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中秋节诗
王阳明最著名的诗

王阳明最著名的诗
1.《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2.《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3.《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4.《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5.《示诸生》其二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
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6.《啾啾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王阳明的中秋全文及注解

王阳明的中秋全文及注解《中秋》明王守仁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译文:去年中秋节先是阴云密布,但最终天晴见月,今年中秋却始终阴云满天。
人的一生,本来中秋圆月的美景就看不到多少次,更何况一个人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
不过我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不缺失。
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下,这等快乐,不必非要在中秋才有。
【赏析】此诗是心学宗师王阳明晚年在家乡余姚龙泉山中写的。
他以中秋赏月为引子,以景叙情,以心境烘托意境,以豁达的态度笑看人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王阳明认为,天上的月阴晴圆缺,没有定数。
人的一生,恐怕没有几次能遇见光明的满月。
而且,月圆月缺,都是我们看到的假象,真正的月亮从未有过圆缺。
正如我们内心的良知,所有人都拥有同样的良知,只是大多数人的良知被私欲、贪欲、名利、嫉妒、妄念遮蔽了,犹如被遮住的月亮。
满月停留不长,多数时间月亮是残缺的。
人生也是如此,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总是留有各种缺憾。
百姓追求“圆满”,希望生活能够十全十美。
其实,人生何曾“圆”过?天灾人祸、意外事故、功名不就、事业无成、家庭矛盾、健康欠佳、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哪一项都可能遇到。
人生就是一道道坎,不得不面对。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不圆”是绝对的,“圆”是相对的;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感叹的一样“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所以,王阳明说,“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作者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诗篇

王阳明诗篇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篇主要表达了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以下是几首王阳明的代表诗篇:
1.《登岳阳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他对于追求进步和超越的追求。
2.《送别》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乱入云月朝复暮,
游魂万里总回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王阳明对于人生离散的思考,以及对于流动和变化的深刻感受。
3.《观瀑》
忽从山顶过,
无迹复无踪。
空碧落悠悠,
随坦立摩空。
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对于大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暗示了他对于万物间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洞察。
以上是王阳明的几首代表性诗篇,他的诗作主题多样,形式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王阳明先生》诗词大全集

《王阳明先生》诗词大全集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明代:王守仁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元夕二首明代: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春晴明代:王守仁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象祠记明代:王守仁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王阳明诗词鉴赏

万古长空此月明(读阳明先生「月夜」观止)月夜(与诸生歌于天泉桥)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物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情。
--居越诗三十四首(正德辛巳年归越后作)注:公元1521年此诗创作于正德辛巳年,被誉为是"王学"思想的典现。
此时正值阳明公因功高遭忌,辞官回到绍兴,余姚创立书院,宣讲"心学"之时。
通读这首月夜,全诗由清碧无痕的月空铺展开来,又通过云霭升腾,浊物飘散,狂歌诗情......通过这一系列精湛绝伦的典型画面逐一镌刻,景物细致唯美,场面磅礴大气!万古长空,纵不时有云霭暗生,但终究是瑕不遮玉,独有这皓月长明!当然了,与明代只会一味挑刺儿,靖难之变前时"慷慨赴死",转身"迎头倒向"的言官不同,如果把此诗的意象联系到阳明先生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老先生的这份豪言,其实来的并不似过往"烟云之人"那般空洞......作为"心学"大师,阳明公在此诗中通过眼前的景物,抒发出"化作钧天满太情"的意象。
这不单单是"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的豪情,更是阳明先生一生波澜壮阔的缩影--这其实是一种"情"与"景"的辩证,正如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阳明公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途中,与徐爱讨论的"孝悌"之论一样,将这种辩证化用到更大的范畴里,其实就是王学中所重点提到的一种关系--"知行"。
从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拜将封侯,到"万山丛薄,龙场悟道,"创立王门学派,直至彻底改变一个朝代的历史!有此一生,嗟夫何叹!"狂歌夜发",倾洒出的是一派赤子心性!古往今来,迁客骚人讲求心学,多是拘泥于"孔孟朱,王"的框框,而阳明先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立德,立功,立言"之行!堪称古往而今,绝于此人。
(一说还有"一个半":分别是诸葛孔明与曾国藩,但孔明长于军法民政,文理相对略弱一些)月,止于雾霭,但明耀于心。
这就是王学的思想:"博其学,学以致用!于是乎,"知行合一",便是阳明公一生的展映。
描写中秋节的经典古诗

描写中秋节的经典古诗描写中秋节的经典古诗11、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秋空明月悬,荣耀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2、中秋对月: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3、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张孝祥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5、闰中秋玩月:慧霖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6、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7、中秋: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9、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10、中秋: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假设无月,一年虚过秋。
11、折桂令·中秋:张养浩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1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3、思佳客·闰中秋:吴文英丹桂花开其次番。
十首中秋节最好的诗

十首中秋节最好的诗自古以来,历代的文人们也对中秋佳节有着独特的情怀,每逢中秋必作诗一首。
下面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一些比较著名有特点的中秋节诗句。
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
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
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
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
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
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八月十五的古诗句(精选175句)

八月十五的古诗句(精选175句)八月十五的古诗句11、黄鹤楼前作重九,水精宫里过中秋。
——杨万里《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君诗日日说归休》2、共约中秋来看月,一轮终不见清辉。
——潘阆《中秋与柳赞善开宗赞善坦寇学士准宿宋拾遗白》3、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
见多番。
——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4、我爱中秋月,行歌荒野中。
——仇远《和卞仲祥·我爱中秋月》5、中秋八月祥风遍,慢上东轮云游转。
——赵光义《缘识·中秋八月祥风遍》6、百岁中秋几月明,长先十日候阴晴。
——陈宓《中秋前偶题·百岁中秋几月明》7、爱是中秋月满湖,尽贪佳赏亦须臾。
——沈周《中秋湖中玩月》8、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
——许月卿《用韵自述》9、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10、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
——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11、赫曦日夕真奇绝,中秋看明月。
——熊禾《赫曦台四景·中宵皓月》12、清溪水底月团团,因见中秋忆去年。
——张舜民《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13、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王之道《水调歌头·颢气遍寰宇》14、影摇云外树,声褭月中秋。
——崔涂《秋夜僧舍闻猿》15、中秋一杯酒,定与故人持。
——曾几《闻冠退欲还柳州寄柳守常子正》八月十五的.古诗句21、小时不识月,胡作白玉盘“何不做一轮皎月,与玉兔相伴,不也清幽?一轮圆月心中挂,一块月饼嘴边尝,一方圆桌齐围坐,一家团圆心中乐。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3、赏中秋佳月,月下不褪铅华,人团圆月下。
4、数十年过去,就如夜间一声叹息,唯有每年中秋夜晚,我会静心思考……5、同一个世界,观同一片晴空,赏同一轮满月,拥同一个中秋。
6、墨色沉,月花影,听取月中嫦娥吟,看尽树下水袖舞,赏析宫中笑花靥,尝遍世间园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