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堂课件—人教版地理七级上册
合集下载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0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任务二: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 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请说明 理由。
地形 水源 土壤 气候 资源
平坦 充足 肥沃 适宜 丰富
思考: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 么?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密集。 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什么叫做聚落? 2.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有什么特点?(重点) 2.聚落的形成条件有哪些?(重、难点) 3.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4.完成练习册自主式知识预习(P88)。
任务一:
阅读课本P81,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一般分为哪两种?划分聚落的依据是什么?乡村聚落 又可以根据生产方式划分为哪些类型?
练一练
2021年2月14日,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翁丁老寨不 幸遭遇火灾,百余户房子只剩几户未被烧毁。读翁丁老寨及传统民居 景观图,完成1~2题。
A 1.翁丁老寨( )
A.属于乡村聚落 B.属于城市聚落 C.建筑高楼林立 D.商业活动发达
C 2.关于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民居风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多发一木质结构利于保暖 B.冬季降雪一屋顶陡峭便于排雪
C.湿度较大一底层架空利于防潮 D.光照不足一窗户较大便于采光
读“聚落景观图片”,回答3~4题。
C 3.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4.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房屋更集中密集
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 智慧,创造出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堂课件—人教版七级地理上册

5.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区
民居图片
当地的
民居建
两者的相互
气候特
筑特点
关系
点
双层木楼或
东南亚_热__带_ 气候区
竹楼通风好,
双层木 炎热多
人居住在楼
楼或竹 雨、潮
上,不仅比较
楼
湿
凉爽而且可
以避免潮湿
西亚热__带__ _沙__漠_____ 气候区
墙厚可以减 炎 少白天通过 热、 墙壁传导进 墙___厚_____、 干 入的太阳热 窗___小_____ 燥、 量,窗小可以 多风 减少从沙漠 沙 地区吹来的
C.承载着佛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延续着佛山历史 的脉络
D.充分展现佛山文化,推动佛山文化名城建设
下面是某游客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据此回 答 12~14 题。
考点二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例 2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 (C ) A.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威尼斯城——法国 C.平遥古城——中国山西省 D.丽江古城——中国湖南省 典例分析:巴黎塞纳河岸位于法国,A 项错误;水上 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B 项错误;平遥古城位于中 国山西省,C 项正确;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D 项错 误。故选 C。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一 聚落与环境 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完成 1~2 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乡村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2.图中两种聚落的最主要差异是( D ) A.房屋建筑的差异 B.人们收入的差异 C.人口数量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物——“教堂”。试判断该地区最可能地处( C )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品PPT(共31张PPT)

A.a、b、c
B.d、e、f
C.a、b、d
D.a、b、f
【点拨】当城 市聚落不断扩 大时,容易出 现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环 境质量下降等 问题。
练能力
3.[中考·连云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江苏、内蒙古、云南和东 北四地传统民居邮票,读图可推知( A )
A.①地降水充沛,河网密布 B.②地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C.③地冬季严寒Hale Waihona Puke 降雪较多 D.④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2.[中考·贵港]下列自然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
展的是( A )
A.水资源短缺
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3.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比平原地区的聚落( D )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平面形态“团块状”明显
④平面形态“条带状”明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在山区,由于受地形等因素限制,聚落规模一般比
4.人3类人的类聚的居聚地居—地——聚—落聚—落——人—教人版教七版年七级年上级册上地册理地课理件课( 件共(31共张31P P张T)PPT)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练能力
2.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C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21张PPT)

3)根据生产活动的不同,乡村有哪些类型?
农村 , 农 屋屋路店校院田
落密 高 密 数 数 数 面
集度集量量量积
度
度
乡
小 低 小 少少 少大
村
果 鱼 自然
园 塘 景观
面 积
面 积
改变 的程 度
大大 小
城
大 高大多 多 多小 小小 大
市
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聚落类型
1)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 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
2)聚落按其景观的不同可分为 几大类?
两类 :城市和乡村
1)为什么说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P84
2)说说你知道哪些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
法国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 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 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 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小结
谢谢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其他。。。
三 聚落的分布
1)什么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 河口 ,沿海地区
2)什么地区聚落分布很少或者 没有?
