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中医药名言名句诗词诗句

一、天人合一

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

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世纪·击壤歌》)

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二、养生保健

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吕氏春秋·尽数》)

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

4.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孟子·尽心》)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6.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7.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8.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

9.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0.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

11.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12.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13.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1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明·解缙《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二十》)

15.乳贵有时,食贵有节。(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16.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

17.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18.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三、防病防变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汉·张机《金匮要略》)

3.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诊候》)

5.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8.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清·雷丰《时病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9.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四、医德医风

1.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晋·杨泉《物理论》)

2.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3.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5.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7.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8.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9.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0.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

11.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12.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明·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13.(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14.(医)以活人为心,不记宿怨。(明·万全《新刊万氏秘传幼科发挥·肺所生病》)

15.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6.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清·怀抱奇《医彻·品行》)

17.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8.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19.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20.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1.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22.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素问·五藏别论》)

23.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24.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元·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一》)

25.(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明·龚廷贤《万病回春·云林暇笔》)

26.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国语·晋语八》)

五、医术要言

1.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素问·至真要大论》)

2. 综观医学大纲,不外理法方药四字。(谢利恒《中国医学源流论》)

3.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4.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5.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汉·张机《金匮要略》)

6.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后晋·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7. 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除疾》)

8.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序》)

10. 知常达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1. 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劫莫忏。(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12.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13. 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明·龚信《古今医鉴·謦医箴》)

14.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赵献可《医贯·伤饮食论》)

15.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明·周之幹《慎斋遗书·辨证施治》)

16. 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明·汪绮石《理虚元鉴》柯怀祖序)

17. 夫不知《易》者,不可以医。(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卷二》)

18.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19.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塘《温病条辨·自序》)

20.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21.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2.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清·喻昌《医门法律·先哲格言》)

23. 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清·喻昌《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24. 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25. 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清·喻昌《医门法律·明络脉之法》)

26. 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清·宁松生《医林选青·医有体用论》)

27.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清·程文囿《医述·治法》)

28. 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29. 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清·费伯雄《医醇賸义·同病各发》)

30. 不破万卷书,安试药三品?(清·费伯雄《医醇賸义》李小湖题辞)

31.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32. 《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33. 夫医教者,源自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行于万事,合于无穷,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34.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尚书》孔安国序)

35. 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刘浴德序)

36.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医者,赞天地之生者也。(明·张介宾《类经图翼》)

37. 天地阴阳具于人身,人身阴阳具于天地。(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自序)

38. 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进难经表》纪天锡《集注难经》)

39.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金·张元素《医学启原》)

40. 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清·喻昌《尚论篇》)

41. 通天地人三才之谓医。(金理《医原图说》曹锡宝序)

42. 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舒诏《伤寒集注》自序)

43. 长沙为医中之先圣,长洲为医中之亚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王恕常序)

44. 《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矣。(《嘉祐补助本草》掌禹锡序)

45. 医家之有仲景,犹儒家之有孔子也。医书之有《伤寒论》,犹儒书之有《四书》也。(陆新源)

46.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

47.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清·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8. 脾胃为病,最详东垣(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49. 内伤必取法乎东垣(清·叶桂《叶氏医案存真》)

50. 医者不读仲景书,不知治伤寒;不读又可书,不知瘟疫。(吴有性著,洪天锡补注《补注瘟疫论》朱紘序)

51. 医通四时之气,辨百物之性,……非精乎儒者不能成一代之名医。(吴有性著,洪天锡补注《补注瘟疫论》周人骥序)

52.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53. 《伤寒论》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及深,须横看;本论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吴瑭《温病条辨》凡例)

54. 医道之大尚矣!其上医国,其下医人,而身之所系,抑岂小哉?(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闻忠后序)

55. (东垣)其法大概有四,曰明经、别脉、识证、处方而已。(金·李杲《东垣试效方》王博文序)

56. 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非曰尽废其旧也。(金·李杲《东垣试效方》砚坚序)

