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景观模式中的风水学说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风水学浅析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合理、恰当、巧妙地配植植物,园中的山、水、建筑要有灵韵。
植物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造园要素,其自身以及所营造的景观与风水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阴阳论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非随意安排,而是处处体现一种阴阳平衡之和谐美。
1.1植物阴阳生长习性清·高见南《相宅经篡》:“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白兰屋前种,美花香气送”,“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等说法。
园林植物阳生树是“阳”,阴生树是“阴”,那么将阴生树置于北面,阳生树置于南面或阴生树置于阳生树下,这样互相搭配,正是体现“阴阳合则生”的规律。
1.2均衡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含蓄为美,尤其是占地较小的江南园林,其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是运用植物本身以及同其他造园要素结合所创造出的一个“阴阳平衡”的天地,它包含着一系列对立而又统一的因素,运用欲扬先抑、藏露相融、以少胜多、小中见大、虚实衬托、动静结合等模式;采用借景、对景、点景、等手法,增加空间层次感,从小空间创造出大空间,使室内外相通、相透、相补;在统一中求变化,营造一种“阴阳和谐”之美。
1.2.1季相变化。
风水理论是易学与环境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而《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变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
园林中讲究四季有景、季相鲜明的特色。
1.2.2点景点睛。
点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而来,造园者用较少的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辉,俨然构成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而其中的题诗作词更是成为景中的点睛之笔。
如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风四面亭”,亭中观赏荷叶、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无比贴切。
1.2.3拓展空间。
运用植物,通过造景手法,增加景深或植物与景相呼应、相融合,使得空间变化更为丰富。
运用藏露结合,以植物的自然体态装饰砖、瓦构筑的建筑背景,以达到“围墙隐约于间”的自然之趣。
园林景观栽种植物有讲究,景观树种类的风水分析

园林景观栽种植物有讲究,景观树种类的风水分析
庭院栽树是有选择的。
风水学认为植物分为凶吉几类。
凶者归纳
有两种标准:一是要以是否有毒气、毒液为标准进行划分,这是有很
高科学依据的。
浸透如有的学者认为夜来香晚间会散发大量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对肺结核高血压和高血压患者有不利影响,夹竹桃的嫩芽有毒,花香
容易使人昏睡,降低人体功能,郁金香花有土碱,过多接触毛发容易
脱落等等,属凶树,不宜庭院栽。
四种二种是以树的形状来论凶吉,如“大树古怪,气痛名败”、“树屈驼背,丁财俱退”、“树似伏牛,蜗居病多”等。
凡长相不周正、端庄,发育不正常的树木则为凶。
这社会制度一
点恐怕是心理作用或是传统人文写实主义观念在起作用。
至于吉树,它是根据植物优点、寓意甚至字意来确定,而且现实
生活中所人们趋同这种观点,如堪舆学者认为棕榈、橘树、竹、椿、
槐树、桂花、灵芝、梅、榕、枣、石榴、葡萄、海棠等13种药用植物
为增吉药用植物;
桃、柳、艾、银杏、柏、茱萸、无患子、葫芦等8种植物有化桠
鼠驱邪作用,既然人们认同这种观点,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就应予以参照。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

浅谈风水理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影响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博大精深,与其他任何学科或理论发展一样,中国独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无不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均蕴涵风水理念;广阔的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约定俗成。
正是风水理论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一、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所在。
2.依山傍水原则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
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
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背枕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二、园林地形设计中的风水学园林地形设计,包括山地、斜坡、台地、平地的竖向设计等,主要内容是人工挖湖、堆山,其要旨是山势山形的营造。
无论是大地形的改造还是小地形的营造,都应在风水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风水环境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有书将“向”加人,统称“地理五诀”),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风水术借用了民间有关龙的观念,称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称源远流长的江河为水龙。
龙,又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病龙、死龙、来龙、去龙、直龙、横龙、飞龙、潜龙之别。
风水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风水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1整体系统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
《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阴宅须择好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为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它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特点。
在园林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整体的设计与各个园区的功能与整体的关系,还要结合当地地形特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等进行设计,以创造出既有很高观赏价值和很强的实用功能,又与周围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协调的和谐的较完美的环境空间。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
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
《旧唐书南蛮传》日: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
“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
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同样,在园林创作中也应该充分融入这样思想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