高山 荒漠地区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 什么形态?
农村 , 农 屋屋路店校院田
落密 高 密 数 数 数 面
集度集量量量积
度
度
乡
小 低 小 少少 少大
村
果 鱼 自然
园 塘 景观
面 积
面 积
改变 的程 度
大大 小
城
大 高大多 多 多小 小小 大
市
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 1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 聚落类型
1)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 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地方
2)聚落按其景观的不同可分为 几大类?
两类 :城市和乡村
1)为什么说聚落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P84
2)说说你知道哪些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建筑群和遗址?
法国塞纳河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山西的平遥古城
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澳门历史城区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
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 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了冲击, 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 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小结
谢谢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其他。。。
三 聚落的分布
1)什么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 河口 ,沿海地区
2)什么地区聚落分布很少或者 没有?
高山 荒漠地区
3)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 什么形态?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优质课件 (共45张PPT)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
3.云南南部的傣族人“穿短裙,住竹楼”的主要原因是(A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蜿蜒崎岖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表以平原为主
4.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文化的保护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 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 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 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 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 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 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聚状,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 材料三 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 人口众多的工业城市。 材料四 深圳原来是个 不起眼的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得以 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窗口城市。
材料一说明 材料二说明 材料三说明 材料四说明
云南丽江
坐落于玉龙雪山下 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容、 山城之貌。
古城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 融汇了各个民族 的文化特色。
秘鲁马丘比丘
建于500多年前, 整个遗址建在海拔 2350米的山脊上。 是著名的古印加帝 国的遗址。
这座石头结构的 城寨,墙上石块 之间的缝隙连匕 首都无法放进去
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技能掌握
3.云南南部的傣族人“穿短裙,住竹楼”的主要原因是(A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蜿蜒崎岖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表以平原为主
4.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文化的保护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 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 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 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 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 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 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材料二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聚状,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 材料三 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 人口众多的工业城市。 材料四 深圳原来是个 不起眼的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得以 迅速发展为中国的窗口城市。
材料一说明 材料二说明 材料三说明 材料四说明
云南丽江
坐落于玉龙雪山下 古朴自然, 兼有水乡之容、 山城之貌。
古城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 融汇了各个民族 的文化特色。
秘鲁马丘比丘
建于500多年前, 整个遗址建在海拔 2350米的山脊上。 是著名的古印加帝 国的遗址。
这座石头结构的 城寨,墙上石块 之间的缝隙连匕 首都无法放进去
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技能掌握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小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大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初中地理PPT教学课件:第4章 第3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人教版七年级上)

精品课件
有些四合院老旧了, 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 再照原样重建。
小结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加以保护 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 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精品课件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 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 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精品课件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 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是中国汉族城市在明清时期 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 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 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知道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5.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6.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 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保护四 合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 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 传统。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 住房紧张,四合院变得 拥挤、混乱,干脆拆掉, 盖楼房算了。
对老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 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 方便居民的生活。
精品课件
1.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B.在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 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有些四合院老旧了, 开发者可以把它们拆了 再照原样重建。
小结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如果不加以保护 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乡村和城市的发展中,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纪念 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 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精品课件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 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彝、 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
精品课件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 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 是中国汉族城市在明清时期 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 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 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知道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4.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5.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6.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建筑的代 表,要完整地保护下来。保护四 合院意义不仅仅是保护旧房子、 老房子,而是保护一种优秀文化 传统。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 住房紧张,四合院变得 拥挤、混乱,干脆拆掉, 盖楼房算了。
对老四合院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 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 加入新的功能,如:厨房、卫生间等, 方便居民的生活。
精品课件
