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七章)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S=S(P)
•a
•b •c
•AVC
•d
•Q5•Q4•Q3•Q1
•Q
•O
•Q4•Q3•Q1
•Q
•Q2
•Q2
•从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到短期供给曲线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六、完全竞争行业的 短期供给曲线
•S甲
• S乙
•S
•甲厂商的短期供给曲 •乙厂商的短期供给曲
线
线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方法: ➢确定总产量
•MR = MC
➢确定各个市场上的销量和价格
•MR1=MR2=···=MR=MC
结论: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定高价,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定 低价。(推导如下)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垄断市场:七、价格歧视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垄断市场:七、价格歧视
•MR=MC
• 可以通过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进出一个行业的 决策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八、完全竞争厂商的 长期均衡
•2、完全竞争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P
•LMC
•SMC
2
•P*
PPT文档演模板
•Q*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八、完全竞争厂商的 长期均衡
•P
•P1 •P2 •P3 •P4 •P5
•O
PPT文档演模板
•SM
•EC1
•E2 •E3
•SA C•1•dd) 12((AARR12==MMRR12==PP
2•d) 3(AR3=MR3=P3)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备考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垄断)习题单选题1.某利润极大化的垄断企业的利润恰好为零,那一定是()。
A、需求缺乏弹性B、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2.垄断给社会造成的无谓损失是()。
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与垄断条件下的产量的差额部分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B、垄断产量下的消费者剩余C、垄断厂商享有的,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没有的额外利润D、完全竞争产量下的消费者剩余E、完全竞争产量下的消费者剩余减去垄断利润3.在下列四个行业中最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是()。
A、污水处理行业B、乳制品行业C、暖气供应行业D、铁路行业4.完全垄断厂商如果处于()。
A、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B、长期均衡时,不一定处于短期均衡C、短期均衡时,一定处于长期均衡D.以上都不是5.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
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A、2倍B、1/2倍C、1倍D、无法确定6.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优产量处()。
A、P=MCB、P=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D、MR=MC7.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
A、无盈亏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出现8.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有一点,Ed= - 2,P=20,则MR为()。
A、30元B、10元C、60元D、-10元9.实行差别价格的垄断厂商如果在A市场制定的产品卖价高于B市场制定的产品卖价,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D、以上都正确10.完全垄断厂商达于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02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行为
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因此其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示在任何产量下, 厂商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厂商的收益曲线
厂商的收益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乘以销售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因此其边际收 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重合,并且平均收益曲线(AR)也与需求曲线重合。这意味着厂商的边际收益和平均 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反垄断政策的工具
为了实现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工具,如制定反垄断法规、设立反垄断机构、进行反垄断调查和起诉 等。
反垄断政策的效果评估
评估反垄断政策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市场价格、产 量、企业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反垄断政策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案例研究等 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广告策略
广告是厂商实施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广 告宣传,厂商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 形象,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忠诚度。有效的广告策略 可以帮助厂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06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效率比较与政策含义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效率比较
01
02
03
04
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存在 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价格 能够有效地反映供求关系,资 源配置达到最优。然而,这种 市场结构在现实中较为罕见。
03
垄断市场下的厂商行为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垄断市场中,由于只有一个厂商提供产品,因此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 市场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分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生产、调节收入,实现财富的公有化和差别化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包括三个方面: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方式,它要求按照每个人的劳动量和质量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量和劳动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分配方式可以激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生产,同时也可以消除收入不公现象。
因此,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补充分配方式,它是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之上对一部分职工进行差别化分配。
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按资分配主要是指以企业的收益为依据,对投入资金或人力的一部分人员给予一定的收益,以鼓励他们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
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补充分配方式之一,它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分配方式。
在按需分配制度中,个人或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购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而不必在生产方面受到限制。
按需分配还可以促进财富的公有化和差别化分配,从而实现社会种子的公正。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这三种分配方式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一个优秀的协同机制。
同时,在实践中,按劳分配是主导制度,尤其是在生产领域。
而在其他领域,如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按需分配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为了促进共同富裕和差别化分配而制定的。
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需分配三种分配方式相互协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谨慎地考虑三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切实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其核心原则就是“调节收入、实现公有化”。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经济福利与社会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 =
买者的评 _
价
买者支付的量
and 生产者剩余 = 卖者得到的量
_ 卖者的
成本
Economic Well-Being and Total Surplus
外部性
Externalities 是指当市场结果不仅影响 参与市场的买者与卖者,还影响了那 些根本不参与市场的人。
外部性使市场福利不仅仅取决于买者的评价 和卖者的成本。
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消费量与生产量时并 没有考虑外在性的影响,所以,从整个社会 的角度来看,市场均衡可能是无效率的。
Summary
2
3
4
Quantity of
Houses Painted
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剩余...
