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版

合集下载

马哲详细复习资料

马哲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一: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哲复习资料版

马哲复习资料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和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的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5.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额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8.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10.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11.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1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答:它有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前提与理论来源。

社会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2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科学前提:三大理论成果: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理论来源: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人文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答:本质:实践性;特点: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4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有何意义/答:1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仍是实践、科学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2马哲与现时代特点相联从而不断发展自身,就能继续拥有创造性地指导现实生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答:1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2意义:1它同唯心主义以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它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5、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揭示了事物最本质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因素相互发展,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4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量变,造成事物质变;5矛盾同一与斗争性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6、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3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和表现着普遍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理论武器;3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依据。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4.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部代表作:乌托邦》。

《乌托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7.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黑格尔、柏拉图: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

黑格尔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李嘉图亚当·威廉·大卫·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 b) 空想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英国:法国圣西门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意志意识的形成德意志意识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德意志意识的形成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0.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哲重点复习.doc

马哲重点复习.doc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2、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三个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的意义4、世界物质的统一性(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时间的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基本形式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1)、联系的三个特性(2)、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原因:(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普遍性的两层含义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7)、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意义事物的三个状态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规律的基本观点2、意识及其能动性(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性、方法论要求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3、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5、真理的绝对性6、真理的相对性7、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价值的特性(4个)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含的三个方面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生产力的基本要素5、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7、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8、国家的实质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0、社会的基本矛盾1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12、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1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8、劳动成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9、剩余价值规律10、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11、资本积累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4、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1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3、垄断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参与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同政府的“个人联合”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8、经济全球化的动因9、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消极后果的主要表现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0、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11、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变化12、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的表现1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1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补充: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革命的实现2)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3)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两个条件4)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5)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古巴、老挝、朝鲜、越南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7)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如何改革,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简答题:1、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变的基本过程解一: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

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

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经济关系联系的明朗化,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科学地说明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能够科学地说明社会结构,说明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2.独立的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发展,使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科学世界观。

同时,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的确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前提条件。

3.人类先进理论思潮的出现。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主要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新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马克思的思想转变:青少年时代的希翼;转向黑格尔哲学和参与‚自我意识哲学‛的制定;走上社会政治舞台。

1842年初,马克思通过担任《莱茵报》主编开始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

通过对社会现实状况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逐渐深人的了解,马克思日益觉察到经济因素、物质利益的作用和社会关系的客观性,促使和推动马克思将其视域由政治的观念转向物质利益、经济关系,从而走向对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

1843年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在确立有关社会现象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则大大推进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取得的唯物主义成果,标志着他进一步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在完成唯物主义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也大致同时完成了他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恩格斯的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即何者第一性)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有无同一性)3.四条论据:不能回避 \ 前提基础 \ 斗争焦点 \ 实践问题(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则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⑴唯物主义定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唯心主义定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2.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
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和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
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
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这些鲜明的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
义的理论形象。

5.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6.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额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
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8.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10.联系和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11.联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
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
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1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1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
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
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
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
的“钥匙”
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
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
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
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
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16.矛盾普遍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
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
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世界上的事物所以
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客观
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
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
的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
的性质。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1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
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质变规律体
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
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就事物才能相信事物转
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
积极因素。

1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
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20.实践的主题、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有机统一
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2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23.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
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
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
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24.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5.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6.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
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8.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二、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
量;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
础。

它具有客观显示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
革。

②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即当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
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a.人民群众的社会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
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4.抽象劳动“制造”价值、具体劳动“制造”使用价值
35.货币有五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
界货币。

36.价值规律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的原则进行。

3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由波动。

由于
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不停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38.经济全球化表现:一、国家分工进一步深化;二、贸易全球化;三、
金融全球化;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3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任何社会形态的
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三、当代资本主义大的发展,还显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尚需长期的过程
40.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必然向自由王国飞跃;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必然向自由王国飞跃;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