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基本知识word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版)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讲义(整理版):详细解读公文写作规范及实践技巧的讲义一、公文写作规范1. 文种规范公文常见文种有公告、通知、公函、报告、请示、批复等。
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写作格式和用词要求,应仔细学习并熟练掌握。
2. 标题规范公文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明确,避免使用过长的词汇和复杂的结构。
同时应注意遵循统一的标题格式,如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书写方式和大小、字体等。
3. 布局规范公文的布局应按照固定的格式进行,例如:左边留二分之一的空白,右边写正文;文段之间空行一行;页眉应标明文件名称、页码等;页脚应标明起草单位、日期等。
4. 内容规范公文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应采用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严格遵循用语规范。
5. 签署规范不同文种的公文,签署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公文应由主管领导签署,是否需要加盖公章或个人章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6. 保密规范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些文件需要进行保密处理。
这些文件通常需进行密级划分类别,加上密封、装订、封线等安全措施。
二、公文写作技巧1. 科学立意为保证公文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审慎分析问题、精心设计文稿,使文稿中心思想突出、鲜明,表达方式得以精练、清晰。
2. 言简意赅公文应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不可写得太长、太复杂,以免读者理解困难。
涉及政策、法规、标准等内容时,应注意文中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框架清晰公文的框架清晰,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速度和审阅质量,降低发文和收文双方的沟通成本。
公文的框架应包含标题、正文、签名、页码等基本要素。
4. 遣词造句公文的用词和造句应准确、规范、得体。
不要使用过于华丽复杂的词汇,避免出现排比、夹杂英语和日语等现象。
公文的格式、层次和用语要求严格规范,遵循“不压缩内容,不浪费字眼”的原则。
5. 注意格式公文的格式应规范、整齐,避免出现错别字、别字分异、错用词汇等问题。
公文中的数字、单位、标点等要求一致、统一。
(完整word版)公文写作规范格式与常用技巧

友情提醒:免费文案使用次数过多使用时间过久创意不足,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摘抄;如若有意找寻原创文案,可点此进入发布任务获得与时俱进原创文案书。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一)上行文种的写法1、请示(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上行文种。
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
即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批准一个问题,以便上级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的主送机关也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
请示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1)开头部分写请示的缘由或背景,要求写得充分而又简明;(2)主体部分写请求的事项,要求写得实际、合理、明确、简要;(3)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可以使用以下惯用语,如:“妥否,请批示”或“当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望予审批”或“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XXX执行”等。
2、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种文种。
报告与请示虽同属于上行文,但两者有着严格的区别:(1)对上级要求不同。
“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求上级批复。
(2)行文时间不同。
“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请示”是事前行文。
(3)文种性质不同。
“报告”是陈述性的上行公文;“请示”是请求性的上行公文。
(4)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尾一般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等词语,有的干脆不用,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就结束;“请示”则一般用“可否(或妥否),请批示”,对上级要求十分肯定。
报告的内涵决定了它在写作上的通用规则,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三段式”。
“三段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必然由于不同的内容表现为多变状态:(1)情况——做法——问题(意见);(2)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3)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4)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5)情况——问题——建议等。
(二)下行文种的写法1、通知通知是党政公文下行文中适应性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
通知适用于转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关于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就是对这些规律的反映。
其内容是: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二、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是关于正确有效传递文件的规定,也是撰拟公文的指导依据。
遵守行文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稿书写规范四、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1、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
2、确立公文主题。
3、选定公文文种。
4、占有材料。
5、确定具体表达方式。
二)撰拟文稿1、安排好结构,一是确定总体的构成;二是确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次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处理好开头和结尾。
2、拟出写作提纲。
3、正式撰拟文稿。
(三)审核修改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肃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五、公文的'语言特点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六、公文词语的选择七、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
八、公文修辞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九、公文专用词语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公文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公文写作重要基础知识点公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沟通工具,是用于在机构、组织或政府部门之间传递信息和做出决策的正式文书。
下面是公文写作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点:1. 标题和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主题,是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元素。
标题应该准确、清晰地表达文档的主要内容。
