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课资材料)

合集下载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集萃继(久远的)上期介绍商代甲⾻⽂,这期将介绍西周的甲⾻⽂和⾦⽂书法,因西周部分图⽚丰富,分为上、中、下三集介绍。

甲⾻⽂是⾄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字,它的结字⽅式和书写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字的发展。

⾦⽂,源于青铜器上铸刻的⽂字,始于商代,盛⾏于两周,逾秦汉⽽逐渐⾛向衰微,⾦⽂内容多涉及族徽、庙号、祭祀、战争、封赐等。

此次资料收集涉及⼀些⽂物⽣僻字,如有考证失误或是信息错误之处,请留⾔“不⼀样”帮助修正!周武王克商之后,周⼈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明的基础上,对其进⾏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书法⽅⾯也是如此。

西周早期,⽆论是⾸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

成王、康王以后,随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

在此过程中,西周⾦⽂进⼀步⾛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书法成为西周王朝⽓象的⼀种象征和体现。

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书法风⽓也随之发⽣转变。

部分铭⽂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

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字发⽣⾪变的重要因素之⼀。

楷侯贞盨(xǔ)西周铭⽂表明这是楷侯贞⾃作⽤器。

楷侯是西周楷国国君,地望在今陕西志丹⼀带。

铭⽂字体较长,笔画均匀,与西周晚期的⼤克⿍等器特征相近。

备注:盨是汉族在古代盛⾷物的铜器,椭圆⼝,有盖,两⽿,圈⾜或四⾜。

盨是⽤来盛⿉稷的礼器,从簋变化⽽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

颂壶西周铭⽂内容为周宣王在康昭宫的太室对颂进⾏册命赏赐,命颂掌管成周⼆⼗家商户,监理新设的商贾,为内廷宫室提供物资货物。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ppt课件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ppt课件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9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 写法。
10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钟繇ຫໍສະໝຸດ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 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11
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序》(王羲之)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局部局部北宋范宽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王冕墨梅牡丹蕉石图含义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1
本课目标
• 【课标要求】 •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 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 成就。
3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7
宋元的山水花鸟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38 》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蕉石3图9 》
三、戏曲顶峰:清朝京剧艺术
()含义 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 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 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 的戏剧形式。
()形成 乾隆时期——徽戏进京 道光时期——“徽汉合流”,正式形 成 同、光时期——成熟(同光十三绝)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2.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
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 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
以下这几点:
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
1.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 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
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 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
艺术在这一课题上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局,以促进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导刊.2007(11).44~45.
音乐具有审美的超越性,它能超越民族、时
民族音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
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 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
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 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
2010 -4
高教前沿
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 与其通篇结构有关,早期甲骨文书法家在 异,极具装饰化,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所特 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 这方面的疏失,不能不说是甲骨文书法的 有的唯美主义装饰文字,脱离了书写意味。
往侧锋更能得契刻文字锋芒毕露,古奥霸 掘完了毛笔在宣纸上运动的各种可能性来
气,这与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中领袖的地 表现西周铸造文字的朴拙、厚重以及锈蚀、
位亦相整合。
残破所传达出来的特殊美感,笔法上主张
三、金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 重、拙、壮而不避残、烂、断,以书写西周金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一、甲骨文甲骨文及其分期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成文资料,始于商朝。

商朝的文字资料,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

其中以甲骨文最为重要,而且数量最为繁多。

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

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

骨多用肩肿骨,间有肋骨和距骨。

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人尚鬼,遇事好占卜。

占卜后便记录下来。

记录有写有刻,于甲骨之上或用朱书,亦有墨书;有的先写后刻,有的不写而直接刻写;还有的将文字涂以朱砂或涂墨;也有的镶嵌松绿石,这就是所谓卜辞。

甲骨文绝大多数皆为卜辞,间或也有与占卜有关的一些记事文字。

甲骨学是以这种甲骨文字为研究对象未对甲骨文字本身,并进而对商代的社会历史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甲骨文出上在河南安阳殷虚以及附近地区,其中以小屯村出土为最多。

在附近的侯家庄、大司空村、铁路苗圃、后岗、四盘磨、高楼庄等地也出土过几片乃至几十片。

甲骨文是商代后半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约公元前1395—1122 年)间商朝后半期所谓殷代的遗物。

甲骨文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

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

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为妥,即第一期包括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辞《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册,简也,典从册,在艹上,象两手供俸之形。

