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
冷江鳖——中华鳖的简介

冷江鳖——中华鳖的简介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
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泛指中国。
顾名思义,原产地在中国境内的鳖即叫中华鳖。
目前,我国甲鱼的品种,有中华鳖、山瑞鳖和班鳖三个土著种。
中华鳖为我们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之间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大,所以,地理隔离严重,形成多个地域品系。
有大陆的洞庭湖品系(湘鳖)、鄱阳湖品系(江西鳖)、太湖品系(江南花鳖)、黄河品系、广西品系(黄沙鳖)。
其中洞庭湖品系中华鳖品质最优(国内甲鱼行业公认)还有两个大的海外品系:日本鳖品系与台湾鳖品系,一般来说大陆各品系的鳖具有个头匀称,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而海外鳖具有生长速度快,个头大,抗病能力强的特点。
山瑞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广西居多。
班鳖是我们极其稀有的野生保护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目前全国仅有5-6只,已到了频临灭绝的状态。
品种(系)山瑞鳖中华鳖鄱阳湖品系太湖品系鳖洞庭湖品系体型长圆体大、肥厚,行动缓慢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体色背暗绿,无花斑,光滑无疣粒褐绿色,背上无花斑褐绿色,背上有10个以上点状花斑褐绿色、黄色,背上无花斑腹灰白色出壳稚鳖腹部有花斑有黑色花斑或纹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黄色,无花斑鳖按生长方式可分为野生鳖、生态鳖、外塘鳖、温室鳖四类。
野生鳖是指非人工养殖的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鳖,具有肉质坚实,口感鲜美的优点,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往往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超标,目前资源正处于枯竭状态;温室鳖是在全过程控温状态下养殖出来的鳖,生长速度快,一般8-12个月就可以上市出售,味道较差,监控不到位的养殖场往往抗生素超标,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及对甲鱼了解加深,温室甲鱼必将退出成品鳖市场转而成为培育鳖种的手段;外塘鳖是利用大棚培育的鳖种,到半斤左右放到外塘继续养殖半年到一年左右,品质得到大大的提升,是一种经济较为合理的养殖模式;生态鳖是野生甲鱼的最佳替代品,从鳖苗开始便在野外生长,经历3-4年风吹雨打养成优质安全的生态甲鱼,是滋补身体的“活保健品”冷江鳖业有限公司(提供)2013年5月3日。
中华鳖饲养的方法

中华鳖饲养的方法中华鳖生态养殖所生产的商品鳖体匀、色亮,品质明显优于温室养殖的产品,广大养殖户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鳖饲养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华鳖饲养的方法(1)鳖池建设鳖有“三喜三怕”的特点,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并且其胆小贪食,相互间好斗以及具有较强的攀爬本领。
鳖池选址必须选择环境安静、避风向阳、水源水质清新、土质良好的地方。
鳖池要封闭防逃防偷,进出水口特别要注意防逃,池与池之间水体不能互串,进出水要严格分开。
生态养殖以土池为好,根据投资规模和地方大小尽量建好四类池,即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和稚鳖池。
无论哪种鳖池,都必须保证鳖有足够的晒背场和投饵场。
(2)种苗选择中华鳖池塘生态养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种苗为主,如需要外购种奋,必须选择最近处和体质健壮、外表无伤、大小基本一致且无病史的种苗,这样可减少运输途中的机械损伤和病源的传播扩散。
外购种苗还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越冬前购进的稚鳖不能小于5克/只,从外引进稚鳖最好是当年的头批苗或第二批苗,这类鳖苗在越冬前还有1- 2个月的摄食生长时间,越冬前其个体一般都可达到10克以上,能够保证越冬成活率达95%以上。
如果引进的稚鳖个体不足5克且很快就进入越冬期,则稚鳖越冬成活率较低,很难保证越冬成活。
二是外购幼鳖养成商品鳖,最好不引进温室养成的幼鳖,尽量选购池塘自然养殖且无病无伤的幼鳖。
如果一定要选购温室养成的幼鳖则必须注意时间,且池塘水温稳定在25℃以上,一般要求在6月中旬以后才能购进,否则由于温室幼鳖转入池塘过早,环境变化过大,会导致多种鳖病的发生。
另外幼鳖运输必须每只用布袋包装后才能篓装或袋装运输。
(3)投料及日常管理①饲料选择以南县为代表的洞庭湖区池塘生态养鳖的饲料种类大体分三类:一是鲜鱼以白缝为主;二是小鱼和淡水小龙虾;三是商品饲料。
根据笔者多年调查,池塘生态养鳖的饲料应以商品饲料为主,辅之一定量的鲜活饲料。
中华鳖保护等级

