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两颗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m 1:m 2=p ,轨道半径之比r 1:r 2=q ,则它们受到太阳的引力之比F 1:F 2为( )A .p qB .q pC .q p 2D .pq 2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 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知某北斗导航 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 21500km ,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约为 36000km ,地球半径约为 6400k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导航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km/sB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转角速度大于该导航卫星的运转角速度C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周期小于该导航卫星的运转周期D .该导航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3.星系由很多绕中心作圆形轨道运行的恒星组成.科学家研究星系的一个方法是测量恒星在星系中的运行速度v 和离星系中心的距离r .用v∝r n 这样的关系来表达,科学家们特别关心指数n .若作用于恒星的引力主要来自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则n 的值为( )A .1B .2C .12D .124.在大气层外,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的外表面上,一隔热陶瓷片自动脱落,则陶瓷片脱落后的运动是( )A .匀速圆周运动B .离心运动C .匀速直线运动D .自由落体运动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建立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5颗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关于这些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5颗同步卫星的轨道距地高度不同B .5颗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C .导航系统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 .导航系统所有卫星中,运行轨道半径越大的,周期一定越大6.如图所示,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与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可简化成同一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农历初一前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合力约为F 1,农历十五前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合力约为F 2,则农历初八前后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合力表达式正确的是( )A .12F F + B.1212F F F F + D7.利用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8.假设有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离地高度为H ,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运行的轨道半径会发生变化.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则:A .变轨前,人造卫星的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为2R g R H +() B .变轨前,人造卫星的速度为2R g R H+() C .变轨后,人造卫星轨道更高D .变轨后,卫星运行的周期将变大 9.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则此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A .零B .无穷大C .与放在地球表面相同D .无法确定10.已知两颗人造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之比为1:8.则轨道半径之比和运动速率之比分别为( )A .4:1 , 1:2B .4:1 , 2:1C .1:4 , 1:2D .1:4 , 2:111.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运动周期为T ,地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2R Tπ B .地球的质量为M=2324R GTπ C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23GT π D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23224r T Rπ 12.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A .0.25B .0.5C .2.0倍D .4.0倍13.如图所示是流星雨的图片,流星雨是大量陨石落向地球穿过大气层形成的壮观景象.陨石落向地球是因为A .陨石对地球的引力远小于地球对陨石的引力,所以陨石才落向地球B .陨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陨石的引力大小相等,但陨石的质量小,加速度大,所以陨石改变运动方向落向地球C .太阳不再吸引陨石,所以陨石落向地球D .陨石是受到其他星球斥力作用落向地球的14.两颗质量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r 1=2r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F =m 2v r知道,轨道半径为r 1的卫星的向心力为另一颗卫星的一半 B .由公式F =mω2r 知道,轨道半径为r 1的卫星的向心力为另一颗卫星的两倍C .由公式F =G 2Mm r 知道,轨道半径为r 1的卫星的向心力为另一颗卫星的四分之一 D .因不知地球质量和卫星质量,无法比较两卫星所受向心力的大小15.如图所示,有M 和N 两颗质量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颗卫星相比较( )A.M受到的万有引力较大 B.M的周期较小C.N的线速度较大 D.N的角速度较小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角速度ωB.某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C.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D.地球半径R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7.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2020春(人教)物理必修二第6章 万有引力和航天练习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含答案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选择题1、假设行星绕太阳在某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B.太阳对行星有引力,行星对太阳没有引力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解析:向心力是效果力,它由物体所受外力提供,A错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B,C错误;由于太阳质量为确定值,因此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D正确。
【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C.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D.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半径成正比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选项A正确,B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选项C,D错误。
