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勘察要点

合集下载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文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文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文基站勘察是指在基站建设前对选定的站址进行勘察和评估工作,通过勘察工作,确定基站的建设可行性和优化方案,为基站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站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是选址,选址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基站的覆盖效果和通信质量。

因此,基站勘察是基站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基站勘察流程1.前期准备基站勘察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勘察目的和任务。

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勘察范围和内容,明确勘察的重点和难点。

(2)搜集相关资料。

对于选定的站址,要搜集有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能源供应等方面的资料,为勘察提供参考依据。

(3)编制勘察计划。

根据勘察的目的、任务和搜集的资料,制定勘察计划,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工作方法。

2.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勘察站址位置和地形地貌。

勘察站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基站的覆盖范围和信号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详细了解站址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

(2)勘察站址周边环境。

站址周边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基站建设的影响和可能的问题,需要详细勘察站址周边的土地利用情况、建筑物分布、电磁环境等情况。

(3)勘察交通、能源供应等条件。

交通和能源供应是基站建设和运营的基本保障,需要勘察站址所在地的交通状况、电力供应情况等,并评估其是否满足基站建设的要求。

(4)进行电磁环境勘察。

电磁环境对基站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电磁环境勘察,了解站址周边的电磁辐射水平和电磁干扰情况。

(5)进行工程勘察。

包括现场测量、土地勘察和建筑结构勘察等,为基站建设提供相关数据和设计依据。

3.数据处理和评估基站勘察的数据处理和评估是基站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整理和分析。

整理和分析勘察获取的各项数据,包括地理环境数据、交通、能源供应等数据,制作相应的地图和报告。

基站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基站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地面基站
3
➢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管线路由等信息 ➢ 明确新建工程用地范围和机房、铁塔的建设需求 ➢ 测量现场数据,现场确定总平面布置 ➢ 绘制现场查勘设计草图(指北、周围环境、平面定位、交通组织等) ➢ 确定机房地坪标高及防汛方案 ➢ 反映局部难点及需注意的不利因素的照片 ➢ 记录业主的个性化需求或后期设计中需特别注明的情况 ➢ 总结查勘结论,提供建议解决方案
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地面基站
4
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地面基站
5
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地面基站
6
土建查勘需注意的问题---地面基站
7
➢与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1、机房:墙体轴线距离围墙宜大于1.5m,距离已有多层建筑以大于3m,宜尽可能远离水泥电杆或拉
线等设施。 2、铁塔: 单管塔中心距离围墙宜大于3m,距离已有建筑宜大于5m,距离新建机房宜大于2.5m。 三管塔、角钢塔单边塔脚距离宜大于2m,距离已有建筑宜大于5m,距离新建机房宜大于2m。
基站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共享塔
20
土建查勘设计要点---典型站点介绍
21
➢新建落地基站 ➢楼顶基站:
彩钢板机房+拉线塔、楼顶景观塔、楼顶角钢塔 外租机房+美化天线 ➢共享铁塔改造
谢谢!Biblioteka 土建查勘需注意的问题---地面基站
8
➢铁塔距离铁路、公路、航道、高压电力线路、等公共设施的安全退让距离: 详见《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基站铁塔建设管理规定》(2011年版)
➢接地方案: 结合场地空间确定地网形式(网格、环形、C形、L形、一字形)
➢机房孔洞布置: 根据工艺要求布置、避免与机房结构构件冲突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本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本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范本一、引言基站勘察是在建设通信基站前,对选定的基站位置进行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的评估。

准确的基站勘察是基站建设的基础,对于提高基站的覆盖质量和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站勘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基站勘察流程1.确定勘察范围: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区域特点,确定需要勘察的基站范围,并细化分区。

2.地理环境勘察:对选定的基站位置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地形、地势、土壤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勘察图。