中华鳖保护等级
中华鳖是珍贵的野生动物,它们被国家重视,并且在我国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
中华鳖在中国被定为
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大量杀戮和捕杀,所以
对中华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中国政府针对中华鳖的保护,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行“严禁捕猎,严惩违法”的
原则,任何形式的捕杀、制作、贩卖中华鳖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次,国家也派出警察加强对中华鳖的监管,确保中华鳖不被捕杀就能安全
存活。
此外,国家也采取了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包括禁止在自然保护区
内的营造工程,这样可以使鳖安全的活动,保护其自然环境以及自然
生态系统。
同时,国家也会采取政策,确保湖泊的水位和鱼的数量,
因为鱼是鳖的一种重要的食物,这样就可以使鳖足够的得到营养,不
会因饥饿而被捕杀。
最后,政府也鼓励公众参与到中华鳖保护工作中来,以及向公众
普及中华鳖知识,使大家更加了解中华鳖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中华
鳖的破坏。
总的来说,中华鳖的保护等级可以说是一级保护,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中华鳖的安全存活以及保护,确保它们能够
生存和繁衍下去。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人们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地了解中华鳖,甚至为此付出勤劳和努力。
中华鳖保护等级

中华鳖保护等级
中华鳖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过度捕捞严重
威胁到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导致中华鳖濒危。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华鳖,保护其贵重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中华鳖的保
护等级设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且我国《野
生动物保护条例》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科学的认识、国家管理的要求,将中华鳖的保护等级确定为极度濒危
野生动物。
因此,中华鳖的保护等级被确定为一级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极度濒危野生动物。
国家将对中华鳖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即绝对禁止其开采、收获、使用及出售;实行极度保护,即包括栖息地
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繁殖的保护及其他工作,以保护中华鳖
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家对中华鳖的保护也不遗馀力,其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成效。
比如,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针对中
华鳖及其他濒危物种开展了大量保护研究,从而推动了中华鳖及其他
保护项目取得有效的保护成果。
总之,中华鳖的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国家正在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努力保护
中华鳖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并已取得良好的保护成效,但仍有待进
一步完善。
中华鳖

中华鳖的养殖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
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
根据查阅资料,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鱼鳖混养、池塘单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等。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中华鳖喜食屠宰场的废弃物、蚕蛹、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能食瓜果、菜叶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质颗粒饵料。
通过提供丰富的饵料,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使中华鳖不进入冬眠,以及科学和工厂化的饲养,中华鳖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体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即可重达500克左右,使中华鳖这一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鳖所富含的高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对中华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速中华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成了必然的趋热。
养鳖场地一般选择在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
水源一般为河流、湖泊或水库、池塘的地面水,最理想的水源是既有地面水,又有水质良好的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这样能自由调节水温。
底土以保水性良好、渗透性较差的壤土或粘土为佳,底土上层铺15—30厘米厚的淤泥和细沙的混合土,以利于中华鳖栖息和冬眠。
但沙粒宜细不宜粗,否则易使中华鳖的皮肤受伤而染病。
酸性土壤或盐碱土不宜建养鳖池。
鳖池应建造在光照良好、环境安静、背风向阳的地方。
此外,还要看交通是否方便,电源、能源和饲源供应是否充足等。
中华鳖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稚鳖、幼鳖和成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
按其体重划分,刚孵化出来的为稚鳖;11—50克的为幼鳖;51—200克的为种鳖;200克以上的为成鳖;750—1000克以上的为亲鳖。
由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不同,又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因此宜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分池饲养,需分别建造亲鳖地、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
一个完整的养鳖场,除要有上述5种鳖池外,还要有产蛋房、蓄水池、病鳖隔离池;仓库、加工间、泵房、配电房等。
中华鳖的养殖史

中华鳖的养殖史
中华鳖,又称甲鱼、水鱼等,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龟鳖类动物。
其养殖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了对中华鳖的养殖。
当时人们将野生的中华鳖捕捉后,放在池塘或河流中进行人工饲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鳖的养殖技术逐渐完善,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
在唐代,中华鳖的养殖已经相当普遍。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其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句子,其中的“一岁一枯荣”就是指中华鳖每年都会产卵孵化出新的幼体。
到了明清时期,中华鳖的养殖更加繁荣。
明代徐霞客在其游记中就曾多次提到中华鳖的养殖情况。
清代康熙年间,皇帝还下诏禁止捕杀中华鳖,以保护这一资源。
如今,中华鳖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除了在国内广泛养殖外,还被出口到世界各地。
同时,由于中华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也成为了高档餐厅和宾馆中的一道美食佳肴。
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区分

