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
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

浅谈人物角色的理解演员,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必然是以自己的认识水平去分析与认识角色,以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专业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把握着创作的方向。
因此,演员的生活素养、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于创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a创造,这个文学形象是剧作家以文字和语言创造出来的。
它是有它自身的客观标准的,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或者说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给演员的创造以规范。
例如,无论谁去演林黛玉,虽然她只能是以自己的条件与修养去进行创造,但是她都要按照曹雪芹和改编者所塑造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为基础去进行创作,最终都要达到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客观要求。
这就决定了演员既是创作者,但又要受到他所创造的角色的形象要求的制约。
从这个意义上讲,演员的创作永远也不应该是自我表现,他总是在创造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是很不相同的另一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角色。
既然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我出发,即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理解角色,但是又必须要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是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为此,这就需要对剧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与精心的塑造。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理解人物就是去测定人物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
理解人物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基调。
性格基调即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和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
周瑜、吕布、赵云三个人都是三国时的名将,作为角色,都是穿白靠的武生,虽然外表相仿,但周瑜骄、吕布贱、赵云却是不骄不躁,敢做敢当的好汉,三者间不同就是人物各自的性格基调。
浅谈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

浅谈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1. 引言1.1 戏剧演员的角色塑造意义戏剧演员的角色塑造意义在戏剧表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角色是戏剧作品的灵魂,是表演的核心。
只有通过角色的真实、生动的塑造,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引起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情节中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从而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整个剧情。
戏剧演员通过对角色的塑造,能够将文字融入到角色的情感、生活中,让角色更加鲜活而有血有肉。
角色塑造也是演员展现自身表演才华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演员可以挖掘出角色的内在矛盾与冲突,使表演更加立体和具有感染力。
戏剧演员在演绎角色时要注重对角色的塑造,不断探索和呈现角色的多面性,用心灵与情感打磨角色,让观众在角色中找到共鸣,达到表演的最高境界。
1.2 戏剧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戏剧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演员对角色以及剧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演员需要通过对角色的背景、性格、经历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演员需要通过分析角色的情感赋予,将角色的情感进行真实而细致的表达,使角色更具有生命力和鲜活感。
角色的语言和动作也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方面。
演员需要通过细致的表演技巧和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塑造角色的语言和动作特点,从而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特点。
角色与剧情的互动也是塑造角色的重要环节,演员需要通过角色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与剧情紧密相连,使角色与剧情有机结合,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角色的内心表达是塑造角色的关键。
演员需要通过表演技巧和情感投入,准确地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角色更加立体和深刻。
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一个全情投入的过程,需要演员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才能真正地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戏剧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戏剧作品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对角色的全面理解和表演,才能为观众带来真实而动人的戏剧体验。
2. 正文2.1 角色研究与分析角色研究与分析是戏剧演员塑造角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浅谈人物形象塑造

浅谈人物形象塑造摘要:在话剧或影视表演中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剧本中的灵魂就是一个个鲜活个体的人物,这些人物角色诠释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话剧的精彩程度,人物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人物形象就是通过演员对角色进行包装。
人物形象的塑造大致分为两方面,有外部塑造,也有内部塑造。
演员不同的亲身经历会影响着演员对角色的理解。
在四年的戏剧之旅中从人物出发的人物塑造都是一次次的创造一次次的对自我的刺激。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关键词:外部塑造;内部塑造;人物形象;一什么是人物塑造话剧演出便是演员在原则的时段、牢固的空间里,经历言语和形体行动等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
