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肌阵挛病例总结与思考

合集下载

PM——【病例讨论总结】

PM——【病例讨论总结】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一·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肌肉和血管,以皮肤红斑、水肿伴肌肉软弱及炎性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如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肤损害者又称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

(一)流行病学调查1. 较少见,发病率:0.5~ 8 /10万;2. 发病年龄:5 ~ 14岁和45 ~ 64岁;3. 性别:女:男= 2:1;4. 种族差异:黑人:白人= 4:1;5. 目前研究示有上升趋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1. 与机体的免疫异常、遗传、血管病变及病毒感染等均可能有关;2.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受到某些环境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系列免疫介导过程,最终导致疾病发生。

(三)临床分类及表现(1)分类1. 成人皮肌炎;2. 恶性肿瘤伴发皮肌炎;3. 皮肌炎与其它结缔组织病重叠;4. 儿童皮肌炎;5. 无肌病性皮肌炎;6. 成人多发性肌炎。

1(2)肌肉表现1. 常累及横纹肌,任何部位肌肉皆可侵犯,四肢肌肉首遭累及,肢体近端肌肉比远端更易受损,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通常最早波及。

病变常呈对称性。

2. 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和心肌,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心电图改变甚至心力衰竭。

(3)内脏表现1. 可有发热、消瘦、贫血、关节痛等。

部分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2. 部分可有心包炎、胸膜炎等浆膜炎表现;3. 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末梢神经炎等。

(四)实验室检查1. 血清肌酶升高(ALT、AST、CK、LDH);2. 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3. 24小时尿肌酸升高;4. 肌肉活检可见肌炎改变;5. 自身抗体:Jo-1、PM-1、tRNA合成酶抗体(PL-7等)。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1. 特征性皮肤表现;2. 四肢对称性近端无力;3. 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4. 肌活检异常;5. 肌酶增高。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病例-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病例-进行性肌阵挛癫痫

Ⅻ: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纤颤。 运动系统:肌肉容积正常,四肢肌肉频繁出现肌阵挛,四肢肌力 5 级,四肢肌 张力正常。 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 步态:检查不合作。 反射:四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病理征阴性。 感觉系统:检查不合作。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凝血象正常、生化全套、血乳酸、血丙酮酸等检查均正常。 腰穿压力160mmH2O(15.7kPa),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寡克隆区带阴性, TORCH病毒检测阴性。 2 脑电图检查(图4-1):
肝脏星形 (Kupffer)细胞、肠 肌丛神经元和脑 神经元内贮积物。
进行性视力减退, 晶体混浊,眼底检 查可见樱桃红色 斑,小脑性共济失 调及周围神经病 等。发病后数年内 出现肌阵挛、多肌 阵挛和意向性肌 阵挛
缺乏特异性改变
电生理改 变
EEG 背景活动正 常,可见双侧棘慢 波和广泛多棘波, 弥漫性δ波暴发, 光刺激敏感
CT 和 MRI 检查可 MRI 可见弥漫性
见弥漫性脑萎缩、 脑萎缩,大脑白质
白质损害、基底核 在 T2 相出现信号
钙化和低密度灶 轻度增高,皮质变
等改变
薄,丘脑在 T2 相
低密度。
Lafora 体主要见 大脑广泛的非特 于脑、心肌、肝脏、 异性变性改变,小 横纹肌、视网膜、 脑浦肯野氏细胞 脉络膜、脊神经及 消失,无细胞核内 皮肤中大小汗腺 包涵体。 的上皮细胞,HE 染色包涵体呈淡 红色,PAS 染色强 阳性。 多以全面强直阵 首发症状为肌阵 挛发作为首发症 挛性抽动,意识清 状,同时可伴发视 醒时出现自发性 觉性发作。继之出 动作性肌阵挛,不 现严重的肌阵挛 规则,不同步,对 发作,最初肌阵挛 光刺激等敏感,可 发作表现为不频 合并强直-阵挛发 繁、非对称性、动 作、小脑性共济失 作幅度较小,随着 调、构音障碍和痴 疾病的进展,肌阵 呆等 挛为对称性、节段 性、幅度增大、频 率明显增加。同时 出现失认、言语障 碍、记忆力下降等 进行性认知功能 障碍以及共济失 凋。可伴发抑郁、 狂躁等精神障碍 有时见到脑有轻 缺乏特异性改变 度萎缩,以大脑皮 质、苍白球、小脑 齿状核附近最为 明显

