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平面设计
平面构成要素

第三章 平面构成
不规则线形与各自的效果
第三章 平面构成
不规则线形与各自的效果
三.面的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
(一)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面有长度、宽度,没有厚度。
⑴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 (图1); ⑵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图2); ⑶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图3); ⑷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图4)。
点的构成(范例)
第三章 平面构成
一.点的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
(五)点的应用
点的构成是基础设计,点的应用是将点的设计应用于各种实用的造 型艺术之中,如平面设计。康定斯基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就提出点是 各种形状的源泉,并写出《点线面》一书。可以利用点组成各种各样的 具象的和抽象的图形,通过点把空间概念、幻象透视空间表现的淋漓尽 致。下面的平面设计就是利用点来设计的成功案例。
当画面中有三个散开的三个方向的点时,点的视觉效果就表现 为一个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映。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得很零 乱,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显得很 平稳、安静并产生面的感觉。
一.点的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
点的线化: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点的靠近会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
第三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
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
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 “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第三章 平面构成
(完整版)[基础理论] 平面设计三要素图片、色彩、文字
![(完整版)[基础理论] 平面设计三要素图片、色彩、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0ed6d7bf2e3f5727a4e962d1.png)
[基础理论]平面设计三要素:图片、色彩、文字一、图片图片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直接化的特性,它能够形象地表现设计主题和创意,是平面设计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设计理念的陈述和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设计者在决定了设计主题后,就要根据主题来选取和运用合适的图片。
图片可以是黑白画、喷绘插画、绘画插画、摄影作品等,图片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写实、象征、漫画、卡通、装饰、构成等手法.图片在选取上要考量图片的主题、构图的独特性,只有别具一格、突破常规的图片才能迅速捕获观众的注意,便于公众对设计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图片的运用首先在于剪裁。
要想让图片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必须注意画面元素的简洁,因为画面元素过多,公众的视线容易分散,图片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减弱。
因此,对图片处理时设计者必须敢于剪裁,力求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图片的主题上。
在版面视觉化过程中,图片的安排和搭配同样非常重要。
在不同的平面设计形式中,一个整版放多少张图片,图片之间的大小搭配如何处理,都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东西。
一般来说,在多图的情况下,一个版必须要有一张大图片,通常要求这张图片占据整个版面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面积,其他图片相应做小,以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凸显出主打图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主打图片,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些技术处理.例如,在图片对比度相当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图片的周边部分在版面上拓展,并且在拓展部分排上文字稿.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效地利用空间排灌文字,又扩大了图片的范围,增强了版面冲击力.又如,在图片人物感情起伏剧烈、动作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人物的头、手、脚等冲出画面,从而起到强化人物感情的效果.在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静态画面的图片尽量不要做主打图,因为静态图片容易使版面陷于沉闷,而且图片本身进行技术处理也较难,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处理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但技术处理如果用得过多过滥,则非但难以形成冲击力,反而给人造成哗众取宠之嫌。
平面构成点、线、面

d.面化的点:
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 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c.线化的点:距离较近的点,呈线
状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 的感觉弱化,变成了线的感觉。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点在多数时候被认为是小的,并且还是圆的,实际上 这是一种错觉。 现实中的点是各种各样的。 点整体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类。 规则的点是指严谨有序的圆点、方点、三角点; 不规则的点是指那些自由随意的点。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 平面构成涉及范围: • 很广,比如在企业画册、商品包装、CI设计等。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略
平面构成的认识源于自然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建 立在最新发展的量子力学基础之上的微观认识论,人们更为关注事物 内部的结构,这种由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深化,也影响了造型艺术 规律的发展。构成观念可以说早在西方绘画中可见到其影子。如立体 主义绘画、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他们都主张放弃传 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到后来的德国包毫斯设计学院的不断 完善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奠定了构 成设计观念在现代设计训练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以来,平面构成作为设计基础,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 平面设计、时装设计、舞台美术、视觉传递等等领域。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2、点的判断
当一个形与其周围的形相比相对较小时,它就可 以看成是一个点。