从而给观众艺术审美享受。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戏剧表演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角色的戏好戏坏是判定一部话剧是否精彩的重要基础。
塑造人物形象,必定了解剧情,分清楚人物故事发生的时段、方位和及脾气,而性子则是议定语言、言语脸色所展示出来的。
只要人物显示的蜜意并茂、情绪表达的细致丰富,演员自己才能打动本身从而捉住演员的心。
二、人物塑造的方法(一)从外部进行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从内部入手也就是人物性格。
二是外部入手从形体动作等方面突出人物形象。
在我国的话剧等表演艺术中,具体塑造小人物的文章很多,由于切近观众光影、平常渺小、切实风趣的“小人物”角色得到了不俗的口碑和收益。
在演出中台词、行动等相对于比较容易,更轻松得到观众认可,积极地促使了剧情与中心抒发的互动。
并且小人物由于其特别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其在表演艺术中每每可以设立很多对角色人物所独有的思想、动作形式的塑造,及这种外表方式下所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以至于造成的表情、态度的变化反映,则是话剧表演中个人性格的塑造能力体现。
这属于人物性格塑造中的深层次把握,除此外,还要求对角色人物说话的语速、神态转化、行为姿态等等的要有艺术性意会能力。
处置角色特点的时侯,应避开模式化、公式化、概念化、单一化的演出方法。
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

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耿海棠摘要: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对人物的理解,二是对人物的体现。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字:演员人物形象塑造我从事演员这份职业已有三十几年,对演员如何演戏、演好戏,如何在演戏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在接到角色后,如何去演好这个人物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塑造人物。
对于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深刻的理解、吃透,才能更生动、全面的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拿到剧本后,不急于想如何表演人物,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理解、去摸索我的人物。
首先要分析所要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她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和其它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演“活”这个角色?在这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根据自己全面的理解来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资深的前辈和老师已塑造出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例如马金凤在戏曲《穆桂英挂帅》中所塑造的穆桂英身负重任、斗志昂扬、英勇坚定;《花枪缘》中姜桂枝诙谐、俏丽、轻快、活泼;《花打朝》中程七奶奶却又格外泼辣、爽快、热烈;常香玉在戏曲《花木兰》中所塑造的花木兰爱国不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有责任心。
这些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其深刻的理解、体会加上演员自身的素养才被成功的塑造出来。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理解人物性格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一、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背景在理解人物中,首先要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
浅谈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浅谈演员如何塑造角色一个演员拿到剧本,刚接触到的是角色的书面形象。
但书面形象离舞台形象尚有很大距离,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创作工作,要去揣摩剧本,体验角色,然后体现角色,最终塑造角色。
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需要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别人的心声,成为那个人。
演员在角色塑造过程中,从微观上分析有六个过程,即“形成角色意识”——“继续探索和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深入体验角色”——“角色的外部体现”——“综合汇流”——“产生影响”。
反应到艺术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塑造角色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认识阶段,体验阶段,体现阶段。
一、认识阶段这是一个准备阶段,需要认真分析剧本与角色,做好大量的案头工作。
剧本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与依据,演员认识和塑造角色形象都是从剧本的书面形象开始的。
形象地、感性地、真实地分析剧作家的剧本与角色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塑造的第一步。
在这个步骤中,演员应该逐渐形成自己的角色意识。
一般来说,剧作家提供给演员剧中的角色形象是比较抽象的。
演员要想把剧本中的角色鲜活地立在舞台上,首先要做大量的阅读和案头工作。
在认真阅读剧本的基础上,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间的矛盾冲突、理清人物关系,分析自己扮演的角色命运,评价和自己角色相关的其他角色,写人物小传,写出剧本中提供角色生活的那段时期和那个空间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要理清剧中角色与角色的关系,哪怕你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个小角色,也要了解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与其他角色的矛盾冲突等。
弄清楚了这些才不至于演“糊涂” 戏。
有可能的话,还要通过设想写出剧本中没有提供的角色以前的历史以及角色未来的发展趋向。
在此基础上,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贯穿主线、剧作家的创作意图。
也就是说,要通过剧作接触剧中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与情境,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逐步从角色的外部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从对事件、冲突的剖析升华到理解剧作的主题与底蕴。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是一种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手段,在舞台上演绎人物故事的艺术形式。
