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 甲鱼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甲鱼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甲鱼又称鳖,是我国传统食疗滋补佳品,目前甲鱼养殖前景看好。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并谈谈甲鱼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供参考。
一、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5~10亩,水深1.5~2.0米,池塘四周用1米×0.5米的水泥预制板作为防逃墙,预制板下埋40公分。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每5亩塘配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1台,10亩塘配备2台。
二、甲鱼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1、幼鳖放养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幼鳖放养。
放养时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洗幼鳖10~15分钟。
将人工孵化的稚鳖入温室培育,冬季不加温,第二年六月初长到50~80克后,转入外塘定塘养成,再分塘进行成鳖养殖。
一般亩放幼鳖80~120只,同时放养尾重40~80克的草鱼种500~700尾,50~100克的鲢鱼种200~250尾,100~500克的鳙鱼30~50尾,为了保证鳖的正常摄食,池塘一般不混养鲤鱼。
2、投饵采用甲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鲜活鱼类为辅的原则,配合饲料占75%,鲜活鱼类占25%,鲜活鱼类用绞肉机绞碎后与配合饲料混合成面团投喂。
采取饲料台水上投喂,成鳖养殖日投喂1次,下午5时。
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四定”原则投喂,投饵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
养殖的草鱼按池塘养鱼要求,投喂草鱼配合饲料。
3、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仿生态甲鱼养殖过程中,搞好水质调控是提高甲鱼品质避免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是定期加水。
每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公分,并根据池塘水质状况随时换水,换水量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保持水质清新稳定。
二是每20天泼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千克或em菌液2千克稀释使用。
三是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搅水、曝气。
四是每月泼酒一次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液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五是控制投饵量,减少饲料污染。
甲鱼料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混养的草鱼喂到八成饱,定期住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增强鳖的抗病能力。
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生态养殖甲鱼技术甲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青睐的美味佳肴和滋补身体的食疗佳品。
现在都注重生态养殖,下面就来介绍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如何养殖生态甲鱼一、养殖场地选择甲鱼具有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畏寒怕热等特性,故养殖地点应选择离城镇有一定距离,远离工厂、矿山,交通和供电便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向阳背风、环境僻静、饵料来源充足的地方。
二、养殖环境条件1.环境:环境要安静。
2.水源:水源要充足,水质应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3.甲鱼池水质: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4.甲鱼池:(1)朝向:开阔向阳,光照充足。
(2)形状:以长方形为宜。
(3)面积:面积以3~10亩为宜。
(4)池深:以2.0~3.5m为宜。
(5)水深:以1.0~2.5m为宜。
(6)坡比:以1:0.5~1为宜,并铺设细沙,有利于甲鱼晒背,杀灭体表病原菌。
三、甲鱼入池前的准备1.清塘消毒:于甲鱼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干池水,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每亩100~150Kg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7~10天待毒性消失后加水至1.5~2m。
2.防逃设施建设:在池埂四周每隔2~3m打一个固定木桩,将石棉瓦固定在木桩上(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或红砖粉砌(高1m左右,内壁光滑)作防逃墙。
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过滤网拦好防逃。
3.栽种水生植物:在池塘内利用1/3~1/4水面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不仅能净化、改善水质,同时起到供甲鱼遮阴降温、隐蔽躲藏、采食生长的作用。
4.投放鲜活饵料:亩投放50Kg以上的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放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培育幼螺,供甲鱼摄食,同时补充甲鱼对钙的需求。
5.科学混养鲢、鳙鱼。
甲鱼的粪尿较肥可培养池中浮游生物,体质瘦弱、濒临死亡的鱼可被甲鱼摄食,每亩混养30~60Kg鲢鳙鱼,可使养殖水质透明度维持在25~45cm,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形成鱼鳖互利共存的生态养殖体系。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甲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甲鱼是一种重要的食性动物,能够帮助调节湖泊中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因此,甲鱼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浅析。
