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doc 236页)

合集下载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1.1 原则为了快速、有序、安全、优质地完成重庆忠县至垫江高速公路A15合同段的建设任务,本项目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按照“科学安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均衡施工”的原则编制。

1.2 依据——本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本项目监理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本项目土建工程投标文件。

——本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3 其它——本《施组》共分十章、若干小节。

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与总体安排、重点工程施工方案、关键工序控制与施工要求、检验与试验、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环境与文物保护等。

——本《施组》内容涉及路面工程时仅作简单的描述。

——本《施组》中所列分项工程起止时间,均为最迟开工时间和最迟完工时间,早开工、早完工不受起始时间限制。

施工工期涵盖了本合同段的交叉作业,施工横道图只列了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的进度计划2.2. 地质地貌本项目地处四川盆地川东平等岭谷区,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谷地,构造线与山脊一致,呈北北东向展布。

从东至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分布忠县丰都向斜、大池干井背斜、拔山寺向斜、黄泥塘背斜、梁平向斜和明月峡背斜。

线路基岩主要有灰岩、页岩、砂岩、泥质灰岩、粉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等。

工程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补给水,按其特征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河水、沟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工程范围沿线未发现大型有岩崩、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线路区内地层稳定性较好。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继续分布的湿土路基、欠稳定斜坡和小型滑坡等问题。

2.3 主要技术标准2.4 主要工程数量2.4.1路基设计挖方546297立方米,填方626421立方;涵洞1028.1/31座,钢筋砼通道涵2处,主线盖板涵12座,太平互通立交盖板涵17座;人行天桥1座,车行天桥2座;桥台台背回填18736立方米;软土地基处理:换填片石15869立方米,砂、砂砾垫层9027立方米,双向土工格栅28058平方米,土工织物7709平方米;M7.5浆砌边沟6057米;M7.5浆砌排水沟8311米;M7.5浆砌片石拱形骨架护坡1029立方米;M7.5浆砌片石护脚、护肩744立方米;C15片石砼挡土墙4651立方米;C25砼悬臂式挡土墙835立方米;C25砼扶壁式挡土墙1519立方米;钢筋用量682T。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协调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并且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安排。

下面将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的指导。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准备工作1.了解项目情况:包括项目的规模、性质、要求、施工地点和环境等情况。

2.应收集的资料:要搜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合同文件、规范和技术规程等。

3.分析评估: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工程难点、施工条件、施工设备和材料等。

4.制定施工方案:制定符合项目要求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工序、工期、质量要求等。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1.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职责划分等。

2.施工方法和工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法和工序,包括主要施工工艺和关键节点。

3.施工设备和材料: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类型、规格和数量,并进行采购和调配。

4.施工机具和工具:根据施工需求配备适当的施工机具和工具,并制定使用和维护规范。

5.施工人员组织和管理:确定施工人员的组织方式,包括班组划分、工人数量和岗位职责等。

6.施工进度和安全计划: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节点,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7.质量控制和验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和验收方案,包括质量检测和验收的标准和方法。

8.施工场地布置和临时设施: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的布置和临时设施的设置。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原则1.经济性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安全性原则: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合理性原则:施工组织设计应符合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灵活性原则: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突发情况,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调整和应对。

5.可操作性原则:施工组织设计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被施工人员理解和执行。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doc236页)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doc236页)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doc236页)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1.1.1.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规则和规章制度等。

1.1.2.国家和铁道部对太中银铁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鉴定批复意见。

1.1.3.铁道部与地方政府对太中银铁路建设的商谈纪要和实施的协议等。

1.1.4.铁道部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施工设计文件。

1.1.5.太中银铁路公司与第三设计院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

1.1.6.当前铁路建设的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1.1.7.太中银铁路公司关于太中银铁路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落实“建设新理念”的相关措施。

1.1.8.结合太中银铁路至08年6月底总体施组执行的实际情况。

文件清单详见第九章附表—1。

1.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1.2.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

1.2.2.符合性原则。

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1.2.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1.2.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

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1.3. 编制范围1.3.1.太中正线:自石太线太原南~包兰线迎水桥编组站(石DK220+500 ~BLK696+800)。

