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意义、具体方式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重要性。

首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持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纯正性。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智慧。

这些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只有通过传承,才能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

除了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传承文化外,还可以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节日传统和传统技艺培训等途径传承。

家庭是最早的文化传承地,父母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述古代故事、教授古代礼仪等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和社会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学校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节日的举办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技艺的培训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让古老的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和发展。

最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根基。

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教育人们如何做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激发人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动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其中的教育
思维和思想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发展方向。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智慧与学问的重要性,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播,弘扬“学而优则仕”的道德精神,对古代中国社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文化强调以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学习精神来激励人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投入,强调廉洁和正直的精神,努力提升从众的文化品位,它以自身的精神
实践引领着社会的文化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文化是培养高尚人格的基础。

传统文化讲究
德育,强调以修身、守节礼仪、谦虚好学、遵循传统礼仪规则的实践。


传统文化中,崇尚仁义礼智,以仁义礼智为基础,促进道德、理解和文化
性社会建设。

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积极性,强调以爱和尊重来促进学习,
弘扬正确的思想理念,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
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古代社会礼仪,以节约资源、克己奉公、
劳动等道德观念引导人们中规中矩地生活,养成勤奋刻苦的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10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体会【篇1】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有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

有民间艺术如:京剧、国画等。

还有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闹花灯。

但是我却对剪纸情有独钟。

我的奶奶是个剪纸高手,所以我对剪纸非常熟悉。

奶奶会剪出姿态各异的小动物,和一些奇花异草与一些人物图案,剪刀只要一到了奶奶手里,不一会,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就完工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把已经剪好的图案,给街坊四邻们当窗花。

比如那小兔子,浑身是红色,长长的耳朵,在轮廓线里还剪出了许多的小齿,很像小兔子的绒绒的毛。

旁边还装饰着舞动的小花,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看奶奶剪,不禁的好奇心其,也想学一手。

可是剪刀一到了手里,却不听指挥了,不是剪掉了胳膊,就是剪掉了腿。

急的我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学了”。

这时奶奶走过来说:“剪纸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只有平心静气,勤学多练,才能掌握它,心浮气躁的人是学不会的。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粗线条、四不像的小动物。

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心里想:“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心得体会【篇2】又到一年中秋时,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吃月饼这一传统项目外,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那就是:看花灯、猜灯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都已经被大家所遗忘,秉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在中秋佳节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家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猜灯谜的活动。

爷爷提前准备了许多的灯谜,虽然没有花灯看,但是灯谜却是不少。

爷爷把它们都写在一张张红纸上,猜对的还有奖品,看着那些丰富的奖品,我们都跃跃欲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金色历史。

传统文化不仅见证着我国国家的历史,而且还体现出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蕴含着千姿百态的精神内涵。

以下是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百家争鸣的特点。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各个朝代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诸子教派精华并存,融汇贯通,汇聚成统一的文化体系,以及若干研究专业术语,学问精深,能够满足大众不同的文化教育实际需求。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还取得了一定的世界文化影响力。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都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它们开始探究并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髓。

例如,勒·柯布西耶的著作《论语》以及中国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及斯科特·比尔德《道德经》等在国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中国文化得以走出国门,进入世界文化的大潮流中。

再者,中国文化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特征。

男女的地位和角色分工不平等,男子占有主导地位,而女性则以男子的“仆人”形式存在,没有经济和政治权利。

尽管民间社会中男尊女卑的习惯一直存在,但是以古代居庙墓、给上臣、封侯等各种封建礼教为根本的审美观念,以及明确地位和婚姻控制等历史习俗,仍旧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影响也一直延续至今。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例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一条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以文字、诗歌、诗词、书法、绘画等主要元素为基础,反映家国纷呈蒙蔽、神韵无穷的文化形式。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道德伦理、医学、生活习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生活的融合,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长河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今天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阐述了中国民族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中国人的观念、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士气信心的重要载体,既有历史沉淀,又有今日发展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在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国家市场定位,加强责任感、凝结共识,理性消解个体动机,营造国家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

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

加进新的文化内容。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中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柬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

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粱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0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

浅谈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性(普及传统文化的好处)

浅谈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性(普及传统文化的好处)

浅谈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性(普及传统文化的好处)今天给各位分享浅谈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普及传统文化的好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简述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3、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4、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简述当代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性和必要性: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既悠远又有沉厚的底蕴的文化。

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当然应当学习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2、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文化一涌而进,所以我们更要继承传统文化,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相信大家对韩流并不陌生,想它韩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却在中国产生一股不可挡的波动,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没有好好的保护。

3、我们只有在继承之后,才能将其发扬光大,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的发展,使我们五千年的古文明继续流传。

扩展资料: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面: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以及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不竭动力。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广大中华儿女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主体性、持续性、多元性以及变通性。

浅谈当代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当代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当代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可提高国人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5、对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现代意义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收获现代意义1前言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易经》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

刚健和自强的思想激励着中国人不畏强暴、壮怀激越、无畏进取、为光明而奋斗。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

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长城、四大发明等。

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

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2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2.1文化体系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

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稳定性或保守性。

有一点是我们必须看到并引起重视的,那就是自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遭受了强烈的撞击与动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内容提要】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突飞猛进,市场化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

为人立世,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现实意义“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短短十四个字,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描绘出学习和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飘逸和洒脱。

曾几何时,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文化的实用性正在一点一点排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电视节目中传统文化的份额越来越少。