适当的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如山丘、水体,以及按国家有关法规保护的古树名木、成形大树群等,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原来的地形地貌上加以适当的修改,便有利于创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作品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成统一体,使园林作品既有一个整体的联系,可以充分表现出当地的特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许多工作量。
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

风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浅析风水作为一种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的文化,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不断的增加,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风水学从现代角度来理解,可以很大程度的体现出生态保护的理念,它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机统一,园林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风水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1.风水的概述风水文化在我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强调”天人合一”,重视“人”与“天”的统一,以现代的理解角度来看,“天人合一”中“天”就是自然生态环境,“人”就是社会的发展个体,整体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机统一。
风水是一门涉及内容广,综合性较强的一们学科,因此,在进行具体的含义描述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概括总结,从总体来看,它主要指的是一种建筑文化,是对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学问,是建筑在选址和规划建设时需要重点把握的部分。
它由两个派系构成,即形势派和理气派。
前者是针对于建筑的具体位置选址来说的,会对建筑的总体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后者主要看重的是一种福荫观念的深化,把阴阳、八卦等理念作为基础,采用“天人合一” 的方式来对建筑的方位和人居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作为建筑的选址规划依据。
2.风水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风水在我国古代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很多的领域都有涉及到,其中对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用是较为明显的。
我国古代的各种建筑活动,基本上都要用到风水,它的影响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位置的选址;一是位置的规划和布局。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时,“风水宝地”是人们的追求目标,而这种模式讲的就是建筑的位置要有山有水,山水环保,内部有良田和山林,环境较为自然化,适合居住因此成为了古代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
另外,理气派系讲究的阴阳理论,并把阴阳之间的调和以及平衡作为最佳的状态,其中所将讲到的阴阳分界线也就是风水学中的对称轴,纵观当期我国遗留下来的古代大型建筑,基本上都是按照对称方式来建造的,这也是对称轴线的一大体现,综合上述可知,在风水学的影响下,我国古代的村镇和建筑在进行选址和布局时,都呈现出了方直规整和中轴对称的特点。
浅谈风水学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风水学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风水学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风水学对园林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人们追逐理想环境的一种b表现,无论在园林景观的选址、规划及植物种类的选择、配置应用等方面,都涉及到风水学理念,文章便将浅议园林景观设计中风水论。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风水学;植物造景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
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1],了解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
古代园林最主要的特点是山水景观,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
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2个重要成分,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现就江南园林为例,来简单谈一谈风水思想在园林中的渗透。
1南北园林艺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在“天”与“人”这两个关键要素的地位的理解便是1个典型的例子。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在设计和布局上突出对称和中轴线。
这种视觉效果均衡的园林设计理念突出了以“帝王”为代表的天与“百姓”为代表的“人”的关系。
我们看这种关系不是均等的,是一方高高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
我们转而看看江南园林这种“天”与“人”两个关键要素的地位又有了1个全新的面貌。
例如看看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人”与“自然景物”一道成了构成园林艺术追求的元素。
“人”与“自然”“人”与“天”构成了1个较为显著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当中1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追求的当中是一个主流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是有了这种对于同一理念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才真正呈现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局面。
2 石材选用传统的景观山石一般都选用常见几类石材,如:太湖石、灵壁石、黄石等。
理论·风水理论园林植物与风水

理论·风水理论园林植物与风水编者按:大家提到风水会想到什么词语呢:迷信、阴阳五行、吉凶、太极、左青龙右白虎、《易经》、玄学、占卜、堪舆……那提到风水与规划呢:地理术、相地师、背山抱水、负阴报阳、曲生吉直生煞、水必曲园必隔、风水宝地……那回到今天的主题----植物与风水呢:风水林,风水树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来前不栽桑,后不载柳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奈杏……那在了解植物与风水之前,有必要对风水有近一步的了解01风水的概念风水在古时较学术性称法为堪舆,堪,高处,舆,低处,分别代指天地。
其中风指气场能量,气指流动变化。
而风水一词最初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02风水理论的发展简史在风水理论的演化发展进程中,有以现代科学眼光研究仍十分具有科学意义的内容,也有宗教鬼神之说的迷信成分,使之无法被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处于一种众人皆知但又不便开口的尴尬状态。
风水学自炎黄时期出现始,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能流传至今,并在当今社会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在了解植物与风水之前,有必要先对风水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地了解。
