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医患沟通学96分答案

医患沟通学-结业考试• A. 医患双方归因上的偏差、经济上的矛盾• B. 医患双方情感上的物化• C. 医患双方地位上的落差、形象上的差异• D. 以上都是•5)医院内部事务沟通的主体是•A。
医院的工作人员• B. 患者•C。
家属• D. 以上均正确•6)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实施。
• A. 2005年11月1日• B. 2001年12月1日•C。
2005年10月1日•D。
2005年9月1日•7)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就他们对案件事实的感知和认识所发表的陈词及叙述,是指:• A. 证人证言•B。
当事人陈述• C. 勘验、检查笔录•D。
鉴定结论•8) 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呈:•A。
下降趋势•B。
持平趋势•C。
上升趋势•D。
基本没变化•9)推动短期伴侣相互吸引的主要动力是()。
• A. 相似性•B。
接近性• C. 相补性•D。
接纳性•10) 如何来认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呢?• A. 告知义务的履行• B. 是否履行其法定注意义务和危害结果回避义务•C。
病历书写是否规范•D。
由患者决定最后处理办法•11) 接近性被视为人际吸引的()。
• A. 充分条件•B。
必要条件• C. 二者均是•B。
12•C。
13• D. 10•16)自杀的外因不包括:•A。
自杀者的生活环境•B。
自杀者的学习环境•C。
自杀者的心理健康问题•D。
自杀者的工作环境•17) 关于医患双方地位上的落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医患关系上存在天然的不平等•B。
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平等地位和知情同意权尚未立法确认• C. 医方对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的漠视和剥夺• D. 医学专业术语是患者难以真正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拦路虎•18)( )指交往双方沟通的范围深入到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等较深层次.•A。
中度卷入状态•B。
深度卷入状态• C. 较深卷入状态•D。
继续教育《医患沟通学》

1.不属于患者治疗需要的是:C.资助2.下列不属于医疗机构患者发生自杀主要原因的是:A.患者生活遇到挫折3.医患双方经济上的矛盾发展表现为()。
D.以上都是4.?对鉴定人鉴定能力、鉴定资质、鉴定水平等诸多因素的考察属于()?B.?司法监督5.?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就他们对案件事实的感知和认识所发表的陈词及叙述,是指:????? B.?当事人陈述6.?医院内部事务沟通的主体是 A.?医院的工作人员7.以下沟通中表现不适宜的是 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8.?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呈:C.?上升趋势9.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的鉴定属于:?? A.?行政鉴定10.?下列关于医闹的说法,正确的是: C.?医闹也可称为患方非理性维权11.医院沟通模式为 A.倾听-感受-需要-请求12.如因陪护人员工作不到位造成患者摔伤,责任承担者是:B.陪护人员13.以下表现正确的是 D.以上均正确14.不属于《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C.?对医疗机构的处罚明显偏轻15.较常见的阻碍人际吸引的人格特征未包括()。
A.?过于敏感16.自我意识水平,未指个体对自身()的判断。
C.行为举止17.1.对于医闹,行政处理的方法包括:A.权衡利益,使医闹无利可图18.鉴定机构在适当的时候,下列哪一项不是可以考虑的范围()。
D.?允许国外人事经营鉴定机构19.医院沟通中应少说什么 A.绝对的话20.医院沟通中应多说什么 C.褒扬的话21.下列不属于处理医闹事件要做到的是: D.有度22.杀没有因果关系23.下列关于自杀的说法,错误的是:D.自杀未遂是指自杀者未受到任何伤害24.医疗服务管理者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D.以上均正确25.控制的分类包括()?B.前馈控制(预期出现的问题)、同期控制(纠正发生的问题)、反馈控制(纠正发生后的问题)26.?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
这虽然是第一部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相关内容细化的地方性行政规范性文件,D.?《北京市医疗事故行政处罚暂行办法》27.《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实施。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国家卫生部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4)1
【摘要】探讨我国卫生服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卫生服务调查,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提示:①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②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③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国家卫生部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揭示城乡居民5年卫生需求变化 [J], 云从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西部扩点四川调查课题组) [J], 景琳
3.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J],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4.西藏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J], 宫阳丽;扎西顿珠
5.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J], 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医疗卫生管理和医务人员对卫生改革的看 法和意见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利用快速评价 调查。
a
15
抽样设计
国家点的抽样设计
–是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利用多元统计的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全国县(市、区)分 成5层,按比例抽取各层的县(市、区),再用 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乡镇(街道)、行政 村(居委会)、住户
a
17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员入户询问所有住户成员
收集资料人员
–一个样本乡镇/街道组织两个调查组和一名调 查指导员,每组一男一女两人,具体负责一 个村/居委会
收集资料工具
–住户一般情况调查表,住户成员健康询问调 查表,卫生服务利用调查表
a
18
定性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小组访谈、个人专题访谈、快速 评估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核心内容保 持连续性,补充了千年发展目标指 标、WHO健康调查关键指标、公共卫 生和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内容。
a
7
调查的主要目的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需要、需求及其变化趋势;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可及、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了解城乡和不同类型地区居民卫生服 务支付能力、保障水平和疾病负担;
调查机构人员 –五个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华中科大、重庆医大
a
19
现场调查质量控制
卫生部将组织质量检查小组随机检查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严密组织和动员 统一方法、加强培训 调查指导员及负责同志认真检查复核 调查员积极主动,认真调查和自查 具体现场质量控制办法将由陈育德教授