肌阵挛护理查房PPT

肌阵挛护理查房PPT

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了解患者 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以评估其 生活质量和病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患者心理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包括情绪、 认知、行为等方面
了解患者家庭、社会背景及支持 系统
评估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 度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 护理措施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评估
家庭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及关系, 评估家庭对患者的支持程度和家庭环境是否有利于 患者的康复。
焦虑情绪缓解:肌阵挛症状得到控制,患者焦虑情绪明显减轻。 抑郁情绪改善: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积极配合治疗。 自信心增强:患者逐渐适应肌阵挛症状,自信心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 社交能力提高:患者能够更好地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社交能力得到提高。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改善情况评价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尿布、 床单等物品,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
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 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 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心理护理干预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 好的沟通,了 解其心理需求
和担忧
心理疏导:针 对患者的焦虑、 恐惧等情绪, 进行心理疏导
和安慰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 认知,改变不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肌阵挛护理查房”的PPT,现在准备介绍“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请帮我生成“皮肤压疮
预防与处理”为标题的内容 • 皮肤压疮预防与处理
● 预防措施: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 ● 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理压疮,避免感染,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社会支持:了解患者的工作、社交等社会关系,评 估社会对患者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患者所处的社会 环境是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面肌痉挛两篇案例

面肌痉挛两篇案例

面肌痉挛两篇案例作者 / 见内文针灸治疗早期面肌痉挛验案1例作者 / 陈瓞赵征宇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患者,女,30 岁,2017年4月7日就诊。

因“右侧眼睑跳动1个月”就诊。

现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周部肌肉不自主跳动,患者未予重视,1周前因风寒感冒,出现恶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右侧眼周肌肉无规律频繁跳动,现感冒症状消失,仅遗留右侧眼周部肌肉不自主跳动,遂于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

刻下症:右侧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自主抽搐,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

患者体型偏瘦,面色少华,纳眠尚可,寐安,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西医诊断:面肌痉挛。

中医诊断:面风,风邪犯表证。

治宜疏风解表。

治疗:采用风门、肺俞撮痧结合毫针浅刺。

先行风门、肺俞撮痧,嘱患者取坐位,暴露风门、肺俞,术者将右手手指湿润后以拇指、食指屈曲对抗用力提拧穴位处皮部,然后上提至皮肤从手指滑落,一起一落,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然后行针刺治疗,选穴百会、颧髎、合谷、太冲。

常规消毒后选用0.18 mm×13 mm毫针,于上述穴位行常规针刺,得气即止,留针20 min。

隔日复诊,患者诉症状消失,依上穴再行2次浅刺,症状未见复发,遂停治。

随访未见复发。

按:面肌痉挛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早期临床表现多为眼轮匝肌阵发性痉挛,逐渐扩散到一侧面部、眼睑和口角。

中医认为本病属“风证”“筋肉动”等范畴。

早期多属于“外风”,由卫表不固、风邪犯表引起。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风胜则动”“风伤筋”。

故治宜疏风解表,使风邪消散,动得止。

本案采用风门、肺俞皮部撮痧,风门乃搜风要穴,风邪出入之门户;肺俞为肺经经气输注之处,外合皮毛。

撮痧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助手指在人体皮肤、经脉、穴位和病变部位反复提拧,通过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治疗病证的一种外治法。

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发热,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无力

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发热,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无力

神经科临床病例讨论:发热,意识不清,四肢抽搐,无力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1岁。

主因间断发热7月余,伴言语障碍、意识障碍、肢体不自主抽动及大小便失禁6月余,于2007年11月9日入院。

患者于8个月前(2007年3月20日)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自服“感冒药”和阿莫西林后体温下降;但随之双手出现白色小水泡,米粒大小、呈透明状,伴疼痛、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外用药”涂于患处皮肤治愈。

之后出现口腔溃疡,发热,体温38 ℃,自服“感冒冲剂”后体温下降。

4月24日因被摩托车撞倒而鼻出血,左侧前额血肿,右侧上肢擦伤,臀部淤青,无意识障碍及喷射性呕吐,当地医院CT检查右侧下肢无明显异常,未行特殊处理。

之后即出现情绪烦躁,言语逐渐减少,伤后3d逐渐出现言语不清、行走不稳、行为异常(如用筷子捞汤、两腿伸进同一裤管)等症状,当地医院脑电图检查呈现高度异常脑电活动,考虑脑炎并施以治疗(具体不详)。

