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
四种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的生长特性研究

2 1, () 3 - 4 001 3 : 8 2 4 8 2
Su to i B t br vc o
四种 湿 地 植 物 在 人 工 湿 地 的 生 长 特 性 研 究
赖 闻玲, 玉彬 , 王 彭长连 , 陈章和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州 5 03 ) 16 1
d rn he f l w ig m o t ,w hl 尸 a s r l a r ifr n ,w i so g o t f r o n h o e o e u ig t ol n n hs o i e u tai w s vey dfe e t s t h lw r w h o o ta d s o tb f r J y.a d rpi r w t a t ie h o g o tw itr ul n a d g o h m i a d t r u h u n e .H lt r l e hi t d infc t a tr r o r w t d n n io ai x bi sg iia l f se o tg o h a t s e n y n
zz noie ,a d H io ai,wi a tg o h sa e b f r p e e rOco r n d a so g o h sa e ia i d s n lt r l t s t a f s r wt tg e o e Se tmb r o t be ,a lw r wt tg h
L e l g, ANG AI W n—n W i Yu— i bn,P NG a g l n E Ch n — a ,CHE Z a g h i N h n - e
5种湿地植物生理生长特性变化及其对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农
业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2 0 1 3年 8月
J o u r n a l o fA g r o - E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e n c e
5种 湿 地 植 物 生 理 生长 特 性 变 化 及 其 对 污 水 净 化 效 果 的研 究
地植物进行污水净化试验 。通过测定植物生理生 长参 数和污水 中 C O D 。、 T P 、 N H 1 一 N的去 除效果 ,评价湿地植物对污水 的净化效 果 。结果表 明 : 污水处理 5种植物光合 生理参数 、 F v l F m值 、 株高和生物量净增长高于清水培养 , 其 中长苞香蒲 、 水 葱和芦苇 7 月 的
净光合 速率 、 而/ m值及 叶绿 素含 量均高于清水培养 , I 且差异显 著( P < O . 0 5 ) ; 5 种湿地植物对污水 中 C O D —T P和 N H I - N都具有 良
好 的去 除效果 , 各试验水体中 C O D o 浓 度由 1 9 2 mg ・ L - 降至 8 ~ 1 9 m g ・ L - , 总磷浓度 由 1 . 4 6 mg ・ L 降至 0 . 0 4  ̄ 0 . 1 5 m g ・ L ~ , N H  ̄ - N浓 度由 1 . 2 6 m g ・ L - 1 降至 0 . 0 1 — 0 . 1 mg ・ L - 。 研究得 出, 污水处理植物 的生理生长特性优于清水培养植 物 , 5 种湿地植物对污水 中 C O D T P和 N m— N去除效果 明显 ; 综合各参数来看 , 长苞香蒲 、 水 葱和芦苇可作为人工湿地净化污水 的优 先选择 , 其 次为干屈菜和扁秆 藤草 。 关键词 : 湿地植 物 ; 光合作用 ; 叶绿 素荧光 ; 生物量 ; 污水净化
芦苇、香蒲和藨草3种挺水植物的养分吸收动力学

芦苇、香蒲和藨草3种挺水植物的养分吸收动力学张熙灵;王立新;刘华民;清华;刘东伟;王炜;梁存柱;Friedrich Recknagel【摘要】采用常规耗竭法研究了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湖滨植被带3种挺水植物芦苇、香蒲和蔗草对H2PO4-、NH4+、NO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挺水植物吸收H2PO4-时,蔗草的吸收速率显著大于芦苇和香蒲,但三者对低浓度H2PO4-的适应能力均无显著差异;蔗草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均显著大于芦苇和香蒲,且在低浓度NO3-环境下仍能吸收该离子,但对低浓度NH4+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与藨草相比,香蒲对NH4+的亲和力最强,吸收低浓度NH4+的效果最好.3种植物对NH4+的吸收能力均大于NO3-.挺水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具有物种特异性并受根系结构的影响.利用植物的养分吸收特征,在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中适宜用藨草治理含高浓度H2PO4,NH4+和NO3-的水体,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再种植香蒲来维持水质.【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09【总页数】8页(P2238-2245)【关键词】芦苇;香蒲;藨草;吸收动力学;富营养化;乌梁素海【作者】张熙灵;王立新;刘华民;清华;刘东伟;王炜;梁存柱;Friedrich Recknagel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010021;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阿德莱德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5005;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阿德莱德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5005【正文语种】中文离子吸收动力学是20世纪50年代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将Miehaelis-Menten方程应用到解释植物对介质中离子吸收动态过程的一种理论[1],它是研究植物元素吸收的重要方法,为描述根系养分吸收特性、评价不同植物种类对环境养分状况的适应性、鉴定并筛选吸收高效的植物品种提供了有利的手段[2]。
广西茅尾海茳芏生物量研究

