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活性炭生产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活性炭的原料主要是木质素类物质,如木屑、果壳、秸秆等,也可以使用煤炭、石油焦等炭质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炭化过程。
炭化是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干馏或氧化,使其转化为炭质物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炭化可以分为干法炭化和湿法炭化两种方式。
干法炭化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湿法炭化则需要在水蒸气或其他气体的作用下进行。
炭化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原料完全炭化,同时又不使炭质物质烧损。
然后是活化过程。
活化是指将炭化后的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气相或液相的活化处理,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活化方式主要有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
物理活化是利用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或化学活化剂(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进行活化处理。
通过活化处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是粉碎和筛分。
经过活化处理的活性炭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度和颗粒分布。
一般情况下,活性炭的颗粒度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活性炭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木质活性炭生产工艺

木质活性炭生产工艺木质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多孔性、高吸附性能的新型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炭化、活化和后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原料选择:原料是制备木质活性炭的关键,常见的原料有木材、竹材、果壳、花椒杆等。
原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确定,比如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一般选用比较坚硬、密度较大的原料,而用于空气净化的活性炭则要求原料纤维细且颗粒均匀。
炭化:炭化是将木质原料进行高温处理,使其转变为炭素材料的过程。
一般采用加热炉进行炭化,炭化温度一般在600-900℃之间,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炭化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分解和挥发,生成残留的炭质骨架,提高活性炭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
活化:活化是炭化后的木质材料转变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的过程。
活化一般分为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
物理活化是通过热风或水蒸气等辅助剂进行热解和收缩,进一步增加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化学活化是在炭化温度下加入碱性激活剂,如磷酸、钾碱、锌盐等,使木质材料发生氧化和脱除,形成更多的孔隙结构。
后处理:后处理是对活化后的木质活性炭进行处理,以改善其吸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水洗、干燥、筛分、研磨、浸渍等。
水洗是去除活化过程中残留的无机盐,干燥是去除水分,筛分和研磨是调整粒径分布,浸渍是在活性炭表面形成一层包覆物以改善吸附性能。
总结: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炭化、活化和后处理。
选择合适的原料,通过炭化和活化使木质材料转变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然后经过后处理提高其吸附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这一系列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领域和需求的木质活性炭。
活性炭专业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专业生产工艺流程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化学品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活性炭的专业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碳化、激活等步骤。
原料准备活性炭的原料主要是木材、椰壳、煤炭等,这些材料含有丰富的碳元素,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
在原料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粉碎和筛分,以便获得适合生产活性炭的颗粒大小。
碳化碳化是指将原料进行高温炭化处理,将其中的杂质和非碳元素去除,得到含碳高的物质。
碳化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热解、气化和焦化等。