Price
原来生产者 增加的生产 者剩余
P2 D
E
P1 B
Initial
C
Producer
surplus
Supply
F
新生产者的 生产者剩余
A
0
Q1
Q2
Quantity
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是分析市场中 买者与卖者福利的基本工具,它们可以
买者与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益。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 利益最大化。
Welfare Economics
市场均衡导致收益最大化,它使产 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总福利最大 化。
Welfare Economics
消费者剩余从买者的角度测度了经济 福利。 生产者剩余从生产者的角度测度了经 济福利。
西方经济学原理课件资料教程第七章:市场的效率

技术外溢效应
市场效率能够促进技术外溢,推 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西方经济学原理课件资料教程第七 章市场的效率
目 录
• 市场效率的定义 • 市场失灵的原因 • 市场效率的衡量 • 市场效率与政府干预 • 市场效率与经济发展
01 市场效率的定义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结 构,其中生产者数量众多,每个生产 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产品同质且无差 异。
在垄断市场中,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维持高价,导致资 源配置效率低下。
垄断市场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因为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来获取超额利润, 而消费者则可能因为高价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商品或服务。
寡头市场的效率
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生产者控制大部 分市场的结构,每个生产者都有一定的 影响力,但不足以单独影响市场价格。
在市场效率的衡量中,潜在的帕累托改进反映了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消除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市场均衡与效率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相交的点,即供给和需 求曲线相交的点。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价 格是均衡价格,市场交易量是均衡交易量。
市场效率与市场均衡密切相关,市场均衡意味 着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态。
在寡头市场中,由于生产者数量较少, 寡头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
他们可能通过协调行为来控制市场价格 因为生产者之间的协调行为可能导致资
和产量。
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同时,由于缺乏
竞争压力,生产者可能缺乏创新和降低
成本的激励。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AD)
The Aggregate Supply
一、总供给及其函数 二、宏观生产函数 三、劳动市场均衡 四、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一、总供给及其函数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 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所生产的产量。 基本资源: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
1
h ( e ) h (1 ) d
k
2
h (1
d )
d
k
0
y
1
2
M P
可见,y与P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在P-y平面中,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AD曲线:y12
M P
P
O
y
第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需求函数的数据实例(两部门经济)
IS方程: I = S,
LM方程:m=L1(y)+L2(r)
总需求受抑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需要依具体情势而定。如果经 济处于过热时期,总需求的收缩会对控制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产生积极 影响。然而,由于经济深层结构问题的积累,我国宏观经济到1997年出现 了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问题。一些经济学家相信,上述预期变动因素可 能是引发或加剧通货紧缩的因素之一。
资料来源:卢锋《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488
• 总需求属宏观经济范畴,而单个商品需求属微观经济范畴; • 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更受相
对价格的影响; • 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 • 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都受价格影响,但对前者
的解释要引入利息率的作用,而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在本章中你将——考察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消费者剩余考察卖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成本与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生产者剩余明白供给与需求均衡能够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当消费者为购买感恩节晚餐而到商店时,他们可能为火鸡的价格如此之高而感到败兴。
同时,当农民把他们饲养的火鸡送到市场时,他们期望火鸡的价格能再高一些。
这些观点并不使人感到惊奇:买者总想少付些钞票,而卖者总想多得些钞票。
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一种火鸡的“正确价格”吗?在往常各章中,我们讲明了,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如何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而没有直截了当讲明这些市场配置是不是令人中意的咨询题。
换句话讲,我们的分析是实证的(是什么),而不是规范的(应该是什么)。
我们明白,火鸡的价格调整是要保证火鸡的供给量等于火鸡的需求量。
然而,在这种均衡时,火鸡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太少、太多,依旧正好呢?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福利经济学那个题目,即研究资源配置如何阻碍经济福利。
我们从考察买者和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开始。
然后我们考虑社会如何能够使这种利益尽量达到最大。
这种分析得出了一个阻碍深远的结论:市场上供求均衡能够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也许你还记得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充分地讲明了那个原理。
它还要回答火鸡的正确价格那个咨询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使火鸡供求平稳的价格是最好的价格,因为它使火鸡消费者和火鸡生产者的总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我们从观看参与市场的买者得到的收益开始我们的福利经济学研究。
支付意愿设想你有一张崭新的猫王的首张专辑。
因为你不是一个猫王迷,你决定把该专辑卖出。
如此做的一种方法是举行拍卖。
四个猫王迷显现在你的拍卖会上: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 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 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国 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 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GDP=Y=C+S • AD =C+I
41
一、投资的决定
年利率 投资量 i[%] Q[万元 ] 1% 3 2% 3 3% 3 4% 2 5% 2 6% 2 7% 2 8% 1 9% 1 10% 1 11% 1 12% 0
厂商的投资需求曲线 14% 12% 10% 8% 6% 4% 2% 0% 0 0.5 1 1.5 2 2.5 3 3.5 投资量Q[万元]
AE
[C+I]
Y=AE
AE [C+I] C
E
I
0
45
。
Y0
Y
AE
自发总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E1 E0 Y=AE AE1
AE0
AE2
E2
45
。
0
Y2
Y0
Y1
Y
AE
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AE E1 E0 AE1 AE0
E2
AE2 “节约悖论”
45
。
0