但病情无明显改善且呈渐进性加重,小便失禁、不能独立行走,遂于4月29日至当地医院就诊,头部CT和腰椎穿刺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而患者烦躁、喊叫、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等症状进一步加重。

5月3日因发热(体温38℃)而入住当地专科医院,以明确诊断。

入院时体格检查:嗜睡,双侧瞳孔直径3.00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余项检查不配合。

经静脉给予阿昔洛韦0.50g,治疗4h后体温下降,其余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逐渐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左上肢屈曲、其余肢体呈伸直状。

5月5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20×10^6/L[(0-4)×10^6/L],潘氏试验阳性,氯化物117.3mmol/L(119 -129 mmol/L),细菌培养未见隐球菌生长,结核杆菌抗体呈弱阳性(1: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总数轻度增加(具体数值不详),以小淋巴细胞增加为主,可见单核细胞。

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性脑膜脑炎待查。

52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52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56 ・临 床 研 究 ・ 5
入2 枚斯 氏针 ,然后行手 法把持复位 ,C 臂x线机 缺认复位满 意后 ,由 两 小切 口钢板两 端打人3 5  ̄ 枚锁定螺 钉 ,彻底 冲洗切 1后逐层 关闭缝 3 合 ,常规放置 引流管引流 。术 后常规应用石 膏托固定 ,嘱患者术后2 d 行肌 肉等长收缩 ,踝关节旋转 活动 等康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锻炼 ,5 后行C M膝关 d P 节 活动 ,待骨 折线模糊 后 ,逐渐开始 下地 负重锻炼 。术 后常规应用抗
位 即可 。术后嘱患者积极行功能锻炼,从而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 综上所 述 ,采用双小切 I经皮锁定钢板 内固定治疗下肢骨 折 ,术 2 :
后患者骨折愈合 良好 ,功能恢复佳 ,不 良反应少 ,使用方便 ,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 文献
[】 李震 , 春 做 创 经皮 钢板 内固定 治疗 下肢 骨折 5 例 [ . 空 航 1 柏 2 J航 】 天 医药,00 1 ) 9 -9. 2 1, ( : 78 8 2 68
院 治疗肌 阵性癫 痫 疾病 的 5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观 察患者 的 临床 特征 。结 果 患者 的 发病特征 以肌 阵 挛性 为主 ,患者 的脑 电图会 发生 变 2例 化 。临床 常 出现误 诊 的现 象,丙 戊酸钠 能有 效抑 制癫 痫 的 发作 。结论 加 深 对癫 痫疾 病 临床 症状 的认 识 ,降低 误 诊率 , 丙戊酸钠 是 治疗癫
为简单有效 内固定 ,不 以稀释局部软组织血供来强求坚强 固定 。 锁 定钢 板即为符 合B 理论 的新型 内固定 系统 。锁 定钢板 由于锁 O 定孔 的特 色设计 ,使螺钉与钢 板间锁定链接 ,钢 板无需紧贴骨质 ,从
而不必广 泛剥离软组织与骨膜 即可形成坚强 内固定 ,利于骨折的早期 愈合 ,减少骨折延迟愈合 与不愈合的发生 。锁定钢板与骨皮质 问无压

少见皮层浅静脉血栓1例及经验总结分析

少见皮层浅静脉血栓1例及经验总结分析
皮层浅静脉血栓致多发脑梗死合并出血病 例分析1例
病例介绍
男性,48岁,以“一过性意识丧失约24小时”为主诉入院。 主要症状:约24小时跑步后与人讲话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向后摔倒,枕部着地,约1-2分钟后意识恢 复,急诊120测当时血压170/90mmHg。 伴随症状:意识发作前数小时有2次排稀便,发作后再次排稀便2次,并有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约 500ml胃内容物。 查体:T 36.8℃ P 84次/分 R 18次/分 BP 150/80mmHg,左侧眼裂略小,左侧面部湿度较对侧略 少汗,余查体阴性。 既往史:高血压,可疑反复头痛病史。 外院当日辅助检查: ; ;血常规: ,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百分比6.9%。头CT:左侧额、颞、顶叶条索状高密度影 ,右侧枕骨线性骨折。余肝功、离子、肾功、病毒学指标、心肌酶、肌钙蛋白、血糖、甲功、肿瘤标记物、 凝血、心电图、正常。 入院后追问病史:既往无反复头痛时,经常吃生海鲜后排稀便。 入院后辅助检查:纤维蛋白原5.97g/L;D-二聚体 0.51mg/L. DSA (阴性)、MR、SWAN、腰穿、颈 部静脉超声(如下)
鉴别诊断
二:该患常见晕厥原因证据不足,虽DSA结果阴性,但头 MR提示脑梗死合并脑出血,不符合动脉性分布,化验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 比例升高 (发病前后有腹泻症状),是否为感染所致皮 层静脉血栓性脑梗死合并出血可能?
三:疑问:如何鉴别晕厥导致脑挫裂伤与脑静脉血栓致晕厥 鉴别?
未见明显异常
非常感谢!!
静脉系统脑梗死合并出血MR影像表 现:早期组织坏死程度较轻发生于皮 层或皮层下
T1
T1
T2
T1I
外伤-SWI-斑片状出血
静脉血栓-SWI:除出血外,可见典型管状低密度血栓信号

