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前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原因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华名族开始了抵抗侵略,努力实现名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

从英国侵略者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的直接目的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暂时的出超地位,但实际是落后于此时西方逐渐步入资本主义世界这一脚步的。

英国想要改变自身入超地位,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便采取倾销鸦片的无耻行为以由外到内的腐化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力量。

导致中国前进脚步受到极大的阻碍,全国自下到下都弥漫了迂腐的气息。

另一方面,从当时中国本身内因来看。

封建统治到达鼎盛时期,政治腐败,军队长期处于无整编状态,战斗力落后,武器陈旧,统治者的狂妄自大,成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理朝政。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种下的各种恶果不断浮现。

思想文化的陈旧迂腐,国民大多麻木不仁。

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的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与西方帝国主义的战争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逐渐丧失国家主权,从此中国开始走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路。

开始了一部屈辱史。

由于有了英国“成功的前例”,加之世界范围内的局势动荡不安,各国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断对中国政治经济向前发展造成巨大阻碍,企图击垮中国。

而西方国家们则借着“战利品”发展自身经济,完善自身体制,扩大自身利益。

再看此时的中国,有识之士与忧国忧民的企业家们虽然已经开始奋力想要救国救民,清政府被迫支持开展的洋务运动也着实对改变落后状态起着一部分积极意义,但是由于不能从更本上改变国体与政体,使之相符合,所以这些改革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也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变法和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现状。

加之国内局势并不和谐,使之前进道路中背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包袱。

更是放缓了前进速度。

除此之外,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还与西方国家在之前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后迅速发展,以及西方各国国体政体发生变化等外部因素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种种内外因交织,造成中国那一段历史时期的落后。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衰落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衰落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hat British Subjects,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establishments, shall be allowed to reside 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n their mercantile pursuits, without molestation or restraint at cities and towns of Canton, Amoy, Foochow-Fu, Ningpo and Shanghai, and Her Majesty the Queen of Great British, will appoint Superintendents, Consular officers, to reside at each of the above-named Cities and Towns.
中国衰败的根源
综观15-19世纪中西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两种相反的历史 曲线:西方不断“上升”由弱变强,中国不断“沉沦”由强 变弱。 中国衰败虽然表现在鸦片战争战败之后,但其根源却早已存 在于之前。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发展出一套崭新的制度和观 念,而中国则固守从前的制度和观念。制度僵化、思想僵化, 这是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1924年)
18-19世纪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
中国曾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 》 ( Andre G. Frank, 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如果说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 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 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 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 中国。”“西方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 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 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火车头的位置。”(中译本 ,第27、69页)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

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失败,也标志着中国日益落后的历史态势。

1840年
4月,清政府正式认可日本的广岛条约,这标志着中国与日本的对立和影响开始出现。

在中日两国之间,从历史上看,日本以超前的发展步伐进入近代,而中国却在近代落后。

首先,从外来压力来看,从十九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大规模入侵日本,强制其开放,洋务运动肇端于此。

在西方国家的强制压力下,日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外运输,
发展机械化工业,进行军事改革,实施国际系统改革,促进宪政改革,等等,以此改革突
破落后,远超过了十八世纪末自发的鸦片战争时期。

而从中国来看,清朝实行封建盛衰政策,一直保持落后,一切改革运动都受到少数贵
族和官僚封建思想的约束,各种改革不如日本的改革成功。

英法联军侵略期间,更是受到
重创,令改革受阻,加剧落后的趋势。

另外,在精神文明上,日本从德加泽主义改革中受到深远影响,追求进步,以西方发
展模式为导向;中国社会官僚和封建模式dot得太深,西方进步思想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思想落后,以至落后。

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的历史差异致使其发展水平的巨大距离。

外来压力,及当时的
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都是影响落后的重要因素。

只有早日突破这些障碍,才能推进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103416 王建楠回望历史,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早在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轰然倒塌,满族骑兵杀入关内,建立了大清王朝,从此,东西方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革命后的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快车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清王朝建立后仍维护传统的封建根基,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自17世纪以后,中国先进、西方落后的历史渐渐改观了。

到了19世纪,中国更是在诸多方面落后于英国,这也成为鸦片战争中中国落后的原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从政治角度看,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掌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处处显示出了新生政权的活力。

而此时处在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更加衰败,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由此可见,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此时的英国资产阶级专政则刚刚兴起,正处于对外扩张和自身充满活力的时期,相比之下,中国已是远远落后。

而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广阔的国土。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对世界文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四大发明,无一不证明了中国人的才智,然而鸦片战争却证明了中国的虚弱,现实也证明了中国的落后。

英国仅仅是一个小小岛国,却一度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中国落后呢?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三方面考虑:首先从政治的角度看,英国由封建制度很早转变为了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1215年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65年出现议会的开端。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到17—18世纪又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并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延续千年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下,暴政腐败现象严重,阻碍历史发展,钳制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起义最终也始终是推翻一个集权统治建立另一个集权统治,到清末表现尤为明显的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经济角度看,英国的自由贸易与中国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又截然不同。

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

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

中国近代惨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惨败的根本原因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

这使得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此时,中国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危在旦夕。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之所以清政府要闭关锁国的具体原因一下几点:1.基于保护传统文化。

事实上是对本国国民的愚民政策。

2.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

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3.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

4.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

5.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闭关锁国的弊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

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

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闭关锁国联系实际: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

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

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面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鸦片战争: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论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