【参考答案】A3、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远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a,近日点离太阳的距离为b,过远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v a,则过近日点时行星的速率为()A. v b= v aB. v b= v aC. v b=v a D. v b= v a【答案】C【解析】【解答】解:取极短时间△t,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得a•v a•△t= b•v b•△t 得到v b= v a故选:C【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取极短时间△t,根据“面积”相等列方程得出远日点时与近日点时的速度比值求解4、假设行星绕太阳在某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B.太阳对行星有引力,行星对太阳没有引力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解析:向心力是效果力,它由物体所受外力提供,A错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B,C错误;由于太阳质量为确定值,因此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D正确。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关于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B. 所有行星以相同的速率绕太阳做椭圆运动C. 对于每一个行星在近日点时的速率均大于它在远日点的速率D.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二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三次方的比值都相同2.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A. B. F C. 9F D. 81F3.我国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飞船的质量为m,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A. 飞船在此轨道上的运行速率为B.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D.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行所受的向心力为4.已知地球质量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
若在月球和地球表面同样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物体,抛出点与落地点间的水平距离分别为月和地,则月:地约为A. 9:4B. 6:1C. 3:2D. 1:15.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则地球的密度为A. B. C. D.6.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到地心O的距离分别为、,线速度大小分别为、,则A.B.C.D.7.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B. C. D.8.2012年6月16日,刘旺、景海鹏、刘洋三名宇航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6月24日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后,于29日10时03分乘返回舱安全返回.返回舱在A点从圆形轨道I进入椭圆轨道Ⅱ,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返回舱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率大于在轨道I上经过A的速率B.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I上运动的周期C. 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I上经过A的加速度D. 在同一轨道Ⅱ上经过A的速率小于经过B的速率9.在完成各项任务后,“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26日回归地球.如图所示,飞船在返回地面时,要在P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Q为轨道Ⅱ上的一点,M为轨道Ⅰ上的另一点,关于“神舟十号”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速度小于经过Q的速度B. 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Q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速度C.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飞船在轨道Ⅱ上经过P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的加速度10.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检测题(含答案)1 / 71 / 71 / 71 / 7《万有引力与航天》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是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运行轨道高度为500km,乙是地球同步卫星。
关于甲、乙两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卫星乙的周期可能是20hB .卫星乙可能在泸州正上空C .卫星甲的周期大于卫星乙的周期D .卫星甲的角速度大于卫星乙的角速度2.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无人软着陆。
通过多次调速让探月卫星从近地环绕轨道经地月转移轨道进入近月环绕轨道。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及半径之比分别为a 、b,则关于近地卫星与近月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加速度之比约为b a BC.从近地轨道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必须减速 3.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FAST 测得水星与太阳的视角为θ(观察者分别与水星、太阳的连线所夹的角),如图所示.若所测最大视角的正弦值为α,地球和水星绕太阳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行星公转时,可将各星体视为质点,则水星的公转周期为A B C D 4.中国古代的“太白金星”指的是八大行星的金星。
已知引力常量G ,再给出下列条件,其中可以求出金星质量的是A .金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径和周期B .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C .金星的半径和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 .金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5.2019年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中,人类带着地球流浪至靠近木星时,上演了地球的生死存亡之战,木星是太阳系内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半径约为77.010m R =⨯,早期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木卫三离木星表面的高度约为91.0310m h =⨯,它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约等于5T 6.010s =⨯,已知引力常量-1122G 6.6710N m /kg =⨯⋅,则木星的质量约为( )A .212.010kg ⨯B .242.010kg ⨯C .272.010kg ⨯D .302.010kg ⨯6.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陆地—太空”两用汽车,沿地球赤道行驶并且汽车 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增加到足够大.当汽车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它将成 为脱离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地球的 半径R=6400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为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不变B .当汽车速度增加到8.0km/s 时,将离开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C .此"航大汽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1 hD .在此“航天汽车”上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7.2018年12月8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人教版 必修二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全章综合 有答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二、重点内容 1、计算重力加速度2。
r ,则向心力可以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全章综合(3)v 与ω的关系。
在r 一定时,v=r ω,v ∝ω;在r 变化时,如卫星绕一螺旋轨道远离或靠近中心天体时,r 不断变化,v 、ω也随之变化。
根据,v ∝r1和ω∝31r,这时v 与ω为非线性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