1.3.2.银联线:定边站~银川站(DK512+400~BLK524+514)。

施工组织设计(完整详细版)

施工组织设计(完整详细版)

施工组织设计(完整详细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市区,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地上层,地下层。

工程包括主体结构、装修、机电安装等多个分部工程。

根据甲方的要求和工程特点,本工程采用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二、施工部署1. 组织机构:本工程将成立项目部,下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岗位,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2. 人员安排: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置各专业工种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物资供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材料、设备等物资的及时供应。

4. 施工机械: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施工机械,提高施工效率。

5. 施工方案:针对不同分部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步骤、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三、施工进度计划1. 总体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和甲方要求,制定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分部工程计划:针对主体结构、装修、机电安装等分部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各分部工程有序进行。

3. 关键节点:明确工程的关键节点,如基础验收、主体结构封顶、装修完工等,确保工程进度可控。

四、施工质量控制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质量控制要求。

2. 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材料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

3.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4. 检查验收: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五、施工安全措施1.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安全控制要求。

2.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安全防护: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等,确保施工安全。

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环境保护措施1. 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和环保控制要求。

2. 噪音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津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津保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总体安排
(一)总体施工安排
3、总体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关键线路站前主体工程施工---其他站前主体
工程---架梁---沉降评估---道床、道岔施工---四电、铺轨、精 调---站后施工调试、验收---联调联试、试运行---初验、安全 评估。
二、总体安排
(一)总体施工安排 4、主要进度指标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2. 相关联络线 (3)津保铁路至京石客运专线联络线 左线;长度10.5Km。 右线;长度10.51Km。
Hale Waihona Puke 1)天津枢 纽大北环线新建线路


47.758Km 。
其中双线
33.3Km , 左
线单线
14.458Km ;
右线绕行单
线 18.424Km 。
改建线路 4.623Km。
(2)拆除 津山小三 线 : 4.573 km。
二、总体安排
(四)联调联试及试运行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试验工期安排:2012年12月1日~2013 年5月31日
连续梁工期分析
32+48+32连续梁:6个悬灌段,10天一段,梁部周期:50+60+45=155 ;下构:钻孔桩15*2=30,承台40,墩身30天;下构周期:100;总周 期260天。(56m:270) 48+80+48连续梁:10个悬灌段,10天一段,梁部周期:60+100+45=215 ;下构:钻孔桩45,承台45,墩身30天;下构周期:120;总周期335 天。(290) 60+100+60连续梁:13个悬灌段,12天一段,梁部周期: 60+155+45=260;下构:钻孔桩60,承台50,墩身45天;下构周期: 155;总周期415天。 80+128+80连续梁:20个悬灌段,12天一段,梁部周期: 85+240+45=370;下构:钻孔桩60,承台50,墩身45天,下构周期: 155;总周期525天。 76+4*120+76连续梁:18个悬灌段,12天一段,梁部周期: 85+215+60=360;下构:栈桥(约800m)、平台90,钻孔桩30*2=60, 承台45,墩身45天,下构周期:150;总周期540天。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XX有限公司XXXX年X月目录1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及设计概况 (1)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及设计概况1.1 编制依据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按照以下依据编制:(1)《铁道部关于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1449号);(2)《铁道部关于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省境内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2]1070号);(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4)铁道部与四川省签定的《铁道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川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5)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6)设计文件和施工相关图纸;(7)现场踏勘调查资料;(8)当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1.2 编制范围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陕川省界至江油站,包括广元地区、江油车站工程。

1.2.1 正线陕(西)(四)川省界至江油站,省界DK344+469.4~江油DK512+428.418,新建线路长165.836km。

1.2.2 广元地区相关配套工程广元站西成兰渝联络线:(1)上行(LSDK)LSDK0+000.000~LSDK4+096.542全长4.096km;(2)下行(LXDK)LXDK0+000.000~LXDK4+125.556全长4.126km。

1.2.3 江油车站西成客专自成绵乐正线预留接入位置引入江油站。

本线承担既有江油站Ⅱ场改建工程及东货场还建工程。

1.2.4 改移宝成铁路改移既有宝成铁路:K338+200~K340+500,全长2.298km。

1.2.5 批准的建设规模、工期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规模为从陕川省界至江油站的双线客运专线,沿线设五个车站。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项目概况。