3.电磁环境勘察:对基站周边的电磁环境进行测试分析,评估是否有干扰源存在,并预测基站的电磁辐射范围。

4.天线布局勘察:根据基站的位置和天线的特点,确定天线布局方案,并考虑叶片旋转设计和垂直安装方式。

5.传输线路设计:根据基站的布设情况和传输设备的位置选择,设计合理的传输线路方案,包括线路布设、接地和抗干扰措施等。

6.能源供应勘察:对基站所需要的电源设施进行评估和选择,包括供电线路、电源设备和电池等。

7.安全环保勘察:评估基站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并考虑基站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和维护。

8.勘察总结报告:根据勘察结果,撰写勘察总结报告,包括基站位置、勘察结果、勘察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

三、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准确收集信息:在地理环境勘察中,要准确收集与勘察有关的信息,如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周边建筑物和植被等。

2.仔细测量勘察地点:对于基站的具体位置,要进行仔细的测量,包括地理坐标和高程等。

3.合理分析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勘察要综合考虑不同频段的电磁辐射情况,评估是否会造成干扰或电磁污染。

4.合理选择天线布局:天线布局要根据基站位置和天线特点进行合理选择,避免遮挡和干扰等问题。

5.设计合理的传输线路:传输线路设计要考虑线路隐蔽性、抗干扰性和接地等问题,确保传输质量和安全性。

6.科学选择能源供应设备:根据基站的规模和用电需求,科学选择合适的电源设备和电池,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站勘察知识点总结

基站勘察知识点总结

基站勘察知识点总结一、基站勘察的概念和意义基站勘察是对于基站场地进行测量、勘察和设计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现场测量、场地勘察、地形测量、电磁辐射测量、环境评估等工作。

基站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基站的建设条件和环境特点,为后续的基站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保证基站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质量。

二、基站勘察的工作流程1、前期准备在进行基站勘察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基站建设规划和要求、确定勘察区域、制定勘察方案等。

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后续的勘察工作有序进行。

2、现场测量现场测量是基站勘察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基站场地的实地勘察、测量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确定场地的空间布置和建设条件,以及测量基站场地的尺寸和位置等。

3、环境评估基站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电磁辐射、噪音污染等。

因此,基站勘察还需要对基站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基站的建设和运行符合相关环保和卫生标准。

4、勘察报告基站勘察结束后,需要将勘察结果整理成勘察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基站场地的详细测量数据、环境评估分析结果、建设条件评估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参考和使用。

三、基站勘察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1、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基站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对基站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确定场地的地形特点和建设条件,为基站的布置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熟练程度等。

测量精度是地形测量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基站场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重视和把握好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

2、电磁辐射测量电磁辐射是基站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基站勘察中,需要对基站场地周围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基站的运行符合相关的辐射标准和要求。

电磁辐射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doc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doc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1. 工具准备相机,GPS,指北针,卷尺2. 基站站点选址注意要点站点处距离高压线的安全距离,尽量避开高压线站点处距离铁路线至少200米以外站点处方便引市电(从室外变压器向机房引电)站点处防雷接地方便施工选址时要记下选定站址的经纬度,并拍周围环境照,最少不低于8张,(以正北方向开始,30-45度一张,另外把最终确定的楼宇或绿化带等拍个照片,代表你现场所选定的位置;另外在选址现场,要记下确定站址周围的标志性建筑,画出现场的道路及建筑平面示意图,写清什么路什么路交叉口或者是什么小区或者是什么学校医院附近等等!大致确定天线的架设方式:如在某绿化带中建设路灯杆等,在某小学楼顶建设15米增高架或者在某小区楼顶建设美化天线等,或者在某居民小区楼顶建设抱杆或者建设美化天线、增高架等等)3. 基站机房和天线建设方式机房机房建设方式:自建机房,活动板房,租用机房,室外一体化机柜,MINI基站,方舱等。

天线架设方式天线建设形式:楼顶3米/6米/9米美化天线,3米/6米抱杆,楼顶9米/12米/15米增高架;40米景观塔可适用于郊区及市区广场及绿化带中;(40米/50米独管塔,40米/50米铁塔,此两种形式适用于农村及城郊区域)。