1.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 集 B.在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 分散 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 课件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共45张ppt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 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 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 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 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 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闻名天下。
山西平遥古城
云 南 丽 江 古 城
长 城
故宫
北京天坛
秦 始 皇 陵 兵 马 俑
印度泰姬陵
埃及金字塔
活动: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爱斯基摩人就 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 ,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 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练习
1.一般说来,城市聚落比乡村 聚落( B ) A.规模小 B.建筑物大 C.道路稀少 D.医院少
2、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 般位于(C )
A内陆高山地区 B 荒漠地区 C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 河流上游地区
工业
服务业
轩辕黄帝
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请选择聚居地 的地形条件。
B
A
C
请选择水源条件
荒漠 河流
请选择土壤条件
盐碱地 荒漠土
黑土地
请选择气候条件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温和而湿润 终年严寒
终年炎热干燥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
你认为下面哪个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 落
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1
2
3
4
2
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4
乡村聚 落
? 景
观 差 异 城市聚落
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
乡村
城市
自学互研
1.说一说情景导入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 落的景观差异。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 理。 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 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3.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_团__块__状___;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_带__状____。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共有300多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 布达拉宫
故宫 丽江古城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当堂演练 见学生用书完成练习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
•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荒漠
各地的特色民居建筑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严寒
我国黄土高原 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的傣族竹 高温多雨
楼
民居的建筑特点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夏凉冬暖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4.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 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 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 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 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 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 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悠 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水源 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地形 平坦
交通 便利
聚落与环境
自然资 源丰富
聚落的分布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 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少有或没有聚落。
5.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 个,并向大家介绍。 6.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
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 格。根 据学生 对作家 萧红的 作品以 及那个 时代的 历史环 境的了 解程度 ,来安 排教学 方式。
•
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 鲁迅与 萧红的 忘年交 来引出 对萧红 及其作 品的介 绍。
•
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 今世界 要求的 格物致 知放在 一起加 以比较 ,从而 突出强 调了本 文的论 点。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自然
密集 度
高 度
路
店
校
院
田
园
塘
口
景观 改变
乡 村 稀疏
矮
稀 疏
少
少
少有
有有
稀 疏
小
城 市 密集
高
密 集
多
多
多无
无无
密 集
大
2.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自己所在的乡村 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 (2)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 处? 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
乡村
城市
自学互研
1.说一说情景导入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 落的景观差异。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 理。 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 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3.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 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_团__块__状___;沿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的聚落呈_带__状____。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 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共有300多处
秦始皇陵兵马俑 布达拉宫
故宫 丽江古城
威尼斯城 平遥古城
当堂演练 见学生用书完成练习
•
1.单元介绍,重点是本单元主题“女 性的声 音”的发 展历史 介绍。 让学生 了解女 性小说 发展的 历史及 特点。 2.
•
2.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 自己的 课内外 阅读情 况说一 说自己 对于女 性小说 的了解 ,谈一 谈他们 印象中 女性小 说有怎 样的特 色。
•
6.本文虽然属于学术性演讲,但通俗 易懂, 听众易 于接受 。首先 ,作者 在演讲 过程中 注意结 合自己 的切身 体验, 如作者 讲到了 自己初 到美国 大学念 物理时 的彷徨 恐慌, 这样就 拉近了 与听众 的距离 ,并使 他们真 切地感 受到格 物致知 精神的 重要性 。
•
8.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 奋斗筑 梦,才 能悟得 真谛, 享受劳 动所带 来的快 乐。
荒漠
各地的特色民居建筑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当地的气 候特点
严寒
我国黄土高原 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的傣族竹 高温多雨
楼
民居的建筑特点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利用黄土挖掘成 窑洞,夏凉冬暖
屋顶坡度陡, 下部通风隔潮
4.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 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 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 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 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 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 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悠 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水源 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地形 平坦
交通 便利
聚落与环境
自然资 源丰富
聚落的分布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 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 少有或没有聚落。
5.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 个,并向大家介绍。 6.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 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 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
3.重点是介绍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 格。根 据学生 对作家 萧红的 作品以 及那个 时代的 历史环 境的了 解程度 ,来安 排教学 方式。
•
4.鲁迅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可以从 鲁迅与 萧红的 忘年交 来引出 对萧红 及其作 品的介 绍。
•
5.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 今世界 要求的 格物致 知放在 一起加 以比较 ,从而 突出强 调了本 文的论 点。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农 果 鱼 人 自然
密集 度
高 度
路
店
校
院
田
园
塘
口
景观 改变
乡 村 稀疏
矮
稀 疏
少
少
少有
有有
稀 疏
小
城 市 密集
高
密 集
多
多
多无
无无
密 集
大
2.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自己所在的乡村 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 (2)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 处? 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