其中,热解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在高温下将原料分解为固体碳和气体产物。
激活激活是在高温环境中,通过将碳材料与气体或化学物质接触,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从而提高其吸附性能。
激活过程可以分为物理激活和化学激活两种方法。
•物理激活:物理激活是指使用水蒸汽、空气或惰性气体等对碳材料进行高温处理。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蒸发原料中的挥发性物质,扩大碳材料中的孔隙,从而提高吸附性能。
•化学激活:化学激活是指将碳材料浸泡在化学剂溶液中,然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煮沸或烘干。
化学激活可以引起碳材料的增强孔隙结构和活化表面。
洗涤和干燥在激活过程结束后,活性炭需要经过洗涤和干燥步骤,以去除激活剂和其他杂质,并将其变为干燥的固体状态。
•洗涤:洗涤一般使用盐酸、盐溶液或水等溶液,将活性炭浸泡在其中,并通过搅拌或过滤等方式去除激活剂和其他杂质。
•干燥:完成洗涤后,活性炭需要经过干燥过程,以保证其稳定性。
干燥可以通过自然晾干或者利用烘干设备进行。
质量检验生产过程的最后一步是对活性炭进行质量检验。
主要检验项目包括孔隙度、表面积、吸附性能等。
这些检验可以使用物理测试方法,如氮气吸附法和比表面积测定法,或者化学分析方法,如酸洗法和碘吸附法等。
包装和存储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活性炭将被包装,通常以塑料袋或纸箱为包装材料。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避免活性炭与湿气的接触,并确保包装密封牢固。
包装完成后,活性炭需要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中,以防止湿度和阳光的影响。
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

活性炭生产工艺简介活性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吸附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涉及到原材料选取、炭化、活化等多个步骤。
1.原材料选取活性炭的原料主要包括木材、煤炭、椰壳等,其中椰壳是最常用的原料之一,因为椰壳具有高热值、低灰分和富含纤维素等优点。
原料的选择也会受到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2.炭化炭化是活性炭生产中的第一步,通过热解原料,将其转化为炭质。
首先,将原料进行粉碎和筛分,然后放入高温加热炉中进行炭化处理。
炭化过程中,会发生原料中水分、挥发分和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生成含碳高的物质。
3.粉碎和筛分经过炭化的物料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目标粒径的颗粒。
通常会使用粉碎机将炭化物料破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然后通过筛分设备将颗粒进行分级,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尺寸。
4.炭材激活(活化)活化是活性炭生产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活化可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活化过程分为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方式。
物理活化主要通过高温和热力学效应对炭材进行处理,使其孔隙结构得到改变。
通常采用水蒸气作为活化剂,然后通过高温和蒸气的作用,使炭材内部产生广泛且多孔的孔隙结构,从而增加其吸附能力。
化学活化则是在物理活化的基础上,添加化学活化剂,如碱金属盐、酸性盐等,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扩展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化学活化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但活性炭孔隙结构更加均匀且比表面积更高。
5.洗涤和干燥经过活化的活性炭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处理。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产生在活化过程中的杂质和活化剂残留,以确保活性炭的纯度和稳定性。
干燥则是为了去除活性炭中的水分,使其符合市场要求的含水率。
6.包装和销售经过洗涤和干燥的活性炭经过包装后,可以出厂销售。
包装形式通常为袋装、桶装或散装,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总而言之,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选取、炭化、粉碎筛分、活化、洗涤和干燥、包装和销售等多个步骤。
活性炭生产工艺

活性炭生产工艺煤质颗粒活性炭强度高、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尤其微孔容积大而独具优点。
煤质活性炭对各种水中的有机质、游离氯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是城市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优良吸附剂,并应用于脱除空气中细菌及毒害气体。
煤质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是一种优良的广谱碳质吸附材料。
根据外表形态的不同,煤质活性炭主要可分为煤质颗粒活性炭和煤质粉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又分为煤质成型炭 [包括柱状炭、压块炭 (或压片炭)和球形炭和原煤破碎活性炭两大类。