一、甲鱼生态特征甲鱼是一种冷血动物,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
在水质适宜的情况下,甲鱼的生长速度较快,生命力强,疾病抗性高,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也较强。
甲鱼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和植物为食。
由于甲鱼食性广泛,饲料的选择也相对灵活,不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污染。
二、湖泊环境条件湖泊环境条件是甲鱼生态养殖的关键因素。
甲鱼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与水温、水质、水深、氧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甲鱼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值为7-9,氧气饱和度应在80%以上。
另外,湖泊水深也是影响甲鱼生长的重要因素。
较浅的湖泊容易受到气温波动和外部污染的影响,而较深的湖泊则更加稳定,有利于甲鱼的生长和繁殖。
三、湖泊养殖技术湖泊甲鱼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场地选址、水源利用、饲料投放、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
场地选址应考虑到水质、流量、日照、防暴等因素,并进行现场勘探和水质分析,选取适宜的湖泊进行养殖。
水源利用能否直接成为养殖用水,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
适度投放饲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促进养殖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监测水质、定期换水、清理底泥、加氧等措施,以确保湖泊中甲鱼的生长和繁殖。
病害防治也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经常检查甲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对策,防止疾病扩散。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甲鱼养殖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未来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
如利用新型工艺技术,改善水环境,提高养殖效率,提高甲鱼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生态甲鱼养殖知识点总结

生态甲鱼养殖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甲鱼的基本介绍甲鱼,又称鳖,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中,是一种典型的水栖动物。
甲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被誉为“长寿之王”,素有“阿拉甲鱼”的美誉,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益寿延年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二、甲鱼养殖的环境要求1. 水质要求甲鱼生长的水质应保持清澈透明,PH值在7-8之间,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水质应保持适当的硬度和酸碱度,以维持甲鱼的健康生长。
2. 水池要求甲鱼的养殖池应保持通风透光,水深一般在1-2米左右,有足够的空间供甲鱼游动,同时要保持水源稳定,并定期更换水体,以保持水质清洁。
3. 土壤及植被要求甲鱼适宜生长的土壤是细砂土和淤泥,同时在养殖池内,可以种植适合甲鱼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茨菇、莲藕等,以提供甲鱼适宜的栖息环境。
三、甲鱼的养殖方式1. 土法养殖土法养殖是一种传统的甲鱼养殖方式,通常是在河流湖泊或者人工挖掘的池塘中进行,养殖者可以利用自然的水域资源,控制养殖成本,适合小规模养殖。
2. 水面浮床养殖水面浮床养殖是在池塘表面铺设适当的浮床,用以固定土壤及水生植物,提供甲鱼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
3. 土地养殖土地养殖是在陆地上搭建适当的养殖场,配备循环水系统等设施,对甲鱼进行集中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监控水质,维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四、甲鱼的饲养管理1. 饲料配制甲鱼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浮游动物等为食,养殖者可以选用鱼粉、虾粉、玉米粉等原料加工成饲料,保证其蛋白质和营养的供给。
2. 饲养方法甲鱼的饲养一般在早晚各一次,喂食量适当,不能过量,应尽量避免喂食过于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残余饲料,保持水质清洁。
3. 疾病防治甲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的侵害,同时也容易感染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养殖者应定期检查甲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

浅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摘要】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结合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生态理念的养殖模式。
本文首先从技术概述入手,介绍了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基本概念。
随后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包括环保、高效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在湖泊选择与布局部分,探讨了如何选择适合养殖的湖泊以及合理布局养殖区。
接着介绍了甲鱼品种选择与培育、水质管理与环境监控以及饲料配给与营养管理等技术要点。
在展望了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的重要性。