广西茅尾海茳芏生物量研究潘良浩【摘要】在2010年对广西茅尾海盐沼湿地典型植物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的株高、密度、生物量进行了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根据茳芏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其绝对增长速率、相对增长速率和根冠比.结果表明,茳芏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和生物总量最大值分别为(2802.3±887.0)、(1590.8±641.8)和(3753.7±1022.6) g/m2.绝对增长速率、相对增长速率变化趋势和根冠比计算结果表明,在进入冬季后,茳芏营养物质转移到地下储存,是其作为多年生湿地植物适应气候和环境规律的体现.%In 2010,the plant height,density and biomass of typical salt marsh plant Cyperus malaccensis Lam. In Maoweihai,Guangxi were investigated. The absolute growth rate,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root-shoot ratio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biomass time history of C. Malaccensis. The biggest aboveground biomass,underground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were: (2 802.3 ±887.0) ,(1 590. 8 ±641.8) and (3 753.7 ±1 022.60)g/m2, results of absolute gr owth rate,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root-shoot ratio changed showed that when winter comes,C. Malaccensis' s nutrients will transfer to underground to adapt to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as perennial wetland plant.【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22【总页数】3页(P13481-13483)【关键词】盐沼;茳芏;生物量;茅尾海【作者】潘良浩【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滨海盐沼是指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海岸草本高等植物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陆地-海洋-大气系统中碳、氮、硫、磷等资源要素循环、生态系统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水位梯度对湿地植物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1999年5月 第23卷 第3期 Vol.23 No.31999水位梯度对湿地植物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王海洋 陈家宽 周 进摘 要:本文考察了水位梯度对武夷慈姑(Sagittaria wuyiensis)、小慈姑(S. potamogetifolia)、野荸荠(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和锐棱荸荠(E. acutangula)植物幼苗生长、繁殖器官干重、生物量及其分配式样的影响。
实验表明:植物高度、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水位梯度的反应在种间有一定差异,而慈姑属植物的叶数、荸荠属植物的秆数、繁殖器官干重等对水位梯度处理的反应在种间有一定相似性。
综合植物生物量和繁殖的反应特点,可以认为武夷慈姑和锐棱荸荠适宜生长在0~5cm水深处,小慈姑在20cm水深处生长较佳,而野荸荠适宜于0~20cm范围。
结果提示:湿地植物的空间分布与其对水位反应的差异性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水位梯度 反应 湿地植物INFLUENCE OF WATER LEVEL GRADIENT ON PLANT GROWTH,REPRODUC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OF WETLAND PLANT SPECIESWang Haiyang Chen Jiakuan and Zhou JinSchool of Life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Abstract:The effects of water level gradient on the growth,reproduction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the four wetland plant species:Sagittaria wuyiensis, S. potamogetifolia,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 and E.acutagula, were studied with cultivated population.Seedlings of four species were cultivated in four water level treatments, i.e. 40cm, 20cm,0~5cm water depth and 5cm below the substrate surface. The four wetland plant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response to the gradient, and for these species, S.wuyiensis and B.acutangula preferred the treatment of 0~5cm water depth, S.potamogetifolia preferred 20cm and B.plantgineiformis 0~20cm. The distinct response patterns might expla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wetland plants to some extent.Key words:Water level gradient, Responses,Wetland plants 湿地植物沿环境梯度而发生的物种组成变化一直是生态学家感兴趣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关于其变化机制还有争论(Gopal,1990),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植物对环境梯度的反应是共同反应(Shared responses),还是差异反应(Distinct responses)(Keedy &Ellis,1985)?如果是差异反应,即不同的植物由于适应环境梯度中的不同位置而具有相异的反应特征,那么物种组成的变化就可视为植物适应性不同的结果(van der Valk,1981);如果是共同反应,即这些植物适应相同的位置而具有相似的反应特征,则需要其它机制(如竞争)来解释之(Wilson & Keedy,1985)。
