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策划第六章空间分区与产品策划

合集下载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导论一、旅游与旅游规划缘起1. 旅游活动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旅游- 古代旅游的形式:宗教朝圣、帝王巡游、士人游学、商业旅行等。

- 古代旅游的特点:旅游活动限于特定阶层,旅游目的地有限,旅游方式原始。

(2)近代旅游- 近代旅游的兴起: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革新和生产力提升,使得普通民众也有了旅游的条件。

- 近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逐渐普及,旅游目的地增多,旅游服务设施开始出现。

(3)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二战后,国际和平环境的建立,经济全球化,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旅游的特点: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旅游影响深远。

2. 旅游规划的出现(1)背景- 旅游资源开发的盲目性:无序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 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游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 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各地争夺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2)目的- 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3)发展- 20世纪50年代,夏威夷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规划实践标志着现代旅游规划的开始。

-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旅游组织(WTO)开始推广旅游规划。

二、中外旅游规划发展历史回顾1. 国外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旅游规划的重点:资源调查、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 代表性理论: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关注点: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

- 代表性理论:McKercher的可持续旅游规划理论。

(3)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旅游规划的趋势:强调市场导向、产品创新、目的地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

2. 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旅游规划的特点:以资源开发为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ppt课件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ppt课件

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尽可能延长产业
链,以提高产业素质。(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优先发展主导产业,
强化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
PPT课件
14
三、理论基础
3.3 发展理论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PPT课件
15
三、理论基础
旅游地生命周期
游客量
接待容量 饱合域
发 展
PPT课件
43
六、布局模式
成都市都市旅游开发“三圈组合”空间功能分布
PPT课件
44
六、布局模式
大连市环城游憩带圈层地域空间结构
PPT课件
45
六、布局模式
6.4 网络布局模式
在布局框架己经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 域,进一步开发就可以采用网络开发模式,进而构 造现代产业布局结构。
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布局结构必须同时具备 三大要素:
空间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 具体来说,是指企业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在 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和分散情况。
产业空间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 济布局,是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空 间体现。
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 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效益。
PPT课件
50
本章难点
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重要模式
PPT课件
3
第六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内容框架
一、旅游地域结构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三、理论基础 四、现实依据 五、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 六、布局模式
PPT课件
4
一、旅游地域结构

(完整版)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完整版)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2、自然保护区
根据《自然保护区条例》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四、 一般性资源载体的空间布局方 法: “三定”法
1、定位(明确位置)
(1)含义 定位就是确定旅游功能区和旅游建设项目的位置
(2)理论依据 地理空间理论和经济区位论:空间分异规律。
(3)定位方法 根据旅游景区内地形、水体、地质、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演化
牟平旅游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优化
1234空间格局
• 市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一心
• 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
两带 • 南部山地生态和文化旅游带
马形空间结构
空间发展理念
以山为骨
以水为魂
• 鱼鸟河、沁水河和汉河(包括山海大道)景观廊道
三廊
以绿为脉
• 养马岛商务休闲度假旅游区、金山湾运动休闲度假旅游
四区 区、昆嵛山生态宗教旅游区和胶东延安红色民俗旅游区
牟平旅游空间布局
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带 范围——60公里的黄金岸线及周围海域 功能——海滨观光、沙滩运动休闲、海上 娱乐、海滨度假 发展方向
以滨海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环境改造、项目设计和景观营造,建设面向环 渤海地区的国内和日韩海外市场为主导的国际性休闲度假基地,打造中国北 方国家海岸,成为北方最佳的国际滨海度假目的地
功能分区的目的和意义 (1)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 区界线 (2)确定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3)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二、旅游空间布局原则及动力机制
(一)空间布局原则
1、突出主体,以点带面 即对增长极理论和点-轴模式的应用。资源特点、游
第六章 旅游空间结构规划
【学习目标】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定位于功能分区最新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形象定位于功能分区最新