美化天线包括:3米美化变色龙,3米美化空调,3米美化排气管,3米美化方柱,6米美化灯杆和9米美化灯杆4. 新建站勘察要点第一步:到达一个站点后,首先向建设单位了解站点名称,机房建设方式和天线桅杆建设方式,并在勘察本上记录站名,用GPS测出经纬度,用相机拍下作为记录。

第二步:进入机房,首先记录出机房所在的朝向和与磁北的夹角,用指北针记录。

第三步:勘察机房,收集机房内信息,画出机房平面草图并拍摄照片。

对于楼房内租用机房勘察要点:记首先测量出机房的长宽高,在平面草图上画出房间内窗户的具体位置,同时量出窗户的上沿和下沿各距地面的高度,窗户的宽度。

记下机房所在楼层和楼层数,层高。

还要记录出房间内有无承重柱子或承重梁若有则详细记录承重柱子的长宽,承重梁的宽度和下沿距地高度,以及承重柱子和承重梁的位置并在平面草图上画出。

基站勘察主要做什么内容的工作?

基站勘察主要做什么内容的工作?

对基站设备勘察1. 首先明确该基站的本期工程性质:新建站、扩容站和搬迁站。

⑴新建站:应注意了解基站站址是否确定、站型和铁塔的种类。

⑵扩容站:重点考虑是否增加机柜和天馈的变化。

扩容站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全向站扩容,如O2→O3。

②全向站变定向站,如O3→S333。

此种情况要考虑CDU和天馈的改变,并有可能增加机柜。

③定向站扩容,如S222→S444。

④减载频站,如S866→S666。

减载频站一般要考虑拆除机柜和天馈等。

⑤搬迁扩容站:原有基站搬迁,并在本期扩容。

⑶搬迁站:原有基站搬迁。

此种情况要考虑的事情多一些,要考虑天馈的变化、电源的配置、传输和机房的产权等问题。

2. 勘察时确认该基站的设备厂家,记录基站内机柜的个数,记录每个机柜中的载频数量和空余板位的位置,记录CDU的型号及数量。

3. 测量基站设备在机房中的位置,对于在本期设计时要加机柜的,应现场确定新加机柜的位置。

如果机房拥挤或凌乱,不易安装新增加的机柜,要现场制定解决的措施。

4. 在勘察时,设备厂家的合同有可能没有完成,因此对于基站站型变化较大而需增加机柜的数量不能确定。

这种情况下,应详细做好现场记录,待厂家合同完成后,再布置机柜的位置和走线架的路由。

基站机房1. 机房的种类:基站机房根据机房与铁塔的相对位置,分为塔侧房和塔下房。

勘察时一定要对机房的种类分清楚。

2. 机房的位置:是平房还是楼房,如是楼房须确定机房所在的层数。

3. 机房产权的性质:新建、租用、购买、合建。

以便在概预算中计算该基站的投资。

4. 机房所在房子的结构:画出复杂机房房子的结构,以便确定馈线的路由(走线图)及长度。

如果机房发生变化,可以利用房子的结构图作出相应的调整。

5. 观察机房的顶棚是否有吊棚,如有,需注意走线架的固定方式是否合理。

6. 记录机房周围走廊的布局,以便对馈线的敷设作出考虑,如增加走线架等。

7. 注意测量棚顶上檐距窗户上部的高度,以便考虑安装走线架的方式。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

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基站勘察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基站部署情况进行系统细致的测量和评估的过程,是基站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

基站勘察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网络布局,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站勘察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站勘察流程1.确定勘察区域确定需要进行基站勘察的区域范围,可以通过地图、卫星图像等方式确定。

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勘察区域的地理资料,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情况等。

