻译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我国的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在语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外形上的差异,更体现在审美、品格和类型方面的深层差异。

尽管二者同属于汉语文学,事实上却隶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

古代作为口语的白话文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文形式仍然具有本质的区别,现代汉语的白话文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词语,包括科技词语和思想文化词语,形成了既不同于西方语言体系、也不同于中国古代语言体系的语言体系。

可以说现代汉语整合了西方语言的汉语翻译形态、文言文和古代白话语口语,既具有中国性又具有西方性。

从现代汉语的现代性可以找到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原因[1]。

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语言,语言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了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同时也对文学中的思想内容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ME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封面另外发给学生,此页只是一个模版,不须打印装订)题目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商秘)年级 2 0 1 x 班级中文x x x x姓名xxx 学号 2 0 0x xxx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200x年5月毕业论文任务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xxxx 班学生xxx 学号 2 0 0 x xxxxxx一、毕业论文题目: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二、毕业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 2 0 0 x 年 10月8日起至 2 0 0 x 年 5 月 28 日止三、毕业论文进行地点:集美大学文学院四、任务书的内容:目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荷马史诗与《诗经》的研究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放出了异彩,但却很少有人将两部作品作为各自民族文学的源头,从文化母题、民族精神与写实传统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旨在运用一种开阔的视野,对荷马史诗与《诗经》的原创意义进行深刻的比较与诠释,从而揭示出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与古希腊作为当时东、西方文学繁盛一时的代表在审美创造方面的共时性与差异性,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揭示世界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任务:(1)在系统地研究相关评论资料和比较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对荷马史诗与《诗经》进行深入的精读与整合,进而运用新的思维模式与文化视野对其进行现代性重构,其间也要适当地吸收其他批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合理成分,以期穿透两部作品的文化底蕴。

(2)在教师指导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入研讨前人研究成果,初步了解学术研究前沿,通过撰写草稿、拟定初稿到修改定稿这3个基本的写作阶段,完成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3)拓宽知识视野,适当参考外文资料,并提交一篇与论题相关的外文译文(外译中)及其原文;(4)阅读、研究参考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按照工作日程安排记好周记并定期送指导教师审阅;(5)按照集美大学的有关规定和版式,按时打印论文并装订成册;(6)系统地整合自己的论文写作资料,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

工作日程安排:(1)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拟定论题,填写开题报告表并送指导教师审定;(2)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开题报告答辩,继续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表;(3)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深入研讨论题,完成译文,提交论文初稿;(4)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修改初稿,完成论文并打印、装订成册;(5)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论文答辩。

论文要求:论文正文不少于6000字,论题应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或新意,论点明确,材料翔实,思路清晰,论证过程完整且有逻辑性,表述流畅。

论文须按规范打印、装订(包括一篇5000个词的译文及其原文)。

主要参考文献:[1]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2] 阎国忠.古希腊罗马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3] 吉尔伯特.默雷.古希腊文学史[M].孙席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4] 卢康华.比较文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5] 叶绪民,朱宝荣,王锡明.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 夏传才.20世纪诗经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7] 于茀.经石简帛诗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孙作云.《诗经》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9] 肖锦龙.《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纵横谈[J].外国文学研究,1988(1).[10] 麦永雄.英雄符码及其解构[J].外国文学研究,1997(3).[11] 郭洋生.荷马与欧洲史诗模式[J].外国文学研究,1994(4).[12] 颜敏.荷马史诗的象喻世界初探[J].外国文学评论,2003(1).[13] 陈中梅.人物的讲述.像诗人.歌手──论荷马史诗里的不吁请故事[J].外国文学评论,2003(3).[14] 陈中梅.《奥德赛》的认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6(2).[15] 赵沛霖.20世纪考古发现与《诗经》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4).[16] 赵沛霖.文化意义与20世纪晚期的《诗经》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5(1).[17] 夏传才.《诗经》研究的三个问题[J].学术研究,1995(3).[18] VICTORIA WODZAK. Of Weavers and Warriors: Peace and Destruction in the EpicTradition[J]. The Midwest Quarterly 39 no3 253-64 Spr '98.指导教师签名:200x年10 月8日教研室主任签名:200x年 10 月8 日学生签名:200x 年 10 月 8 日双峰对峙的艺术丰碑──《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摘要] 远古的缪斯神游东、西,悉心培育出了《诗经》与荷马史诗这样的诗歌奇葩,并赋予他们某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品格。