57. 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许胤宗《》

58. 要知伤寒之法,可推而治杂病,而杂病之方,未尝不出于仲景百十三方也。(李仲南《永类方》自序)

5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

60. 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61. 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62. 医之为学,……其要不过阴阳五行而已。(楼英《医学纲目》自序)

63. 仲景详外感于表里阴阳,丹溪烛内伤于血气虚实,东垣扶护中气,河间推陈致新,钱氏分明五脏,戴人熟施三法。(楼英《医学纲目》自序)

六、阴阳五行

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7.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火集》)

1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12.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1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汉·华佗《华氏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

15.一阴一阳者,天地之道;一开一合者,动静之机。(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集注》)

16.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

17.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18.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阴阳篇》)。

19.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

20.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问·五常政大论》)

21.阴以实为质,阳以虚为用。(明·陆树生《病榻寤言·元神》)

七、藏象学说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2.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3. 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4.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喘促》)。

5. 腑气通则脏气安。(清·王士雄《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热篇》)

6.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8.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9.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0.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1.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2.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3. 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4.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5.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6.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7.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18.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19. 肝受血而能视。(《素问·五藏生成篇》)

20. 肝体阴而用阳。(清·唐宗海《血证论·滑氏补肝散》

21.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22.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藏生成篇》)

23.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素问·五藏生成篇》)

24.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素问·五藏别论》)

25.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问·五藏别论》)

26. 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藏别论》)

27.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藏别论》)

28.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素问·五藏别论》)

29.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素问·宜明五气篇》)

30. 腑气通则脏气安。(清·王士雄《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31. 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

32. (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阎孝忠原序》)

33.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

34.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35.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

36.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灵枢·口问》)

37. 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脉度》)

38.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素问·六节脏象论》)

39. 肝之性喜升而恶降,喜散而恶敛。(清·周学海《读医随笔·平肝者舒肝也伐肝也》)

40. 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明·赵献可《医贯·后天要论》)

41. 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难经·三十七难》)

42. 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泄泻》)

43.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脾部》)

44.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厥论》)

45. 肺为水之上源。(清·汪昂《医方集解·清暑之剂》)

46. 肺为脏腑之华盖。(清·陈念祖《医学三字经·咳嗽》)

47.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素问·六节脏象论》)

48. 肾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宋·严用和《济生方·肾膀胱虚实论治》)

49. 肾开窍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50.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51. 五脏之真,惟肾为根。(明·赵献可《医贯·玄元肤论》)

52.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

53. 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

54. 人以胃气为本。(金·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治为热中论》)

55.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

56. 胃乃六腑之本。(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病机赋》)

57. 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58.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

59.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

60.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五脏别论》)

61. 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清·吴瑭《温病条辨·中焦篇》)

62.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清·叶桂《外感温热篇》)

63. 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宋·杨士瀛《仁斋指方论·声音方论》)

64.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明·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65.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清·石寿棠《医原·闻声须察阴阳·论》)

66. 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清·王士雄《柳州医话》)

67. 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丁甘仁《丁甘仁医案·痿痹》)

68. 或谓补脾不如补肾者,以命门之火可生脾土也。或谓补肾不如补脾者,以饮食之精,自能下注肾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

69. 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清·何梦瑶《医碥·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70. 脾阳健则能运,胃阴充则能纳。(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继志堂医案》)

71. 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虚劳》)

72.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丁甘仁《丁甘仁医案·膏方》)

73. 胃主牙床,肾主牙,补虚清热各专家。(清·唐宗海《医学见能·证治》)

74.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太阴阳明论》)

八、精神气血

1. 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2.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3. 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明·张介宾《类经·脏象类》)

4. 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5. 气顺则津液流通。(宋·严用和《济生方·痰饮论治》)

6.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大惑论》)

7. 血藏于肝,精涵于肾。(清·傅山《傅青主女科·身瘦不孕》)

8.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枢·营卫生会》)

9.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丁甘仁医案·衄血》)

10. 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清·唐宗海《血证论·脉证死生论》)

11. 发者血之苗,血盛则发润。(明·李梃《医学入门·脏腑》)

