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景区介绍-大足石刻景点PPT(经典版)
最全大足石刻PPT课件

1313
(四)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 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 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造型的技法上,运 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 务求传神写心。
.
大 足 石 刻
44
一、历史溯源
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 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 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既北山、宝顶山、南 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大足石刻史上 第一个造像高潮。
4、在表现 上,突破了 一些宗教雕 塑的旧程式, 有了创造性 的发展,神 像人化,人 神合一,极 富中国特色。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 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 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 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 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 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 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
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 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
3
目录
一、历史溯源 二、艺术价值 (一)对中国石窟艺术的贡献: (二)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三)对中国佛教密宗史贡献 (四)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三、石刻分布:“五山”造像 (一)宝顶山石刻 (二)南山石刻 (三)石篆山石刻 (四)石门山石刻 (五)北山石刻
大足石刻详细讲解

大足石刻详细讲解
大足石刻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重庆市大足区。
它是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刻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历时约1200年。
目前,大足石刻包括北山石窟、南山石窟、石佛寺三个主要景区,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大足石刻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而闻名。
这些石刻作品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佛像、菩萨、罗汉等形象,以及佛经、佛教故事等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山石窟的卧佛造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石卧佛像,长达31.5米,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大足石刻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雕刻师们运用凿、刻、琢等技法,将石头雕刻成各种形象,栩栩如生。
他们不但注重形象的栩栩如生,还注重细节的处理,如衣纹的细腻、表情的生动等,使得石刻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
大足石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其中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宗教、历史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大足石刻还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了
解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大足石刻已成为重庆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些美丽的石刻作品。
同时,也成为艺术爱好者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为了保护和传承大足石刻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修缮力度,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瑰宝。
大足石刻简介

• 北山石窟:以观音岩为中心,内容丰富
• 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 南山石窟:以石篆山为中心,保存完好
• 艺术风格独特,技艺精湛
大足石刻的石刻艺术风格及技巧
大足石刻的艺术风格
• 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 构图严谨,层次分明
• 富有宗教色彩,寓意深刻
大足石刻的艺术技巧
• 雕刻技法精湛,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 颜料运用巧妙,色彩鲜艳
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传承及影响
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传承
• 反映了唐代以来的佛教传播历程
• 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影响
• 对后世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足石刻的佛教教义及艺术表现
大足石刻的佛教教义
大足石刻的艺术表现
• 体现了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理念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大足石刻简介
DOCS
01
大足石刻的历史背景及地理位置
大足石刻的创建年代及历史背景
大足石刻创建于唐朝末年(公元859
年)
大足石刻的创建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民众寻求精神寄托
大足石刻的历史地位
• 初期以佛教造像为主
• 佛教盛行,统治者支持佛教传播
• 通过石刻造像展示了佛教教义的形象化
• 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
• 通过石
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价值
• 是世界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研究佛教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大足石刻的佛教文化意义
• 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 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大足旅游PPT模板

大足黑山羊
大足黑山羊,因原产于重庆市 大足县而得名,属于肉皮兼用 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简介信 息大足黑山羊,因原产于重庆 市大足县而得名,属于肉皮兼 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是川渝特产,为列为 "中国传统名腌菜之一"。大足 人自古到今,有好种冬菜之习 俗 , 追 溯 历 史 始 创 于 1180 年 , 每棵冬菜"白露播种","立春 收获",历经播种、收获、晾 晒、腌制、装坛、开坛六道工 序。
重庆·大足
天下海棠无香,惟大足治中海棠独香
T
R
A
V
E
L
E
L
E
C
T
R
O
N
I
C
A
L
B
U
M
V
E
L
E
L
E
C
T
R
O
N
I
C
A
L
B
U
M
大足简介
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重 庆市西郊,位于北纬 29° 23′至 29° 52′,东 经 105° 28′至 106° 2′之间。公元758年,唐 肃宗颁令设置大足县。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双桥区、大足 县,设立大足区。
大足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 分,发展生机无限,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青睐的沃土。双桥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系国内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被 誉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铸造、循环经济、高 新技术研发、物流等产业基础雄厚。“五金之乡”美名千年不衰, 形成业界公认的“东有永康、南有阳江、西有大足”的五金三足 鼎立;锶矿资源得天独厚,有“亚洲锶都”之美誉。
重庆大足石刻一共15页PPT资料