最后讨论了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态养殖技术才能取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湖泊、甲鱼、水质管理、环境监控、饲料配给、营养管理、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概述甲鱼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食材,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则是一种有前景的养殖方式。
通过对甲鱼的自然生长环境进行模拟,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率。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保护当地水域环境,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传统的甲鱼养殖模式中,常常存在着水质不佳、饲料浪费等问题,而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特点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湖泊,保障水质清洁和养殖环境卫生,减少养殖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确保甲鱼的生长环境健康和稳定。
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也是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特点,不断引入先进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
甲鱼湖泊生态养殖技术重视甲鱼的品种选择与培育。
根据不同水域环境和生长条件,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甲鱼品种,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培育工作,提高甲鱼的养殖效益和抗逆能力,确保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利润。
探析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探析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甲鱼是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殖食材的追求与认知的提高,甲鱼养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证甲鱼的生态健康养殖,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措施。
本文将从水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探讨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首先,水环境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基础。
水质是影响甲鱼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水质控制可以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甲鱼适宜的水温为25-30摄氏度,pH值为6-8。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硫化氢等。
一旦发现指标超标,应及时进行水质处理,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其次,饲养管理对甲鱼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甲鱼是肉食性动物,其饲料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常见的饲料有鱼粉、虾皮、虾米、肉骨粉等,可以根据甲鱼的不同生长阶段适量调整饲料中的营养含量。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品质,避免使用过期或霉变的饲料。
另外,甲鱼的饲养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避免过密造成饲料浪费和疾病传播。
此外,疾病防控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
甲鱼常见的疾病有口白病、黏膜炎、鳃白病等。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需要加强甲鱼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合理的饲料营养调配、增加饲料中的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提高甲鱼的免疫力。
此外,定期进行甲鱼的体外温差处理,可以促进甲鱼的免疫系统活力和健康状况。
此外,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设施也是保证甲鱼生态健康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洗水池、过滤系统和饲料器等,避免饲料残渣和污物积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定期使用专业的消毒剂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减少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设施清洁消毒等。
只有全面采取科学的技术和措施,才能保证甲鱼的生态健康和高效养殖。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养殖的需求增加,甲鱼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还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甲鱼养殖新技术

甲鱼养殖新技术
水生态系统技术是甲鱼养殖新技术的一种,它是指将生态系统引入养殖过程中。
这样做,可以保持水质清新,排除废物,更好地控制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
养殖效率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就这一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1. 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是利用多孔性的塑胶浮床,建立起来一个微生物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
来去掉水中的有机物质、硝酸盐等污染物质,保持水质清新。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质的
清洁程度,而且还能节省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2. 微生态生态滤池技术