Y2 Y0
Y1
Y
(三)乘数理论 • 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 入增加的倍数。
31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AE-NI模型
•
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 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 ∵ C=+Y • ∴ AE = C + I = ( + I )+ Y
总支出
自 发 总支出 引 致 总支出
∵ Y=C + I(收入恒等式) C=+Y(消费函数) ∴ Y=( + I ) + Y Y- Y=+ I + I Y= 1-
14
(四)均衡产出的决定
• 基本结论: • 总需求决定均衡产出(收入)水平。 • 在均衡时,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0,而且 消费者、政府以及外国居民都买到了他们 想购买的商品。 • 以非计划存货变化为基础的产量调整将使 经济达到均衡水平。
15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决定理论
• • • •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也就是说,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 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 存货投资等于零。
26
S
线性储蓄函数
S =- + (1-) Y
0 -
Y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S = Y • APC+APS=1 • MPC+MPS=1
28
CS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Y=C+S
C=C(Y) S=S(Y)
。 45
0
-
Y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 (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AE-NI模型 • (三)乘数理论
47
(二)货币需求动机
• • • • • • ①交易动机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②预防动机 ——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③投机动机 ——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48
(三)流动偏好陷阱
• 流动偏好 • ——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 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 流动性陷阱 •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 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 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 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 会再下降。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Y t-1
8000 8000 8100 8180 8244 8295 8336 8369 8395 8416 8433 8446 8457 8466 8473 8478 8482 8486 8489 8491 8493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It
6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y r% r%
i
投资需求函数 产品市场均衡i(r)
= y - c(y) i= i(r)
y
i
三、利率的决定
• • • • •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二)货币需求动机 (三)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五)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46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率是由投资与储蓄决 定的。 •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 的,而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 •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 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而需要分析的主 要是货币的需求。
(二)均衡产出概念
• 均衡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 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 ,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 •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 要有的支出。
6
注意以下几个概念
• • • • • •
Y是什么? AE是什么? AD是什么? Y——总产出或总收入 AE——总支出 (Aggregate Expenditures ) AD——总需求 ( Aggregate Demand )
+ ⊿Y ⊿ (+I) =⊿Y- ⊿Y 1 ⊿Y= ⊿ (+I) 1- ⊿Y 1 = K[ 乘数 ] = 1 - ⊿(+I) 1 1 K= 1-MPC = MPS
1 1 1 1 1
⊿Y= ⊿AE= ⊿ (+I)
例:乘数 Yt= +It+ Yt-1
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7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 1.消费函数 • 2.消费倾向
18
1.消费函数
•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递增函数:C= + Y [>0, >0] • (1)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 (2)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 费。 • —自发消费(常数); •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B
C D E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0000
10850 11600 12200
890
850 750 600
0.89
0.85 0.75 0.64
1.00
0.98 0.97 0.94
F
G
14000
15000
12830
13360
570
530
0.59
0.53
0.92
0.89
22
家庭消费函数(固定MPC)
3
一、均衡产出
• • • •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二)均衡产出概念 (三)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四)均衡产出的决定
4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的基本假设: • 1.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 2.假设不论需求量怎样变化,市场均能以不变 的价格提供相应的需求量; • 3.假设企业没有折旧和未分配利润
第七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节 IS-LM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本章问题——国家经济增长由什么决定?
• 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发达 ,有的国家经济落后?决 定因素是什么?
2
第一节 收入-支出模型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23
∆C
MPC
APC 1.01 0.996 0.983 0.972 0.962 0.954 0.947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 1.储蓄函数 • 2.储蓄倾向
24
1.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 存关系。 • 递增函数: S=S(Y)
25
2.储蓄倾向
• (1)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在总收入中 所占比例。 • APS=S/Y • (2)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 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 MPS=ΔS/ΔY
43
IS曲线 • ——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 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r ∵利息率与投资反方 向变动; 投资与总需求同方 向变动;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同方向变动; ∴国民收入与利息率 反方向变动。
IS
0
Y
s
储蓄函数s= y - c(y)
s
均衡条件i=s
IS 曲 线 的 推 导 图 示
。 45
0 100 Y
AE Y–AE=UI(非计划存货) UI>0 AE
100 UI<0
E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