同时也需要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保规定等政策法规。

3.现场勘察实地勘察是基站勘察的核心步骤,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具体包括以下几步:a.勘察准备到达勘察区域后,需先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并向居民和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了解当地规划、环保、民生等情况。

b.确定基站选址范围根据勘察区域的地理情况和规划要求,确定基站选址的范围。

c.测量地形地貌信息使用现代测绘仪器,对勘察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测量,包括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情况等。

d.测量电磁环境使用专业的电磁检测仪器,测量周围电磁环境的强度和频率分布情况。

e.勘察交通情况检查勘察区域周边的交通设施和道路状况,评估基站建设对交通的影响。

f.勘察地质环境对地质条件进行勘察,检查是否存在地震、地面沉降等危险因素。

g.收集勘察数据将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制作相应的报告。

4.数据分析和选址将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法规,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方案。

5.报批和审批根据选址方案制作相应的申请材料,并将其提交给相关的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6.建设和验收经过审批后,开始基站的建设工作,并进行相应的验收。

二、基站勘察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基站勘察过程中,应注重自身安全,穿着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并携带必要的安全装备。

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地区,如悬崖陡坡、高温、恶劣天气等,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法律法规注意事项在进行基站勘察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规划和环保要求,不违反相关的政策规定。

安全管理之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

安全管理之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

安全管理之基站勘察流程及注意事项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基站的建设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基站建设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基站建设安全、稳定、有序,需要遵循一定的勘察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从基站勘察的流程及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基站勘察流程一、规划设计审核在基站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审核。

规划设计审核的目的是保证基站的技术、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规划设计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1.建设地点的选定:在建设基站之前需要对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2.工程量预算:进行地形地貌勘测、地质钻探和土壤测试,确定场地起伏和支护方案,编制工程量预算表。

3.结构设计:制定基站的结构设计方案,包括基础设计、铁塔结构设计、天线设计等。

4.安全评估:评估基站建设对当地环境和居民安全的影响,确定建设方案。

二、场地勘察基站场地的勘察是为了确定基站的具体建设位置,以满足覆盖范围、无线电波传输等要求。

场地勘察需要进行以下内容:1.标记场地:在场地上标记出基站建设区域的范围,进行精确测量并制作好场地图。

2.测量勘察: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勘察,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理、土壤与地质情况等。

3.建设环境评估:评估场地建设环境的情况,包括现有建设和环境特征等。

4.现状调查:对场地周边进行调查,了解场地周边的人口分布、生活设施、交通情况、文化遗址、历史遗迹等信息。

三、安全管理基站建设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基站的建设和运营安全。

安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基站建设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2.施工监督:对基站建设现场进行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3.安全防护: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采用安全带等。