微生态滤池技术是在养殖池里设立生态滤池,通过生态法过滤和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中的营养物质保持平衡,从而保证水质的优良,提高甲鱼的品质。
沼气生态过滤技术是将甲鱼粪便、剩饭等有机废物使用沼气池进行处理,产生沼气,
沼气中的甲烷可以作为能源使用,同时还能使甲鱼养殖时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减少,
降低了水质的效应,增加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甲鱼养殖场内种植水草,可有效的减少养殖过程中水中的病原体,可以提高水质和
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甲鱼养殖效益和品质。
总之,水生态系统技术是当前甲鱼养殖业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养殖技术,其极大地改
善了传统甲鱼养殖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对于保证食品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大规格甲鱼生态养殖技术1、选址稻田大规格甲鱼的养殖,需要选择水质洁净、环境优美的场地。
尽量避免选择工业污染区,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场所。
同时,甲鱼养殖需选择稻田、池塘等地,利用稻田、水稻秸秆等农副产品来提高水质,提升水中中饵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丰富程度,从而有利于甲鱼的生长,同时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
2、水质管理水质是甲鱼生态养殖的关键,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甲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因此,要做好水质的管理。
首先要保证水体的清洁,并其定期通水、清淤。
其次,应增加水体的良性菌群,以保证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此外,还应注意饲料的使用,饲料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水体的污染。
3、饲料管理饲料是甲鱼生长的重要保障,要合理选配,加强营养供给。
选择适宜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来进行投喂,能够提高甲鱼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而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鱼体的大小、和季节的变化适量调整饲料用量和时间,每天投喂1-2次,尽量做到按时按量喂食。
4、甲鱼防治疾病在生态养殖中,甲鱼的健康状况与防治疾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证甲鱼的身体健康,制定完善的防疫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甲鱼在生态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甲鱼是否出现病害,如皮肤溃烂、呼吸困难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定期进行甲鱼疫苗接种也是防疫的有效保障,按照防疫计划进行疫苗灌注和预防性投医都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5、季节管理季节管理也是甲鱼生态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甲鱼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在饲养过程中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比、增减喂养次数等。
在高温季节应随时补充水源,防止水温过高,同时,加强水体通风,避免出现污染。
通过上述五项技术实现稻田大规格甲鱼的生态养殖管理,便能使甲鱼养殖健康、快速、规模化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和完善的生态养殖产业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经我乡养殖专家实践摸索,已探索出从培育亲本到孵化繁育,从改造池塘到精心饲养适宜中华鳖生活习性的养殖技术。
其重点是:把好“三关”,遵循“五个原则”。
“三关”:即水质关、苗种关、饲料关。
1、水质关。
生态甲鱼养殖用水,应是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源。
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投种前要求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250斤化水全池泼洒。
养殖过程中,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一般每亩40斤左右。
2、种苗关。
同一池的种苗应规格整齐,一次放足,种苗无伤病,有活力。
放养量根据不同规格有所差异。
幼鳖池每亩5??8只,食用鳖池每亩放2??3只。
放养前,种苗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20分钟。
3、饲料关。
投饲应严格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饲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鲜活鱼、虾、螺、蚯蚓、飞虫、禽畜内脏等)、植物星饲料(包括新鲜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及豆类、谷实类)所有饲料投喂前均应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消毒处理。
“五个原则”:
1、科学建池。
中华鳖具有“三喜三怕”的特点即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
建池时应根据这些特性选择的环境。
池塘
的规格因养殖鱼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幼鳖池面积为1-2亩,成鳖池面积2-5亩,形状为长方形,南北向,水深为1-2.5米。
并同时建好防逃设施,产卵场所、食料台及晒台。
2、混养共生。
根据甲鱼与常规鱼的不同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等生活特性,选择1??3个适宜的品种与甲鱼混养,使之共生互利,改良池塘环境,促进生长,增加效益。
3、分级饲料。
稚鳖、幼鳖、食用鳖及亲鳖四个类别,都应分级饲料。
便于生产操作,同时避免大咬小,大欺小。
4、自繁自养。
要求实行自繁自养一条龙作业,确保产品品系、品质和档次。
同时便于管理,减少购种开支,避免因外购种苗带来各种病毒和寄生虫。
5、防重于治。
应遵照“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防患未然。