1)编制依据,主要包括:①国家法律,法规和总公司规章制度;②国家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③本项目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等;④总公司与地方政府的有关协议、纪要等;⑤总公司对本项目批复文件;⑥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⑦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⑧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⑨施工组织调查报告;2)编制范围,主要包括:①正线起讫地点、里程、长度等;②枢纽、联络线等相关工程;3)设计概况,主要包括: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情况;②勘察设计及各阶段批复情况;③批准的建设规模、工期。

2工程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的工程情况,主要技术标准,着重介绍工程特点、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线路概况.本项目线路走向、途经地区.桥隧比例及修建意义.邻近营业线施工应分段说明本项目与营业线的平面关系,并附地理位置图:2)主要技术标准,列出初步设计批复的主要技术标准;3)营业线改建或增建二线概况.包括并行段及绕行段的长度,换边的次数,改造车站的数量等;以及营业线的运输状况,包括允许施工的运输列车时间间隔、能提供的慢行时分及既有铁路天窗点等,说明可供本项目施工作业的时间;4)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以表格为主,并辅以简要文字叙述,包括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等;5)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情况,包括重要企业厂矿拆迁、军事拆迁、重要油气管路拆迁、超高压线路拆迁等;6)工程特点,主要叙述本项目在自然条件、结构设计、施工环境、施工方案等方面的特点。

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特点、工程分布及工程结构特点等;7)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简要介绍控制工期或对工期影响大的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特别困难的工程.对质量安全影响大的工程的名称、位置、规模(隧道长度.桥梁主跨等)、工期、重难点问题及其处理措施等;8)重点环境保护内容,包括取弃土场设置情况,隧道污水处理设置情况.声屏障设置情况,重点保护区情况等。

建筑施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施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1)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施工部署 (4)第一节项目组织 (5)第二节部署原则 (8)第三节施工总部署 (7)第四节施工现场布置 (11)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 (11)第六节组织协调 (11)第七节主要劳动力计划 (14)第四章施工准备 (15)第一节技术准备 (15)第二节生产准备 (17)第三节其他准备 (21)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22)第一节流水段划分 (22)第二节大型机械选择 (22)第三节测量施工 (23)第四节土方开挖施工及深基坑支护方案 (25)第六节土方回填施工 (29)第七节钢筋工程施工 (30)第八节模板工程施工 (36)第九节混凝土工程施工 (43)第十节脚手架工程施工 (46)第十一节防水工程施工 (46)第十二节砌体工程及二次结构工程施工 (48)第十三节装修工程施工 (54)第十四节幕墙工程施工及外墙保温施工方案 (58)第十五节水电安装工程 (60)第十六节雨季、高温天气施工方案及措施 (64)第六章主要施工管理方法及措施 (70)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及创优措施 (70)第二节技术管理措施 (115)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115)第四节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118)第五节环境保护、绿色文明施工 (121)第六节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22)第七节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28)第八节扬尘防治措施 (128)第九节降低成本、技术节约措施 (134)第七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5)第一节工期目标 (135)第二节质量目标 (135)第三节安全目标 (135)第四节文明施工目标 (135)第五节消防目标 (135)第六节环保目标 (135)第八章人防地下室施工要点 (136)第九章附图 (137)附图一:现场平面布置图 (138)附图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40)附图三: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141)第一章编制依据1. 施工合同2. 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图3. 省、市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建筑施工规程等文件;4.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现行各种质量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1.1.1.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规则和规章制度等。

1.1.2.国家和铁道部对太中银铁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鉴定批复意见。

1.1.3.铁道部与地方政府对太中银铁路建设的商谈纪要和实施的协议等。

1.1.4.铁道部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施工设计文件。

1.1.5.太中银铁路公司与第三设计院勘察设计合同以及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

1.1.6.当前铁路建设的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1.1.7.太中银铁路公司关于太中银铁路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落实“建设新理念”的相关措施。

1.1.8.结合太中银铁路至08年6月底总体施组执行的实际情况。

文件清单详见第九章附表—1。

1.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1.2.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

1.2.2.符合性原则。

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1.2.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1.2.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