论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

论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历史原因、文化原因、政治体制原因、经济原因等。

首先,历史原因是中国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近代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巨大的国土领域缩小和国家主权丧失,使得中国的国家体面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国家面临着威胁和危机。

同时,清朝这段时间内对于现代化的推行得十分缓慢,与外部世界逐渐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其次,文化原因也是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这种传统下,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且推崇的是传统的礼教、尊重权威等,这种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研究也相对滞后,对于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使得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于西方国家具有不小的差距。

另外,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是导致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国的政治体制长期存在着君主专制,官僚主义的特点明显,没有形成健全的现代国家制度。

政权的更迭频繁,政治体制不稳定,导致了社会的不断动荡和对外交往的障碍。

与此同时,由于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决策体系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更为缓慢,决策效率低下,这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最后,经济原因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关键原因之一、近代,西方国家出现了工业革命,经济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中国则长期抱持着农业经济的特点,没有及时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业化的理念。

此外,外来的商品和资本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传统产业和经济体系,让中国失去了本土产业竞争的优势。

总之,近代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原因、文化原因、政治体制原因和经济原因等等。

要想实现现代化,中国需要正视这些问题,进行与创新,加强对科学、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推动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鸦片战争前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原因
——资本对封建的胜利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9班杨镇远1352037
19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1839年与英国的战争、1856年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以及1895年与日本的战争。

三次战争中,中国遭受的屈辱性的惨败,逐渐地将中国的落后彻底暴露无遗。

中国经受的屈辱和灾难,其实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累积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失败,其实正是输在了社会形态上,封建社会输给了资本主义社会。

(一)中国政治的落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仍然存在着“国王”,但经过光荣革命,一部《权利法案》正式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已成了“虚君”,英国政治上是事实上的“虚君共和”。

而中国,不只是鸦片战争前,乃至辛亥革命前,都一直维持着君主专制统治!
英国革命前,政治开明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有着与霸主西班牙一战的力量,但随即宣扬“君权神授”的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入主后,英国却被西班牙战败。

但看英国这一段历史便已经可以看出专制制度对于民主制度的落后。

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便是更胜伊丽莎白时期的民主,反之,中国的封建专制则与斯图亚特王朝如出一辙。

民主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国家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有利于权利的相互监督和制衡。

而专制制度下,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方针,则很可能决策错误而导致失败。

英国的《权利法案》将国王的权力限制在了法律的框架下,“王在法下”,国家由议会实际领导,从而能够科学决策。

而中国,“君权神授”,无论对错,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历史已经证明,君主立宪制带领英国走向了“日不落帝国”,而封建专制给中国带来的决策是“闭关锁国”。

因此,从政治上,封建的中国就输给了资本主义英国。

(二)中国经济的落后
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很快便开始了工业革命,讲英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但中国社会,仍旧充斥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经济十分弱势。

资本主义制度讲究市场经济,从而促进了自由贸易,让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反之,看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前,强硬地闭关自守,自然经济都占着绝对主导。

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不仅导致经济发展的极度缓慢,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国难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在英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地贸易带动了商品需求,商品意识的提高与
其它助力,让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开创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制度给英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使之拥有了发展其它产业的资本。

而封建的中国,从经济上,就输给了资本主义英国。

(三)中国文化的落后
封建意识是阻碍中国健康进步的病毒。

在封建社会下,中国人太容易自满自足,甚至很多人只要自己“男耕女织”的小家庭正常,就根本不会想去设法改变大环境的现状。

这也导致了中国封建统治加重的恶性循环。

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满足于自给自足,根本不在意闭关锁国的危害,不愿放眼世界,因此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相反,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的英国人民都能有意识地参与到国家各项建设中,推动了进步。

正因为英国人的有了向世界扩张的思想意识,最终才能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

军舰不断占领殖民地,资本家们不断地进行资本输出。

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文化对英国人产生的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影响的推动。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宣扬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效地防止了封建专制的死灰复燃。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下,思想迟迟不能得到解放。

文化的差异通过影响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从而影响了发展进步。

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对科学的热情,而中国人仍在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信奉鬼神,少有人研究技术,甚至是以鄙视的目光来看科学。

思想文化可以说是民族发展的潜在动力,封建中国在文化上也输给了英国。

(四)中国错失良机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英国已经在历史的潮流中抢占了先机,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将封建的中国全面超越。

当英国正在全世界扩张,四处掠夺资本、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中国正在干什么呢?
当15世纪,英国开始“圈地运动”,产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时,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却仍然以农业而不是商业为基础。

而中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发展缓慢。

随即英国便经过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却仍旧是一个明显的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

当英国通过和平变革实现了社会进步时,清帝国的统治才刚刚开始,“自由”、“平等”的字眼甚至还没有出现在中国人的字典中。

中国的统治者自以为只要没有外国文化的冲击,自己的专制统治就能千秋万载,于是可笑地闭关锁国。

当清朝,英国等国的人带着先进成果出现在眼前时,封建的中国甚至仍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鼠目寸光,拒绝学习。

中国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最终使中国在历史变革的大潮中,错失了良机。

郑永年教授就说过:“一个国家内部制度都没能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


资本主义的英国相比封建的中国,拥有着更多的资本积累,代表着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这些优势终于体现在了军事上,所以,英国的资本家们才能最终用工业革命的成果,轰开中国曾经紧闭的大门,用枪炮无情地揭示出中国的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