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等。
在建设工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也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且涉及范围广、危害大。
建筑工地违章搭建、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当等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因此,开展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并探讨措施,旨在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找出影响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2.研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措施,提出改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3.总结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预防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认识,探索改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资料收集: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国内外经典案例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收集建设工程安全相关的资料。
2.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3.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相关人员,了解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和规律。
5.对策研究:基于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改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准确分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找出影响建设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2.提防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为预防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修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修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首先,人的因素是导致修筑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人在施
工中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操作工具不当等都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
对此,应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确保工人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工具的技巧。
其次,器材设备的因素也是导致修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设备
的故障、设备维护不当等都可能引发事故。
因此,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并由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此外,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
检测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达标。
第三,环境因素也是导致修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气变化、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施工工地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进行施工前,应充分调研和评估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
的防护措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最后,管理因素也是导致修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人
员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控制,确保施工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
操作标准。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
和安全标牌,并做好日常的安全巡查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之,修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只有从人、器材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预防
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设备维护保养、充
分调研和采取防护措施以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控制等措施,可以提
高修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建筑工程是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原因复杂,如技术不合格、管理不到位等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失惨重,还对企业形象和社会信任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研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和紧迫。
二、研究问题:
本篇研究主要围绕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问题:
1.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2. 这些原因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预防?
3.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剖析法来归纳和总结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策。
四、研究意义:
研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不仅可以帮助相关人员认识和理解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危害,还可以提高其预防的意识和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信誉度和社会形象。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研究,将总结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并以具体案例加以剖析,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预防措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建设现场安全事故分析报告三篇

建设现场安全事故分析报告三篇第一篇:建设现场高处坠落事故分析报告事件概述本报告分析了发生在某建设现场的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发生在2021年5月1日上午10点左右,一名工人从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楼顶坠落,造成严重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和现场勘查,我们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1. 缺乏高处坠落防护措施:在事故发生的建筑物上,没有安装防护栏杆或其他有效的高处坠落防护设施。
2. 工人培训不足:工人没有接受到足够的高处作业培训,缺乏正确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3. 监管不到位:建设现场监管人员没有对高处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未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教训和改进措施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1. 加强高处坠落防护:在建设现场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或其他适当的防护设施,确保工人的安全。
2. 加强培训和教育:所有参与高处作业的工人必须接受全面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带、扣件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3. 加强监管和检查:建设现场监管人员应加强对高处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第二篇:建设现场电气事故分析报告事件概述本报告分析了发生在某建设现场的电气事故。
事故发生在2021年7月15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工人在进行电缆安装作业时触电身亡。
事故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和现场勘查,我们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1. 电气设备维护不良:事故发生时,电缆安装工作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存在维护不良的问题,导致电气隐患。
2. 作业环境不合规:在事故发生的施工现场,存在电缆未正确绝缘、未设立电气隔离区域等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情况。
3. 工人安全意识不强:工人在进行电缆安装作业时,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缺乏对电气安全的足够重视。
教训和改进措施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教训和改进措施:1. 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建设现场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
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或死亡,而且有可能对环境和周围居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和影响。
因此,研究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对策,对于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例如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盲目追求工期、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图纸或施工工艺进行,因疏忽大意导致事故发生等。
2. 材料原因: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或者施工中使用不当导致的事故就是材料原因导致的。
