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路两侧城市设计初探——以西宁市同仁路街道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西宁景观工程施工

西宁景观工程施工

西宁,这座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城市,近年来正在经历一场美丽的蜕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宁市的景观工程也在逐步完善,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体验。

首先,昆仑大道西延段的景观工程施工是西宁市的一个重要项目。

这条道路位于城西区、城北区和湟中区内,全长19.4公里,双向六车道,是国道109线昆仑西路改线段工程的一部分。

道路的绿化建设工作设计范围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中央分车带、侧分带、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道路边角地、新增绿地及路口景观节点,总面积约204940平方米。

在昆仑大道西延段重点绿化项目现场,记者看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了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着重绿化、美化道路两侧环境,丰富道路景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中央分车带、侧分带、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面积183975平方米,道路边角地两处,共18361平方米,新华联童梦乐园周边新增绿地1074平方米,路口景观节点面积1530平方米。

采用植物配乔木、地被相结合的形式,营造出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此外,西宁市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也正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

该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西宁湟水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

项目的实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维护和提升湿地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基本功能,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已成为候鸟迁徙地和栖息地,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场所。

大白鹭、斑头雁、鸬鹚、棕头鸥等鸟类每年都会如约而至,鸳鸯、罗纹鸭、普通翠鸟、蓝翡翠等异乡来客也纷纷前来定居。

除了以上的大型项目,西宁市城东区也在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实施一系列拓空间、提品质的绿化工程项目。

新建了共和路与七一路十字路口的花坛,打造了3个车行道中央分车带和导头绿化项目,着力提升市民生活环境品质。

总而言之,西宁市的景观工程施工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改造研究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改造研究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改造研究摘要:西安市北关正街地段规划遵循保护与更新,侧重区域文化价值,沿街建筑质量,交通路网梳理等方面的分析,采用地块划分,弹性规划等方法适度的修缮、改造,使其与西安老城区的总体风貌有一个过渡与协调。

关键词:街道景观城市风貌改造街道——提供停留、休憩等行为的空间区域,街道有生气,城市才有活力。

目前北关正街的街道设计面临尴尬的局面,缺乏辨识度,致使街道生活走向衰败。

古城街区特有的古韵与气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虽然也在演变,但是与现代城市街道活力已经脱节,街道无“生气”、“活力”概念,使人无法驻足停留。

因此让历史地段特有的韵味与气氛得以延续,若采用大规模推到重来的方式,难以达到保存地段的真实性。

小规模的修缮、改造容易获得保留原真性的效果,从而提升区域价值,重塑古城特色。

1 基地概况1.1 基地背景西安市北关正街位于明城墙北门外,是城市南北中轴线,总长740m,面积1.89m2,为北郊主要地段,与陇海线铁路高架相交错。

东临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有唐玄武门遗址,又与城西北的汉长安城遗址遥遥相望。

1.2 历史沿革根据古时长安城的建设城制,此地古称“安远门”,“安远”二字是继承汉族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安抚怀柔政策,希望边疆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思归,成为当时民族政策影响地名的一个佐证。

建国前,这里是外地难民的容身之地,铁道两旁棚户鳞茨,俗称“道北”。

建国后,市政府在此首批建设居住区,市政环境略有改善。

2 现状与问题2.1 空间形态混乱目前北关正街与老城的关联度弱、缺乏整体与细节设计,造成外城与老城风貌脱节和缺少生活性空间,空间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一出城墙北门就是北关正街,但未看到古城风貌的延续,和其他城市的街景大同小异。

各类用地混杂设置,无论是沿街还是深入街巷内部其绿化率几乎为零。

外城区的性质也不能脱离老城区而单独存在,其景观风格必须协调好自身与老城二者的关系,做到既协调又别具特色。

2.2 街道景观单一北关正街当前正处于一个有机更新的时期,但沿街两侧的景观任然匮乏,只见安全岛上有绿篱和行道树,个别建筑严重超出道路红线,私家车三轮车乱停乱放也是大煞城市风景。