而人物角色在话剧表演中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剧情的发展和观众的接受。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演技巧以及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来谈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观众迅速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剧情。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关注角色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
外在特征主要包括容貌、着装和动作等方面,而内在特质则涉及到角色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等。
演员可以通过服装、化妆和体操等手段来突出人物的外在特征,比如通过穿着朴素的衣服、化一些浓妆来表现一个高傲的女主人公;而通过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挺胸、扬眉、颔首等动作,则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表演技巧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通过声音、语气、表情和动作等手段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声音是演员最为基本的表演手段,通过调整音量、音调和语速等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变化。
语气则是表演者在发声时所产生的情感色彩,它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情绪和态度。
而表情和动作则能更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们可以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眼神的交流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
当角色面临悲伤的情绪时,演员可以通过落泪、颤抖的声音、身体的颤动等方式来表现出角色的痛苦和悲伤。
与观众的互动是话剧表演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将观众作为演出的目标,并与观众进行紧密的互动。
演员可以通过直接对视观众、与观众的视线交流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内核。
通过与观众的情感互动,演员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
在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剧情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下面我们来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深入理解剧本和角色本身。
在准备表演某一角色之前,演员必须对剧本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角色的性格、背景、动机等各个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角色,才能更好地将其内心世界和情感表现出来。
演员还需要对角色进行角色分析,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性格特点等,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充分发挥演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演员理解角色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赋予角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个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
演员需要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角色赋予生命和魅力,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人物角色的塑造还需要通过表演技巧来实现。
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这包括但不限于情感表达、动作技巧、语言技巧、声音表达等方面。
只有通过表演技巧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呈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人物角色的塑造还需要与其他演员的表演相互配合。
在话剧表演中,每一个角色都是整个剧情的一部分,演员们需要通过相互配合和默契的表演,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整个剧情的连贯性和真实感。
这需要演员们在表演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将整个剧情展现得更加完整和真实。
人物角色的塑造需要保持对角色的尊重和理解。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特点,演员们在塑造角色时需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角色。
只有对角色充满尊重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塑造得更加真实和生动。
人物角色的塑造是话剧表演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剧情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在塑造人物角色时,演员需要通过深入剧本的研究和角色的分析理解角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角色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个性,运用表演技巧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真实地呈现给观众,并与其他演员相互配合,最终保持对角色的尊重和理解。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整个表演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对角色的塑造,能够让观众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表达主题。
下面笔者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浅谈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
首先,要认真研究剧本,深入理解角色的背景、性格、情感状态等,以便更好地创造出逼真的角色形象。
在表演中,要注意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变化,以塑造出真实有感的人物形象。
其次,要注意人物角色在剧情中的转变和发展。
有些角色在剧情中会经历明显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这时表演者要刻画出对应的情感状态和变化,体现出角色的成长和转变,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再次,要注意与其他演员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增加戏剧张力和情感表达。
在表演中,演员之间的眼神交流、动作配合、感情互动等能够有效地传递出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矛盾,让观众更加投入地体验整个剧情。
最后,要注意表演的细节。
细节是塑造人物角色的关键之一。
表情、动作、语音等细节方面的把握,可以让角色形象更加准确真实,体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和特征。