▼风水理论的发展简史表时期发展状况代表元素炎黄时期风水元素开始出现指南车、相地术商周有对房屋建造进行占卜记载《诗经》《礼记》先秦因宫室营建,风水开始盛行汉风水理论正式成为一部学说《堪舆金匮》《图宅术》魏晋有了完整了理论体系构架《葬书》隋唐-宋代出现众多流派,混入迷信色彩明清风水理论完备,活动范围广风水师、各种勘察占卜活动清末受西方思想而受到重创民国因为一些原因,充满唯心和伪科学性1970年后国外相关学者推动,又一轮风水热033.1 风水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临近的亚洲国家,都没有停止对风水相地相关理论的研究,一些西方国外的大学专门设置风水理论课程,成立风水学院、易学学院,设立硕博学位。
园林植物造景中的风水理论探讨

园林植物造景中的风水理论探讨摘要从植物的树种选择、树形选择、颜色选择、树木大小选择、树木方位选择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风水理论与植物造景相结合,创造符合植物特性,同时满足人们观赏、天人合一的舒适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风水理论;舒适环境植物造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一个优质的植物造景在给景观设计增色添彩之外,还能给人们的生活营造舒适优美的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还有良好的视觉享受等。
中国文化传承5 000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神秘而有趣的东西,如风水学说。
所谓风水,又名相地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风水”并非真正的表面意义上的风和水,其又被人称为山水之术,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1]。
祖先用其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成功理论,用以选择依山傍水、阳光明媚、天人和一、聚气敛财的“山水宝地”。
这正好符合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也是现代园林景观所应该达到的[2]。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在传统和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风水学均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植物造景设计的原材料为植物,而植物是一种有机体,与其他的景观元素有所不同,其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入,产生氧气,后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植物还促使抗生素与负氧离子等物质的产生,而风水学说中认为植物可以产生一定的气场,该2种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相一致的[3]。
具体表现在植物造景上主要有如何选择树种及树形、如何选择植物的颜色以及大小等。
1 树种选择用于庭院中栽种的植物种类应有所选择。
按照风水学相关的理论进行划分,植物分为2种,即凶和吉。
划分为凶的标准有以下2种:第1种看植物是否会产生毒液或毒气。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夜来香在夜晚会有大量的能够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散发出,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一定的危害;夹竹桃开的花虽然艳丽,但是却有剧毒,花的香味能够使人昏迷,从而使人体的功能下降;郁金香的花朵虽美丽鲜艳,但却含有土霉素,接触多了之后,会使毛发脱落等[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树木景观模式中的风水学说综观古今中外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探讨的都是“”天人关系”,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尽量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
大自然在将丰富的资源、美好的环境恩赐给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洪水、雷电、飓风、干旱、地震等灾害;限于当时的科学认识水平,古代中国人把太阳辐射、气温、湿度、气流、日照等环境气候诸要素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去阐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把“天”作为了“天人关系”的中心,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甚至认为可以用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去预测宇宙间的种种奥秘、去反观社会人生的纷繁现象。
古老的东方哲学与古代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学科互相渗透、相互影响,诞生了一门独特的学问———风水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它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表达出人类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愿望。
1)风水实际上是和景观联系在一起的,是大自然设计好的一个成功景观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水,“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类就能生活。
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一片荒凉、充满恐怖。
风水又称“堪舆”,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
在中国古代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以自然景观为研究素材,把天文、地理、水文、气候等生态环境内容引进选择、布建人类生活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学以《易经》为理论基础、指导实践: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
风水学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生活环境的选择布建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
2)中国风水学的灵魂是有关“气”的理论,“山环水抱必有气”是中国风水学实践千百年的经验总结:在选择聚居位置时,蕴藏“气”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为达到“聚气”的目的,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在规划区域内要有流动的水系。
对于人体来说,天地气场为外气、人体气血场为内气,当天地人三个气场相合一致时才能有利,所以选址青睐水流婉曲又三面环绕的“金城环抱”之地就不难理解了。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并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
现实中的风水就是告诉你,要尊重原有的场地精神、尊重这块土地的含义:每一寸土地都有神灵在这里栖息。
知道了大地的含义,人们就不会随便把一个山头推平,不会随便把一块石头挖掉,不会随便将一棵树砍掉。