12. 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明·朱棣《普济方·血荣气卫论》)

13. 气化则水行。(清·张隐庵《素问集注·经脉别论》)

14. 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明·孙一奎《赤水玄珠·血》)

15. 气属阳而无形,血属有而有形。(明·张介宾《类经·经络类》)

16.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

17. 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清·尤怡《金匮翼·痰饮统论》)

18. 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诸气》)

19. 气之性善升而易散,育与固,养气之妙法……血之性善降而易凝,和与温,养血之妙法。(清·唐笠山《吴医汇讲·石芝医话》)

20.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

21. 荣者血也,卫者气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

22. 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明·胡慎柔《慎柔五书·虚损》)

23.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灵枢·本脏》)

24.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素问·调经论》)

25.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

26. 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明·赵献可《医贯·血证论》)

27.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诀气》)

九、发病原因

1.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生气通天论》)

2. 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

3.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风邪无形而居外,湿邪有形而居内。(清·喻昌《医门法律·热暑湿三气门》)

5. 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6. 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

7. 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

8. 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

10. 体中多湿之人,最易中暑。(清·喻昌《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

11. 外因之病,风为最多。(清·费伯雄《医醇剩义·火》)

12.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生气通天论》)

13. 众人一般者,乃天行时疫也。(明·龚信《古今医鉴·温疫》)

14. 百病生于气也。(《素问·举痛论》)

15.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6. 悲则气消。(《素问·举痛论》)

17. 久病生郁,久郁生病。(明·傅仁宇《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

18. 惊则气乱。(清·何梦瑶《医碥·气》)

19. 恐则气下。(《素问·举痛论》)

20. 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

21. 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22.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元·罗天益《卫生宝鉴·中风小羌活愈风汤》)

23.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4. 喜则气缓。(《素问·举痛论》)

25. 因病而郁,因郁而病。(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郁证》)

26. 郁则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则耗气耗血以致虚。(宋·杨世瀛《仁斋直指方论·病机赋》)

27.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金·李杲《脾胃论·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28.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奇病论》)

29.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篇》)

30.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31. 百病多由痰作祟。(清·汪昂《汤头歌诀·除痰之剂》)

32. 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明·皇甫中《明医指掌·火痰》)

33.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痰》)

34. 瘀血在里则口渴。(清·唐宗海《血证论·瘀血》)

十、致病机理

1. 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元·朱震亨《脉因证治·杂证》)

2.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汉·张机《伤寒论》)

3.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0.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

11.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

12. 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13.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素问·至真要大论》)

14.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素问·至真要大论》)

15.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16.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至真要大论》)

17.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18.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19.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20.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素问·至真要大论》)

21.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22.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23.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24.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素问·至真要大论》)

25.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26. 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素问·疟论》)

27. 泻多必亡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泄泻》)

28. 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灵枢·刺节真邪》)

29. 阳气者烦劳则张。(《素问·生气通天论》)

30.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阳不足再辨》)

31. 阴虚体质,最宜化燥。阳虚体质,最宜化湿。(清·石寿棠《医原·百病提纲论》)

32. 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素问·调经论》)

33. 阳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清·尤怡《医学读书记·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方合论》)

34. 阴虚者,气每上而不下。(清·尤怡《医学读书记·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方合论》)

35.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

36. 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内经主治备要》)

37.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8. 病在气分,游行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附录》)

39. 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元·朱震亨《脉因证治·杂证》)

40. 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清·唐宗海《血证论·吐血》)

41. 气属阳,有余便是火。(明·龚信《古今医鉴·杂病赋》)

42. 气虚不能统血,气寒不能生血。(清·唐宗海)

43. 气虚则寒,营虚则热。(丁甘仁《丁甘仁医案·产后》)

44. 气有余便是火。(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火》)

45. 肝气横逆,犯胃则呕,克脾则泻。(丁甘仁《丁甘仁医案·泄泻》)

46.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

47. 上焦闭则下焦塞。(姚若琴《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朱丹溪医案》)

48.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源,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明·张介宾《类经·脏象类》)