例如,水泥、钢筋、电缆、管件等材料的质量不合格,使用了不符合规格或无经验的施工队伍,操作不当等均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3. 设计原因:设计问题也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例如,设计师忽略了施工的可行性性、未考虑材料的变化、设备的负载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就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其他因素:如地质条件不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地基沉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就有可能给建筑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防范对策研究:1. 增强法律意识:建筑公司和建筑施工人员要加强对《中国建筑安全生产法》的学习,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
2. 识别风险:在施工之前,对工程所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摸清可能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并不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隐患。
3. 确保材料质量:建筑公司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找到可信赖的材料供应商及其生产厂家,要求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材料,建立质量档案并进行认真管理。
4. 提高技能水平: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尤其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做到“知道”,“会做”,“会用”。
开题报告-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Levitt和Parker(2011)在对该课题进行研究时,针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站在安全评价的角度了解建筑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执行的管理体制。
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提出,管理层在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管理者个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工作能力会直接决定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因此他们认为项目施工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日常的安全培训与员工的后期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并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Evelyn AiLinTeo(2014)在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安全指标评价工具的创立,了解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另外日本也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了诊断,保障企业出台具体化和数据化的安全评价标准。
Sterman(2013)认为要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就必须首先认识危险源,因此他通过对现场危险源的研究,提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时刻存在于各项生产作业当中,操作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或是其他的施工环节的作业都会伴随危险源的产生,如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则需要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
Skiba(2012)认为若要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研究,经过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人员因素与物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但二者需要共同作用才会引起事故的发生,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员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和机械设备的安全情况,同时注重现场材料的堆放是否符合安全管理标准,防止事故发生。
Choudhry(2014)深入建筑工地进行分析调查,发现施工现场的人员因素大多是对安全的不重视引起的,比如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防护用具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多是由于安全教育没有落实的结果,因此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作业者进行安全教育,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
工程安全施工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工程安全施工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研究工程安全施工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工程安全施工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
- 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机械安全、高空作业安全等。
- 安全文化研究: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氛围等。
2.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工程安全施工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 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工程安全施工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事故预防,强化安全管理,形成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格局。
- 人员素质提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体系研究:分析现有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体系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如施工机械、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等,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
3. 安全技术创新研究: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安全施工中的应用,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4. 安全文化研究: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工程安全施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工程安全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建筑工地安全事故分析报告

建筑工地安全事故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工地安全管理不到位,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次报告将从多个层面对建筑工地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事故类型及原因1.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工地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
导致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安全护栏、操作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带等。
此外,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不到位也是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物体打击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是建筑工地中另一常见的事故类型。
不符合规范的堆放、起重设备操作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3.电气事故电气事故是建筑工地中较为特殊和危险的事故类型。
由于建筑工地电气设备复杂,维护不善以及安全隐患忽视等因素可能引发电气事故。
4.机械设备事故建筑工地涉及大量机械设备的使用,不正确的操作、设备故障以及缺乏维护可能引起各类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影响及损失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一方面,事故发生后,不仅造成人员受伤甚至死亡,还会导致生产停工,工期延误,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事故也对企业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现行安全管理措施分析1. 现行法律法规政府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对建筑工地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存在的问题是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安全管理措施难以有效执行。
2.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对工地安全事故进行了相应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等。
不过,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事故难以避免。
五、事故处理与救助机制建筑工地安全事故的处理与救助机制是事故发生后保障受害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完善的事故处理与救助机制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应急救助,并为事故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赔偿。
六、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的建议1.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完成英文文献翻译(不低于一万五千字符),撰写开题报告。
(7)按学校要求进行论文撰写。
5.阶段进度计划:
(1)第1周查阅资料,收集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建筑施工事故分析研究状况的相关资料。
(2)第2周查找英文资料并完成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建筑施工的事故分析及对策讨论
学生姓名: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0701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1.课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在快速发展。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安全事故,在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仍以“六大伤害”为主,分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根据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0-2009年十年来发生的事故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43%、20%、12%、7%、7%、6%。这就造成了我国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使建筑业成为伤亡事故较多的行业之一。