甲鱼养殖技术: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甲鱼养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讲述:1、甲鱼健康养殖;2、庭院人工养鳖技术;3、快速养鳖;4、苗教授谈快速养鳖;5、甲鱼如何安全过冬;6、高效全价鳖饲料。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塑料大棚控温快速养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介绍了养鳖塑料大棚的构造;鳖池的规格要求;加温形式与标准;根据鳖的各个生长期的特点,介绍鳖的饲养方法和技
术要求;以及鳖病的防治方法。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实用养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介绍鳖的外形特征;亲鳖的饲养;鳖的人工繁殖;实用养鳖新技术;幼稚鳖的饲养管理;成鳖的饲养管理;鳖的运输。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鳖的人工繁育与饲养技术》(68
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在介绍了鳖场的选择、基本配置、基本设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鳖的繁育技术,包括亲鳖选择、养殖、产卵,鳖卵的采集、孵化,稚鳖的收集、暂养,幼鳖、成鳖的饲养以及鳖病的防治技术等。
《金盾出版社正版光盘——节约型养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碟根据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等具体条件总结出节约型高效养鳖模式和配套技术。
内容包括:节约型养鳖的特点与基本要求、节约型养鳖的模式与配套技术以及节约型养鳖的疾病防治等,适合于有条件发展节约型养鳖模式的养殖户和有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中华鳖,谷称甲鱼,中华鳖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的,人们都当作补品来食用,而且它的肉质嫩而鲜美,经常食用中华鳖,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本片向您介绍无公害中华鳖的养殖技术:中华鳖的特征、中华鳖的习性、无公害中华鳖场地选择、无公害中华鳖养殖池的建造、亲鳖池的建造、成鳖池的建
造、无公害中华鳖的孵化、无公害中华鳖的孵化、无公害中华鳖的饲养管理、无公害中华鳖疾病的防治、无公害中华鳖的捕捞。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怎样办好一个养鳖场》(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养鳖场。
内容包括:养鳖基础知识(鳖的生活习性与养殖特点);鳖的繁殖习性与繁育技术;鳖的养殖方式与养殖规模;养鳖场场址选择与养鳖池建设;鳖的营养与饲养配方;鳖的日常饲养管理;稻田养鳖技术;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正版图书——工厂化健康养鳖技术》图书,本书由上海水产大学王武教授等编著。
本书重点介绍作者多年来从事工厂化养鳖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内容包括:鳖的种类、分布和形态,鳖的生物学特性,工厂化养鳖的环境条件,鳖的营养需要和饲料,工厂化养鳖场的设施及其建造,鳖的人工繁殖,稚、幼鳖的工厂化饲养,成鳖的养殖,鳖病的防治等。
语言通俗,技术先进,方法实用,适于养鳖者和水产养殖科技人员阅读。
第一章概述
一、人工养殖鳖的营养价值
二、工厂化养鳖工艺与传统养鳖方法的区别
三、国内外工厂化养鳖的现状
四、当前工厂化养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五、工厂化养鳖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鳖的种类、分布及其形态结构
一、鳖的种类与分布
二、鳖的外部形态及解剖学特点
第三章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鳖的生活习性
二、鳖的食性与摄食方式
三、鳖的寿命与生长
四、鳖的繁殖习性
第四章工厂化养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鳖对非生物环境的要求
二、鳖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鳖的营养需要和饲料
一、养鳖饲料的种类
二、鳖的营养需要
三、几种典型的鳖饲料配方
四、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途径第六章工厂化养鳖场的设施及其建造
一、养鳖场的场址选择
二、工厂化养鳖场的规划和布局
三、养鳖池的建造
四、养鳖温室
五、孵化设施
六、附属建筑
第七章鳖的人工繁殖
一、亲鳖的选择
二、亲鳖的培育
三、亲鳖的产卵
四、鳖生殖细胞的发育特点
五、亲鳖的产卵潜力
六、鳖的胚胎发育
七、鳖卵的人工孵化
八、稚鳖的暂养
第八章稚鳖、幼鳖的工厂化饲养
一、稚鳖、幼鳖的养殖方式及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二、稚鳖、幼鳖的放养密度
三、稚鳖、幼鳖的饲养管理
四、关于温室鳖也无沙养殖问题
五、加强温室的日常管理
第九章成鳖养殖
一、成鳖养殖的几种方式
二、成鳖的放养
三、成鳖养殖的日常管理
四、成鳖的越冬管理
五、成鳖的逐月管理工作要点
第十章鳖病的防治
一、鳖病的发生原因
二、鳖病的预防措施
三、鳖病的诊断与给药方法
四、常见鳖病的防治
五、鳖敌害的防除
第十一章鳖的捕捉、质量鉴定与运输
一、鳖的捕捉
二、鳖的质量鉴定
三、鳖的运输
附录一鳖料菜谱
附录二鳖的医药用途
附录三渔业用水的水质标准
《正版图书——农家生态龟鳖养殖技术》图书第一部分鳖的养殖
一、鳖的生物学特性
(一)几种养殖鳖的主要区别
(二)鳖的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
(四)食性与生长
(五)生殖习性
二、养鳖场的设计与建造(一)场址选择
(二)养鳖场的设计
(三)养鳖池的建造
三、鳖的人工繁殖
(一)亲鳖的选择与培育
(二)产卵
(三)鳖卵的人工孵化
四、鳖的饵料
(一)鳖的营养需求
(二)饵料种类及来源
(三)影响鳖饵料效率的因素
五、稚、幼、成鳖饲养
(一)自然饲养法(常温养鳖)(二)温水速成养鳖法(恒温法)(三)鱼鳖混养
(四)庭院养鳖
(五)稻田养鳖
六、鳖的敌害与疾病防治(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二)鳖病的诊断
(三)鳖病的预防
(四)常见鳖病的防治
七、鳖的捕捉与运输
(一)起捕时间
(二)捕捉方法
(三)运输方法
(四)鳖的品质评定
......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甲鱼养殖新技术》+《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塑料大棚控温快速养鳖》等7套光盘+《正版图书——工厂化健康养鳖技术》+《正版图书——农家生态龟鳖养殖技术》+快递=2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