点的形状:各种形状的点,当其较小时,都可看 成是点。一个广场中心的纪念碑可看成是这个范 围内的一个点。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2篇)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2篇)平面构成是指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变化构成的科学,马上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根据肯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展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进展编排和组合,从而制造出抱负的形态的组合形式。
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比照、集结、放射、特异、空间与冲突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构成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无论设计的版面最终有多么的简单,都可以简化到「点线面」上来下面分别就点线面的特点及应用逐一讲解平面中的点许多细小的形象可以理解为点,它可以是一个圆、一个矩形、一个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形态。
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型的根本元素之一。
它具有肯定的面积和外形,是视觉设计最小的单位。
点的特征画面中的点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及心理效果都是不同的点的大小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在比照中,不但有大小还有外形。
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就越剧烈。
能不能成为「点」,并不是它本身的大小所打算的,而是由它的大小和四周元素的大小两者之间的比例所打算的。
面积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反过来,面积越大的形体,就越简单呈现「面」的感觉。
点的外形方形:平稳,端庄,大方感,踏实的,可依靠圆形:平稳,饱满的,浑厚有力气三角形或菱形:有指向性,在感情上是偏倚的,有目的性,菱形比三角形对称,在平衡中寻求共性其他不规章的图形:富有共性,独立,张扬,在规章的图形里特别惹眼,往往用于丰富画面点的空间位置点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所表达的心理效应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悬浮的或下沉的点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居下:沉淀感、宁静而低调,不简单被发觉居上:符合人们视觉阅读挨次居中:平稳、稳定、集中感强黄金分割点:更能吸引人留意,版式更具有构图形式感点的分布与视觉特征从作用上来看,点是力的中心平面设计学问之点、线、面的构成篇二一、设计中不行缺少的因素是什么?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1、一是材料,二是运用工具进展加工技巧、技术、学问、阅历,这是五个必备的条件;2、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设想,敏锐的观看力和对美的感性熟悉区分设计师和工匠的关键之处,这些是构成“制造灵感”不行缺少的重要因素。
平面构成

三、面的构成
点生线、线成面。意思就是说面是由线构成的,线则是由点构成的。几何学里是这样定义面的含意的: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相信很多朋友应该可以理解这一点。点扩大成面,密集也能成面;线转移成面,加 宽也能成面。点、线、面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的界限是相对的。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要素: 一、点 二、线 三、面 构成形式: 一、重复构成 二、近似构成
1、同形异构法
2、异形同构法 3、异形异构法
平面设计中的造型要素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中的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形态有着各不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一、点的构成
• 在空间中放置一点,会使人产生集中的注意力。把点置于空间的正中心,它保持着平静的安定感,
2、异形同构法
3、异形异构法
三、同形异构法
• 同形异构是指外形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造型方法。比如外形和大小相同,但是内部的指针及结构
不一样的手表;外形相同,但是内部结构不同的键盘等等。
(一)异形同构法
• 正好和同形异构相反,即外形不同,但是内部结构相同、一致。
旁边是获奖的3幅万科地产系列广告,你知道这是 属于哪种构成方式吗?
象”。
左上角的标志采用简略的线条和明了的色块准确地传达了企业信息。 《时尚先生》的封面中,LOGO的设计和文字的选择,加之色彩和版式的有效整合,使得封面男 人味十足。我们可以设想,面(色块)是由很多线条组成的,LOGO中三角形的设计便是由属于粗黑体,文字的边、角设计都成方形,我们也可以设想这是很
(二)线的构成
• 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线的不同状态给人的视觉印象也各有不同。直线产生的印象是速度感、紧
平面设计:什么是平面构成

教程思路1。
概论2。
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3。
平面构成的形象4.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格5。
重复构成与近似构成6。
特异构成7.渐变构成8.发射构成9。
空间构成10。
密集构成11.肌理构成一 .概论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一九一九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构成的定义: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
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1。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2。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3.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4.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
平面构成的形象形—-> 概念的形(抽象)—-〉现象的形(具象)——〉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1.点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2.线1>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
2>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3>线的性格〈1>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2〉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3>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4〉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5>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6>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7>细线:精致、挺拔、锐利;<8〉粗线:壮实、敦厚。
4>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
3、平面设计的特点 (4)创新性 设计不是模仿,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创新性, 是指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使之实现新的功能。 艾伦弗莱彻是以设计为基础来探索一种意念的创造,因此十分强调设计意念 的重要性,他说:“在设计中除了意念,其它所要做的就只不过是设色涂抹 罢了。”