2. 正文结构和段落:公文的正文结构应该合理有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每个段落应该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通过相关论据和细节来支持主题句。
3. 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公文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指定具体的词汇和短语可以确保读者理解文字的意义。
4. 段落和句子的连贯性:在公文写作中,段落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非常重要。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短语,以便使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更加流畅,帮助读者理解和跟随思路。
5. 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拼写:在公文写作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拼写是必不可少的。
标点符号可以帮助传达正文的意义和重要性,而正确的拼写可以增加文档的可信度。
6. 适当的公文格式和布局:不同类型的公文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布局要求。
学习并遵守正确的格式和布局规范是确保公文专业性和整洁性的重要因素。
7. 注意公文的风格和语气:公文通常应该保持正式和客观的风格和语气。
避免使用情感色彩强烈的词语或个人意见,而应以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来表达观点和建议。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点涉及标题和标题、正文结构和段落、语言清晰简明、连贯性、标点符号和拼写的准确性、格式和布局要求以及风格和语气的选择。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和专业性,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实现目标。
公文写作必知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必知基础知识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和规范化的写作形式,常用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场合。
下面是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一、格式要求1.纸张:使用A4标准纸张;2.字体和字号:正文使用宋体,正文字号一般为小四号(12号),标题一般为黑体,字号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3.边距:上、下、左、右边距为2.5-3厘米;4.页眉和页脚:页眉处写上标题,页脚处写上页码。
二、公文的种类1.公文分为正式公文和函件两大类。
正式公文包括通知、通告、公告、指示、命令、决定、批复、报告等;函件包括信函、请示、报告等。
2.不同类型的公文有其特定的写作格式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语言风格1.公文语言应力求简明明了、准确规范,不使用生僻字、非常用词汇和方言;2.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尽量使用正式、庄重的词汇;3.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避免语句前后不一致、引号使用错误等。
四、公文写作要点1.标题:简明扼要地表明公文的主题,应注明单位、日期、文号等;2.正文:言简意赅地叙述事实、阐明问题、陈述意见或表达要求;3.行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应按照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逻辑关系进行描述;4.重点句式:一般情况下,公文使用陈述句为主,少量使用祈使句和疑问句;5.注意格式规范、章法严谨,切勿随意改动和缺少必要部分;6.写作语气应稳重庄重,不带主观色彩,避免使用夸张、偏激的言辞。
五、公文写作常见问题1.语言过于复杂:公文写作要求简明明了,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难懂的词汇;2.语句结构混乱:公文的行文应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要保证逻辑关系清晰;3.逻辑关系不明确:公文行文要求按照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逻辑关系进行描述,要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4.措辞不当:公文写作应注意用词准确规范,避免使用夸张、偏激的措辞;5.格式错误:公文的格式要求规范,要注意页眉、页脚、字体、字号等格式的正确使用。
六、写作技巧1.审题明确,明确公文的主题和要求;2.合理安排行文结构,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3.选择恰当的词汇,避免使用生僻字和非常用词汇;4.多看多练,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提高公文写作能力;5.请他人审阅,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自己的写作。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公文与写作知识点汇总一、公文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2. 特点。
- 法定性。
- 公文的作者是法定的,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例如,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其作者必须是具有相应行政权力的部门。
- 公文的制发程序是法定的,从起草、审核、签发到印发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 权威性。
- 公文代表着制发机关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下级机关必须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公文要求。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都要遵守执行。
- 规范性。
- 公文的格式具有严格的规范,包括纸张规格、排版要求、字体字号、行文结构等。
例如,公文一般采用A4纸型,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
- 公文的语言表达也较为规范,要求准确、简洁、庄重、严谨。
- 实用性。
- 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公务问题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如请示是为了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事,批复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答复等。
(二)公文的种类。
1. 按行文方向分类。
- 上行文。
- 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
- 下行文。
- 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令)、决定、通知、批复等。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等;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等;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等;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 平行文。
- 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 按内容性质分类。
- 指挥性公文。
- 如命令(令)、决定、批复等,这些公文对下级机关具有指挥、领导作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一、常用公文分类: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函、纪要。
二、公文行文规范:
(一)标题:公文的标题由发文单位、公文主要内容、文种三个要素组成。
例:XXXX部门关于XXXX的请示。
(二)主送单位的填写:
.
上行文:报告、请示都属于上行文,主送单位填写对应的需要报告或请示的单位名称或部门名称,注意需要填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请示只能主送一个单位。
.
.
平行文:函属于平行文,可以多头主送。
.
.
下行文:通知、通报等,主送单位按先外后内、先高级别后低级别的顺序填写,不同系统间单位用逗号隔开,同一系统不同部门间用顿号隔开。
.