几种人造湿地植物和土壤含氮量分析

植物 研究 材料 选 取 艾 蒿 、 生 大豆 、 尾 草 、 野 狗
酸模 、 稻 、 苇和藜 , 样时取 整株 植物 . 水 芦 采
土壤研 究 材 料 选 取 野 生 大 豆 、 稻 、 水 自然 状 态 、 照 和芦 苇生 长 的土 壤 , 采 5个 样 点 , 点 对 共 样 挖 3 m×3 m×2 m 剖 面. 集 0~ 0c 土 0c 0c 0c 采 2 m
中的氮量 多 , 湿地 植物 的含 氮量 高 , 则说 明植 物生 长需 要 的氮 多 , 能够 吸收 的土壤 中的氮量 多. 其 因
此 , 造 湿地 植 物 的 含 氮量 越 高 , 壤 含 氮 量 越 人 土
重. 土壤 样研 磨 , 10目筛 ; 物 样 品经 过 植 物 过 0 植
粉碎 机 粉碎 , 装袋备 用 . 使 用凯 氏定氮 仪测 定植 物和 土壤氮 .
生 大豆 的茎 叶 的含 氮 量 比土 中 的含 氮 量 多 4 2 .6 gk , 见野生 大豆是 低 富集 氮植 物. / g可
稻、 芦苇和藜茎 叶 的含氮量分别 高 0 1 、 .6 .50 8、 11 /g水 稻茎 叶 的含 氮量 比芦 苇和 藜茎 叶 的 .2gk ; 含 氮量 分 别 高 0 7 、.7gk ; . 10 9 / g 芦苇 茎 叶 的含 氮 量 比藜茎 叶 的含氮 量高 0 2 / g 艾 蒿茎 叶 含氮 . 6g k , 量 最高 , 其次 是野生 大豆 、 狗尾 草 、 酸模 、 水稻 和芦
人 造 湿 地 位 于 瓦 房 店 , 0 9年 4月 开 始 建 20 造, 现在仍 在建 造 中. 区 四季 分 明 , 该 无霜 期长 , 热 量充 裕 , 降水 丰沛 .
4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1 3 ,2 8( 3 ) :3 9 2 —3 9 9
h t t p:/ / x b . y n a u . e d u . c n E— ma i l :x b @y n a u . e d u . C n
N a n k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1 , C h i n a ;4 .T i a n j i n H y d r a u l i c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i a n j i n 3 0 0 0 6 1 , C h i n3 9 0 X;CO DE N YND XAX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3 9 0 X ( n ). 2 0 1 3 . 0 3 . 0 1 9
4种 湿 地 植 物 的 生 长 特 性 和 污 水 净 化 效 果 研 究
刘 霄 ,唐婷芳子 ,黄岁棵 一 ,刘学功
( 1 .南开大学 ,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 0 0 0 7 1 ;
2 .南开大学 ,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 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 3 0 0 0 7 1 ; 3 . 南 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室 ,天津 3 0 0 0 7 1 ; 4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 院,天津 3 0 0 0 6 1 )
和空 白对照对 C O D,N H 4 + 一 N,T N和 T P的去除率随着水 力停 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各植物对 污染 物的去除效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动态特征研究

收稿日期:2006-06-11;修订日期:2006-07-10。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科技项目“我国中高纬地区典型下垫面陆—气通量观测系统建设”、“东北地区干旱化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观测与模拟”和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启动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贾庆宇,男,1978年生,硕士,从事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方面的研究,E 2mail :beyond.22@ 。
通信作者:周广胜,E 2mail :gszhou @ 。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动态特征研究贾庆宇1 周莉2 谢艳兵1 周广胜1,2(11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 110016;2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摘 要: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
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 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 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 以下积累。
关键词:湿地;芦苇;群落生物量;根冠比;动态特征 植被—土壤—水文构成湿地的基本条件,其中植被对水文、土壤起着反馈作用,对区域气候具有正负反馈作用。