3、引力常量的意义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 2r Mm =mr 2)2(T π∴k GMT r ==2234π.这实际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
它表明k Tr =23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物理量,它仅仅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在实际做题时,它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它同样适用于人造卫星的运动,在处理人造卫星问题时,只要围绕同一星球运转的卫星,均可使用该公式。
4、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1)中心天体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G 2rMm =mr 2)2(T π,∴M =2324GT r π (2)中心天体的密度方法一:中心天体的密度表达式ρ=V M ,V =343R π(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根据前面M 的表达式可得:ρ=3233R GT r π。
当r =R 即行星或卫星沿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ρ=23GT π。
此时表面只要用一个计时工具,测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表面附近运行一周的时间,周期T ,就可简捷的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
方法二:由g=2RGM ,M=G gR 2进行估算,ρ=V M ,∴ρ=R G gπ435、稳定运行与变轨运行(1)稳定运行:某天体m 围绕某中心天体M 稳定做圆周运动时,始终满足F 引=F 向,即:22GMm mv r r=所以v =r GM ,故r 越大时,v 越小;r 越小时,v 越大; (2)变轨运行:某天体m 最初沿某轨道1稳定做圆周运动满足22GMm mv r r =,由于某原因其v 变大,此时其所需要的向心力2n mv F r =变大,万有引力2GMmF r=引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m 就做离心运动,运动到较高轨道2做稳定的圆周运动,此时v 比原轨道1处的v 小;反之,若在轨道1处v 突然变小时,将会到较低轨道3稳定运行,此时v 比原轨道1要大;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试题(含解析)

第六章 第4单元 万有引力与航天1.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B .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D .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2.“嫦娥二号”是我国月球探测第二期工程的先导星。
若测得“嫦娥二号”在月球(可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半径为R 的球体体积公式V =43πR 3,则可估算月球的( )A .密度B .质量C .半径D .自转周期3.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
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
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
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 3B.gr 6C.gr3D.gr4.假设有一个从地面赤道上某处连向其正上方地球同步卫星的“太空电梯”。
关于“太空电梯”上各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加速度相同B .线速度相同C .角速度相同D .各质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5.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有众多卫星。
观察测出:木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1、周期为T 1;木星的某一卫星绕木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2、周期为T 2。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根据题中给定条件( )A .能求出木星的质量B .能求出木星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C .能求出太阳与木星间的万有引力D .可以断定r 13T 12=r 23T 226.如图1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1A .根据v =gr ,可知v A <vB <vC B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A >F B >F C C .向心加速度a A >a B >a CD .运动一周后,C 先回到原地点7.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假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正确的是( ) A .飞船的运行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B .若知道飞船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再利用万有引力常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质量C .若宇航员从船舱中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速率将减小D .若有两个这样的飞船在同一轨道上,相隔一段距离一前一后沿同一方向绕行,只要后一飞船向后喷气加速,则两飞船一定能实现对接8.同重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一样,万有引力场作用下的物体同样具有引力势能。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单选题1.“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的部分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 假设“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 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速度逐渐变小B. “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月球的引力对其做负功C.若已知“嫦娥三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半径、周期和引力常量, 则可计算出月球的密度D. “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圆形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2.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 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的密度为( )A.B.C.D.3.“空间站”是科学家进行天文探测和科学实验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场所. 假设“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动, 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 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空间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B. “空间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C. 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西运动D. 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因其局限性而没有存在的价值B. 物理学的发展, 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 是对经典力学的全盘否定D. 经典力学对处理高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5.设在地球上和某天体上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的最大高度比为k(均不计阻力), 且已知地球与该天体的半径之比也为k, 则地球与此天体的质量之比为( )A. 1B.k2C.kD.6.