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研究_朱明伟

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研究_朱明伟

·论著·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资助项目(G2*******)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朱明伟、王鲁宁、王振福),病理科(桂秋萍)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研究朱明伟 王鲁宁 桂秋萍 王振福 【摘要】 目的 阐述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 报告2例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 2例病人早期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如肌张力增高,跌倒发作,病程中出现四肢强直少动,伴肌阵挛和不同程度的皮层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额顶叶不对称性萎缩或脑代谢减低。

大体见普遍脑萎缩,但以额、顶叶皮层为著,镜下检查见皮层气球样神经元,基底节和黑质神经细胞变性脱失。

Gallyas -Braak 银染色和Tau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基底节、黑质等神经元胞质内Tau 阳性球形包涵体,额叶、顶叶皮层及基底节大量Tau 阳性簇状星形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斑。

结论 老年人慢性进展性不对称肢体运动障碍伴痴呆时,临床应考虑到皮质基底节变性。

如病理上发现特异性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变,则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病理学,临床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ZH U Mingwei *,W A NG Luning ,G UI Q iup ing ,WA NG Zhenfu .*Department of G eriatric Neurology ,G eneral H ospital of P LA ,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lucidat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Metho ds Clinical and i mage materials of 2the aged with movement disturbances and dementia were reviewed ,their brain t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b y routine pathological methods ,Gallyas -Braak staining and Tau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Both cases early presented movement d isturbance on unilateral extremity including akinesia ,rest tremor ,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then gradually developed rigidity of axial and four extremities ,myoclonus ,impaired ocular movement ,cognitive disturbance from moderate dementia to decorticate state .On SPECT ,one case showed hypoperfusion of left frontal -temporal cortices ,another presented asymmetric atrophy of frontal -parietal cortices on CT .Main findings on routin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prominent atrophy of the frontal -parietal lobe ,the basal ganglia ,the midbrain and upper pons .The cortical layers of the frontal ,parietal and insular lobe showed mild neuronal loss with gliosis and scattered ballooned neurons .Neuron losses and extensive gliosis of basal ganglia and substantia nigra were remarkable .Gallyas -Braak and tau staining showed globous inclusion in remaining neurons of basal ganglia ,substantia nigra and locus ceruleus et at ,substantive glial cytoskeletol degeneration including astrocyte plaques ,tuft -shaped astrocyte were also found in cortex on frontal and parietal lobe and in basal ganglia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it may be not difficult to diagnosis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Key words 】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 Pathology clinical 皮质基底节变性在老年期发病,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肢体运动障碍伴痴呆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速览