西宁园树立交桥设计理念

西宁园树立交桥设计理念

西宁园树立交桥设计理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立交桥的建设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宁园树立交桥的设计理念,正是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注重融入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创新设计理念。

西宁园树立交桥位于西宁市的繁华商业区,连接了两个主要的商业中心,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就将自然环境融入到了设计理念中。

立交桥的主体结构采用了轻型钢结构,将桥面设计为绿化景观带,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花草,使得整座立交桥在城市中犹如一座“绿色花园”,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除了在结构和绿化上的创新,西宁园树立交桥的设计理念还注重了城市形象的提升。

桥面的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搭配了柔和的灯光,使得整座立交桥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

桥面的栏杆上还设计了精美的雕花图案,增加了艺术氛围,让人们在穿行于立交桥上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气息。

此外,设计师们还在立交桥的周边增加了休闲座椅、文化展示墙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场所。

这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让西宁园树立交桥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总的来说,西宁园树立交桥的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交通需求,更注重了城市环境和人文关怀。

它的建成不仅为城市交通带来了便利,也为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种融合了自然、艺术和人文的设计理念,也值得其他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师们借鉴和学习。

西宁市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研究及优化分析

西宁市城市绿道植物景观特色研究及优化分析

禾本科,共计 10 种,占比约 9. 01%,主要包括芦苇属、早熟禾
属、披碱草属、芨芨草属等 6 个属的植物。
数为 2 ~ 9 的科有 12 个,科数分布占总科数的 31. 58%,物种
3. 1. 3 物种来源特征。 根据植物物种来源可分为乡土植物
所占比例为 60. 53%,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 20. 72%。 由此可
成熟完整的一条绿道。 作为贯穿西宁市东西的线性绿色空
[8]
。 因其特殊的地貌,
西宁市形成了绿地依附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南北两山顺
2 材料与方法
2. 1 调查方法 选取西宁市绿道系统中湟水河段的 23 个
样方,92 个草本样方为调研对象,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相结
合对沿线的植物景观展开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群
落结构以及植物景观应用特征等,记录植物种类、株高、冠
作者简介 付艺敏(1997—) ,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收稿日期 2022-11-13
幅、胸径、应用频度、观赏特性、来源方式、功能等,对于植物
群落以及其他植物景观特征采用局部测绘及拍照记录的方
计 10 科、15 属、16 种( 全部为落叶);藤本植物 1 种;草本共
最多的是菊科,共计 19 种,占全部物种数的 17. 12%,包括秋
属、13 种,自生草本 25 科、51 属、64 种)。
薇科,共计 13 种,占所有种数的 11. 71%,包括苹果属、李属、
计 31 科、61 属、77 种(其中景观中应用的草本植物 10 科、13
性、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现阶段国内学

青海西宁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青海西宁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相关绿地规划第七章树种规划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依据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1.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04《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1.0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0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1.0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84号;1.08《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1]192号;1.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1.11《青海省绿化条例》[2001年6月];1.12《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1995年];1.13《西宁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宁政办[2003]195号;1.14《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5国家及青海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二条规划期限《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至30年。

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在规划时序上比总规晚了整整五年,为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统计口径的一致和对应,因而确定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根据西宁市的自然山水地貌,充分尊重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域研究范畴,着重从宏观的城市生态发展角度来划定绿地系统范围,加强生态城市外围大环境的保护和控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8-29T02:04:49.78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卷4月第7期作者:凌俊[导读]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凌俊11.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74摘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城市道路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道路在交通中所起的作用,还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区域历史文化、周边旅游开发以及视觉美感等因素。

城市道路景观空间的良好组合对于城市道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空间组合1引言作为城市形象的一种,城市道路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

景观设计是指将城市道路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道路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营造城市道路、环境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空间,是城市整体形象和道路发展的重要内容。