同时,对于服装、化妆等也要注重细节的处理,以便更好地传达角色的身份和角色所处的社会背景。
总之,话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塑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塑造角色形象时,演员需要深入剧本,注重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在表演中要注意角色在剧情中的转变和发展;与其他演员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是表现角色特点和塑造形象的关键之一。
最后还要注意表演细节的处理,从而更好地传达角色的特征和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耿海棠摘要: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工作,可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对人物的理解,二是对人物的体现。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演员能更好地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应该在剧本给予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人物进行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我认为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在理解人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其更好地塑造出完美,鲜活的人物形象。
关键字:演员人物形象塑造我从事演员这份职业已有三十几年,对演员如何演戏、演好戏,如何在演戏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这一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在接到角色后,如何去演好这个人物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塑造人物。
对于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深刻的理解、吃透,才能更生动、全面的表现出来。
首先我们拿到剧本后,不急于想如何表演人物,而是试图在各方面去理解、去摸索我的人物。
首先要分析所要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她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和其它性格色彩?怎样形成自己的思想逻辑和行为逻辑?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演“活”这个角色?在这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我们根据自己全面的理解来塑造人物形象。
我们资深的前辈和老师已塑造出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例如马金凤在戏曲《穆桂英挂帅》中所塑造的穆桂英身负重任、斗志昂扬、英勇坚定;《花枪缘》中姜桂枝诙谐、俏丽、轻快、活泼;《花打朝》中程七奶奶却又格外泼辣、爽快、热烈;常香玉在戏曲《花木兰》中所塑造的花木兰爱国不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有责任心。
这些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其深刻的理解、体会加上演员自身的素养才被成功的塑造出来。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理解人物性格方面包括以下几点:一、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背景在理解人物中,首先要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
在一个大时代的环境中,观察人物的方方面面,有时人物的表现很可能就烙下了时代背景的印记。
他的出身,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等等因素,都是影响其性格特点的重要因素。
马金凤老师是我的恩师,他所塑造的穆桂英这一角色对我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过观察学习、和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对这一角色理解有了很大提高。
穆桂英这一人物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北宋时期,辽东安王兴兵造反,边关紧急。
一天,杨宗保将安王造反、边关紧急事禀报佘太君。
佘太君惦记国事,不知由谁带兵抵抗,遂派文广前往京城打探。
文广、金花在京城看到王伦在比武场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心中不忿,与王伦校场比武。
他们先是以箭穿金钱眼取胜,后又刀劈王伦。
宋王问明杨家情况,命穆桂英挂帅,文广、金花为马前先锋。
文广、金花归来,将帅印交给穆桂英。
穆桂英因对宋王昏庸、听信谗言不满,不愿意挂帅出征,用绳索捆了文广,准备进京辞官请罪。
佘太君以国事为重,劝说穆桂英回心转意,打消了她的重重顾虑。
穆桂英终于同意挂帅出征,去保大宋江山。
出征之日,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凛凛,佘太君亲自前来送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平定安王之乱。
时年,穆桂英53岁。
在了解到穆桂英的时代背景后,结合其背景可以体会出当时国临大难、对于穆桂英来说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再这样的基础上再对形象进行理解会显得更全面。
又如我在现代戏曲《我的娘,我的根》中所饰演的铁秀英一角色。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铁秀英作为支边青年,跟随支边的队伍来到了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新疆,那时她年轻美丽、充满活力,可是当新疆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之后,才发现皱纹已悄悄爬上脸庞。
反映了一代军垦人为了边疆建设奉献了青春,为边疆子孙留下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后代边疆子孙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而当支疆老人们在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也常常会想起去多往事,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想着落叶归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眼中的铁秀英是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为了边疆建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去体会人物在所处时代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
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是理解人物的首要前提。
如果演员塑造出的人物脱离本身人物。
就会破坏观众对人物的信念。
这些地方要靠演员在去了解其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后再去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人物其次要抓住人物的性格和人物思想,特别是人物所表现出的突出个性。
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