东中部地区扩点样本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一、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目的:系统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及其变化趋势;卫生系统的反应性、社会各方面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看法和评价等信息,为制定卫生规划、卫生改革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共抽取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街道)、950个村(居委会)、57000户、约20万常住人口。
调查内容: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社会学评估调查两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农村改水改厕、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等;两周内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1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前两周内就诊情况,患者未就诊的原因、采取自我医疗情况,住院情况及应住院未住院的原因、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反应;已婚育龄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等。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1、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计划免疫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计划免疫是控制重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本次调查现场查看了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或手册,城市94.7%、农村87.3%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卡,通过查看计划免疫接种卡、询问家长及查看儿童身上计划免疫接种疤痕,卡介苗接种率为95.9%(城市97.7%,农村95.4%)、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88.4%(城市为93.3%,农村为87.0%)、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为89.8%(城市93.9%,农村88.6%)、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4.3%(城市96.7%,农村93.7%),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0.2%(城市93.0%,农村76.7%)。
计划免疫在部分农村地区落实不够,如有些农村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仅为82.2%。
2、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护士对医院发展的建议(6篇)

护士对医院发展的建议(6篇)第1篇: 护士对医院发展的建议据2024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实际状况。
而这种状况又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发展!其中,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另外,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
因此,“医改”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有很多人认为,不管过去“医改”成效如何,但老百姓还是从中享受到了一些实惠和方便:比如一些医院推出点名手术、患者有权选择医护、住院一日清单制、社区医疗卫生网络体系见成效等等。
从百姓这些肯定的声音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所期望的是什么!鉴于此,我认为对于医院来说,不论“公立”还是“民营”,以及将来“医改”如何进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逐渐完善将是永恒的! 提高的必要性前言当中我们提到,因为种种原因患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种负担,围绕这三种负担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患者的心态:(一)经济考虑:我们知道,***医院是一所民营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目标。
但与大同市的各大医院相比而言,我们的各种成本开支并不是很高,应该说这种价格上的优势在众多收入不高又无医疗保障的患者心中无疑是何等重要,就这点而言,患者会首寻经济型”的民营医院!(二)心理排斥:很多时候患者宁可选择收费高的大医院看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经济状况好,而是因为他们更相信大医院的医疗技术,这一点我们也绝不能置疑!因此,如何完善我们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发挥我们的专科优势,扩大我们的知名度,提升我们的公信力,因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负担,才是医院力求发展的长久之道!(三)生理康复:但是,如果在一家医院就诊的患者,手术或者诊治都非常成功,可在康复过程中,躺在一张污秽不堪的病床上,面对一个个冷若冰霜的`护理人员,患者就会笼罩在一种郁闷的心境之中,这势必影响患者的康复,更严重影响着医院的形象!那还会有人来“自投罗网”吗相反,如果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舒心整洁的环境,一种优质专业的护理,一种温馨人文的关怀,为患者竭力营造一个愉悦的疗养氛围,这样,不仅能优化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水平,增进患者康复,更为医院打造了品牌、赢得了口碑!综上所述,目前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
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初步报告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工作组 2004年12月
报告内容
I II III IV V VI. V
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简介:方法和质量 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医疗服务需求、利用及其变化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进展 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启示与相关政策建议
2003
城镇医保
无医保险
23
农村不同医保居民两周就诊率的变化(‰)
1993
200 193 150 140 100 50 0 159 132 109 103 190 172 161
2003
144
城镇医保
合作医疗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24
城市不同医保居民住院率及变化(%)
2003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城镇医保 其他社保 商业保险 无医保险 6.2 6.0 4.2 2.0 3.7 3.0 3.3 6.3
1998
2003
合计
城市
农村
28
未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未治疗比例(%)
1998 50 40 30 20 10 0 城市 农村 2003
36 32
39 32
29
城乡住院患者出院原因构成(%)
城乡 合计 城市 合计 农村 合计
类别 病愈医生要求 未愈医生要求 自己要求 其中:因经济困难 其他
46.1 7.4 43.3 63.9 3.2
5
第三次调查目的与内容