、紫。 b.色彩的基本属性 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一块颜色只要具有以上三种属性都属于有彩
色系。
02
色彩三要素
色彩 三要素
色相
色彩的相貌,是色与色之间的差别所在,区别色 彩种类的名称。
纯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色彩的鲜灰程度,因此又有艳 度、浓度、彩度、饱和度等说法。
明度
色彩的明暗程度,还可以称为亮度、深浅程度等。 明度是任何色彩都具有的属性。 明度关系可以说是搭配色彩的基础。明度最适合 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进深感和空间感。
02
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色、间色、复色、补色
(3)复色
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与一种间色相混合,可得复色,也叫第三次色。三个 原色混合在(色相环90度范围内)一起,也可得到复色。
(4)补色
把两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的颜色为灰色时,这两种颜色就互为补 色。把两种色光相混合,所得色光为白色时,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 (在色环上180°的相对两色有无数对,互为补色的两色放在一起,产生强 烈的对比,各自突出自己的色相,显得夺目响亮,而补色相混、相互抵消 会灰暗。)
01
平面设计
6、强调设计构思 设计的本质是创新,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只有独特的设计构思才能给观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引起共鸣,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同时要强调简洁的构思。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情绪多样化、节奏快、 繁杂、浮躁。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待信息和人际关系的态度都希望是直接、 简洁、明确的。设计简洁、独特,富有个性,视觉冲击力强,容易识别的作品 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
平面设计的构成元素是指在平面设计中所使用的各种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质感、文字、图片、空白等。
这些元素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和运用,用来表达设计的目的和传达信息。
1. 线条:线条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可以用来划分空间、表达形状、引导视线等。
2. 形状:形状是指平面设计中二维图形的外部边界,可以是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矩形,也可以是复杂的自由形状。
3. 颜色:颜色是平面设计中最直观、显著的构成元素之一,可以用来创造氛围、表达情感、引起注意等。
4. 质感:质感是指通过图像的纹理、光影、材质等元素表现出来的物体的触感。
5. 文字: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一种元素,包括字体、字号、字形、排版等。
6. 图片:图片是平面设计中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一种常用元素,可以是照片、插图、图标等。
7. 空白:空白或留白指设计中未被填充的空间,可以用来划分布局、提供视觉舒适感、突出重点等。
以上是平面设计中常见的构成元素,设计师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和目的灵活运用各种元素来构建具有美感和效果的平面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色彩与设计》
本章要点:
图案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美的要素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对称的英文是Symmetry。这是一种整体统一的形式, 始于建筑、绘画图案设计,后来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 我们都能感受得到。 1. 对称的种类 对称的种类有四种: 线对称、放射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1)线对称 以对称轴为中心,左右、上下或倾斜对称的图形, 即:相互的形体用对折的方法可以重叠。 例如:花瓶、寺庙建筑、古代的铜鼎等。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2)放射对称 使在原点上的图形按一定的角度旋转,使之成为放 射状的图形,从中心点向四方平均运动的平衡,又叫回 转对称。 另外,图形移动到180度的时侯,形成彼此相逆的图 形,叫做逆对称。
6.2 美的要素
6.2.4 对比
《色彩与设计》
对比:大和小、强和弱等互为相反的东西放置在一起比较所 得的效果,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同样可以产 生大小对比的感觉。 对比使不同的复数要素相结合,按照相互关系的需要扩大变化 幅度,互相刺激,创造强烈的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大——小 远——近 静——动 垂——直 水——平 上——下 疏——密 重——轻 高——底 强——弱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2.对称的特点 长处:用最容易统一的基本形体,构成秩序井然的图形,有很 好的安定感,能得到具有统一感的平衡,适合于产生静止的、安定 效果。 不足:保守性强,有拘谨、死板的感觉,缺少变化。 例如:商标设计图例。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4 对比
《色彩与设计》
例如:不规则的布局
疏密的变化
有规律的布局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5 节奏
《色彩与设计》
如图,半圆形状的几何图形的 建筑桥梁。
图:风吹过沙漠留下的 肌理效果。 图:一个单独纹样的 重复连续的组合。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6 调合 Harmony
《色彩与设计》
2. 类似要素的结合 大小的类似,色彩的类似等。 例如:类似要素的结合图形。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6 调合 Harmony
《色彩与设计》
3. 异质要素的结合 如图:不规则的图形组合。
6.2 美的要素
6.2.6 调和
《色彩与设计》
在造型上整体观察,把物体形成的复数要素统一起 来即可得到调和。因此,它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建立 在设计的基础上的概括运用。 要想得到良好的调和,就要了解以下造形要素的结 合方法。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6 调和
《色彩与设计》
调和一般意味着良好的配合与和谐。 1. 同质要素的结合 表现为最简单的统一,有秩序的调合。 例如:同质要素的结合。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如图:用放射对称等形式做成图形、在原形的基础上设计纹样, 再做装饰搭配,可以使图形构图更合理。图形设计完成后,再定位 色调。 例如: 逆对称 放射对称
如图 ,根据逆对称、 放射对称所设计的图形。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例如: 回转对称。
(3)移动对称 图形按一定的规则 平行移动所得到的形状, 叫做移动对称。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2 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4)扩大对称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叫做扩大对称。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色彩与设计》
如图 ,对称的图形。 用对称设计,再搭配上人物 的造型,用人物跳舞扭动的身姿 来增加画面的动感,色调设计沉 稳和谐,给人以高雅庄重的感觉。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
6.2 美的要素
6.2.3 不对称的平衡
《色彩与设计》
以对称平衡为基础,逐渐改变结构,成为不对称的平衡。 例如:
第6章 图案设计构成要素