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全册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 1、太阳和影子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考点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精讲要点1、讲解;我们一般用方位和高度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描述太阳的位置首先选好参照物,然后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描述。
2、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选好参照物(如旗杆、房屋、大树等。
)3、提示:(1)要站在同一地点观察;(2)学生拳头有大有小,高度可能有误差,这是正常现象。
1、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在参照物的什么方位和当时太阳的高度)4、实验探究(1)讲述:手电筒和竹蔑分别代表太阳和同样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面桌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示范。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交流观测的结果小结: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互动提自主学1、观看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了解描述太阳的方法。
纲习合作学习1、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温度的高低都会发生变化。
2、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规律,必须通过测量才能知道。
探究学习1、交流实验结果, 通过今天的探究你知道了?教学流程(一)教学引人(二)科学探究(三)课外观察(四)实验探究(五)交流观测的结果(六)小结课堂训练巩固训练1.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2020/11/17
1.1太阳和影子 1.2太阳钟 1.3昼夜交替 1.4 看月亮 1.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1光的行进 2.2照镜子 2.3研究透镜 2.4七色光 3.1简单电路
2020/11/17
3.2导体和绝缘体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3.4研究磁铁 3.5电磁铁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4.2 肺和呼吸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5.1解 释 5.2建立模型
2020/11/17
一天中, 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早晚气温变化图
30 25 20 温度(℃) 15 10 5 0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时间
2020/11/17
我知道,我 来回答:
一天中,早晚 气温较低,中午气 温较高。
2020/11/17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 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昼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夜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
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 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 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 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
交 替 的
认 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会24小时内
2020/11/17
1.在同一时间物体的影子方向相 同。 2.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 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 向相反。 3.早晨影子指向西方,中午影子 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2020/11/17
们我 的们 生来 活说 有一 什说 么太 关阳 系位 ?置
的 变 化 与 我
2020/11/17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 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 度和时间。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东偏南
上方偏南
东偏南
下方偏北
西偏北
南 东
西偏北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方向:西→东; 长度:长→短→长(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
制作简易太阳钟
我们一起来做个太阳钟吧!
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 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 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 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 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制作简易太阳钟
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缓缓升起,夜色渐渐消退;傍晚,太阳慢 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昼夜交替,周而复始,这背后究 竟有什么奥秘?
昼夜交替现象
根据你的认知,猜一猜昼夜交替的奥秘。
你的猜想有哪些,你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昼夜交替的成因
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尝试找出答案。
昼夜交替的成因
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提问:太阳绕
昼夜交替的成因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 方向转动?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 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地 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
推算昼夜及时间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 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清晨?哪些 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把你的发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课件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猜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答影子案
“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了两个自然现象: 日出东方,太阳升上天空。在旷野或海边,我们可以欣赏 到这壮丽的景象。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天和夜晚不能计时。
填空题: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 24 )小时,其中夜 晚一(天1分2为)(小十时二,)白时昼辰(。12 )小时。我国古代则把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 ) 和(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样的变化是有
规律的。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判断题
1、太阳自西向东的位置移动造成了一天中物体影子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东早 上
南 北
傍
西
晚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
一天中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高度最低,到中午时分高度最高,晚上太阳在西方落下,
高度降低。
中
早晚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 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2、
3、
4、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这四种假设能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寨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影子是怎么样的方向、长短受太阳的影响。
知道气温和太阳的运动的关系。
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方向、长短、气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运动的关系,也不知道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
层次2:学生知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运动的关系,但不能将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建立起联系。
层次3:学生能够将影子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建立起联系。
探究能力:能够坚持长时间观察。
层次1:学生不能进行自行观察。
层次2:学生能够进行自行观察,但不能坚持长时间观察。
层次3:并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气温与太阳的运动。
教学材料:指南针、直尺、铅笔、计时器、手电筒、铅笔、橡皮第二课太阳钟过程与方法:*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可以利用影子推断时间。
会自己制作太阳钟。
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了解古代计时工具,但不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2:学生能够大概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3:学生能够清楚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探究能力: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1:不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2: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太阳钟。
层次3:学生能够自己制作太阳钟。
教学材料:硬纸板、双面胶、铅笔第三课昼夜交替过程与方法:*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苏教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全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溶解现象,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课程内容:第一章水的基本性质 1.1 水的来源和重要性 1.2 水的物理性质1.3 水的化学性质第二章水的三态变化 2.1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2.2 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3 水的三态在大自然中的表现形式第三章溶解现象 3.1 溶解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3.2 溶解的过程和现象 3.3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第四章水温的测量 4.1 水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2 水温对生活和实验的影响 4.3 水温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第五章水的保护与环境意识 5.1 水资源的珍贵与保护 5.2 水污染及其危害 5.3 我们的行动:保护水资源,守护地球家园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评价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资源:1、教学PPT:包括课程内容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温度计等实验用具,用于实验操作。
3、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网站、视频、文献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课程实施: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020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附目录)含每课板书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
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
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
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
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
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
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
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第 1
周
第1 周
第2 周
第2 周
第3 周
第3 周
第4 周
第4 周
第周
1 课时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 西东;长短长
B 东西;低高低
C 东西;长短长
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 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乌云的遮盖
C 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时()。
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上()。
A 月牙
B 满月
C 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 哥白尼
B 托勒密
C 牛顿
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
A 早晨—下午
B 中午—晚上
C 傍晚—早上
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A 立晷
B 地平日晷
C 赤道日晷
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夜晚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共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人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部分——了解光的自线传播现象;厂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
学研究活动。
本单元涉及《科学(3~6午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3.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第二单元课时分配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
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