49. 脏寒生满病。(《素问·异法方宜论》)

50. 病多恶寒,责其无火。(明·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51. 病多壮热,责其无水。(明·虞抟《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52. 风多则痒,热多则痛。(元·齐德之《外科精义·辨证法》)

53. 怪病多属痰,暴病多属火。(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论痰饮药宜分治》)

54.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5. 寒之不寒,责其无水。(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引王冰语)》)

56. 寒则气收。(《素问·举痛论》)

57. 热得湿面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清·王士雄《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

58. 热胜则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9. 热之不热,责其无火。(明·张介宾《类经附翼·真阴论(引王冰语)》)

60. 热则生风。(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

61.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

十一、经络针灸

1.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素问·宝命全形论》)

3.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

4. 头者,诸阳之会。(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头痛证论》)

5. 胁乃肝之分野。(丁甘仁《丁甘仁医案·内伤杂病》)

6. 学医之道,不可不明乎经络。(元·滑寿《十四经发挥·序》)

7. 直行者,谓之经;旁行者,谓之络也。(明·皇甫中《明医指掌·经论总论》)

8.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明徐凤《针灸大全·四总穴歌》)

9. 凡气之道,气调而止。(《灵枢·终始》)

10.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金元·窦杰《针经指南·标幽赋》)

11. 治痿独取阳明,……此言不止为针也,针与药同也。(金?张从正《儒门事亲·热形》)

12. 治痿者,独取阳明。(《素问·痿论》)

13.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篇》)

14.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15. 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十二、四诊方法

1.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脉要精微论》)

2.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 有诸内者,形诸外。(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4.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灵枢·五色》)

5.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6. 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辨舌之苔垢》)

7. 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

8. 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元·滑寿《诊家枢要·诊脉之道》)

9.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宋·崔袁彦《脉诀》)

10.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汉·张机《伤寒论·辨脉法》)

11. 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清·程杏轩《医述·辨脉》)

12. 脉贵有神。(清·顾松园《顾氏医镜·先哲格言》)

13. 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此乃诊家大法。(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文名言名句大全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6、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8、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4、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2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3、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3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古诗词名言警句大全(含出处)

古诗词名言警句 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辅辅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荀子·劝学》)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2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2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3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3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4、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6、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 题》) 成语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8、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4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4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

中医名言

中医名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靈樞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1、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2、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 3、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塞涅卡 4、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加里宁 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民谚 6、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拉罗什富科 7、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8、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英狄兹雷利 9、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作失败。——拜伦 10、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11、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约肖特豪斯 12、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13、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高尔基 14、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唯有面对困难或危险,才会激起更高一程的决心和勇气。——纳尔逊 15、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弗·培根

16、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17、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果戈里 18、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戴尔·卡耐基 19、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逢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佚名 21、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22、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名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品质。——加里宁 23、咱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咱们务必坚信,咱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

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古今中外关于学习的诗句、名言、格言

一、《论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是知也。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候的求学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即出自内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学者则往往是为了给别人看,即沽名钓誉。)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二、《礼记.学记》 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3、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4、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三、《荀子·劝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导读: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2、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3、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4、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5、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6、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乌皮特 7、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拉罗什夫利 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9、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0、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阿尔考特 11、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12、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是慢性**。——列宁 13、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14、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15、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16、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17、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18、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19、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0、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奥尔巴赫 21、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2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3、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24、懒鬼起来吧!别再浪费生命,将来地坟墓内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睡的。——富兰克林 25、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柏拉图 26、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27、我愿意手拿帽子站在街角,请过路人把他们用不完的时间投在里面。——贝伦森