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同一平面内的同方向绕行的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r1=2.3×1011m,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2=1.5×1011m, 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识, 估算出火星与地球相邻两次距离最小的时间间隔约为( )A. 1年B. 2年C. 3年D. 4年7.2012年10月1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龙”飞船已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龙”飞船运抵了许多货物, 包括实验器材、备件、空间站宇航员所需的衣服和食品以及一个冰箱, 冰箱里还装有冰激凌, 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龙”飞船的发射速度, 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龙”飞船欲实现对接, 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伺机喷气减速变轨, 实现对接C.“龙”飞船喷气加速前, “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8.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0, 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为( )A. 1B.C.D.9.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B.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C.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D.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在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提出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情况, 所以,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不学C. 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 他既没有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也没有利用牛顿第三定律, 只利用了开普勒第三定律D.第谷通过自己的观测, 发现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 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二、多选题11.(多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动机关闭, 轨道控制结束, 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图中MN 之间的一段曲线表示转移轨道的一部分, P是轨道上的一点, 直线AB过P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在此段轨道上, 动能不变B. 卫星经过P点时动能最小C. 卫星经过P点时速度方向由P指向BD. 卫星经过P点时加速度为012.(多选)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B. 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C. 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 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 物体就不会再落回地球上13.(多选)宇宙中, 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 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 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 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P、Q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若PO>OQ, 则( )A. 星球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B. 星球P的线速度一定大于Q的线速度C. 双星间距离一定, 双星的质量越大, 其转动周期越大D. 双星的质量一定, 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 其转动周期越大14.(多选)有a, b, c, d四颗地球卫星, a还未发射, 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 b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c是地球同步卫星, d是高空探测卫星, 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则有( )A.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 c在4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D. 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30 h15.(多选)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B. 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D. 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三、计算题16.经过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 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 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 其中每个星体的大小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 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 可以当作孤立系统来处理(即其它星体对双星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 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1)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1.(2)若实际中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2,T2与T1并不是相同的, 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 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它均匀地充满整个宇宙, 因此对双星运动的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简化模型, 我们假定在如图所示的球体内(直径看作L)均匀分布的这种暗物质才对双星有引力的作用, 不考虑其他暗物质对双星的影响, 已知这种暗物质的密度为ρ, 求T1∶T2.17.为了研究太阳演化进程, 需要知道太阳目前的质量M.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 地球质量m =6.0×1024kg, 日地中心的距离r=1.5×1011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1年约为3.2×107s, 试估算太阳目前的质量M.18.假设在半径为R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它贴近该天体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1)则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2)若这颗卫星距该天体表面的高度为h, 测得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 则该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四、填空题19.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广阔的领域, 包括天体力学的研究中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地球赤道上的物体A, 近地卫星B(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 同步卫星C, 若用TA.TB.TC;vA.vB.vC;分别表示三者周期, 线速度, 则满足________, ________.21.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 将一小球从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v0水平抛出, 测出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间的水平位移为s, 若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___.22.两行星A和B各有一颗卫星a和b, 卫星的圆轨道接近各自行星表面, 如果两行星质量之比MA∶MB=2∶1, 两行星半径之比RA∶RB=1∶2, 则两个卫星周期之比Ta∶Tb=________,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________.23.