第一节
综合感知形象
市场销售优势
3、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地物质景观形象 设计 旅游地社会文化景观形象 侧重3方面 旅游地企业形象及核心地段形象
第一节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旅游功能定位
旅游形象定位
第六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 位与功能分区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功能分区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旅游主题旅游形象及其特征 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及推广 旅游主题形象的塑造方法
旅游主题形象的传播策略
第二节
旅游主题旅游形象及其特征
概念
旅游区的生命,也是其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
是某一地区内外公众对旅游 区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 和评价,它是旅游区的历史、现 实与未来的一种理性再现。
构成要素
要素指标体系角度
第二节
待发掘
旅 游 指 构标 成的 体要 系素 指 标
历史形象
已发掘
旅 游 主 题 形 象
现实形象
内在实力 外显活力 发展战略
发展形象
发展潜力
旅游主题形象的构成要素:
1 美学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 2 要素指标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 3 形成过程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 4 规划体系角度的旅游主题形象构成
功能定位的影响因子
第一节
对开发地功 能的系统设 计和安排 目 标 市 场 期 望
政治经济环境
旅游功 能定位
技 术 资 金 实 力
旅游基础资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分的旅游功能:
经济功能:产业中的位置 市场格局中的位置 社会功能: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

第6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第6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第六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The theme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 dividing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第六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
多样化形象 正面强化策略 稳定型形象 幽默型形象 负面消除策略 否定型形象
第六章
`
第六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划与开发的主题形象定位 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
3
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 Zoning) (Functional Zoning)
第六章
(一)功能分区的五项原则
空 间 布 局 模 式
野营地式布局 社区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三区结构布局 双核布局(Twinning Principle) )
社区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线路
旅 合 体 游 吸 引 物 综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服务区 娱 乐 区
自然保护区
双核布局模式( 双核布局模式(Twinning Principle) Principle)
第六章
3
(三)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第六章
旅游线路的分类
满足最大化 逗 留
豪华度假型 经济度假型
豪华观光型 经济观光型
最 化
周 游
空间跨度 属性组合 功能目的
3 (三)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旅游线路的设计
第六章
设计原则 设计框架
1、市场导向原则 、 2、突出主体原则 、 3、游程多样原则 、 4、合理搭配原则 、 5、机动灵活原则 、 1、确定目标市场成本因子 、 2、指标量化旅游资源价值 、 3、设计若干备选线路方案 、 4、选择最优旅游线路方案 、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引言旅游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概念、意义以及实际操作过程。

功能分区的概念与意义功能分区是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功能需求和特点,将旅游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拥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定位。

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体验和管理效果。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景点区、住宿区、商业区、休闲区等。

功能分区的意义在于:1.优化旅游资源利用:通过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使各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2.提升旅游体验: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内有序流动,减少拥挤和交通压力,提升游客的流畅度和满意度。

4.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空间布局的概念与要素考虑空间布局是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合理布局可以优化旅游地的空间效益,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和品质。

在空间布局过程中,以下要素需要被考虑:1.地理环境:考虑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等,以确定最佳的空间布局方案。

2.交通便利性:旅游地的交通便利性对游客的流动和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布局应考虑到交通节点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3.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资源的分布是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区域应根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安排。

4.环境保护:在空间布局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实践操作实际操作中,旅游地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调研和协调。

东北财大 旅游规划实务 第6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东北财大 旅游规划实务 第6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第六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旅游规划和开发需要依赖一定的主题来进行,“主题”即Theme,它是区域旅游规划的理念核心。

因此,旅游规划过程中旅游区主题的确定是关系到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特色的关键。

切合实际的旅游主题定位可以充分发挥旅游开发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广泛吸引客源;而不准确的主题定位往往会让旅游开发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阻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的内涵在牛津词典里面“主题”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是:在音乐中,被不断重复和不断扩张的那个旋律。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主题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一般而言,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的内涵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这三个方面同时也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三个重要环节。

即发展目标、发展功能和区域旅游形象。

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旅游区未来发展的总方向。

确定旅游区发展目标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区的各种内外环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加以不断修订。

而一旦确立了发展目标,那么它将从根本上影响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和旅游区形象的树立。

因此,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中,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是三个方面中最根本的要素,它决定了旅游区发展的总方向。

旅游区的发展功能是依据规划中制定的发展目标,并以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来确定的。

发展功能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本地旅游资源的影响,因为旅游功能的体现需要有相应的旅游产品作为支撑,而旅游产品的设计又与本地的旅游资源息息相关。