名人名言诗词名句

名言警句之成功篇 大胆尝试是成功的一半。——英国谚语 成功之路无他,凡事全力以赴,不可存沽名钓誉之心。——朗费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贺拉斯 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惠特曼 名言警句之失败篇 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拿破仑 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 名言警句之幸福篇 任何幸福,都不会十分纯粹,多少总掺杂着一些悲哀。——塞万提斯 通往幸福的最错误的途径,莫过于名利、享乐和奢华生活。——叔本华 世界上惟一成倍增加幸福的办法是与人分享。——谢乐 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梭罗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雨果 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罗曼?罗兰 心满意足才是世间最大的幸福。——阿狄生 名言警句之奋斗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贝多芬 不要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在你的手里。——王尔德 名言警句之意志篇 丈夫四海志,安可辞固穷。——杜甫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吴敬梓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伟大的目标产生于伟大的毅力。——斯大林

名言警句之创造篇 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造。——舒曼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上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名言警句之智慧篇 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狄德罗 名言警句之才能篇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 名言警句之求知篇 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马克思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培根 不学无术的人的想像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富兰克林 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加里宁 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高尔基 名言警句之谦虚篇 真正的谦虚是最崇高的美德,是美德之母。——丁尼生 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伏尓泰 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巴甫洛夫 名言警句之机遇篇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机从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名言警句之友谊篇

经典编辑古诗词名言名句全套汇编(终)

经典古诗词名句(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4.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6.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2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3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34.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5.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7.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3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3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4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中医名言拾粹

中医名言拾粹(本人辑完整版) 第一部分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 --〔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鲁迅经典的名言名句

鲁迅经典的名言名句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仅仅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很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以前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不过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诗词中的名言名句

诗词中的名言名句 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3.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3.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车邻》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10.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1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3.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5.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杜甫《野人送朱樱》 3.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4.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5.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6.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7.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8.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9.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中医名言荟萃(精)

中医名言荟萃 中医名言荟萃1.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 所 2.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3.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 候 4.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5.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6.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8.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10.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11.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晋] 杨泉12.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唐] 孙思邈13.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唐] 孙思邈14.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15.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1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17.天地郁蒸得雨则和,人身烦躁得汗则解。1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9.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七分寒。20.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金匮要略》21.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即固22.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3.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而火金不滞24.惊则安其神,恐则定其志25.呕苦之邪在胆,吐酸识火在肝26.治黄先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必活血,血活黄易却;治黄须化痰,痰化黄易散。——关幼波27.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28.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29.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3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31.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逊,见《旧唐书.本传》32.心无水则孤火上逆,肾无火则寒水下凝.——清·唐笠山《吴医汇讲》卷入.摄生杂话33.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34.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35.血气者,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袪之。——《黄帝内经》36.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37.五损: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骨者益其精。38.肥人湿多,既病暑者多;瘦人火多,既病热者多。——喻嘉言39.因:风为行痹,风性善行。寒为痛痹,寒主收引。湿为着痹,湿本重滞。三气致痹之原。证:其合而为痹也。冬遇为骨痹,春为筋痹,夏为脉痹,长夏为肌痹,秋为皮痹,久而不去,内舍五脏之合,待舍其合,难治矣。一一《脉因证治》40.脉之:七表者为:浮、芤、滑、实、紧、弦、洪也。八里者:沉,伏,微,迟、软、弱,缓,涩也。九道者:长,短、促、结、虚、代、动、牢,细也。41.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完整版)哲学经典名言名句汇总

哲学名言名句汇总 哲学的意蕴就在于它以简单明了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意义,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 验。 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奥古斯丁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 ——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 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 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福柯 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罗素 在任何事物中,美和善二者的本质特征都是相符的,因为它们正是建立在同一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善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古诗词名言名句大全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2、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3、学无止境。——荀子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5、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老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5、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0、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2、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马诗》 2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2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9、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3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3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3、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4、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古诗词名言警句座右铭

古诗词名言警句座右铭 ·爱国 1.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1.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2.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明志 1.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5.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0.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持节 1.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5.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9.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3.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14.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强 1.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段

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段 导读:本文是关于文学名著中的名言名段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国殇》 2、君子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3、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8、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韩非子·说难》 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0、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邶风·相鼠》 1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东毂》 14、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15、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

16、时日曷表,予及当皆亡。——《尚书·汤誓》 17、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9、男儿老兮天下事,但有志兮不有止。——清·梁启超《志未酬》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2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2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8、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9、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