已知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星体的轨道半径r, 运动周期为T,(1)中心天体的质量M=____;(2)若中心天体的半径为R, 则其平均密度ρ=____;(3)若星体在中心天体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其平均密度ρ=___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 月球对卫星的引力做正功, 动能增大, 则速度增大, 故A.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有G =m , 得M=, 据此可知若已知“嫦娥三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半径、周期和引力常量, 可求出月球的质量, 但月球的体积未知, 不能求出月球的密度, 故C错误;对于“嫦娥三号”, 有G =ma, a=, 在P点, M和r 相同, 则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经过P点时和在圆形轨道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故D正确. 2.【答案】B【解析】根据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解题.物体在地球的两极时: mg0=G ;物体在赤道上时mg+m2R=G.以上两式联立, 解得地球的密度ρ=.故选项B正确, 选项A、C、D错误.3.【答案】A【解析】由v同步=, v空间站=, 则B错. 再结合v=ωr, 可知ω空间站>ω地球, 所以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 C错. 空间站的宇航员只受万有引力, 受力不平衡, 所以D错.4.【答案】B【解析】牛顿运动定律能够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在生产、生活及科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解决问题时虽然有一定误差, 但误差极其微小, 可以忽略不计;故经典力学仍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虽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更加深入科学地认识自然规律, 它是科学的进步, 但并不表示对经典力学的否定, 故选项B正确. A.C错误;经典力学不能用于处理高速运行的物体;故D错误.5.【答案】C【解析】在地球上: h=某天体上;h′=因为=k所以=k根据G =mg, G =mg′可知=又因为=k联立得: =k6.【答案】B【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解得=≈, 因为T地=1年, 所以T火≈1.9年, 火星与地球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时, 相邻再次相距最近, 故有( -)t=2π, 解得t≈2.1, 近似为2年, 故B正确.7.【答案】D【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所以“龙”飞船的发射速度介于7.9 km/s与11.2 km/s之间, 故A错误;“龙”飞船欲实现对接, 必须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伺机喷气加速做离心运动, 可以实现对接, 故B错误;“龙”飞船喷气加速前, 在国际空间站的后下方, 根据a =得“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不相等, 故C错误;空间站中收到的冰激凌只受重力,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故D正确.8.【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心高4R处的加速度均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 所以有:地面上: G=mg0①离地心4R处: G=mg②由①②两式得=( )2=, 故D正确.9.【答案】A【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A对, B错;根据G =m 得v =, 可见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 C.D错.10.【答案】A【解析】A项是伽利略在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 A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或者是静止不动, 或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B错误;牛顿在寻找万有引力的过程中, 他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 C错误;开普勒在第谷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错误.11.【答案】BCD12.【答案】CD【解析】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 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故A错误;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故B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故C正确;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 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故D正确;故选C.D.13.【答案】B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1ωr1=m2ωr2, r1>r2, 所以m1<m2, 即P的质量一定小于Q的质量, 故A错误. 双星系统角速度相等, 根据v=ωr, 且PO>OQ, P的线速度大于Q的线速度, 故B正确. 设两星体间距为L, O点到P的距离为r1, 到Q的距离为r2,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1 r1=m2 r2, 解得周期T=2π, 由此可知双星的距离一定时, 质量越大周期越小, 故C错误;总质量一定, 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 转动周期越大, 故D正确. 故选B.D.14.【答案】BCD【解析】a受到万有引力和地面支持力, 由于支持力等于重力, 与万有引力大小接近, 所以向心加速度远小于重力加速度, 选项A错误;由v=知b的线速度最大, 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选项B正确;c为同步卫星, 周期Tc=24 h, 在4 h内转过的圆心角=·2π=, 选项C正确;由T=知d的周期最大, 所以Td>Tc=24 h, 则d的周期可能是30 h, 选项D正确.15.【答案】BD【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 =m (H+R), 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R, A错;根据G =m , 可得卫星的运行速度v=, 而第一宇宙速度为, 故B对;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Fn=G , C错;根据G =man, 可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an=G , 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G , D 对.16.【答案】(1)T1=2π(2)T1∶T2=∶1【解析】(1)两星的角速度相同, 故F=mr1ω;F=mr2ω而F=G可得r1=r2①两星绕连线的中点转动, 则=m··ω解得ω1=②所以T1===2π③(2)由于暗物质的存在, 双星的向心力由两个力的合力提供, 则G+G=m·L·ω2④M为暗物质质量, M=ρV=ρ·π( )3⑤联立④⑤式得: ω=⑥T2==⑦联立③⑦式解得: T1∶T2=∶1⑧.17.【答案】1.90×1030kg【解析】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 =mr ①对地球表面附近质量为m′的物体有G=m′g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M=≈1.90×1030kg.18.【答案】(1)(2)【解析】(1)设卫星的质量为m, 天体的质量为M, 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时有G =m R, M=.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天体的体积为V=πR3, 故该天体的密度为ρ===.(2)卫星距天体表面距离为h时, 忽略自转有:G=m(R+h)M=ρ===.19.【答案】宏观低速弱引力【解析】略20.【答案】TA=TC>TB v B>v C>v A【解析】卫星A为同步卫星, 周期与C物体周期相等, 根据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周期T=2π, 所以TA=TC>TB;AC比较, 角速度相等, 由v=ωr, 可知vA<vC;BC比较, 同为卫星, 由人造卫星的速度公式v=, 可知vB>vC,故TA=TC>TB, vB>vC>vA.21.【答案】(1)(2)【解析】(1)设该星球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在该星球表面做平抛运动则: 水平方向: s=v0t, 竖直方向: h=gt2, 联立得: g=.(2)该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 , 该星球的质量为:M=ρ·πR3, 联立得:ρ=22.【答案】1∶48∶1【解析】卫星做圆周运动时, 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有: G=mR, 得T=2π.故=·=, 由G=ma, 得a=G,故=·=.23.【答案】(1)(2)(3)【解析】(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G =mr , 可得中心天体的质量M=.(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ρ===.(3)当星体在中心天体附近匀速圆周运动时有r=R, 所以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ρ=.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2020年春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和航天练习及答案