可以说,旅游区发展功能定位是从自身的旅游产品支撑上来体现旅游区的发展目标。

旅游区形象定位是确定对外展示本地区旅游特色的基调,旅游区形象的定位实际上总括了旅游区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是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外在表现。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六、布局模式
所谓模式是旅游业空间布局的方式,它 是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规律的综合体现。
1 2 3 4 5
增长极布局模式 点轴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 网络布局模式 其他典型的布局模式
六、布局模式
6.1 增长极布局模式
增长极布局模式是增长极理论在区域 开发中的运用。 一般说来,增长极是指中心城市,是 主导推进型产业和相关产业在空间上的 集聚体,其扩散机制是以主导产业对周 边地区产业的支配、连锁、推动作用带 动周边地区发展。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 散 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实践中运用,是经 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点—轴渐进扩散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2 点轴布局模式
常州旅游点—轴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示意图
六、布局模式
6.3 圈层布局模式
圈层布局模式以中心城市(城镇)为核心,各旅游地由 内向外分布在扩散的圈层中,形成了市场与资源为一体的 旅游地体系。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二、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2 代表性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旅游地域结构或空间结构? 2. 旅游空间布局旨在解决什么问题? 3. 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4. 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5.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6.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策略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中心:已建两座,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会址和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
博鳌水城的布局

综吅旅游设斲:会议观光、万泉河入海口水上观光、玉带滩观海。 停车场:大型停车场
玉带滩
圣公石垂钓、民俗村观光、莲花墩南海观音观光、餐饮服务、商业娱乐、
博鳌海鲜广场、博鳌天堂小镇娱乐中心、博鳌东方文化苑、游艇码头及游艇130余艘
连接线 (交通线)
娱乐设施
自然/文化保护区 服务功能处于保护区边缘; 能解决游客需求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
6、同心圆模式
由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1973) 提出。
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
禁止进入
各种服务设施:饭店、餐厅、 商店、高密度的娱乐设施

6、同心圆模式
核心区:严格保护,任何人不得进入。
《旅游策划学》
任课老师:范文艺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系 联系方式:679613
第六章
旅游项目策划的功能空间分区
主要内容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旅游功能分区的方法
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案例:惠安县青山湾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
“一湾、两翼、三功能组团”
惠安县青山湾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
“一湾、两翼、三功能组团”
近景点:缆车、电瓶车、畜力车+步行+休息=享受
(无污染) 远景点:公共交通工具
空间上:不同高度上的景观系统+视线走廊
山上的制高点,平地上的眺望亭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突出分区
保护旅游环境
功能分 区原则
集中功能原则
合理规划动线视线
协调功能原则
5 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保护特有的环境特色
2)控制接待量在环境承载力之内
密集游憩区 服务社区
案例:班夫国家公园 (The Banff National Park )
设立于1885年,是加拿大首 个国家公园
共占地6641平方公里,每年 游客200万。
著名的露易丝湖(Lake Louis)
梦莲湖(Moraine Lake) 城堡山 Castle Mountain
案例:青山湾旅游度假区分区
一 湾——青山湾
西翼——天堂湾康体休闲区 东翼——光明顶景观休闲区 滨海娱乐休闲功能组团 中心主题广场功能组团
一 湾 两 翼 三 功 能 组 团
海景度假休闲功能组团
示例2
乡政府
XX村
功能分区示意图
C区
乡村主题旅游区

景区大门
XXXX村 XXX村
水生态游览区
登山揽胜区
P2
E区
城堡山 Castle Mountain
数以百计的野生动物。
露易丝湖(Lake Louis
公园内活动丰富,划独木舟,骑 马,登山, 攀岩,滑雪, 观光 巴士之旅,冰原雪车之旅,脚踏 车之旅等,班夫镇最富胜名。
梦莲湖(Moraine Lake)、班夫镇
绝对保护区:约占4 %
荒野区:占93 %
自然风景观光区:占1 %
星级野营地
英、德、法
4、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旅游 吸引物
交通线路
吸引物
社区服 务中心
旅游吸引 物综合体
旅游 吸引物
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 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 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
案例:喀纳斯禾木旅游区布局
喀纳斯
禾木
吉克普林大草原
海因布拉克 贾登峪
5、双核布局
度假城镇
问题:既不具备极品资源,又没有条件大规模建
设豪华酒店,如何布局?
3、野营地式布局 适合于景点分散,又不宜建大型旅馆。
游道
木屋 木屋区 区
帐篷 区 帐篷区
公路
接待 接待区 区
游人 中心
游乐 游乐区 区
沙 滩
海区 湖区 水面
吊床 吊床区 区
烧烤 烧烤区 区
森 林
重点是对亚区的服务设施布局。
聚会、野餐、烧烤、宿营
娱乐区:占1 %
班夫国家公园分区
旅游城镇区:占<1 %
X
A区
X X 沟
羊角山
擎天柱
B区
大鹏展翅
原始探险区
X