定量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 卫生服务需要量:城乡居民 健康状况、患病与失能状况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医疗 需求、费用、医疗系统反应 性 影响因素:社会人口学特 征、经济、环境、卫生服务 可及性、医疗保障 MDG指标、公共卫生可 及: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服 务、健康教育等情况 定性调查 --专题评估调查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 体制改革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卫生发展与新型合作 医疗制度的社会学评估调 查 农村流动人口卫生问题和 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查 贫困和弱势人群卫生问题 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估调 查
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文摘要

内容摘要一、调查基本情况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系统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卫生系统的反应性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看法和评价等信息,为制定卫生规划、卫生改革政策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对象是全国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共抽取县(市、区)95个;每个样本县(市、区)抽取5个样本乡镇(街道),全国共抽取 475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国共抽取950个村(居委会);在每个样本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户,全国共抽取57000 户。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农村改水改厕、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等;调查前两周内患病、调查前半年内慢性病患病情况;1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前两周内就诊情况,患者未就诊的原因、采取自我医疗情况、调查前一年内住院情况及应住院未住院的原因、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反应;已婚育龄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等。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收集资料。
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在对调查户进行摸底调查后,深入样本户按调查表的项目对该户所有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设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
调查员负责入户调查,主要由当地医务人员承担。
调查指导员由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卫生机构的医生承担,负责调查的组织、指导、检查及验收工作。
本次调查加强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调查结果看出:成年人本人应答率为77.8%,复查与原调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
调查数据质量和一致性的检验显示:玛叶指数为3.32,说明调查结果无年龄偏好;拟合度检验结果说明调查样本年龄分布与总体分布无显著性差异;DELTA不相似系数与GINI集中比计算结果说明调查家庭规模与总体的一致性好。
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一)调查人口基本情况本次实际调查57023户、193689人,平均家庭人口为3.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卫生部今天公布了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一、我国城乡公共卫生状况、居民卫生知识不断提高,健康行为逐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重大疾病的预防工作不断加强,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爱国卫生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自来水普及率与1998年相比有所增加,城市水冲式厕所比例与1998年相比显著增加,农村改厕的比例也达到了30%。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农村妇女比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增加。
健康教育不断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1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47.2%能自己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形成,不健康的行为逐步得到改善。
城乡居民吸烟率、经常饮酒率下降。
而我国居民主动参加走、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增加,但医疗服务的利用明显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患病率随着人口老年化、城镇化持续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加重。
排除季节性影响,据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在农村呈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
调查发现,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占13.1%。
三、城乡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明显,城市、农村不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有扩大趋势。
城市、农村在利用卫生服务上存在明显差异,农民缺乏医疗保险、经济条件差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未就诊率、未住院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卫生服务调查是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定期开展卫生服务调查来了解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卫生部曾先后于1993和1998年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与以往调查相比,此次调查具有两个特点:一、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了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等社会学评估调查方法。
二、此次对西部十一省进行了扩大调查,重点了解西部地区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状况,特别是贫困、脆弱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
此次调查的结果有助于客观掌握人民群众的意愿,了解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科学制订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方针,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而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日我国年患病人次数50.8亿城市高于农村调查结果表明,在本次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均高出农村。
调查结果中指出,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
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1亿人次。
按患病的病种分析,城市居民依次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脑血管病、糖尿病;农村依次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慢性胃肠炎、高血压、流行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
另外,结果还指出,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151.1/1000,其中城市比例为239.6/1000,比农村高出119/1000。