2020春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含答案 必修二第6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一、选择题1、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4π3G ρ12 B.⎝ ⎛⎭⎪⎫34πG ρ12 C.⎝⎛⎭⎪⎫πG ρ12 D.⎝⎛⎭⎪⎫3πG ρ12 2、如图2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是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图2A .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B .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C .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减小D .火星远离太阳的过程中,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逐渐增大3、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 1和r 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A .1B.m 2r 1m 1r 2 C.m 1r 2m 2r 1D.r 22r 124、第谷、开普勒等人对行星运动的研究漫长而曲折,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万有引力定律。
下列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开普勒通过研究观测记录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B.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规律不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C.卡文迪许利用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D.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5、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为F,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A. B.F C.9F D.81F6、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A. 0.25倍B. 0.5倍C. 2.0倍D. 4.0倍7、通过观察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含答案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选择题1、2017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若对接前的某段时间内“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处在同一圆形轨道上顺时针运行,如图所示,“神舟十一号”要想追上“天宫二号”,并能一起沿原来的圆形轨道继续顺时针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 .沿运动方向喷气B .沿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C .先沿运动方向喷气,再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D .先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再沿运动方向喷气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面的图中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循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 T 0),纵轴是lg(R 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3、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地面高度R处为mg2B.离地面高度R处为mg3C.离地面高度R处为mg4D.以上说法都不对4、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
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A.0.5倍B.2倍C.4倍D.8倍5、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6、(多选)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B.C离地面的高度小于A离地面的高度,A.B的质量相等且大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C.B.C运行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行周期D.B的向心力大于A和C的向心力7、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
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他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
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
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B.,C.,D.,8、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周围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由此可推算出()A.行星的质量B.行星的半径C.恒星的质量D.恒星的半径9、为探寻失联的MH370客机,有一颗绕地球近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间隔相同时间在北半球预计失事区域的正上方海面照相。
则该卫星()A.可能是同步卫星B.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每运行一周经过失事区域的正上方一次D.运行多周才经过失事区域的正上方一次10、如图所示,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匀速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
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
某时刻b卫星恰好处于c卫星的正上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存在相撞危险B.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C.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D.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二、非选择题(热身)“玉兔号”登月车成功登陆月球,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伟大梦想.“玉兔号”从月球表面高h处无初速释放一钢球,测得落至月球表面的时间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月球质量为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字母表示)1、(2019年福州模拟)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距地球表面h高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m,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为多少?2、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设想数年后宇航员登上了某星球表面.宇航员从距该星球表面高度为h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抛出一小球,测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3、“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空中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次经过赤道的正上空P点时,对应的经线为西经157.5°,飞船绕地球转一圈后,又经过赤道的正上空P点,此时对应的经线为180°.