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各方应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规程、规范和施工管理程序,在各监管部门的管理下把工程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深入调查分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积极探讨其预防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安全水平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建筑行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3)第3周撰写开题报告。
(4)第4-6周充分了解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并结合建筑施工的现状进行研究。
(5) 第7-9周通过前面对建筑施工事故的了解,在进行资料搜集,整理,研究,针对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及预防和应急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6)第10周对建筑施工的事故分析及对策中不足之处进一步整理修改。
2.国内外现状:
不同国家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的历史变化。美国、日本、英国和中国的建筑施工伤亡人数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特点,在各自变化过程中又有其自身趋势。
美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根据美国1992~2002年的统计资料,美国每年有1122.1人死于施工安全事故。下图是美国建筑行业从1992年到2002年的事故死亡人数。
20世纪90年代,美国建筑施工事故死亡总人数一直高居各行业的榜首,呈小幅上扬趋势,并于2001年达到最高;日本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之后持续下降;英国的建筑行业的死亡人数是很低的,自1991年到2004年,年度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90人以下;中国建筑业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呈大起大落的状态。
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人员死亡情况并不呈现一种稳定上升和下降的趋势,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监控的力度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应该吸取教训,向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较低和逐年下降的英国和日本学习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降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3.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建筑施工事故致因理论;
日本所有行业和建筑业的死亡人数对比自1973年开始,日本所有行业的死亡人数基本上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在1人数保持在2400人左右,从1997年开始死亡人数继续下降,直至2002年的1548人。显然自1973年到2002年,死亡人数从5269人下降为1548人,下降了70.62%。从单个行业上看,死亡人数最多的为建筑行业,几乎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占总死亡人数的35%到55%。如图所示,建筑业从1973年到1982年呈下降的趋势,之后在1983年到1996年,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大约在1000人左右,之后持续下降,2002年建筑业死亡568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69%。
日本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从1950年到2002年,日本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伤亡情况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1950~1961年为上升阶段,在1961年事故伤亡人数达到顶峰,约有48万人,其中死亡6712人;1962~1973年呈平稳态势,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6000人左右:从1973年开始,事故死亡人数总体上是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建筑施工事故也是如此,如图所示。
1992年~2002年美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从1992年到2002年美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总体上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呈稳步下降的趋势,在这11年间美国事故死亡总人数减少693人,其中从1992年到1994年呈上升趋势,并于1994年达到顶点,死亡6632人,之后死亡人数逐步下降,但降幅较小,在2002年达到最低,为5524人。根据图,建筑行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事故死亡总人数一直高居各行业的榜首,呈小幅上扬趋势,从1992年到2001年一直是上升的态势,并于2001年达到最高,死亡1264人。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3)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
(4)建筑施工的事故预防对策探讨
4.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步骤等:
(1)阅读建筑施工事故致因理论相关书籍和文献,了解建筑施工的风险,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2)熟悉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3)对建筑施工事故原因分析。
(4)建筑施工的事故预防对策探讨。
英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建筑业是英国最大的行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根据2004~2005年的统计资料,英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190万人,有20万个建筑公司,其中85%的公司雇员少于5人。虽然英国建筑业的安全状况在欧洲位居前列,但是英国所有行业的死亡事故中大约有1/3发生在建筑业。下图是1991/1992~2003/2004年度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
[9]韩展初,《现场管理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李君,《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1] Huang Jixin,Fang Dongping,He Weiyong.Rethinking on safety cultur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J].Journal of Chinese Safety Science,2006,16(8):78—81
[4]施红键,《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建筑安全,2006年第2期
[5]魏安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建筑安全,2006年第2期。
[6]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7]陈宝智等,《安全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8]陈宝智等,《安全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1991/1992~2003/2004年度英国建筑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显然,看出,英国的建筑行业的死亡人数是很低的,自1991年到2004年,年度死亡人数一直保持在90人以下,其中1998/1999年度死亡人数为最少,只有47人。英国的10万人死亡率仅为6.0,还不到美国的1/2。
我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伤亡情况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处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因此一直是高危行业,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伤亡人数居高不下,而且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上升,给国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到1999年我国建筑企业施工事故每年平均发生1530件,平均死亡1560人。另外,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2000年发生1013起、死亡1180人;2001年发生923起、死亡1097人;2002年发生846起、死亡987人;2003年建筑业(含基础设施、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发生伤亡事故2634起,死亡2788人,其中建筑施工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2004年发生事故2582起,伤亡2789人,其中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2人;,2005年发生事故2224起,伤亡2538人,其中建筑施工事故1015起、死亡1193人;2006年发生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其中建筑施工事故888起,死亡1048人;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近几年来,建筑业的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仅次于道路交通和煤矿业,已成为事故高发的第三源头。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天几乎有7人丧生,每年我国在建筑业上死亡的人数相当于美国的2倍,日本的三倍多。图是1981年到2007年每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
(7)第11-13周完成毕业论文。
(8)第14-15周修订毕业论文,上交论文,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1]郝东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
[2]高胜跃.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1,(10).
[3]程海英.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4,(4).
1981~2004年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由上图可知,我国建筑业施工事故的死亡人数呈大起大落的状态,从1981~2007年间出现了三次死亡高峰,峰尖分别在1988年,1993年和2004年,而在1990年和2002年死亡人数处于谷底。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人员死亡情况并不呈现一种稳定上升和下降的趋势,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监控的力度的变化而随之变化。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教研室)意见:
主任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