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1.3. 编制范围1.3.1.太中正线:自石太线太原南~包兰线迎水桥编组站(石DK220+500 ~BLK696+800)。

1.3.2.银联线:定边站~银川站(DK512+400~BLK524+514)。

1.4.建设思想1.4.1.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大局,以确保安全质量、严格控制投资为重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新理念,以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各项保证体系为载体,按照“三个一流”的要求,坚持“规范、有序、优质、和谐”的工作思路,将太中银铁路建设成绿色、环保、景观、大能力、投资省的现代化快速铁路干线。

1.4.2.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先进的铁路工程技术、施工技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着力优化各项施工组织设计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以构筑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环保水保五个保证体系为载体,以强化管理和生产要素配置为重点,严格合同承诺兑现,以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控制为措施,按照“小业主,大咨询”的要求,牢牢抓住全路深入和谐铁路建设的契机,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乘势而上,奋勇开拓,确保太中银铁路安全、优质、快速、有序地按期建成。

第二章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2.1.1.项目依据太中银铁路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以发改交运〔2005〕1101号文批准立项,于2006年以发改交运〔2006〕59号文批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铁道部分别以铁鉴函〔2006〕516号、〔2006〕588号、〔2007〕132号批复了初步设计。

工程规模:正线全长748.181km,联络线长度194.025km。

总工期为4.5年,总投资321亿元。

2.1.2.项目地理位置太中银铁路正线起点为石太铁路太原南站K220+500(货物线自石太线榆次编组站),经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小店区,经清徐县进入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县,越吕梁山进入吕梁市区,经柳林县跨黄河,进入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越岭进入绥德县,交神延铁路,沿大理河行进,经子洲县,横山县,越岭后进入鄂尔多斯台地,经毛乌素沙漠南缘进入靖边县,定边县,挺进宁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太阳山规划区,红寺堡开发区至中宁县,跨黄河和包兰铁路在黄羊湾站接轨,然后引入包兰线迎水桥编组站,终点为BLK696+800,正线全长748.181km。

银川联络线自定边站引出(站中心DK512+400),经定边县进入宁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经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灵武县,跨黄河进入银川市与包兰线在平吉堡站接轨,然后引入包兰线银川站(K524+514),联络线长度194.025km。

工程地理位置见第九章附图1。

2.1.3.修建太中银铁路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修建太中银铁路可以填补西北路网空白,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本线建成后西部地区至华北主要城市的运输距离可缩短100~500km,将成为西北地区通往东部最便捷的铁路通道。

本线横穿宁夏、陕北,直达山西中部,与东部沿海地区贯通,把大西北与环渤海经济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西北与华北、山东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联系,对于推动东部资金、技术向西北地区辐射,西北地区的物资向东部流动,实施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线的修建,有利于新欧亚大陆桥“多端束状桥”的形成,通过石太线、石德线、朔黄线、邯济线、胶济线与青岛港、烟台港、天津港、黄骅港等港口连接,把环渤海经济圈纳入了大陆桥的吸引范围,与现有的欧亚大陆桥主干线—陇海、兰新线和宁西线(南京~西安)一起,在我国腹地形成一个较广阔的开放带和辐射区域,形成“多端束状桥”,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本线建成以后,除承担沿线的客货运输任务外,还可以分流陇海和包兰、京包南北两条铁路的客货运输,从而缓解南北相邻路网的运输压力,增加路网的机动性。

沿线经过地区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铁路的建设,对于沿线资源的开发,促进宁夏自治区经济腾飞及陕甘宁老区、山西吕梁市等老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对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等均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众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沿线的旅游资源。

另外,本线的建设,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亦将发挥重要作用。

2.2.工程简介2.2.1.自然地理特征2.2.1.1.工程地形、地貌、地质1.地形、地貌线路经过山西、陕西、宁夏三省区。

自太原至中卫依次经由晋中盆地、吕梁山脉中南段、陕甘宁盆地三大地貌单元:(1)太原~文水属晋中盆地,大部地形平坦开阔。

包括冲积平原、山前倾斜平原、河谷区,盆地西端边缘为黄土丘陵,冲沟发育。

(2)文水~王家会属吕梁山脉中南段,主要为剥蚀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形起伏,山高坡陡,冲沟发育,植被茂密。