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区分汇报人:2023-12-16•鳖的种类与分布•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生活习性目录•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经济价值•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区分方法•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养殖建议01鳖的种类与分布原产于中国,是鳖科鳖属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中华鳖原产于泰国,是鳖科鳖属的一种,与中华鳖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所区别。
泰鳖鳖的种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钱塘江流域以及台湾地区。
主要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鳖的分布泰鳖中华鳖02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的头部呈圆形或管型,吻端尖,眼睛较小,呈黑色。
背壳呈褐色或黑色,表面较为光滑,没有明显的花纹。
腹壳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没有明显的斑点或花纹。
裙边较厚,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头部背壳腹壳裙边头部背壳腹壳裙边泰鳖的形态特征01020304泰鳖的头部呈三角形,吻端较尖,眼睛较大,呈淡绿色。
背壳呈黑色或深褐色,表面有明显的花纹。
腹壳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有明显的斑点或花纹。
裙边较薄,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03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生活习性中华鳖原种通常栖息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中。
栖息环境食性繁殖习性中华鳖原种以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昆虫等为食。
中华鳖原种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产卵于水底或水生植物上。
030201中华鳖原种的生活习性泰鳖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中。
栖息环境泰鳖以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昆虫等为食,但也可能食用一些腐肉。
食性泰鳖通常在温暖季节进行繁殖,产卵于水底或水生植物上。
繁殖习性泰鳖的生活习性04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经济价值中华鳖原种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保健品。
药用价值中华鳖原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食用价值中华鳖原种形态独特,色彩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中华鳖原种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泰鳖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等功效,在泰国等地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保健品。
中华鳖保护等级

中华鳖保护等级中华鳖(Chinese Softshell Turtle)是一种亚洲濒危的龟类物种,也是我国最早受到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
为了解决中华鳖及其他濒危物种的安全问题,中国政府于1959年正式将其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制定了《中华鳖保护条例》,以加强对这一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中华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赤水河流域以及苏、浙、皖、湘等省区,它们栖息于河流和湖泊及其湿地附近,大部分集中在三千多米以下的海拔高度。
根据《中华鳖保护条例》的规定,中华鳖受到了国家的特殊保护,也就是说,它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鳖保护等级主要根据它的数量、分布状况及其特有的保护意义考虑,分为“特别保护”、“立体保护”及“监测鉴定”三类。
1、特别保护:是指国家对那些因全国性保护范围、重要存在意义或者生存危险等原因,给予特殊保护的中华鳖。
特别保护的中华鳖主要由国家级重点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国际重点公园及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管理。
2、立体保护:是指在特殊保护区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保护要求,建立的各种保护区系统。
立体保护的中华鳖主要由省级保护区、县级保护区、乡村保护区、大型湿地保护网络等组成。
3、监测鉴定:是指对中华鳖资源进行监测鉴定,以了解中华鳖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以便对中华鳖建立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
为了保护中华鳖的生存环境,我国在制定保护政策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捕杀、非法收购、禁止放生和养殖等。
另外,中国政府还就中华鳖的科学研究开展起一系列活动,为了更好的保护中华鳖,保障它们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鳖sinensis
中文名中华鳖
俗名别名鳖、甲鱼、水鱼、团鱼、脚鱼、王八、元鱼英文名Chinese softshell turtle
拉丁学名Pelodiscus sinensis
品种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一种鳖类。
除宁夏、新疆、青海及西藏未见报道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尤以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及河南等省产量较大。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
习性栖息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小山溪中。
喜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并晒太阳。
捕食螺、蚌、鱼、虾、蟹、昆虫、蛙、蚯蚓等动物,亦食水草等植物。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潜于水底泥沙中冬眠。
每年4~8月繁殖,卵生。
产卵于岸边泥沙松软、背风向阳、有遮荫的地方,约经二月,靠自然温度孵化。
体形尺寸25cm
繁殖方式
食性
识别特征:淡水生。
头、体均被柔软的皮肤,无角质盾片。
背盘卵圆形,长100~250 mm左右。
头中等,前端瘦削,吻长,形成管状吻突,鼻孔位于吻端。
吻突长约与眶径相等。
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
背盘中央有棱脊,盘面有由小瘰粒组成的纵棱,每侧7~10余条。
背青灰色、黄橄榄色,腹乳白色或灰白色。
估计数量:以鳖在我国的分布及产量来看,应是我国龟鳖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种。
致危因素及现状:我国对鳖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
许多古文化遗址中,都有食鳖的痕迹。
鳖甲又是传统的中药材及多种名贵成药的原料,因此对鳖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保护及合理利用,鳖的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影响,数量日渐减少。
长此以往,对这一自然增殖速度较慢的种群必然造成威胁。
驯养繁殖状况:为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及大量的需求,不少地区已开始进行鳖的人工试养,并已基本获得成功,其中比较有名的如河南省太康县的耿永昌已取得了较好的养鳖经验。
湖南省湘阳县也建成了湖南第一个人工养殖甲鱼的温室。
近年,由于引进日本养鳖的经验及技术,使鳖的养殖业开始向工厂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在浙江、江苏及上海等地已建立了较大规模的鳖养殖场,通过一年多的饲养即可提供商品鳖。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①保护自然资源。
大力宣传和提倡在产卵期(5~8月),特别是产卵盛期(6~7月)禁捕雌鳖。
②通过调查,在鳖类资源破坏严重的地区实行禁捕的保护措施。
③总结与提高人工养殖的技术和方法,为推广人工养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