4.安全检查:对基站的建设情况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置。

基站勘察注意事项一、人员安全前期勘察阶段中需要到达很多户外或开放区域,要尽量避免在暴雨、悬崖区或者灌木丛中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012-5-22
1、网络制式
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TDD)、 TDMA/CDMA多址方式工作,扩频码速 率为1.28Mchip/s,载波带宽为1.6MHz, 其基站间必须同步,与其他两种技术相 比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 步及动态信道分配、接力切换等技术, 具有频谱使用灵活、频谱利用率高等特 点,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
18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5)单管塔
落地通信杆由三至五节高强度铁管 连接而成,直接安装于地面钢筋混 凝土基础上,高度在20至50米之间。 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且天线可具 有较高的高度 造价与同等高度的自立塔相当,但 施工快,占地小
19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28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频率序号为76-124,共49个频道)
频道 1 组号 A1 各频 76 道组 的频 88 道号 100 2 B1 77 89 3 C1 78 90 4 D1 79 91 5 A2 80 92 6 B2 81 93 7 C2 82 94 8 D2 83 95 9 A3 84 96 10 B3 85 97 11 C3 86 98 12 D3 87 99
基站勘察要点
——一些心得交流 一些心得交流 主讲人: 黄
云飞
1 2012-5-22
介绍
本次交流,主要从实战角度介绍,不涉 及复杂的理论,无线专业理论相当丰富 和复杂,需要大家另外去补课; 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制式、无线系统设 计内容、基站选址基础、基站勘察注意 事项;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编写时间仓 促,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 正。
16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抱杆:
定义:指立杆长度在6m以下,一般直接固定于屋面 女儿墙、上人屋面梯间侧墙上的天线架设方式。 对墙体要求:一般直接固定于屋面女儿墙或上人屋面 梯间侧墙上,屋面女儿墙一般要求为混凝土,若为砖 女儿墙,则其应为实心砖墙且厚度不小于180mm。
抱杆高度(m) 抱杆直径(mm)
1、网络制式
覆盖——基站的覆盖范围主要由上下行链路 的最大允许损耗和无线传播环境决定。在工 程上一般通过上下行链路预算,来估算基站 的覆盖范围,在相同的频带内,WCDMA和 cdma2000的覆盖基本相同。由于TD- SCDMA采用TDD方式,在覆盖上要逊于采用 FDD方式的其它两种技术。 WCDMA和cdma2000同为FDD的CDMA技术, 技术上没有本质差别,许多仿真和现场试验 结果反映系统性能基本相当。TD-SCDMA 与其它两种技术有较大差别,要做更多的仿 真和试验验证其性能。
25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2)天线选用 城区 郊区乡镇 农村
26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3)馈线选用 GSM、CDMA2000、WCDMA等,一般 主要选择7/8”馈线,正常不超过50米; 7/8” 50 长度过大,需要选用更粗的馈线; 以上系统,每扇区两条馈线; TD系统较复杂,馈线数量与天线有关系, 完整的智能天线,每扇区9根1/2”馈线。
8 2012-5-22
1、网络制式
标准稳定性:三种技术在无线接入技术 方面都有完整的定义和提高速率的方案, 在核心网技术方面,都有向分组化演进 的路线,但3GPP(W与TD)在标准规 范方面的思路更清晰。在业务、网管、 计费相关规范方面,3GPP的定义更严谨、 更完善。
9 2012-5-22
1、网络制式
系统性能: 容量—— 对于话音业务,由于三种系统载波带宽不同, 一般比较单位带宽内的平均容量。虽然不同 公司在进行系统仿真时设定的条件不完全相 同,但是WCDMA和cdma2000的结果相近, TD-SCDMA也没有大的差别。 仿真的结果看,对于中低速数据,WCDMA 和cdma2000是基本相当的,但是WCDMA在 高速数据业务上具有优势。TD-SCDMA由 于其技术特点,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频谱效 率,适合提供数据业务,但还需要得到更多 10 试验的验证。 2012-5-22
2 2012-5-22
概述
1、网络制式 2、无线系统设计内容 3、基站选址基础 4、基站勘察注意事项
3 2012-5-22
1、网络制式
技术的演进: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是模拟 调频、频分多址,以模拟方式工作,
4 2012-5-22
1、网络制式
第二代:GSM、CDMA(IS-95A)等
H≤6 ф70x5
6<H≤7 ф83x5
7<H≤8 ф102x6
8<H≤9 ф114x7
17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4)增高架(围杆塔)