(3)王家会~迎水桥~银川属陕甘宁盆地,主要包括: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形起伏,冲沟发育;中山、低山及丘陵;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形波状起伏,有湖泊、沼泽分布;黄河冲积平原及河谷阶地,地势平缓,局部有盐池、湖泊分布。

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沿线地层出露较全,从新生界到太古界地层大部分都有出露。

山区大部基岩裸露,其余地区大部分被第四系堆积层所覆盖,仅于局部沟中出露基岩。

沿线地层以牛首山至大罗山东麓一线为界,其东为华北地层,西属祁连地层。

(2)地质构造本线所经地区大地构造属晋中多字型构造及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之东翼吕梁山脉、伊陕盾地、脊柱贺兰山脉边缘。

受多期构造的影响,盆地边缘及吕梁山脉褶皱及断裂较发育。

本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由北东向→南北向→北西向过渡,局部为东西向次级构造。

构造线与线路走向大部分斜交或垂直,局部平行。

晋中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层,陕甘宁盆地内沉积了巨厚层的中生代砂岩、页岩、泥岩,盆地内岩层产状较平缓,总的构成向西北方向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0.3°~10°,属稳定地带。

基底太古界变质岩片理、片麻理产状较陡,倾角一般50°~70°。

除古生界各系间大部分为整合接触外,其余各界、系间大部分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及平行不整合接触。

(3)不良地质1)风沙沿线风沙主要分布于靖边以西的广阔地区,海拔高程1000~1300m,地形波状起伏,相对高差5~20m,沙丘主要呈新月型、链状等形态,属固定、半固定及少量流动沙地、沙丘,沙丘迎风坡10°~15°,背风坡30°~60°。

风沙危害程度轻微~中等。

2)煤矿采空区沿线多处有煤矿及小煤窑分布,线路从其附近通过存在采空区及压煤问题。

在离石、柳林一带、宁夏太阳山开发区、宁夏磁窑堡(银川联络线)有煤矿采空区分布,大理河及小理河两岸有小煤窑采空分布。

3)地震液化沿线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Ⅶ度、Ⅷ度)的地震区,其中榆次~文水、红柳沟及禹家园以西局部细砂、粉砂及粉土层有地震液化问题。

中低山区的石灰岩及白云岩局部具溶蚀现象,个别地段溶蚀较严重,岩体破碎,溶洞直径最大达7.5m,溶洞内充填坚硬~硬塑状的黏性土,含碎石。

5)线路经过吕梁山脉及陕北黄土高原时,崩塌、滑坡、坍滑、错落、岩溶、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4)特殊土1)新黄土沿线新黄土分布广泛,具湿陷性,按其区域特征可划为山西地区新黄土、陕北地区新黄土及北部边缘地区新黄土。

①山西地区新黄土主要分布于晋中盆地以西,穆村以东多为坡洪积层(Q3dl+pl),自重性、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均有分布,湿陷性黄土厚度为5~10m,局部大于10m,湿陷系数δs=0.015~0.054,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Ⅰ、Ⅱ级。

②陕北地区新黄土主要分布于穆村西,芦河以东地区,多为风积层(Q3eol),自重性、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均有分布,湿陷性黄土厚度一般大于10m,湿陷系数δs=0.015~0.081,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Ⅱ、Ⅲ级,湿陷性敏感,对铁路工程有影响。

③北部边缘地区新黄土主要分布于芦河以西地区,多为风积层(Q3eol),自重性、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均有分布,湿陷性黄土厚度为一般小于5m,湿陷系数δs=0.032~0.124,地基湿陷等级多为Ⅰ、Ⅱ级,局部Ⅲ级。

软土主要分布于晋中盆地,太长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一带。

厚2.2~4.1m,埋深10.3~18.3m,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和强度低的特性。

3)盐渍土沿线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宁夏盐池附近。

4)膨胀土(岩)仅局部有分布,主要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黏性土及第三系黏性土层、泥岩。

另外第三系地层中所含石膏层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性。

5)松软土主要分布于晋中盆地,以及靖边以西地区。

晋中盆地松软土岩性主要为粘性土,表层基本承载力普遍低于150kpa. 靖边以西地区松软土岩性主要为表层风积砂,多为松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