充满意义的大地阅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居住在其中也会富有情趣:人类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选择和建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环境空间,置身于其中的生活、生产、工作均有方便、舒适、安全之感;美丽而富于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来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3)中国风水学“是一门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几千年来,原本朴素的风水学掺杂进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但时至今日,中国的风水学说经采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去除其迷信糟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后,又开始被国际生态学研究者肯定。
英国李约瑟博士对风水术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风水在很多方面都给中国人带来了好处。
比如,它要求植竹种树防风,以及强调住所附近流水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也指出:中国风水学“是一门专家们正在谋求发展的前途无量的学问”。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风水说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关于风水意识和风水模式,北京大学俞孔坚提出:原始人类满意的生态环境和中国文化主要定型时期的环境结构是理想风水模式的原型,它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文化内核,决定了中国人的环境吉凶意识。
就山地而言,山脉为龙:“委宛自复,回环重复;若距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
贵若千乘,富如万金”(《葬书》)。
即山势连绵起伏、蜿蜒回环,土厚水丰、植被茂密者即为有生气之龙;而以童山(无植被之山)、断山、石山、过山(山脉僵直)和独山为不能“藏风世界”,为没有生气的山。
水与山不可分离,两山之间必有一水;山势委宛自复,水也自然回环有情、源远流长。
既有山环水抱,形止气蓄的真龙,其中便有真穴,并强调了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卧。
”(《葬书》)的穴前清流屈曲、两侧护沙环抱的理想风水意象模式。
金木水火土,五行配五色;如果用来判断地形,五行可以配五种状态:比如说火,火配的是南方,南方属火,火色是赤;朱雀属火,赤是红色,就是阳面;比如说土,土配的是北方,北方属土,土色是黑;玄武属土,土是黑色,就是阴面。
左青龙,青龙属木,东边、春天都是属木的;右白虎,白虎属金,西边、秋天都是属金的。
表6-1 风水主要变量之间与五行匹配关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星岁星荧感填星太白辰星方位东南中西北时令春夏季夏秋冬德仁礼信义智色绿红黄白黑3)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提到风水,首先就要说到风: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掉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特征。
中国大陆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阳光都由南方射入:太阳射线中的红外线含有大量的辐射热能,在冬季能提高室内的温度;太阳射线还能促进生物的成长和发展,适量紫外线有着杀菌作用、对人体维生素D合成也大有益处,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益于身体健康。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也大多符合科学道理:宅第选择在河流凸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详加注意。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题材。
《桃花源记》描述的就是一种完全符合中国风水学理论的居住环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风水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规定栽种方向:大门前不可种大树、独树和空心树、瘦结如瘤之树、藤萝纠缠之树等,以免阻挡阳光。
风水学对于园林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如《相宅经纂》主张宅周植树应“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李杏”;而“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说,则既有利于环境景观的营造,又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的要求。
在风水学的应用中,植物还被用作趋吉化煞的材料,并被赋予多种吉祥含义:“桔”与“吉”谐音,盆栽柑桔便成为人们春节时家庭的摆设。
椿树速生,故有的地方盛行摸椿风俗,除夕晚上小孩都要摸椿树,而且还要绕着转几圈、祈求快快长高;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早上,小孩抱着椿树念“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我长长”。
槐树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后来世人便于庭院植槐。
梅花的五枚花瓣被认为是五个吉祥神,于是有了“梅开五福”。
而有的园林树木被认为具镇妖祛邪作用:桃、柳树传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故而过年以桃枝符悬门上、以柳条插于门户以驱邪。
银杏树因在夜间开花、人不得见,传为有阴灵,故而术家的符印要用银杏木刻制。
柏树被尊为百木之长,传能驱妖孽,坟墓旁多种植柏树。
王维诗“常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来风水学中认为茱萸是一种吉祥物,在重阳节登高时佩戴可避灾祸。
无患子结实生青熟黄,内有一核、坚硬如珠,俗名鬼见愁,佛教称为菩提子,用以串联作念珠,有它“无患”尤为受到尊崇。
千百年来,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上铸造了一件件令现代人赞叹不已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作品,形成了中国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并成为深入研究中国理想环境模式的重要依据,恰如李约瑟所言“遍中国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以藉此得以说明”(Needham,1962)。
也就是说,不管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它都造就了一个环境,一个很舒服很秀美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青城山是道教圣地,青城天下幽:什麽叫“幽”?死气沉沉不叫幽静;“鸟鸣山更幽”,山间突然有几只鸟叫,才会更显幽静。
风水讲究坡向,坡向告诉你向阳的地方能够长什麽植物、背阴的地方适宜长什麽树木,为未来建筑的朝向确定以及周边的树木种植提供依据。
俞孔坚以宁波天童寺的整体景观构架为例,对这一理想风水模式作了具体说明:天童寺坐落在宁波市东南部太白山深处,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为禅宗五山第二,被日本禅宗曹洞尊为祖庭。
据《天童寺志》载,该寺的构建受“风水说”(形象)的影响很大,其整体景观结构足以说明普遍存在于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风水模式。
在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太白山主脉山脊蜿蜒回环、围合成一山间盆地,只有西侧有一豁口与外界相联系。
山脊海拔多在400-500米以上、主峰656.9米,而寺庙所在地海拔只有10-120米,相对高差平均约300-400米,空间围合感极强,可谓“委宛自复”、“环抱有情”,堪称形止气蓄的真龙。
天童寺座北朝南,西北侧依太白山主峰,构成背依玄武之势;自主峰东西两侧分出数脉,迤逦南下环护于寺庙之两侧,构成穴之护沙;其它诸支脉或环列于前,或回抱于两侧,如“肘臂之环抱”;侧脉之间的水流蜿蜒曲折尽汇于盆地之中。
为使穴前清流护绕有情,寺庙构建者在寺前挖两个大水池,称内、外“万工池”,引右侧之水注入,后绕经寺前汇入盆地,确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之穴;至于土厚水丰,植被茂密则更是其它地方所罕见,因而被列为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