《墨子·鲁问》有“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

”甲骨文并非商代的典册,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与占卜有关或者偶然的记事文字。

商代占卜所用大龟为南海种。

腹甲整用,背甲则中剖用之。

还有的改造成长圆形,中间有孔可以穿起。

用甲骨时切去骨臼的突头,再将骨脊剖平、整治后的甲骨占卜时,即在其背面,个别胛骨在正面进行有规律的钻凿,先凿一长槽,旁边再钻一略小的圆穴。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汉字发展史 黑体
•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 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 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金文是铸造和錾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至秦灭六国(前221年),金文实际应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是研究商周历史和上古汉字的珍贵资料。

46.1“国”字的篆书变化过程不过相对于金文的史料价值,国人可能更多接触到的是金文书法。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存于青铜制器之上,所以金文较其他材质所载的文献更易保存,其书法作品绵延传承三千多年,几乎从未离开人们的视线。

46.2著名书法家吴昌硕临《虢季子白盘铭》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历程,金文书法无论规模数量、艺术价值,还是影响力都很突出。

近年来,金文书法有持续回暖的迹象,各类媒体给予金文书法作品和书法家的推介很多,毋须笔者再锦上添花。

今天只为大家科普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并和大家一同欣赏'铭文四大国宝'。

首先了解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

一、商朝金文书法46.3戍嗣子鼎銘文释义,其中“犬鱼”即为族徽甲骨文和金文并不是两种独立发展的书体,商早期是否已有甲骨文和金文,目前尚不好定论,就考古发现来看,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是疑似存在,考古实物较少,大多为图形文字或族徽符号,因划分标准不同,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46.4司(后)母戊方鼎及铭文盘庚迁殷后(商中晚期):甲骨文开始大量应用,有铭青铜器也随之出现,不过当时每器铭文字数很少,一二字为主,最多四五字,以族氏和族徽为主。

该阶段的金文尚未获得礼乐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的支撑,始终处于甲骨文的附庸地位。

著名的有《司(后)母戊鼎铭》。

46.5我方鼎铭文及释义商末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逐渐增多,但最多未超过五十字,且多字铭文器数量较少。

这时的金文与甲骨文的笔画、字形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甲骨文是契刻的,而金文是铸造的,字形笔画略有不同。

商朝金文比较庄重、厚实、古雅,较后来的西周金文自然、随意、富于变化。

著名的有《我方鼎铭》、《小臣艅犀尊铭》等。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文字,它们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甲骨文与金文进行比较。

一、特点比较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的文字,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象形化:甲骨文的文字多为象形文字,即通过绘制事物的形状、线条等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2)简洁明了:甲骨文的结构简单,文字纹理清晰、线条流畅,字形简洁明了。

(3)量少而珍贵:甲骨文的量比较少,其赖以生存的主要载体是龟骨和兽骨,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金文(1)发展成熟: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其结构比甲骨文更为复杂,更加规范化。

(2)类似字母:金文的字形呈现一定的字母化趋势,字形规整、准确,而且更具有变异性,使得金文的使用者可以灵活应变。

(3)数量更丰富:相对于甲骨文,金文的数量比较丰富,因此它在文化艺术、历史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二、书写技巧比较甲骨文的书写技巧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字形:甲骨文的字形来源于事物的形状,需要用笔勾勒出相应的线条与形状。

(2)布局:布局是甲骨文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字形确定相应的布局方式,以保证字形的规整。

(3)勾勒:勾勒是甲骨文的核心步骤,要注意线条要细腻、流畅、有起有止。

(2)勾画:勾画是金文的重要步骤,需要用笔勾划出字形的几何形状和曲线路径。

(3)填充:填充是金文书写的最后一步,需要将笔画填满空白部分,达到完整的字形外观。

三、结论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字,在书写技巧和特点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甲骨文以象形为主,简洁明了,数量有限;金文则更加规范化,字形更有变异性,数量更加丰富。

在书写技巧方面,甲骨文追求流畅、细腻的线条;金文则需要先构思好字形,勾画几何形状和曲线路径,最后填充。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概念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主要形式,分别用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文字记录。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

而金文是在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用于纪念和记录重要事件。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甲骨文的特点包括形体简繁,结构复杂,通句较短,多单字较少多字。

金文则相对简洁明了,结构较为规范,通句较长,既有单字也有多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技巧也有所不同,甲骨文多采用刻写或描绘的方式,金文则多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书写。