(三)抄送单位的填写:填写需要阅知的单位或者部门即可,注意报告和请示一般不需要抄送下级单位。
(四)正文:采用仿宋三号字体,行间距28磅,字体一般为黑色,段落首行缩两个字符。
表格图形等尽量放到附件中。
正文中如果需要层次,层次序号写法为: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结束语另起一行,结束时标点符号应为句号。
落款时间应为阿拉伯数字,例:2021年11月3日。
公文写作常识

公文写作常识(一)拟稿1.公文拟稿要注意用A4纸,Word页面设置为上37mm、下35mm,左28mm,右26mm。
2.公文标题用小标宋二号字(不需要加粗)。
公文正文用仿宋体三号字。
如果文中有标题需要强调,不能用仿宋加粗,而应该用黑体三号字。
段落行距为固定值30磅。
3.电子公文不需要落款,成文时间必须要用中文格式。
例如:“二00四年十月十二日”。
4.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在文件的标题后用圆括号注明。
例如:“《某市国家税务局关于2008年××××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某市国税办〔2008〕444号)”。
5.草拟公文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6.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空一行再空两格、成文时间之前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并把附件放在附件栏中。
例如:“附件:1.××××××2.××××××××3.×××××××”7.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8.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上报的公文,标题中不标发文机关。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9.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如其标题过长,可以自拟事由摘要转发,但不能以上级机关公文的发文号代替。
10.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基本知识一、公文概论:公文古己有之,把公文作为一种学科知识来概括和总结,应当说时间并不长。
所以说,公文基本知识应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文体应属于社会科学的管理学科。
(一)公文的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
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
具体解释为: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具有特定效力和较为规范格式的文书。
(二)公文的种类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指示为党的公文独有)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所独有)(三)公文的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
公文是党和国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操纵的工具,是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的。
2、法定的权威性。
公文代表着一级组织、一级政权的职权和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置若罔闻或与之相悖。
3、现行的实用性。
发文是针对实际,切实管用,便于操作。
可以说是合于时而发,合于事而做,要求下边贯彻执行。
4、严格的规范性。
公文有统一的文种,每个文种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限定内容、限定格式、限定适用范围,不许独出心裁,胡乱发挥。
5、行文的明确性。
公文的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要求明确,让谁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和究竟怎么干,都非常明确清楚,不含糊其词。
6、语言的简洁性。
相对其它文稿来讲,公文则文字更精炼,条理更清楚,层次更分明,篇幅更简短,没有废话,不许冗长,能一句说清楚的不用两句。
此外,有的公文还有政策性、保密性等等。
(四)公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组织领导和处理公务的工具作用。
具体讲:1、法规准绳作用。
便于遵照执行。
也叫明法的作用,党纪国法用公文发布于世。
党的纲领、章程用“决议”这个文种发表;宪法用公告发表。
2、领导指导作用。
部署当前工作。
也叫传令作用。
指示、决定、通知等下行文有明显的传令作用。
3、公务联系作用。
便于相互沟通。
也叫沟通作用。
请求指示、批复、商洽、支持作用,请示、报告、批复、函等。
4、宣传教育作用。
统一思想行动。
教育警示作用。
关于表彰扶贫先进单位的通报;关于治理“三乱”的决定。
所以说,公文不是简单的抄抄转转、无足轻重的东西,而是治国安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政策和策略必然体现在公文里。
(五)公文的分类:1、按行文关系分: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请示、报告②下行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条例、规定、命令、会议纪要③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函、议案(政府等)④通行文(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具有告知性和规范性的公文):如通告、公告、公报2、按秘密程度分:①秘密②机密③绝密3、按使用范围分:①党(群团)②政(行政)③军(军队)二、文种写作:公文写作,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
共性反映所有公文写作的共同点。
比如,应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准确合实、可行有效、简炼规范。
还如,公文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项、文种。
举一例:中共朝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
就是既有发文机关,又有工作事项,还有意见文种的体现。
又如:第一段讲发文的目的、依据、原因、问题、意义、作用。
又如,所有文种第一段最后一句话都要通过不同方式把文种交待出来。
如“报告如下”、“通知如下”、“提出如下意见”、“特做如下规定”等。
(当然、函和公报除外)。
还如,文号、落款单位和年月日等。
个性反映各个具体文种有别于其它文种的特殊点。
这里讲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一)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期复性公文。
(上级机关即可以是上级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上级业务指导机关。
如各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批地、向财政要钱等。
)请示的特点:1、呈请性。
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关系,但属于业务主管机关。
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请求。
或请指示或请批准。
2、越职性。
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无法处理的事情。
请示的内容都是上级机关职权内的事。
3、期复性。
要求上级机关明确表态批复。
同意不同意都应给答复。
请示的分类:1、请求指示。
要求上级机关指示该怎么办或询问政策、精神一类请示。
2、请求解决。
下级机关遇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3、请求批准。
本机关对某一问题已有处理意见,但职权所限必须请求上级批准同意。
4、请求批转。