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净化水用、净化空气用、脱色用、回收溶剂用、针剂用、防护用等多种用途活性炭。
由于其耐酸、耐碱、耐热,且颗粒活性炭在吸附饱和后,可方便地再生,所以,活性炭是现代社会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碳质吸附材料。
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水中溶质分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几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离子吸引力、范德华力、化学杂和力。
根据吸附的双速率扩散理论认为,吸附是一个由迅速扩散和缓慢扩散两阶段构成的双速过程,迅速扩散在数小时内即完成,发挥了60%~80%煤质颗粒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迅速扩散是溶质分子在碳粒内沿径向均匀分布的阻力小的大孔隙中扩散的过程。
这些大孔隙产生径向的扩散阻力。
当分子从大孔进一步进入与大孔相通的微孔中扩散时,由于受到狭窄孔径所产生的很大阻力,从而极为缓慢。
微孔也是在碳粒内均匀分布,但不构成径向的扩散阻力。
影响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的因素涉及溶质分子极性、分子量大小、空间结构,这一点取决于水源水质的特征。
煤质颗粒活性炭对不同的物质分子具有选择吸附性。
无烟煤活性炭采用优质无烟煤为原材料,成品无烟煤活性炭从外观上一般分为颗粒活性炭、柱状活性炭、蜂窝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等,有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另行加工。
一、活性炭生产过程表述:1.原料初选:选用优质无烟煤,用螺旋洗料机将原材料进行反复水洗,去除材料中杂质,将水洗过的原材料经过晴天晾晒,为炭化作准备;2.炭化阶段:生产活性炭一般需要2台回转炉,一台炭化用,一台活化用。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的细孔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产品处理四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常见的活性炭原料包括木材、煤炭、椰壳等。
原料应首先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
然后将原料破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
接下来是炭化过程。
原料颗粒被放入炭化炉中进行干馏,炭化温度通常在800-1000℃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将分解产生固体炭化物。
然后是活化过程。
炭化后的炭化物还需进行气化、脱硫以及除铁等处理。
该过程通常使用蒸汽、氨等化学物质进行。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通过与炭化物反应,打开其内部的微孔结构,增加其比表面积。
活化时间一般为2-4小时。
最后是产品处理。
活化后的活性炭需要经过洗涤、干燥和筛分等工艺进行处理。
洗涤过程用来去除残留物和活化剂,确保活性炭的质量。
干燥过程将活性炭中的水分蒸发,使其达到标准的含水率。
筛分过程则是通过筛网将活性炭分为不同粒径的产品。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
原料选择和预处理对活性炭的质量至关重要。
炭化过程决定了炭化物的成分和结构。
活化过程则决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最后,产品处理环节则能够确保活性炭达到规定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活性炭的生产工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一些特殊的生产过程可以改变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总的来说,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产品处理四个步骤。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工艺控制,可以生产出具备高比表面积和特殊吸附性能的优质活性炭产品。
这些产品在环境治理和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再生方法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及再生方法木质活性炭是一种以木质纤维素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
它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吸附性能和优良的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处理、炭化、活化和后处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材料处理是木质活性炭生产的第一步。
原料木材需要经过粉碎、烘干和筛分等处理,以获得适合制作木质活性炭的颗粒。
通常选择密度较低的木材如松木、樟木等,这些木材具有较好的孔隙特性和低的灰分含量,适合制作高品质的木质活性炭。
接下来,原料木材通过炭化过程转变为炭素骨架。
炭化是将原料木材在无氧环境下加热至高温,使木材中的非炭素成分被去除,从而得到木质炭。
炭化过程可以使用传统的干燥、热解或气流流化床等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炭化效率、降低能耗,并保持炭质的良好机械强度和孔隙结构。
然后,木质炭经过活化处理以增加其活性。
活化是使炭素骨架发生孔隙扩散和分化的过程。
常用的活化方法有化学活化和物理活化。