湿地优势群落生长的季节动态和生物量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指标,它是湿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也是系统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对全球碳收支贡献的重要资料。
芦苇湿地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生长动态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动态和变化规律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增进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准确地评估全球碳收支。
在我国,芦苇分布广泛,尤其在我国北方容易以优势群落形式成片生长,目前对辽河三角洲芦苇的研究主要侧重在芦苇的生态特征[1-3]、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4]和如何提高芦苇的经济效益[5-6]等方面,而对辽河三角洲芦苇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整体研究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ang-he, HUANG Zheng-gu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3,23(3):290~294 Abstract:The growth situation and the root system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were
0~5cm、5~15cm、15~30cm 分层取样.初次取样 植物经过 3 个月的污水灌溉后,其优势植物象草
在 2002 年 5 月初污水灌溉前,第二次取样在 8 月 到 8 月份时大部分死亡,只剩下部分美人蕉、水
进行.用土壤钻钻取土壤样品,放在写好标签的塑 蓼及新长的一些杂草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土层
质),再经进水沟输入各湿地.
生物量相比 ,0~5cm 层 的 增 幅 相 当 大 ,达到了
在大湿地内取样 9 个,在每个小表面流湿地 190.2%,而 5~15cm 层则相对较小,但是整个 0~
内取样 3 个,每种植物合计 9 个;取样过程中按 15cm 的根系增幅也可达 155.8%.而表面流湿地
实验在华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园的人工湿
收稿日期:2002-10-08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082) * 通讯联系人
3期
赵建刚等: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
291
地研究基地进行.标本园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的东南 水监测分析方法[10]对进出水的各项基本指标进
方向,园内种植有多种乔木、灌木及观赏花卉.广 行测定.
(Pennisetum purpureum)为优势种的潜流湿地比表面流湿地植物生长旺盛,在表面流湿地里象草 3~5 月生长旺盛,6 月后出现枯萎,8 月份甚至
死亡;而潜流湿地的象草一直生长正常.5 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的比较分析表明,5 月份 0~15cm 土层的根系生物量以象草最多,其次是美人
蕉(Canna indic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latifolia)最少;8 月份美人蕉最多,其次是象草、香
and died in August. While its growth was normal continuously in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In May, root system biomass
of Pennisetum purpureum in the upper 15cm soil layer was the most, followed by Canna indica, Vetiveria zizanioides and
料袋中,用尼龙网在清水中缓慢洗出根系.分层称 裸露现象或仅覆盖着一些枯死植物的枯枝败叶.
鲜重,各样点合并烘干称干重(80℃烘 24h)[8].对所 根系增幅也较小,0~5cm 层的根系增幅只有 6.0%,
测得数据进行标准差、T-测验分析[9];按照水和废 5~15cm 层增幅 53.5%.在相同的水力负荷条件下,
292
中国环境科学
23 卷
潜流湿地由于其表层有一个不淹水的土壤层,非 流湿地里生长一直很旺盛,没有出现任何不良性 常适于主要建群植物象草的生长,因而象草在潜 状.
表 1 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时期根系生物量的变化
Table 1 The change of root biomass of different wetlands in different periods
合计 34.1±38.5*# 83.9±55.6(155.8) 35.5±44.6 44.2±40.7(24.5) **△
注: 括号内数字为增幅 # 潜流湿地 05-01 与 08-01 时的 T-测验分析 △ 08-01 时潜流湿地与表面流湿 地的 T-测验分析 * 显著(P<0.05) ** 极显著(P<0.01)
从位于低洼地的入口进入下水道.已建成的人工 面流湿地的根系生物量比潜流湿地略多一些.作
湿地面积约 300m2.湿地分为潜流湿地和表面流 为主要建群植物的象草在 4、5 月份生长旺盛,
湿地两种,有 1 块潜流湿地(8m×3m)和 12m×8m、 根系发达.5、6 月份,表面流湿地的象草处于污水
8m×3m 2 块表面流湿地,16 块(2m×1m)小表面流 中的茎节有大量生长旺盛的气生根(污水水深约
Phragmitas communis was the most below 15cm, followed by Typha latifolia, Vetiveria zizanioides and Canna indica,
while the least was Pennisetum purpureum. As for the increase of root system biomass, Phragmitas communis was the
表 2 不同类型湿地在不同时间的群落概况
Table 2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等植物.