城市道路景观营造是指将生态学、美学、设计学等多方面的理念,都是在传统道路建学的基底上引入,是传统道路建学的结晶。

作为传统建筑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具有传统建筑学的优点,同时也具有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对于创造人类生产生活平衡,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环保、景观设计理念与总体构思(1)景观设计紧紧围绕建筑"智慧、生态、健康"的总体道路设计理念,以安全、生态、实用、美观为目标,充分发挥植物在防眩光、营造景观、软化硬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整体规划,对中心城区、上下坡、交汇处等景观进行整体设计,将动静景观相结合,把握重点景观(如中心城区、上下坡等),突破景观(如交汇处等)在统一中求变,在变化中求统一,营造“生态美、自然美”的道路景观。

(2)做好道路绿化设计,结合道路两侧街区,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各种需求,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原有的生态环境;结合地形、地形等不同条件,种植不同类型的灌木、乔木和花草;密度适宜,高度分散,形成一定层次;(3)充分发挥道路网络的整体运作效率,有利于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园林小品,使小品设计风格丰富,色彩多样,实用性强,达到实用性与经济性最佳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之高架桥下空间规划

城市公共空间之高架桥下空间规划

计才能不断满足大众的选择机会。高架桥下空间改 造也是一样的,要在有限的场地尽量发挥出无限的 可能。高架桥下的空间利用要从整个城市的现状出 发,要详细了解周围交通环境和整体的空间性质, 全方位剖析出利弊,好好利用有利的因素,尽量做 到规避弊端,如果不能完全规避弊端也是要尽最大 可能去改变和完善。其实桥下空间也是现在最容易 忽视的一个空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空间形式 太单调、片面,让人们并不会从中去观察到一个空 间的存在,展现给大众的只是空洞躯壳和被无数机 动车穿行的路面,缺乏生机与活力。而对其进行改 造利用是为了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和亲近,要将这 一块被遗忘的空间拉回到人们面前,融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里。
3.3 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发展优势改造高架桥 下空间
桥下空间的利用其实是可以成为城市里最耀眼 的部分,因为它距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近,是最能 体现出城市的独具一格和人们的生活气息。桥下空 间的利用当然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文 化氛围,让人们在面对这些新空间时能有耳目一新 的感觉。空间的改造利用不仅考验设计师是否具有 丰富的设计手法,还考验着设计师是否充满着“烟 火气息”。桥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里其中的一种, 它能带给人们的惊喜往往要比我们想象得多,人们 之所以会忽略它,也正是没有仔细地观赏过。对其 好好的改造和利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在场地 的选择我们需要考虑桥本身的交通、地段、安全等 一些因素,在交通较为繁忙复杂、人流量大的地段 就不要再去增加该地段的负担。而在居住区较为密 集的高架桥附近可以选择视野较为开阔的桥下空间 根据附近的需求进行改造利用,从而方便人们的日 常生活,也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3]。
3.4 创新高架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形式
建筑与装饰2021年12月上 29
建筑视角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478.2023.06.020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唐宇峰,汪 群,武 星(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架桥作为处理城市交通关系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但桥体自身的构造特点与自然特征造成了高架桥下的空间设计存在肌理不完整、景致荒芜、场所幽闭的问题,再加上附近居民及一些设计师对桥下空间的认识不足,造成了桥下空间目前空间结构单调,使用率低下,无法融合城市建筑肌理等现状缺陷。

本文在此以改善高架及桥下空间结构的功能、景观与利用方式为目的,以石家庄北三环桥下空间景观工程设计为主要研究案例,结合本次实际项目的空间设计实践,研究避免高架桥下空间设计中可能出现负面效应的方式与途径,以使高架桥下由空旷的灰色空间转变为富有景观意义、符合市民空间环境需要的公众活动场所。