化学活化是通过将炭体浸泡在活化剂溶液中,然后进行热解处理来进行的。
物理活化是通过将炭体暴露在高温下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或惰性气体中,使炭素骨架发生物理变化,形成更多的孔隙结构。
最后,生产的木质活性炭经过后处理工序进行筛分、冲洗和干燥。
筛分是将活性炭按不同粒径分级的过程,能够得到不同用途的活性炭产品。
冲洗是用水洗去活化剂残留和其他杂质,以提高活性炭的纯度。
干燥是为了去除活性炭中的水分,以防止其吸附能力的降低。
木质活性炭的再生方法主要有高温焙烧法和水蒸汽再生法。
高温焙烧法是将废旧的木质活性炭在高温下进行煅烧,以去除已吸附的物质,恢复其吸附性能。
水蒸汽再生法是将废旧的木质活性炭与饱和水蒸汽接触,通过水蒸汽的作用将吸附的物质释放出来,并恢复吸附性能。
这两种再生方法都能够使废旧的木质活性炭重获吸附性能,减少对新鲜木质活性炭的需求。
综上所述,木质活性炭的生产工艺包括材料处理、炭化、活化和后处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炭化、激活和后处理。
1. 原料处理:活性炭的原料可以是许多有机物,如木材、煤、椰壳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破碎、清洗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为后续的炭化做准备。
2. 炭化:原料经过炭化过程转化为活性炭。
炭化是一个高温的过程,通常在高温和低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这种条件可以使原料内部的无机物和大部分有机物被燃烧掉,形成具有高孔隙度和大表面积的炭质物质。
3. 激活:炭化后的原料经过激活处理,增加其孔隙度和表面积。
激活可以通过物理激活或化学激活来实现。
物理激活是利用高温蒸汽或气体进行,该过程会导致孔隙的扩大和表面积的增加。
化学激活是在高温下使用化学物质,如碱性和酸性物质,使孔隙扩展和表面积增加。
4. 后处理:经过激活后的活性炭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去除激活剂残留和其他杂质。
后处理过程包括洗涤、过滤、干燥等步骤,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净性和质量。
以上是活性炭的典型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厂家和产品种类而有所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煤质活性炭主流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
(1)生产工艺流程
煤质活性炭生产工艺主要工序为破碎磨粉、成型、炭化、活化、成品处理等。
回转炉炭化、斯列普炉活化工艺流程是国内煤质活性炭生产的主流工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约占全国煤质活性炭生产企业总数的72%。
图1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图
合格的原料煤入厂后,被粉碎到一定细度(一般为200目),然后配入适量黏结剂(一般为煤焦油)在混捏设备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定压力下用一定直径模具挤压成炭条,炭条经炭化、活化后,经筛分、包装制成成品活性炭。
(2)生产过程中的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
破碎磨粉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排放方式主要是有组织排放。
成型工序排放颗粒物(煤尘)、挥发性有机物,多以无组织形式逸散。
炭化、活化工序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SO2、NO X、苯并[a]芘(BaP)、苯、非甲烷总烃(NMHC)及氰化氢(HCN),排放方式为有组织排放。
具体详见下表。
表1 煤质活性炭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种类、行业特征污染物
(3)无组织排放
煤质活性炭工业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节点有混捏成型工序、煤焦油储罐区、炭化工序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等。
排放的污染物为挥发性有机物和一氧化碳。
污染末端治理
(1)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粉尘治理
活性炭行业磨粉、混捏、成品筛分包装工序产生粉尘污染,磨粉工序生产设备内产生的粉尘经旋风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收集,并作为原料回用,除尘效率98%以上。
新建和大型企业成品筛分包装工序有回收设施回收,规模较小企业存在无组织排放现象。
混捏工序无组织废气无处理措施,通过标准制定,引导企业治理后排放。
(2)炭化炉尾气治理
炭化炉尾气主要化学组成是焦油蒸汽、CH4、H2、CO、N2、CO2、O2及沥青烟等,大部分为可燃或助燃气体,可回收利用。
焚烧法是把炭化尾气引入焚烧炉内在高强转化燃烧的情况下,使之转化为CO2、H2O等高温气体,高温气体的热能又用于余热锅炉产生蒸汽。
蒸汽用于活化工序。
(3)活化尾气处理
尾气成分中含有可燃气体,部分用作活化炉回用,另一部分用于余热锅炉作
燃料使用。
(4)无组织废气
目前部分新建及改造的活性炭生产设备采用物料不落地的连续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程为密闭式操作,物料、煤焦油、混捏成型料等从生产设备到储存区均为密闭的管道输送,可以防止挥发性气体的无组织排放。
对于小型活性炭生产线,混捏成型工段、炭化工段车间门窗处,成型料晾晒场采用集气装置收集废气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
活性炭饱和后可以在本厂再生利用。
活性炭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览表