本文从文化母题、民族精神、写实传统三个方面对《诗经》与荷马史诗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揭示了两诗作为各自民族的文学之魂在审美创造方面的共时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诗经荷马史诗文化母题民族精神写实传统Double mountain confrontation of great art stone stele ——Book of Songs with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f the Homer epicAbstract The Mou Si in time immemorial travelled east, west and with concentrated effort grew Book of Songs with Homer epic thus of the supernatural flower of verse, and give them the some and same or close by cultural character.This text is from 3 aspect-----cultural motify, ethos,realistic style to carried on comparison research between the Book of Songs and Homer epic,primaried indicate the common ground in times and difference of aesthetic creation of the two works which are the soul of the literature of race of each other.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The epics of Homer cultural motify ethos realistic style目录引言 (1)一、同中有异的文化母题 (2)二、文武撞击的民族精神 (6)三、殊途同归的写实传统 (8)结论 (11)致谢语 (12)参考文献 (13)引言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致相近的古代文明;远古的缪斯神游东、西,悉心培育出了《诗经》与荷马史诗这样的诗歌奇葩,并赋予他们某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品格,使之成为各自民族文学的源头。

在西方文学中,希腊先民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无疑是其振聋发聩的发轫之作;在中国,《诗经》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因此,从文化母题、民族精神以及写实传统诸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追寻东、西方文明演化的共时性与差异性,探讨世界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同中有异的文化母题比较文学中的母题与主题作为主题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小到不能再分解的组成部分,主题则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

在内容上,“主题中的母题,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

”[1]按照以上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诗经》与荷马史诗中包含了诸如祭祀文化、战争文化、武器、英雄母题等众多共同的文化母题。

祭祀母题在《伊利亚特》中多见于战前的祷告,在《奥德修纪》里则多有祭礼仪式的描写;《诗经》中的《雅》、《颂》部分也不乏祭神祭祖之作。

战争文化是两作中差异最大的母题,《伊利亚特》描写了有名的特洛伊战争,《诗经》中则有不少反映征戍与抵抗外族侵略的诗歌。

武器母题是从战争文化中派生出来的。

荷马史诗里出现得最多的是圆盾、牛皮盾、金盾,长矛则是希腊人常用的攻击武器;而《诗经》里出现的武器则是戟、戈。

比较两者的武器母题可以研究二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状况。

至于其他的更细致的文化母题还有器物(酒杯、碗碟等)的比较、服饰的比较。

本文因为篇幅有限,很难全面比较《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文化母题,故而集中谈谈祭祀文化与英雄母题。

《诗经》与荷马史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祭祀描写。

不过,这种祭祀不单纯指祭礼,也包括祈祷、祈福、祷告。

关于祭祀的描写,《诗经》主要体现在《大雅》、《小雅》、《颂》中。

在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的祭祀描写超过《奥德修纪》,多见于战前的祈祷,如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代其出战时,阿基琉斯向宙斯祷告,他用一只珍藏在嵌花精美的箱笼内的双耳杯斟酒祈神──“任何凡人都没有用它斟过闪光的美酒呷饮,他自己也只用它向天父宙斯祭奠。

他从箱里取出那杯用硫磺擦抹,然后再用明澈的清水冲洗干净,洁净双手,斟了一杯闪光的美酒。

他走到院中,酹酒祈求仰望长空,结论作为中国与欧洲早期的文学名著,《诗经》与荷马史诗各具文化个性,但也不乏某种共通之处。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两部作品的独立研究较多,却很少有人将二者并置进行比较研究的,特别是鲜有论者将二者作为各自民族文学的源头,从文化母题、民族精神与写实传统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为此,本文旨在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对《诗经》与荷马史诗的原创意义进行深刻的比较与诠释,从而揭示出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与古希腊作为当时东、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代表在审美创作方面的共时性与差异性,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揭示世界文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经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初步论述了《诗经》与荷马史诗作为中、西文学的源头,不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融铸了各自民族的文学之魂,而且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和审美方式,在文化母题、民族精神、写实传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时性与差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