Postanoxic Generalized myoclonus is usually classified as one type of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which is also reflected by terms like myoclonic status, myoclonic status epilepticus , or postanoxic status epilepticus.
(Rossetti AO, Oddo M, Liauder L, Kaplan PW. Predictors of awakening from postanoxic status epilepticus afte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Neurology 2009;72:744–749.)
心酶示:磷酸肌酸激酶:1630U/L,
病例
诊断考虑: • 1. 双下肢乏力待查: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脊髓病变? • 2. 酒精中毒性脑病 • • • • • • 3.胆囊炎 4.慢性胰腺炎 5.肺炎 6.重度脂肪肝 7.肝功能不全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病例
• 治疗:
• 主要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肝,抗炎, 抑制胃酸分泌及对症支持治疗;
原发病骤变
癫痫发作
呼吸心跳 暂停事件
频繁抽动
癫痫持续 状态?
其他各种因素
呼吸心跳 暂停事件
频繁抽动
癫痫持续 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 -王学峰 洪震-2009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王学峰-2009
•心腹复苏(CPR)后全身性肌阵挛的出现意味不 良的预后。 •这种出现在CPR后第一个24之内的全身性肌阵挛 称 为肌阵挛癫痫持续状态
文献速览
Myoclonic status epilepticus defined status myoclonus as spontaneous or sound-sensitive, repetitive, irregular brief jerks in both face and limb present during most of the first day after CPR ._____Wijdicks et al.
原发病骤变
癫痫发作
呼吸心跳 暂停事件
频繁抽动
癫痫持续 状态?
其他各种因素
呼吸心跳 暂停事件
频繁抽动
癫痫持续 状态?
• 2016-08-27 • 20:00第一次脑电图
病例
错误的观点: 临床:频繁连续的肌阵挛
脑电:肌阵挛临床发作时无 异 常脑电爆发 这不是癫痫持续状态。
2016-8-28~2016-8-29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全导广泛低波幅α频段脑电活动
文献速览
• Specific EEG criteria were not mentioned。
文献速览
• 对于心肺复苏术后肌阵挛持续状态的病人, 苯巴比妥、丙戊酸对这些病人大多无效。 • 在一项60例心肺复苏术术后肌阵挛持续状 态患者的观察中,丙泊酚可能可以有效控 制GM。
文献速览
• 60例 患者,平均年龄56岁; • CPR后,未立刻行亚低温治疗,24小之内出现 全身性肌阵挛。 • 全身肌阵挛包括颜面、肩膀、近手端肌肉。 • 一半以上患者有剧烈的呃逆。 • 约一半的患者有自发性肌阵挛,在声音和身体 的刺激后会加重。 • 约一半的患者只有在刺激(噪音、疼痛、吸痰) 后出现肌阵挛。
Practice parameter: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comatose survivor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6;67:203–210.)
• 入院前曾出现癫痫大发作,既往大量饮酒病 史,约每天1-2斤白酒。
病例
• 查体:双下肢肌力Ⅲ级。有不自主运动。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双跟胫膝 试验不能完成;Romberg试验不能完成,直线行走试验不能完成
• 辅查:头颅CT示:脑萎缩。 腹部CT示:1.重度脂肪肝; 2.胆囊壁稍厚,未排胆囊炎; 3.胰头钩突钙化灶,慢性胰腺炎待排。 4.直肠壁增厚,建议内镜检查; 5.左肺上叶下舌段少许炎症 肝功示:谷丙转氨酶:61U/L, 谷草转氨酶:141U/L, Y-谷氨酰转移酶:314U/L。
皮层肌阵挛患者病例总结与思考
监测到肌阵挛发作
2016年全年983例脑电监测患者中,视频监 测到肌阵挛发作患者11例,占比例约1.1%。 皮层肌阵挛 睡眠性肌阵挛 肌阵挛持续状态 8 2 1
病例
• 兰某 男 44岁 • 2016-8-24 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半余,加 重伴上腹部及双胁部疼痛2天”入院
2016-8-28~2016-8-29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全导广泛低波幅α频段脑电活动
肌阵挛终止、丙泊酚减量,脑电背景逐渐呈现广泛弥漫α活动,意味着 患者病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2016-8-31 MR:
MR示: DWI 双侧大脑半球、 额、顶、颞叶皮层、 双侧基底节区弥漫 高信号, 双侧大脑半球皮层、 基底节区多发异常 信号,符合缺血缺 氧脑病改变。
• 结合患者既往长期酗酒,入院后戒酒2天, 出现精神烦躁,考虑戒断症状。 • 8-27 • 上午11:55发现患者呼吸消失、脉搏停止,行CPR,
• 12:05 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心率,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 12:29 患者呈昏迷,呼之不应,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 光反射存在,间有四肢抽动。 • 13:31 咪达唑仑抗惊厥 • 15:49 胸部+颅脑CT: 1、颅脑CT未见异常;2、 1.颅脑CT平扫未见 明显异常。2.鼻中隔偏曲,双下鼻甲肥大。3.双肺下叶炎症。4. 气管内插管;颈部皮下及纵隔气肿,请结合临床。5.肝脏密度不 均匀减低,脂肪肝?建议必要时上腹部增强CT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