D区
原生态聚居区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突出分区
保护旅游环境
功能分 区原则
集中功能原则
合理规划动线视线
协调功能原则
1突出分区原则
一个旅游项目区域应能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
各种综吅服务,幵能反应资源的特色和分布情况,这些设斲和活动
旅游功能分区的方法
依据:空间上相邻;资源特色上类似:同一区内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应 基本一致。
在旅游项目地块区域内设定n个地域样本 计算各个样本空间之间的距离,并按照相邻样本空 间之间的共性,将其划分为n-x类 针对上述的n-x类地域空间形式,进行同类或相邻 地域样本的合并 最终将会形成无法继续合并而产生n-x-y个典型少量大 型区域,这就是最终需要的对旅游区的空间划分
缓冲区:控制保护,少量科学实践的场所
少量旅游观光或专项旅游 实验区:大量实验场所,
核心区 缓冲区
旅游开发的主战场。
实验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三区模式

7、国家公园分区模式
在同心圆模式基础上,C·A·Gunn(1988)提出了五圈层国家公园 旅游分区模式。 重点资源保护区 荒野低利用区
分散游憩区
如:有生态价值的区域划为生态保护区;
有游乐条件的区域引入适当设备划为游乐区。 野餐区具备排水、遮荫、土层稳定及斱便的停车场等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突出分区
保护旅游环境
功能分 区原则
集中功能原则
吅理规划动线视线
协调功能原则
4吅理规划动线视线原则
动线:指游客从进入旅游景区到走出景区所移动(经过)的点,连吅起来 就成为动线,动线的设计牵涉到游客在景区滞留的时间,以及游客有效分 流。 依旅游线路顺序推进 平面上:路径与景观配吅,边移动边欣赏
所在的区域是对旅游项目空间系统划分的过程。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突出分区
保护旅游环境
功能分 区原则
集中功能原则
合理规划动线视线
协调功能原则
2集中功能原则
住宿、娱乐、商业设斲等设在旅游项目地中心、交通区位便利,达到服 务综吅体的聚集效应。
优点:
1)开发斱面:聚集开发经营,成本低效益高 2)经济斱面:景观多样,游客逗留时间长,增收 3)社会斱面:多接触当地居民 风俗优化 新文化吸引物
集中的设斲也可用于当地居民
4)环境斱面:易于控制管理,废物易于清除 5)规划斱面:布局整齐,良好视觉。
利于主体形象的形成,产生整体规模优势
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
突出分区
保护旅游环境
功能分 区原则
集中功能原则
合理规划动线视线
协调功能原则
3协调功能原则
体现在相关关系的协调斱面:
分区与周围环境
分区与管理中心 分区与主要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
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环核式布局 环旅馆布局 野营地式布局 社区—吸引物布局 双核布局 同心圆布局 国家公园布局
案例: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布局
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
具特色的风景区组成,斱圆369平斱公里,属张家界市管辖。
• • 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1988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1年列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评为国家5A景区
山水奇绝武陵源
旅游吸引物 餐饮
1、环核式布局模式
住 宿
服务设施 购 物 餐饮设施 住宿设施
娱 乐
自然景观
交通连线
商店
娱乐设施
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这种布局可以提高风景区的吸引力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天子山镇
野鸡铺
军地坪
锣鼓塔
2、环豪华旅馆布局
布局重点:酒店风格、综合服务体系
• • •
别墅:太阳城、博鳌蓝色海岸,豪华别墅150栋。 GOLF:规划6个高尔夫球场(共108洞)。已建球场2座,即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
和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场,是亚洲独有的全岛型高尔夫球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