增高架与屋顶塔类似,但结 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三根或 四根直立铁杆加上连接件构 成,没有平台,也相当于几根 较长的支撑杆安放在一起并 互相连接的结构。增高架高 度一般在8米至15米之间, 是一种介于屋顶塔与支撑杆 之间的天线架设方式。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2、认识铁塔类型 1)自立塔(屋面、地面)
也称为角钢塔、铁塔, 适用于大多数山头站和 楼房结构良好的屋面,造价高
自立塔高度 (米) 30 35 40 45 50 55 60 根开 5x5 6x6 7x7 8x8 9x9 9.5x9.5 10x10 占地面积 7x7 8x8 9x9 10x10 11x11 12x12 13x13
5 2012-5-22
1、网络制式
第三代 WCDMA、CDMA 2000(EV-DO)、 TD-SCDMA 在三种技术中,WCDMA和cdma2000采 用频分双工(FDD)方式,需要成对的 频率规划。WCDMA即宽带CDMA技术, 其扩频码速率为3.84Mchip/s,载波带宽 为5MHz,而cdma2000的扩频码速率为 1.2288Mchip/s,载波带宽为1.25MHz;
30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1)建网初期以及用户密度不高地区 (如郊区、乡村),宜选用N=7的复用 方式,并采用全向天线。 (2)在用户密度较高的市区,宜选用4x3 2 4x3 复用方式,并采用600或1200天线。 (3)在用户密度高的市区,当采用空间 分集、跳频等措施能满足干扰保护比指 标时,可选用3x3或2x6或混合复用方式
21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下面列出天线高度、天线下倾角与中心落 地距离的关系表(经验数字)
下倾 角度 (度) 0 2 4 6 8 10
9
水平衰 中心波束落地距离(米) 耗值 (dB) 天线挂高 30 天线挂高 40 天线挂高 50 天线挂高 70 (米) (米) (米) (米) 0 无限 无限 无限 无限 0.8 3.0 8.5 15 25 859 429 285 213 170 1129 523 397 270 196 1432 715 475 355 234 2005 1001 666 496 337
14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2)拉线塔(屋面、地面)
适用于大部分结构尚可的楼面 由于打拉线的需要,占地较大 基本需要与塔高相当的占地边长 造价低,工期短
15 2012-5-22
பைடு நூலகம்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3)屋面立杆
定义:指立杆长度 一般在3-15米左右, 通过钢索或角钢直 接固定在楼顶上的 天线支撑架设方式。 适用于自身站点高 度比周围建筑物高 度略高的站点。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29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1.频道序号和频道标称中心频率关系为: 基站接收:f1(n)=890.2+(n-1)x0.2 基站发射:f2(n)=f1(n)+45MHZ 其中n=76-124,共有50个频道 2.频率复用方式 频率复用方式有N=7,4X3,3X3及2x6四种, 在实际设计中应按以下原则选用。
塔型的选用要因地制宜;(城区、山头、 路边) 对于楼面建塔要谨慎,尽量不要选择年 代久远、结构差、违章搭盖的建筑; 无法提供楼房结构图纸的,不可选用; 无线专业只提挂高需求,由建筑专业核 算。
20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3、天线、馈线 1)天线种类 主收发、辅助接收(空间分集) 定向、全向 单极化、双极化(极化分集) 机械、电调 预置下顷
11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1、基站机房设备(基站设备、配套设 备) 2 2、天馈线系统(屋面,铁塔,天线, 馈线) 3、频率规划 4、配套传输系统 5、配套电源系统 6、接地系统等
12 2012-5-22
2、无线系统的设计内容
1、基站机房设备(标准机房图)
13 2012-5-22
24 2012-5-22
Special Point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集、均衡和信道编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集、均衡和信道编 码这三种技术在用来改进接收信号质量时, 码这三种技术在用来改进接收信号质量时,既可单独 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 分集技术是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的,它通常要通过 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基站和移动台的接收 两个或更多的接收天线来实现。 机都可以应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有多种, 机都可以应用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有多种,主要可分 为两大类:显分集和隐分集。 为两大类:显分集和隐分集。显分集最通用的分集技 术是空间分集,即几个天线被分隔开来, 术是空间分集,即几个天线被分隔开来,并被连到一 个公共的接收系统中。当一个天线未检测到信号时, 个公共的接收系统中。当一个天线未检测到信号时, 另一个天线却有可能检测到信号的峰值, 另一个天线却有可能检测到信号的峰值,而接收机可 以随时选择接收到的最佳信号作为输入。 以随时选择接收到的最佳信号作为输入。其它的显分 集技术包括天线极化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等。 集技术包括天线极化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