不少人认为,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 刻《牧牛道场》,是最精彩的,它所表现的是 牧童驯牛。牛的犟劲和牧童在驯服牛后的悠然 自得的神情都刻画得非常真切、生动。宝顶山 的石刻还有一个值得介绍的特点,就是它是经 过通盘规划、设计以后,先雕刻出小样,作为 蓝图,然后再扩大雕。好像现在盖房子先做模 型一样。这在我国石窟艺术中是罕见的。
观音的造像,一般都是端庄肃穆。但这里的观音,却典雅秀丽,表情丰富,显得亲切可爱。有人 评论说,这明明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汉族少女的形象,哪有"菩萨"的味儿!可见艺术力量已经突破 了宗教的规范。在编号为136的"心神车窟"里,一共有六尊观音、文殊、普贤的造像,每个都有 不同的表情,显示出不同的性格。普贤坐在大象的背上,身材窈窕,脸部清秀,似笑非笑,表情 温柔娴静,典雅大方,是一个具有十足的东方美的女性形象。有一位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对这尊造 像赞赏不绝,认为她比世界著名的雕塑维纳斯女神更具特色。但是,也有人认为,从雕刻艺术上 看,还应数"数珠手观音”最出色,并称她为"北山石刻之冠”。这位观音形体比例匀称,肌肤线 条柔和,脸部的雕刻成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 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有人因感到她的表情媚丽,叫她"媚态观音”。 生活气息浓郁的石刻群
大足石刻

比喻贪执顽化的心性虽然受到制约,但还不能麻痹大意,放任自流;第 四组“回首”。牧人背着心爱的鸟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轻挽缰绳, 在风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山中狼嚎虎啸,但牛却并未惊慌奔跑。这比 喻贪执顽化的心性有所转化,不易受世俗凡尘的干扰和影响,但还时时 需要清规戒律的约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第五组“驯服”与第六组“无碍”并列。两个年青的牧人手握缰绳并坐 在一起,正亲密地攀肩说着悄悄话。左边的牧人说得滔滔不绝,舌头都 顶出来了。 右边的牧人听得喜笑颜开,眼睛笑成豌豆角,嘴也笑得合不拢了。他们 到底在说什么呢?大家请看,左边的牛也悄悄地凑过来,竖着耳朵,瞪 大眼睛,正在偷听哥俩儿的秘密。这个造型极为生动,所以很多游客看 到这里,都会笑着说:平常大伙儿说的“吹牛”恐怕就是从这儿“吹” 出来的吧!右边的牛好象对主人的秘密并不感兴趣,它安静地跪在一旁 饮水。在这里,牧人和牛的关系已显得轻松、和谐。牧人虽然还手握缰 绳,但已经不用太去在意自己的牛了。这说明对心性的驯化已达到无拘 无碍的程度,清规戒律的约束也正在趋于淡化;第七组“任运”。一头 牛悠闲站立正欲饮水,牧人面带微笑,左手挽绳右手指碑。碑上刻:牛 鼻牵空鼻无绳,水草由来性自任,涧下岩前无定上,朝昏不免要人寻。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 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 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 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 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 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 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 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 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关于大足石刻的资料