职能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已有处理意见和办法,但因“条条不对块块”的规定,不能要求同级职能部门或不相隶属机关、部门照此执行,因而要求上级领导机关审查批准,并转给有关部门执行的请示。
此类请示,结尾语多有“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各部门执行”字样。
请示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如有版头,也有省略)、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
一题一事、一文一事。
不允许有“和及”等两件事一起请示。
文题一定写“请示”,凡写申请、要求、请求都不对。
2、主送机关:绝对只能一个。
一般不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个人。
主送多个机关就误事、主送机关外可有抄送机关。
3、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
①请示缘由。
即正文开头部分,说明为什么请示的问题。
这是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重要根据。
要情况真实,理由充分,尤其是请求解决性的请示缘由部分要尽量写得详尽些。
缘由写完后,往往用“现就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过渡。
②请示事项。
是正文的主体和核心。
只能是一个事项,写得具体明确。
请求指示的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请求解决的要明确提出需上级支持帮助或解决的具体事项;请求批准的应提供本机关的具体意见、措施、方案或行动。
语气要谦恭,不能用决断口吻行文,即本机关“拟”怎么办,而不能表述为“决定”怎么办。
③请示结束语。
常另起一行。
惯用“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予批准”等。
切忌带有强制性语气(以上请示,请予十日内批复)。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标题有发文机关的,可不落款,但需盖公章。
请示注意事项:1、遵守行文规则。
即一文一事、主送一个机关、不越级请示、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和党政分开的原则。
2、请示内容真实,理由充分。
3、语气平实、恳切。
(二)报告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
报告的特点:1、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可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情况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行文的单向性。
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为上级机关提供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
这个上级一般是自己单位的直接上级。
3、表达的陈述性。
大量用陈述语言,全面、真实、具体地陈述执行上级指导示的情况,很少议论。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1、行文目的不同。
报告的目的是下请上达,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批复;请示是要上级答复、批复。
2、行文时间不同。
报告是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的汇报;请示是工作未开展之前先请示。
3、收文受理不同。
对于报告上级机关一般不批复;对于请示必须批示批复。
报告的分类:1、工作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安排的报告。
2、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社会上或本机关工作中出现和存在的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有关情况。
重在“反映情况”,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和采取措施。
(广州市非典肺炎由卫生厅向省政府或卫生部报告,还有禽流感等)3、建议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或建议。
对开展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案、办法,要求上报机关批转到有关地区或部门执行。
这是“呈转性”的报告。
如:关于开展第十七次科技之冬活动的报告,科协向市委报告。
4、回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具有被动行文的特点。
如:关于×××等上访问题调查处理结果的报告。
皮毛厂抗美援朝女战士郭载初上访医疗费问题处理后给省委的报告。
5、递送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是报告中最简单的一种。
报告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如果报告的事情紧迫,为引起上级重视,可在报告前加上“紧急”二字。
2、主送机关:和请示一样,只能是一个,必要时抄送。
不要送给领导个人。
因为一个领导不在家、外出、思考会误事,送机关,这个领导不在,可另一个领导批示。
3、正文:由缘由、内容、结语组成。
报告的缘由是正文的开头。
说明报告的目的、原因、概括报告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结尾惯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的内容是正文的主体:①工作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绩、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今后安排四个层次。
②情况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和原因;办法及建议三个层次。
③建议报告的正文主体内容层次与情况报告正文一致,但它的基本情况远不如情况报告详细。
重点在措施和办法。
④回复报告的正文主体是对上级询问或要求的工作和情况答复清楚即可,比较简单。
报告正文结束语。
单独占行。
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结尾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回复报告结尾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常用“请审阅”、“请收阅”、“请查收”、“请核收”等。
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1、材料要真实。
2、除综合报告外,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
3、严格文种界限,不能与请示混用。
(三)通知。
通知是上级机关用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向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传达需要办理与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以及用来任免和聘用干部的知照性公文。
也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极高的文种。
通知的特点: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2、行文方向的灵活性。
即可以是上级对下级,也可以平级行文,还可以不相隶属机关行文。
(计划生育工作、财政部门对各委办局)3、晓喻告知的广泛性。
通知首先是让大家晓喻,知道内容后才想怎么办。
4、较强的时效性。
即有时间期限(如涨工资过时间不行),也有效力长短不一。
如有的会议通知,会期一到,就失去了效力。
通知的分类:1、批示性通知:可分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三种。
批转性的用于批转下级公文;转发性的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性的用于发布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