关键词:高架桥;桥下空间设计策略;实践研究;桥下公园;桥下停车场;公众活动;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U448.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478(2023)06-0110-05Research on Space Utilization Strategy under Urban ViaductsTANG Yufeng, WANG Qun, WU Xing(CCCC First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75, China)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viadu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 traffic,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itself, the design texture of the space under the viaduct is incomplete, the scenery is barren and the place is claustrophobia. In addition, the nearby residents and some designers have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ce under the bridge, resulting in the monotonous spatial structure and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space under the bridge, which cannot integrate the existing defects such as urban architecture tex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landscape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the overhead and under-bridge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design of the space landscape engineering under the North Third Ring Road bridge in Shijiazhuang as the main study case, and combines the spatial design practice of this actual project to study ways and approaches to avoid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space design under the viaduct, so as to transform the empty gray space under the viaduct into a rich scenery and a place for public activities that is meaningful and meets the needs of citizens' space environment.Key words : viaduct; underbridge space design strategy; practical research; park under the bridge; parking lot under bridge; public activities; urban landscape0 引 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规模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收稿日期:2023-09-27作者简介:唐宇峰(1992-),男,陕西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学.(****************)断加速,人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p
o r十 a n
p
a
ro
b Ie

m s a n
尺 度 破 坏 了 城 市 宜人 的空 间 , 隆隆 的汽 车 噪 音 阴影 等也 使城市失去 了

巨大的
橇 魏 章 出^ 日 青 岛
he
计a f f e 十q
ts
什 Ja y
fo
dsc
p
e
1 is t
人性



高 架路从 某 种 意义
im p
se e
D u ts
fo
ra 计 h
针对这
问题 展 开 了 有 益 的 探 索

r e le V a n
仃a t e g ie
s c o m
n
b㈣ng
R0
a
Ia
n
d
sc a
p
e

p Ia
n n in
g
o
f T0
g
re n
d in
1
高 架路对 城 市 景 观 的影 响

×n in g C ity i
K∈ W o rd s w
城市 高架快速 路 系统 大 大 提 高 了城 市运

A b s ha d
w w a
Th e
s 0
V 1
0 v e
rh e
n s c
a
d
rO a
d is
t io
n
a n e
f 『 c t iv e
e

行效率

促 进 了 城 市 的发展
但 同 时高 架路 以其 巨 大 的

y t0
re a s o
e
t ra
T u 9 84 19 1

随 着 我 国 进 入 快 速 城 市 化 阶段
通 勤 距 离 不 断加 大


城 市 规 模 不 断扩 张


B

随 之 而 来 的是 私 家 车 的 剧 增

交通 的
因 此各

7 39x
(2㈤
8
)
05

0 1 17

03
日益拥堵

高 架路 成 为解 决 这
问题 的 有 效 手 段
1 2

高 架路丰富 了城市 的空 间
增加 了 城 市 的维度

普 通 街 道 上 人 们 的 视 线 集 中在 计 师 往 往 重 点 处 理 建 筑 的底 层
马 时期
4 层

层 的 门脸

因此设
高 架路 对 两 侧 用 地 性 质 的影 响
高 架路往往 是 联 系 郊 区和 中心 区 的纽 带

维普资讯
城 乡规 划
U rb a
n a n
园林 建筑及 绿化
h it e
c
d R
u ra
l P la
n n in
g
La
n
ds
c a
pe A
rc
t u r e a n d V ir e s c e n c e
U
r
b
a
n
D
e S
o
ig
n
o n
r e n
B
o
t h
浙 江 省 城 乡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城 市