甲骨文较为生动直观,金文则更为规范稳重。

通过对甲骨文与金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甲骨文与金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对甲骨文与金文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结束】1.2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甲骨文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象形文字的使用。

甲骨文的形体多为简洁的图画,能够直观地表达物体的形态和含义。

甲骨文还有许多符号是由多个象形文字组合而成,形成了复合字,这也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

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抽象性。

在甲骨文中,有些符号并非直接描绘物体,而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表示概念或动作。

这种象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得甲骨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表达更加复杂和深层次的含义。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甲骨文在书写时常常使用刻划的方式,即将符号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这种书写方式要求书写者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耐心,需要细心描摹每一个符号,以保证文字清晰可辨认。

甲骨文以其独特的象形性、象征性和书写形式,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3 金文的特点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演变形式,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参考
6
6.青铜器
•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 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距今 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1975 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 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 最早的青铜器,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 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 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 铁器取代了青铜器占据了主导地位。
应用参考
2
2.刻画符号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 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 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 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 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 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 文”。图为半坡、马家窑、 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 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 证:“五作×,七作+, 十作|,二十作||,示作T, 矛作↑等……我认为这是 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 些简单文字。”
汉字与书法(一) --甲骨文、金文
应用参考
1
1.结绳记事
•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众 说不一。《周易•系辞•上》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 书契。” 《九家易》也说: “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 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 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为 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 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 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 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应用参考
24
虢 季 子 白 盘 铭 文
应用参考
25
毛公鼎
• 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 馆之宝,高53.8厘米, 口径 47.9 厘米,应该是 为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 铸。清道光年间在陕西 省岐山县出土,在民间 转手多次,抗战期间险 被日军夺走。日本投降 之后,收藏者将鼎捐献 出来,现藏于台北故宫 博物院。因毛公鼎内壁 刻有500字的铭文,乃迄 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 最。除了史料价值,毛 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和书 法研究方面也有着极其 重要的价值。
应用参考
19
春秋 子仲姜盘
应用参考
20
子仲姜盘 释文: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师作 为子仲姜沫 盘孔硕且好 用祈眉寿子子 孙孙永用为宝
应用参考
21
应用参考
鄂君启铜节 战国楚怀
王(公元前三二 八 ——前二九 九年)时发给受 封在湖北鄂城 的
“鄂君启” 的水陆通行符 节。节上刻文 字圆润劲.是 错金铭文中的 精品。
应用参考
4
4.龟甲占卜文
•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 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 字”,也称“龟甲文”、 “卜辞”、“占卜文字”、 “契文”、“殷契”等。殷 商人刻在龟甲、兽骨上记载 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 安阳小屯,史称“殷墟”。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 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 素,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 风,是一种最古老的书体。
应用参考
7
齐刀币
应用参考
8

应用参考
9
陈曼簠(fú)
应用参考
10
铜狗
应用参考
11

应用参考
12
战国铜镜
应用参考
13
秦印 18×10mm
应用参考
14
西周虎纹鼎
应用参考
15
战国 十三年上官鼎
应用参考
16
春秋 王伯姜鬲(lì)
应用参考
17
商 亚右甗 (yǎn)
应用参考
18
鸟 虫 篆
应用参考
5
5.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 此骨系河南安阳出土,长 32.2厘米,宽19.8厘米。是甲 骨文断代第一期商武王时期 的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 骨版巨大且完整,正反两面 共有一百六十余字,背面字 内填朱,色彩炫丽,内容为 商代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 情况,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字体瘦硬劲直,工整端严。 结体纵横开阔,气势雄伟。
应用参考
3
大汶口陶尊符号
•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 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 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 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 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 “炅”(热),太阳在云 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可以 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 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 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 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应用参考
26
应用参考
毛 公 鼎
西 周
27
毛公鼎
• 毛公鼎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 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 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 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 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 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 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 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 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 不读尚书也。”
22
秦虎符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应用参考
23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1976年于陕西扶风出土 。高 16.2厘米 ,口径47.3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内底铸有铭文 18行284字 ,工整秀丽 。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 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 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现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
应用参考
28
散氏盘
• 散氏盘应为西 周晚期出品, 也是台北故宫 镇馆藏品之一。 它最引人注意 的是盘内共三 百五十七字的 铭文,记载了 西周时和邻国 解决土地纠纷 的协议。
应用参考
29
散 氏 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