层根系生物量约是同层表面流湿地的 2 倍.
所有的湿地植物于 2002 年 3 月栽种,至 5 月
由表 1 可见,经过盖率均在 60% 湿地和表面流湿地内植物的根系生物量都有不
以上,植株高度均在 1m 以上.从 5 月中旬开始进 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潜流湿地增加特别明显,而表
根草、芦苇,香蒲最少.15cm 以下则是芦苇最多,其次是香蒲、香根草、美人蕉,象草最少.根系生物量的增幅则是芦苇最快,象草最慢.
关键词:根系;分布;生物量;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3)03-0290-05
Studies on root system biomass of the plants in several kinds of wetland. ZHAO Jian-gang, YANG Qiong, CHEN
湿地.湿地四周用砖砌,用水泥涂抹均匀密实,底 10cm),呈白色.6 月底,表面流湿地的象草开始出
部用碎石粉填实后用水泥批好.潜流湿地用砾径 现叶片枯萎,污水中的茎节根减少,呈淡黄褐色;
为 3~5cm 的砾石填 55cm 后,上面再盖 15cm 的泥 8 月份,大部分植株死亡,表面流湿地仅有植株最
土;表面流湿地全部用原地挖出并混合后的泥土 高为 1.4m 的美人蕉为优势植物,而且只占整个
中国环境科学 2003,23(3):290~294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
赵建刚,杨 琼,陈章和*,黄正光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摘要: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时期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的根系生物量的测量结果 ,分析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分布特点. 以 象 草
行污水灌溉,学生宿舍和食堂排放的生活污水汇 面流湿地增加不多,这与植物高度与覆盖度呈一
合后经铁网过滤出大块有机物后进入沉淀池(沉 定相关性(表 2).
淀池顶部覆盖有由钢筋和深色塑料薄膜构建的
植物根系分布在 0~5cm 层的较 5~15cm 层
半圆形顶棚,以防降雨或杂质落 入改变污水水 为多,8 月份的潜流湿地与 3 个月前的同层根系
香蒲(Typha latifolia)等 5 种植物,每种植物各栽 3 100%,下层是水蓼,高度约 1m,覆盖度约 80%~
个小表面流湿地,余下 1 个做对照.而潜流和大表 90%,基本没有芦苇、香根草、香蒲等.8 月潜流
面流湿地内主要栽有象草、芦苇、美人蕉及水蓼 湿地的根系生物量明显比表面流湿地多,0~15cm
填 至 55cm. 小 湿 地 内 栽 有 象 草 (Pennisetum 湿地面积的 30%左右.同期潜流湿地中的象草已
purpureum)、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根 成绝对优势植物,植株均高达 3.5m 以上,此时潜
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美人蕉(Canna indica)、 流湿地里的植物分两层 ,上层是象草 ,覆盖度
and analyzed. In the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the prior species Pennisetum purpureum grew better than in the surface flow
wetland. Pennisetum purpureum in the surface flow wetland grew vigorously from March to May; began to wither in June
Phragmites communis, while the least was Typha latifolia; but in August, the biomass of Canna indica was the most,
followed by Pennisetum purpureum, Vetiveria zizanioides and Phragmitas communis, while the least was Typha latifolia.
有根茎的植物,根茎对重金属的富集又高于须根[7]. 湿地植物根系的多少和分布在污染物的去除过 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湿地植物 根系生物量的研究还较少.作者旨在比较研究表 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及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 量及其分布特点,为深入研究人工湿地对污水的 净化机理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