个 认 识 城 市 的层 面


同 时 它又 是


个 比普通 街
市 的 空 间维 度
更 增加 了

时间

的维 度
这 就决定 了

动态
的认 识 城 市 的平 台

因此

从 某种意 义 上

高架路两 侧 的城市 设计决不 能套 用传 统 的设计手 法

寻找
沈阳十


期 间将 建 成
个合理 的切 入 点

善 高 架路 带 来 的 负




两 条快速 路 网 系 统

杭 州 也 将在 建 成 上 塘 高 架路

面 问题 是 城 市规 划 师 应 当 思 考的 重要 问 题

的基 础 上 建 造 秋 石 高 架 快速 路 和 德 胜 高 架 快 速 路
rt a
a
n
io u e s十 n
r u rb a n a
p la
u
n n e rs
t0
上 说 是 给 城 市 带来 了 压 抑 的 消 极 空 间 。 如 何 使 高 架 路 形
k
re a s o n a n e
b Ie b r e 十 iv
s s

kth ro b Ie
g h p O in t t o b
la
n
0
v 。a
d

S 十e r
e
十 C计 y

1 1
高架 路


个 认 识 城 市 的新平 台

图2
高架 路 两 侧 用 地 示 意
dsc
a De
街道是人 们 了解城市的


介质


街 道 所 具 备 的功

沿 街 建 筑物 的用 途


集 中反 映 了 街 道 的 景 观
人们

通 过街道来认识 城市

增加 很 多细 部

早古罗
大 多数

罗 马人 建造 斗兽场 的时候 便将高高 的立 面 分 为

高 架 路 都 穿越 城 市 中 心 区 度普遍较高


因 此 道路 两 侧用 地 的开 发强
规划师

自下 而 上 分 别 采 用 多 利 克

爱奥尼 亚 和 科林 斯 等
上 海等
该 文 结 合 西 宁 市 同仁 路 街 道 景 观 规 划

特 大 城 市 已 经 建 立 起 网络 化 高 架路 系 统 等 高 架 路 更 是 解 决 城 市 交 通 问题 的 法 宝
不可否认



些 带型城市
的 实例 提 出 了 解 决 这
问 题 的 策略

图1


盖 子 效应

关键 词 高 架 路 街 道 城 市 景 观
o a
S id
e S
o
f
0
v e r
h
e a
d
R
o a
d

L
a n
d
s c a
p
e
P la
n n
in g
f T .n g 口 .
R
d in X in in g C it y


春 敏
梅 锋
Li n
W
a n
C hu g
n m e
i
n
M in f e
g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 标识 码
文 章编 号 1 ∞ 3
ro u
成 富 有人 情 味 的 城 市 空 间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课题


个 崭新 的
d
e c re a s e
g
a
e
p
ro
a
m s
g ht by
M a w
笔者在进行 西 宁 同仁 高 架路两 侧城市景 观 设计 时

0 v e rh e a so m e
d
ro a
d
t
Th is
什. le C


大城 市 纷纷建 起 了高架快速 路 系统
20世纪50
年代







高架路 是 解 决 交 通 问 题 的 有 效 手

鲁 木齐 巧 用 地 形 在 火 车 站 前建 成 了 完 整 的环 形 立 交
了 建 设 城 市 立 体 交 通 的序 幕

揭开


但 是 同 时 又 影 响 着城 市 的 案 观
而同时高架路在道路两侧容易形成所谓街道峡谷的盖子效应造成严重的噪音和环境污染从而又影响了街道两侧的用地性质图此高架路两侧的用地功能也不同于普通街道由于高第二作者110168lcmwmf163com20080103电子信箱收稿日期第262008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117综述性论述城市设计街道整体空间景观示意架路巨大的阴影和压抑的空间使得两侧的商业设施难以适应同时也因为噪音的干扰并不适宜居住很多高架路两侧分布了大量居住用地是因为住宅先于高架建造鉴于高架的特征和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高架两侧适宜的用地性质应符合表一般来说高架路两侧都需要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加上道路宽度整个红线加绿线的宽度将达到100左右因此两侧的建筑尺度应该配合高架路的大尺度采用高层建筑更为合适但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带来的巨大人流量又影响了道路交通因此高架路两侧建造支路采用小街区手法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图不适宜13高架路对道路两侧的负面影响高架在缓解交通问题的同时也将带来景观环境噪音污染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街 道 两 侧 的景 观 是 城 市 的 脸 面

架路似 乎 失去 了意义



方面

高架路是 汽车 的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