但是,随着易中天在电视上开讲“三国”,一个濒临淘汰的栏目——“百家讲坛”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随着易中天评说《汉代风云人物》、阎崇年讲述《清十二帝疑案》和《大故宫》、于丹开讲《论语》心得、王立群讲解汉宋历史和纪连海讲评“清朝二十四臣”,“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百家讲坛”一下子火了起来,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上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

钱文忠一阵解读《三字经》《弟子规》,让传统经典《三字经》《弟子规》成为市场上教育孩子的畅销书。

2009年中央电视台又推出“开心学国学”节目,再次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推到了国人面前,引起中国人的思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意义?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突飞猛进,市场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当代中国,国人读书越来越少了,而仅有的文化学习也趋于功利性和消遣性。

纵观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排在前面的,一类是以《哈利波特》《盗墓日记》为代表的消遣类小说,一类是以《求人不如求己》《细节决定成败》为代表的应用性书籍。

在人人追求成功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在日益加大,发达国家的自杀率和枪击案件发案率在急剧上升,体现出来的是人心浮躁、乱象纷呈,功利金钱美色充斥耳目,占满心间;芸芸众生争名夺利,随波逐流,烦恼丛生,睡眠不安,吃饭不香,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危害。

我们不由得要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每一个人怎么了?反思之下,我们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了,文化却没有同步发展,我们的社会“病”了;追求物质的压力太大,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放弃了精神文化的需求,思想基础薄弱了,两手的不平衡让我们每一个人“病”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

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①。

”事实上,伴随着人类所共同面临挑战的增多以及“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的消息传开后,一些专家表示,设立孔子奖对传播孔子思想有推动作用,孔子思想本身具备了时代的要求,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正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和为贵”,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外来文化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文明,多年来教育体制重“才”轻“德”的缺陷,致使国人的民族文化根底太浅太贫乏,致使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

为人立世,就应该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应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传统的“中国人的精神”——“彻底地用心生活”,“一种对生活的感觉,它既非那种来自身体器官的感觉意义上的感觉,也非你想象中那种来自神经系统的激情意义上的感觉,而是源于我们天性最深处也就是心灵的激情,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情爱意义上的感觉”,生活在心灵和情感之中,变得更加聪明,“称为真正的人类智慧”,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同时具有成年人的理智以及孩童的单纯心灵,将这种灵魂和理性巧妙结合,辜鸿铭将此简单地概括为:“宁静祥和的心态”。

②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实际意义!一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四书五经更是大为反感,认为那些是糟粕,是愚弄老百姓的东西,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的工具!看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己如此轻见,我们除了痛心之外,更多的还是无耐。

造成如今这种局面并不能怪我们的国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孔孟思想在两千多年间一直被歪曲。

很多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仅仅看作是孔孟思想,其实孔孟思想也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中国哲学中主要的一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就其学派而言,包含了百家学说,有孔孟的儒、老庄的道、六祖慧能的禅,还有孙子的兵法,韩非子的法术势,鬼谷子的谋略,黄帝的养生之道等等。

就其学科而言,包括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等。

就其倡导的精神素质,即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髓都体现在各自的经典之中。

一个民族的经典是这个民族精神、民族智慧的载体!所以作为中华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更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几乎每个人都要读一本书,这就是《圣经》;在伊斯兰世界,几乎每个人也得读一本书,这就是《古兰经》;在我们中国,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读书,读“四书五经”,读“经史子集”,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告诉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事;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讲究的是离散思维,而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归纳与回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论语》而言,其人格修养至教训,“殆全部有历久不磨之价值”;其政治之谈,“其根本精神,固自有资助百世而不惑者”;其因人施教之言,“则在学者各自审其个性之所近所偏而借以自鉴”;其对人的批评,“足可见孔子理想人格之一斑”;其对于孔子的观察与批评,“读之可以从各方面看出孔子之全人格”;全书除部分章节外,其余则“字字精金美玉,实人类千古不磨之宝典”。

《孟子》一书,“高唱性善主义,教人以自动的扩大人格,在哲学上和教育上成为一种有着永久价值之学说;排斥功利性,虽然其用意在于矫正当时之弊,然在政治学、社会学上最少亦代表一面真理”。

③“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

吾辈食今日文明之福,是为对于古人已得之权利,而继续此文明,增长此文明,孳殖此文明,又对于后人而不可不尽之义务也。

”④古人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就是说,不读历史的人,是没有见识、粗鄙无知的人。

一个人起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要有所了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可以少走弯路,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可以用以治国,小可以学会如何做人。

简单实用的做人处事之道,中国传统文学中也可以随手拈来。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更简单的还有“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⑤,寥寥二十四个字,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取得成功。

诸子百家,棋琴书画,诗词曲赋,阴阳脉络,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流出啊的经典浩如烟海,而“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做幸福的人,不怕坐冷板凳,不热心名利追逐,心静并且心安,这是世上最幸福的回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社会趋向安定,每个个体不搞名利争斗,社会自然安定,世界也就太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古今、预知定数,知古今则一切虚假的东西不能轻易欺骗,知定数则许多可能的危险或能预料或能避免,如不能改变,也能安然接受;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陶冶我们的情操,开启我们的心智,能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传承了传统文化,更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使我们确立稳定的信仰和价值观,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于丹教授说,“道不远人”,世间肯定有一个正道存在着,这个正道就是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它包括民族精神、道德价值、人生意义。

⑥中国传统文化用文本书籍的形式将这个核心价值总结出来,传递下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它简单朴素,却是微言大义,能够穿越时空,让这个核心价值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