煤质活性炭废水
来源于三个节点。
一是余热锅炉排污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成品处理工序酸洗或碱洗产生的废水。
大部分废水可以回用或者经过处理后回用,少部分酸洗废水经石灰乳或烧碱中和后与其它废水混合后在总排口排放。
2.主要工艺简介
2.1. 炭化工艺
炭化是煤基活性炭造孔的预烧阶段,炭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料隔绝空气加热,使非碳元素减少,氧元素以H2O、CO、CO2等气体析出,同时,形成芳香族化合物和交联的高强度碳分子结构固体,形成了微晶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便是炭化料的初始孔隙。
影响炭化工艺的主要条件是升温速率和炭化终温,炭化终温一般在500~600℃。
图2 内热式回转炭化炉
(1)物料流程:成型颗粒经运输机提升直接加入回转炉的加料室内,借助重力作用落入滚筒内,沿着滚筒内螺旋运动被带到抄板上,靠筒体的坡度和转动物料由炉尾向炉头方向移动。
物料首先经过温度为200℃的预热干燥阶段,进入350-550℃的炭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炭粒与热气流接触而进行炭化,排出水分及挥发分,最后经卸料口卸出。
(2)气体流程:炉尾尾气在燃烧室中燃烧后,一部分尾气返回到炉头,进入滚筒与逆流而来的炭粒直接接触进行炭化;另外一部分进入余热锅炉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烟道气从烟筒排出。
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部分送到活化工序和换热站。
炭化尾气的组成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炭化时外加燃料热源燃烧产生的高温加热气体,主要成分为CO2、H2O、N2及少量的SO2和CO;另一部分为成
型物料炭化热分解时所产生的挥发物组份,诸如CO、H2、CH4、烷烃、烯烃、煤焦油等。
2.2. 活化工艺
在炭化料的基础上扩大孔体积,丰富孔的数量。
将氧化性气体作为催化剂,在600~1200℃的温度范围内对炭化料进行活化。
活化剂一般采用:水蒸汽、二氧化碳或空气。
一般水蒸气活化法的活化温度控制在800~950℃,烟道气的活化温度控制在900~950℃,空气的活化温度控制在600℃左右。
物料流程:物料进入加料槽后,借重力作用沿着产品道缓慢下行,依次经过预热带、补充炭化带、活化带、冷却带,完成全部活化过程,最后由下部卸料器卸出。
炭化预热段利用炉内热量预热除去水分。
在补充炭化段,炭化料被高温活化气体间接加热使炭的温度不断提高进行补充炭化。
在活化段,活化道与活化气体道垂直方向相通,炭与活化气体直接接触进行活化。
在冷却段,用循环水对活化料进行冷却(或采用风冷),这样所得到的活化料温度可以降到60℃以下,便于物料运输和直接进行筛分包装。
气体流程:是左半炉烟道闸阀关闭,右半炉烟道闸阀开启,水蒸汽从左半炉蓄热室底部进入,经格子砖加热到变成高温蒸汽,从上连烟道进入,蒸汽与物料反应后产生的水煤气与残余蒸汽依次经过左半炉上、中下烟道进入右半炉。
在右半炉内混合气体经过下、中部及上烟道及上连烟道进入右半炉蓄热室顶部,然后通过格子砖往下流动,同时加热格子砖,尾气冷却,进入烟道排出完成循环。
第二次循环与上述循环相反。
第一、二次循环每半小时切换一次,从而使活化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
3.活性炭炭化与焦炭焦化的区别
活性炭炭化与焦炭焦化过程均是以煤为主要原材料,即对煤的干馏加工过程,但生产工艺、设备、产品的用途及产能规模有着巨大的差异。
3.1. 原料不同
炭化料生产与焦炭生产使用的都是原煤,但所选煤种不同。
活性炭:适宜生产活性炭炭化料的是不黏煤、弱黏煤和1/2中黏煤等,这3种低变质程度的烟煤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煤种,尤其以大同地区的弱黏煤最为合适,具有低灰、高反应性、易加工的特点。
焦炭:炼焦煤一般有气煤、1/3焦煤、焦煤、瘦煤、肥煤等几种煤,均是中高黏结性煤,通过一定的比例配煤后生产焦炭。
生产炭化料用的弱黏结煤,在加热过程中不易结焦,将氧和氢等非碳物质排出从而形成孔隙,达到造孔的目的。
而生产焦炭用的高黏结性煤,在加热过程中排出焦油,然后进行熔融、黏结形成焦炭。
3.2. 生产工艺原理不同
活性炭生产:炭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原料隔绝空气加热,使非碳元素减少,氧元素以H2O、CO、CO2等气体析出,同时,形成芳香族化合物和交联的高强度碳分子结构固体,形成了微晶之间的空隙,这些空隙便是炭化料的初始孔隙。
影响炭化工艺的主要条件是升温速率和炭化终温,炭化终温一般在550±50℃。
焦炭生产:把炼焦配煤在常温下装入炭化室后,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到来自炉墙和炉底(1000~1100℃)的热流加热。
即沿着炭化室墙到炭化室中心方向的煤料,一层一层地经过干燥、预热、分解、产生胶质体、胶质体固化、半焦收缩、转变为焦炭的过程,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他化工产品。
由此可见,生产炭化料和焦炭的工艺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需要的最高温度不同,且在原料不同的前提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也不同,从而析出和排放的物质也不同。
因此,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3.3. 产品标准不同
炭化料:炭化料是活性炭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作为活化的原料使用,其质量主要通过挥发份、水容量和强度来进行评价。
一般控制出炉炭化料的挥发份在7%~18%,水容量为15%~25%,球盘强度≥90%。
焦炭是焦化行业的最终产品,其作为冶金焦使用时,要求焦炭的灰分在11%~15%,挥发分控制在0.9%~1.6%,全硫St 控制在0.4%~0.6%,抗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