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里他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
所以,我每次接到角色时,总是要好好阅读剧本,反复揣摩剧中的情节发展和提示,梳理人物的思想行动线,在心中形成角色的雏形。
《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就有着鲜明的性格,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我觉得对演员是一个升华。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边关紧急。
杨宗保将安王造反、边关紧急事禀报佘太君。
佘太君惦记国事,不知由谁带兵抵抗,遂派文广前往京城打探。
文广、金花在京城看到王伦在比武场上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心中不忿,与王伦校场比武。
他们先是以箭穿金钱眼取胜,后又刀劈王伦。
宋王问明杨家情况,命穆桂英挂帅,文广、金花为马前先锋。
文广、金花归来,将帅印交给穆桂英。
穆桂英因对宋王昏庸、听信谗言不满,不愿意挂帅出征,用绳索捆了文广,准备进京辞官请罪。
佘太君以国事为重,劝说穆桂英回心转意,打消了她的重重顾虑。
穆桂英终于同意挂帅出征,去保大宋江山。
出征之日,穆桂英全身披挂,威风凛凛,佘太君亲自前来送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往平定安王之乱。
时年,穆桂英53岁。
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把握住她的率直,勇于奉献、不平边关不回朝的坚定的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她是一个勇敢坚定的人,有时像一团火般的,坚定中含着质朴。
如选段“辕门外那三声炮......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哪”中,曲调质朴、洁净,节奏干练、有力,将穆桂英感慨万千、高亢激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穆桂英奔赴疆场,平定边疆之乱,得胜还朝的决心,可谓牵动人心、使人内心热血沸腾。
此唱段是马金凤最具代表性的唱段之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她这种鲜明物性格必须靠演员深刻理解人物当时所处的规定情境,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
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下,人物性格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西厢记》中的红娘同样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
丫鬟红娘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俏皮自信的表情配以灵动的动作表现出红娘机灵、活泼、办事利索的人物性格。
红娘本不是一个好管天下姻缘的“多事”人,她所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旁观者变为“热心人”,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们一家人。
二是她不满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三是她认为小姐与张生郎才女貌,是天生地设的一对。
所以,红娘所为绝不仅仅是出于“热心”,而是义与勇的表现;而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
这也就是红娘的本来面貌。
在我饰演过的角色中,对自己有着很大突破的一个角色——《我的娘、我的根》中的铁秀英。
“铁秀英”好响亮的名字,一个铁字,听起来就能让人感觉出人物有钢铁般坚韧的意志,作者赋予她的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形象,她活泼开朗、敢说敢当、心直口快、能吃苦却也很善良,虽然她性格外向,可她始终还是个女性,内心也隐藏着多年的苦和对感情的渴望。
一句内白“尔等列队,老娘来也......”喊出了她那泼辣、豪爽、干练的个性。
当年支边进疆,开荒生产的“铁姑娘”,如今依然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的“老铁”,她爱憎分明,一生护卫着老家和兵团的名声。
铁秀英这个角色让我在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上更加张弛有度。
我所真正面对的是怎样控制沸腾的情绪。
这种感觉,是以往的创作中所没有遇到的。
我真诚地被萨特的剧本所感动,被铁秀英的遭遇所感动,被剧本中所设定的每一个情节所感动。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
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
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的性格。
演员要反复钻研剧本,分析每个情节,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这才有在舞台、银幕上塑造鲜明形象先决条件。
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演员对人物只有理性的分析理解和一般的感受是理解不深也演不好的,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创作人物时理解人物、体现人物如何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把握人物性格才能生动表演人物性格随时间,环境,命运的变动而改变戏中人物。
所以只有正确把握理解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性格变化。
才能正确生动的表现人物,塑造出更丰满,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深入生活,寻找人物形象创造的源泉许多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物,这催生了人喜怒哀乐的感情,萌生出很多情感。
演员主要是通过研究剧本理解人物,但仅止于此就不够了,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是深入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演员对人物只有理性的分析理解和一般的感受是理解不深也演不好的,他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创作人物时理解人物、体现人物如何的决定性因素。
有时青年演员在表达人物感情和内心世界时会显得有些不足,这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这就需要青年演员经过练习和时间的推移去提高。
“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谚语充分体现了生活阅历丰富的年长者处理事情的手段高、方法多。
而在理解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上,将人物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将人物深入生活,没有距离感,活灵活现。
四、演员的自身素养是理解、塑造人物的基础演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生活积累,较高的思想境界,较好的文化理论,这样在塑造人物时才能得心应手。
但一个演员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四功五法”都应该在戏曲的旋律中按照戏曲的基本程式,清晰流畅的去完成。
人物的感情不仅要通过动作身段去表现,更要通过面部表情去表现,才能把人物复杂的人心活动表现出来。
“四功”的每一功都是表演者完整的完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演员需要深刻的钻研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