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0.(1)求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2)求飞船运行的圆周轨道离地面高度h 的表达式.(用T 0、g 和R 表示)2020春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习题含答案必修二第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一、选择题1、2017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若对接前的某段时间内“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处在同一圆形轨道上顺时针运行,如图所示,“神舟十一号”要想追上“天宫二号”,并能一起沿原来的圆形轨道继续顺时针运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 .沿运动方向喷气B .沿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C .先沿运动方向喷气,再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D .先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再沿运动方向喷气【解析】先沿运动方向喷气,使“神舟十一号”减速做向心运动,在低轨道上运动,然后再沿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使“神舟十一号”加速做离心运动,运动到“天宫二号”所在的高轨道,实现对接任务,C 项正确.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上,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飞船离“天宫二号”越来越远,再减速做向心运动到原来的轨道,也无法对接.【答案】C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下面的图中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循的某一规律的图象.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lg(T T 0),纵轴是lg(R 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03T 02=R 3T 2,,即3lg R R 0=2lg T T 0,因此lg R R 0=23lg T T 0,图线为过原点的斜率为23的直线,故B 项正确.答案:B3、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 ,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地面高度R 处为mg 2B .离地面高度R 处为mg 3C .离地面高度R 处为mg 4D .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在地面上:G Mm R 2=mg ,当物体离地面高度为R 时,重力加速度变为g 4,重力变成mg 4,本题应选C.答案:C4、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
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A.0.5倍B.2倍C.4倍D.8倍【答案】D5、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象是()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F=,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h越大,它所受的地球引力F越小,故D正确。
【答案】D6、(多选)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B.C离地面的高度小于A离地面的高度,A.B的质量相等且大于C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C.B.C运行周期相同,且小于A的运行周期D.B的向心力大于A和C的向心力【答案】A,C,D7、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
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他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
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
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B.,C.,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又a=,解得m=;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解得M==,故D 正确。
【答案】D8、天文学家发现了某恒星周围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由此可推算出()A .行星的质量B .行星的半径C .恒星的质量D .恒星的半径【解析】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GT2r 3可求得恒星的质量,故选C.【答案】C9、为探寻失联的MH370客机,有一颗绕地球近地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间隔相同时间在北半球预计失事区域的正上方海面照相。
则该卫星()A.可能是同步卫星B.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每运行一周经过失事区域的正上方一次D.运行多周才经过失事区域的正上方一次解析:同步卫星不可能经过北半球预计失事区域的正上方,故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故B 错误;近地轨道的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该卫星运行多周才经过失事区域的正上方一次,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10、如图所示,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匀速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
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
某时刻b卫星恰好处于c卫星的正上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存在相撞危险B.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C.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D.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答案】B二、非选择题(热身)“玉兔号”登月车成功登陆月球,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伟大梦想.“玉兔号”从月球表面高h处无初速释放一钢球,测得落至月球表面的时间为t,已知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________;月球质量为________.(用题中物理量字母表示)【答案】;【解析】【解答】解:钢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h=;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飞行器在月球表面飞行的速度,根据重力等于向心力,有:mg=m;联立解得:v=;在月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mg=G ;解得:M==;1、(2019年福州模拟)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距地球表面h 高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m ,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为多少?解析:由平抛运动公式可知,射程x =v 0t =v 02h g又由g =GM R 2,可得g 星g 地=M 星M 地(R 地R 星)2=91×22=361,所以x 星x 地=g 地g 星=16x 星=10m.答案:10m2、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设想数年后宇航员登上了某星球表面.宇航员从距该星球表面高度为h 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 抛出一小球,测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 ,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求:(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解析】(1)小球在星球表面做平抛运动,有L =v t ,h =12gt 2,解得g =2h v 2L 2(2)在星球表面满足GMm R2=mg 又M =ρ·43πR 3,解得ρ=3h v 22πGRL2.【答案】(1)2h v 2L 2(2)3h v 22πGRL 2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