由此计算,我国慢性病人数为1.6亿,相当于每十人中有1.3人患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导疾病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重大传染病的防控不容忽视。
本次调查结果与1993年和1998年的两次调查相比,城市居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等感染性疾病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与营养代谢方面的疾病则有所上升。
结果还表明,慢性疾病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而进一步上升。
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
调查指出,虽然农村地区传染病的发病率由5.7%下降到2.7%,但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疾病,与前两次调查的结果相比下降不明显。
同时,一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在农村则明显增加,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比1993年增加了1.8倍。
我国城乡居民产妇产前检查率为87.8%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在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中提到,在本次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产妇产前检查率为87.8%,其中城市为96.4%,农村为85.6%。
与1993年、1998年的第一、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检查率有明显提高。
在调查的近4万名15岁到49岁已婚育龄妇女中,前一年内做过妇科检查的妇女占34.5%,比1993年调查的提高了10个百分点;调查产妇中,住院分娩率为68.3%,其中农村地区的增长明显,由1993年的21.7%上升到62%。
同时全国产后访视率也有所提高,达到53.3%。
但是,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农村地区在家中分娩的比例仍有33.9%;城市中在家分娩、由非专业人员接生的比例为25%,农村则更高,占到41.6%。
我国居民就诊人次数下降全国36%患者自我医疗卫生部2日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居民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都呈下降趋势,而自我医疗的比例则逐年增加,农村和城市分别增加了8个和3个百分点。
本次调查显示,全国36%的患者采取自我医疗。
调查显示,被调查地区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3.8/1000,比1998年调查的下降了18.4%。
由此测算我国居民年就诊人次数为47.5亿,比1998年相比减少5.8亿人次。
同时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也有所下降。
许多居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跑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不高;二是医疗费用增加过快。
调查结果发现,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三是低收入人群、贫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
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四是居民健康知识增强、时间价值观念改变使更多的居民采取自我医疗。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中表明,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弱势人群公共卫生服务都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地区不安全饮用水住户比例高达50.3%,使用不卫生厕所的住户比例高达91.3%;不同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也表现出经济水平越高,接种率越高的趋势。
在调查中,居民按收入水平被分成几组。
结果发现,在同一地区,低收入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与高收入人群差距明显。
如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比例,城市最低收入组为90%、最高收入组为100%,农村最低收入组为75%、最高收入组为95%;住院分娩的比例,城市最低收入组为85%、最高收入组98%,农村最低收入组45%、最高收入组81%。
调查还发现,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弱势人群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较低。
在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卫生资源不足,居民就医困难,有1/4的农村家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
卫生服务可及性差严重制约了低收入人群和边远农村地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
调查表明农村居民面临感染性疾病与慢性疾病的双重负担农村居民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没有下降趋势或下降不明显。
而一些慢性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1993年增加了1.8倍。
我国居民就诊人次数下降调查显示,被调查的95个县(市、区)中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3.8/1000,比1998年调查的下降了18.4%。
由此测算我国居民年就诊数为47.5亿人次,与1998年相比减少5.8亿人次。
同时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也有所下降。
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低收入人群不仅疾病经济负担重,医疗保险覆盖率也低,2003年城市低收入人口中无医疗保障的比例高达76%。
城乡低收入人群因没有医疗保障,“看病贵”对他们的影响严重,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
新闻背景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为系统了解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量、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及其变化趋势;卫生系统的反应性、社会各方面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看法和评价等信息,卫生部定于2003年9月18日至10月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我国曾在1993年和1998年开展了第一、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获得的信息对国家卫生决策、卫生改革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由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社会学评估调查两部分组成。
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农村改水改厕、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等;两周内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15岁及以上人群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前两周内就诊情况,患者未就诊的原因、采取自我医疗情况,住院情况及应住院未住院的原因,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反应;已婚育龄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等。
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共抽取95个县(市、区)、475个乡镇和街道、950个村(居委会)、57000户、约20万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