关于大足石刻的资料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由
唐代开始,经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刻制,历时约1200年,分布在石室山的南北两侧,总面积达75,000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岩石艺术宝库之一。
大足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在世界上的杰出代表,它集中了中
国古代艺术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里有佛像、菩萨、天王、净瓶、莲花、神兽等各种形态,包括浮雕、深浅刻、镂
空等多种雕刻技法。
其中,最有名的是镀金的灵宝塔,它高达36.6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岩石塔。
大足石刻的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给人们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纪
念和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当地的旅游景点,也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在保护和维护工作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一直高度重视,不断加大
投入和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设旅游设施、加强科学保护、提
高文化价值等。
大足石刻的保护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经
济事业。
它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服务业的
繁荣,同时也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互动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保护意义都是非常深刻的,它值得我们去探寻、了解和传承。
在欣赏大足石刻的同时,我们也应
该更加珍视和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大足石刻

结语
大足,你值得拥有!
旅游游客量
保护和现状
佛头遭盗割
1995年6月4日,大足石刻北山多宝塔内一尊南宋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头部 被人盗割。 2004年,大足石门山摩崖造像两尊石刻佛头被盗,警方接到报警后立案侦 查。只是案子至今未破,佛头自此失去踪迹。2009年8月,专案组人员在文 强别墅里“找到”了一尊失踪逾5年的佛头。 修复工作 因环境干湿交替和酸雨作用,“千手观音”传病情严重,造像表面出现大 面积的剥落、空鼓、龟裂等。2011年4月18日开始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科学系统的一次修复工程。 截止2012年9月13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已完成顶层242只手、9只手 臂及66件法器的修复,修复面积约20平方米,占本体修复总量的1/4。[15]
• (三)反应中国古代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 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 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
六 道 轮 回 图
旅游产品
五金 :大足五金生产起于唐宋时 期,主要产地在龙水镇。 石雕:有大足石刻艺术品公司刘能风的紫袍 玉系列产品,万古镇张连生、龙岗街道邢中华、 宝顶情石公司石雕工艺品等。 竹木根雕:以竹、木和树根为原料,加工成 各种手工艺品。 酒 :有笛女系列酒、宝顶山牌系列酒等。 大足冬菜:以冬菜尖为原料制作,素有“十 里香”“菜味精”之称。 茶叶:主要有“大足松茗”、“奇葩”青山绿 水苦丁茶、“石刻三茗”茶、“恒绿”苦丁茶、“荷 香”荷叶茶等。 调味品:有腌菜、调料、豆瓣、酱类、油脂、 底料等多个系列,30 多个品种,50 多种规格。
大足石刻
—遗落的东方艺术明珠
范印 114510401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景区概况
景区概况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5A级景区
景区概况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 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 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 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 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2
景区历史
景区历史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 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 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 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大足石刻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 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 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 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 崖造像方渐大兴。
石门山石刻
石门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 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 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 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此外,尚 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及文惟一、 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镌名。
4
旅游攻略
景区门票
宝顶山石刻门票:人民币110元 圣寿寺门票:人民币15元 宝顶山、北山石刻联票:人民币120元 北山石刻门票:人民币70元
开放时间
1、开馆时间 08:30—18:00 2、停止售票 16:30
旅游路线
从重庆过来的话,可以去龙头寺汽车南站、 龙头寺汽车北站、菜园坝长途汽车站、 (也可在陈家坪长途汽车站)乘坐重庆开 往大足区的高速公路直达大巴(每20分钟 一班)一个半小时左右到大足。
大足石刻景区介绍
世
界
八
大
石
窟
之
一
姓名: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景 区 概 况 Overview of the scenic spot
02 景 区 历 史 History of scenic spots
03 主 要 景 点 Main attractions
04 旅 游 攻 略 Tourism strategy谢谢大家Fra bibliotek模板说明
① ②
修改文字和图片的方法
依次点击菜单栏——视图——幻灯片母版,如上。即可在左侧母版中修改文字和图片内容。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区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 山顶上原有道观,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 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 有增补。
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 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 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 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 7米,沿崖造像。
艺术价值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 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四至五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
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六至九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3
主要景点
主要景点
宝顶石刻 北山石刻
南山石刻 石门山石刻
宝顶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 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 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 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 分布在东、南、北三面。
南山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